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大明:朱元璋求我教他做皇帝》第219章 遷都跟打安南,先進行哪1項?
最新網址: 如今進入詹事府的人,很多都已經算是高齡了,在這等了方世玉最少半個時辰,還只能站著等,就算是生活水平比窮苦人家強一點,但年紀到了,身體素質也跟不上了,幸苦是自然的。

 “天雷王殿下宅心仁厚,我等敬服!”

 幾個大臣頓時感激涕零,這些人都是文臣,自然不如武將。

 方世玉也懶得廢話,直接開口問道:“六部的人都到齊了,有什麽情況要匯報嗎?”

 方世玉哪裡想到,朱標病倒了,老朱頭直接把這爛攤子丟到自己身上來了,想了一晚上也沒想明白,自己接手了這個爛攤子,能乾點啥。

 話音落地,戶部尚書趙勉當即回到:“殿下,近些年來,大明倒也算得上是國富民安,風調雨順。盡管因為陛下將天下良田收歸皇莊,推廣攤丁入畝的新政,導致各地士紳門閥多有不滿,各地也相繼出現了不少造反的事情。”

 “但再老百姓的配合之下,無不偃旗息鼓。可這黃河水位近些年來,卻是連番上漲,開封府,濟南府等多地的官員紛紛上報,希望朝廷能撥款賑災,疏通河道。”

 方世玉愣了一下,趕緊點頭道:“不用站著,坐著說就行。黃河的水患問題,不只是咱們大明,歷朝歷代,都深受其擾。這麽久也沒見有人拿出什麽好的治理方法來,純靠人力,怕是無解。本王倒是有個問題,希望諸位能解惑。”

 歐洲人說黃河是中國之害。其實也不盡然。黃河也曾有利於中國,前期的黃河對中國有利,黃河到後期才對中國有害。

 黃河的水患據史籍記載,最早見於周定王五年時,即魯宣公七年,此時進入春秋時代已有110年,當時黃河北岸有衛國。衛國是殷商的故墟,《詩經》上形容她“淇奧綠竹,淇上桑田,檜楫松舟,泉源考盤”,是一個美麗的水鄉。春秋五十年左右,衛為狄所滅,由於狄不諳水利,黃河決堤頻頻,農田水利失修,所以經常發生水患。

 到魏文侯時,有西門豹、史起等專家起來大修水利,使這一帶的人民仍然可以安居樂業。

 至於歷史上第二次的黃河遷徙,是在漢武帝元光三年,距周定王五年。此次黃河所以發生水患的原因,是由於戰國以來,各國的長期戰爭,大家競築堤防所致。漢代賈讓曾說:“堤防之作,近起戰國。壅防百川,各以自利。”當時齊、趙、魏各國競相築堤,

使河水遊蕩無定,水去時固然成為肥美的耕田,大水時至則漂沒而競築堤防以自救。

 此時亦有決水以浸敵國者。如趙肅侯決黃河之水以灌齊、魏的軍隊;梁惠成王時,楚國決黃河水以灌長垣;趙惠文王決黃河之水伐魏,造成水潦;秦時引黃河水灌大梁城,使城傾頹。

 此時亦有壅塞水源以害鄰國者。《戰國策》記載:“東周欲為稻,西周不下水。”故秦始皇主張“決通川防”。

 由於戰國時期多戰爭,水利失修了,黃河河道被破壞了,也就造成了西漢時期的嚴重水患。要到東漢明帝時,王景治河成功,從此黃河平息水患。由於此時期的政府對溝洫河渠,時有興修,因此對北方的經濟文物促成興盛。

 此後黃河造成水患,始於宋代,下溯至元、明、清三代而千年不絕。由於沒有搞治河的工作,北方的社會經濟文化因此逐漸衰落。

 宋代之黃河水患,起因於唐代以後之藩鎮割據。當時黃河水災橫亙千裡,由於當時四分五裂的藩鎮,大家爾虞我詐,互相掣肘,根本無法合力共治,只有任由河水溢決,遷移城邑以避之而已。因此,黃河下遊兩岸的農田水利在藩鎮統治下,失修特多。

 又加上五代時,黃河兩岸梁、唐對峙,為了軍事上的需要,在梁貞明四年、龍德三年及唐同光二年,曾多次決河,到宋代時,黃河水患遂急劇發生,造成了黃河下遊一二千裡的河床,多次的遷徙。遼亡金興以後,黃河仍常有潰決。元代黃河大決,河水遂自淮水流入海,造成此下之不利。

 自春秋到清末,黃河水道有六次重大的變遷。(感興趣的可移步左著的話查閱,就不放在正文了。)

 周定王之後,溝洫不修,遂造成日益嚴重的黃河水患。黃河水患的兩大成因,在於河汛時期水量突然暴漲,以及水中挾帶泥沙量太多。上兩者,主要是中遊山西、陝西、河南諸省支流所促成。

 至於開浚運河,目的在為漕運。但對於北方原來水利,卻有損無益。隋煬帝開汴渠,溝通了黃河、淮河與長江,促進南北水運連貫之利。但正如宋代丁謂所分析,煬帝將幸江都,遂分黃河之流,左右築堤300多裡,因此造成散漫無所之水患,使陝西、河南一帶,盡成泥漿卑濕之地。

 大致來說,黃河的大水患多在宋以後。繼續糜爛之區,面積達數千方裡,凡河北、河南、山東、遼寧、安徽、江蘇各省,歷遭河水肆虐,北方元氣因而為之大傷。

 李原名聞言,當即恭敬回到:“殿下但聞無妨,我等定當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方世玉緩緩問到:“黃河之水,為何為黃?”

 “吏部負責挑選人,為受災地區,送去應急錢糧,至於黃河的治理,想治理,就得先想明白這個問題,為什麽黃河的水是黃色的?等你們找到原因了,對症下藥,就能防范於未然了。”

 方世玉擺了擺手,想徹底治理好黃河的水患,無異於癡人說夢,便是到了二十一世紀,這玩意那麽多專家,投入了那麽多的人力物力財力,也只是僅僅讓黃河不會肆意決堤罷了!

 一旦水位上漲,降雨量超標,黃河一樣會發生水患。

 方世玉雖然領先了這個時代的人數百年的經驗,但對於水利工程,基本是個門外漢,頂多也就是結合經驗,給點方向,想治理,那還是另請高明吧。

 若是換個問題,方世玉大概會絞盡腦汁,但是黃河水患這種事情,他確實也沒啥辦法啊。

 “黃河之水,之所以為黃色,那是因為水中含有大量的泥沙,數千年前,咱們的古人就已經搞明白了......”眾人聞言,當即回到。

 甚至已經有人用看白癡一樣的眼神看著方世玉,天雷王殿下這是海風吹多了,進水了?

 這問題不是常識嗎?

 “沒錯,問題不是水,問題就是這些泥沙,因此,黃河兩岸的大壩,需要逐年累高,才能起到效果。但這也只能解決一時的問題,並不能根治。”

 “黃河的泥沙也會逐年增加的,尤其是黃河地步,淤泥的高度經過數千年的累積,更是難以想象有多少。這些泥沙,才是導致黃河水位升高的罪魁禍首。”

 方世玉話音落地,這下所有人都愣住了,這特麽不是廢話嗎?

 幾千年前的古人,都明白這個道理啊!

 雖然覺得方世玉說的是廢話,但是依舊沒人敢明說。

 方世玉也傻眼了,特麽的,還以為古人啥都不懂呢!

 “諸位不要著急,本王話還沒說完呢!”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所以黃河的治理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起碼需要好幾代人,堅持不懈,才能起到成效。”

 “如今,咱們只能從朝廷出發先給災區送去一些救災物資,以防不測。治理的問題,咱不能哪裡出事了,就治理哪裡,咱應該從泥沙入手。泥沙從哪來的?你們就算沒去過黃河的源頭,應該也聽說過。因此,工部可以派人從源頭,清理泥沙,堵住泥沙。”

 工部尚書頓時皺眉道:“殿下,您的意思是,咱們要派人實地勘察,找到黃沙匯入河道的地方,堵住那些泥沙?”

 方世玉點了點頭。

 “只有這樣,才能根絕黃河的水患。始皇帝數千年前都可以修建長城,咱們治理一個黃河,就算一代人不行,那就十代百代,子子孫孫,無窮盡也。”

 “好了,這件事我會稟報陛下,讓他定奪,從工部挑人,負責治理,還有別的事情嗎?”

 方世玉直接終結了這個話題,想治理黃河,怕是能說到天荒地老去。

 戶部尚書當即上前說到:“殿下,戶部的問題一直存在,如今陛下裁撤了衛所共計七個,裁撤了軍戶共計四十余萬人。”

 “陛下推廣流兵制度,從各地招募青壯年服兵役,共計三十余萬人,因為都是新兵,所以糧餉需要按時提供,這是戶部的文書,殿下請過目。”

 方世玉接過戶部尚書遞過來的文書,隨手翻了翻,直接目光落在最後。

 “銀餉共計三千零九十萬貫,糧食共計九百三十一萬石。”

 方世玉愣了一下,下意識問到:“一貫可是一千文?”

 戶部尚書當即點頭道:“殿下所言正是。”

 方世玉頓時有些吃驚道:“三十萬新兵,所需的軍餉就高達三百多萬貫?”

 也不由得方世玉不吃驚,這麽多錢,基本上就是三十多億枚銅錢,別說大明沒有這麽多的庫存量,就算是想有,也不大可能,整個大明所有的銅礦都挖乾淨,全都用來鑄造銅錢,怕是也不夠。

 戶部尚書趕緊回到:“殿下,這是各地新兵全年的餉銀,糧草也是全年份的。”

 “陛下為了鼓勵各地子民踴躍參與新兵的招募,因此年初就發放全年的餉銀跟糧草。”

 “所以這些年來,成效極高,各地的衛所裁撤速度雖然在加快,但是新兵招募的卻越來越少,很多人想盡辦法,都想入伍。”

 方世玉聞言,當即拒絕到:“如此下去也不是個辦法,大明的銅錢一共才多少?全都拿去支付新兵的餉銀,那朝廷別的地方不用開支了嗎?火器不用研發了?換成白銀不可以嗎?”

 方世玉一邊搖頭,一邊歎息,大明的銅銀雖然不算奇缺,但是若開支如此巨大,就算把東勝神州的銅礦都拉回來,顯然也是不夠的。可是一旦換成幾百萬輛白銀的話,朝廷倒是可以拿的出來。

 你讓朝廷一下子拿出來幾億枚銅幣,顯然是不大可能的。

 “倒是也可行,最低級的士兵,一年的餉銀只有七貫錢,折算成銀子的話,那就是五兩八分,往上的小旗到總兵,都是各有定數的。因此換算成白銀,這份量上,怕是不大好把握。”

 方世玉將手中的文書放在桌子上,擺了擺手,再次說到:“這件事我知道了,我會稟報陛下定奪的,諸位還有別的事情嗎?”

 老朱頭想當甩手掌櫃?

 想得美!

 我特麽搞不定的事情,自然你自己來搞定了!

 兵部尚書,當即說到:“殿下,大明募兵制度的問題殿下還得細細考量一番才行,如今朝廷每年裁撤衛所軍多達五十余萬,招募新兵則為三十余萬。”

 “三年內,大明境內的衛所,將會系數都被裁撤了,招募的新兵,朝廷每年需要花費的銀餉將高達五千萬貫,糧草也高達一千五百余萬石。對於朝廷來說,確實是個不大不小的負擔啊!”

 這件事雖然跟兵部也有關系,但是兵部尚書顯然是在為戶部尚書說話。

 大明的財政現在確實有點艱難,雖然朱元璋一直在推廣方世玉進獻的新政。

 朝廷的稅收情況已經好轉了很多,天下百姓也都有了田產。

 但銀子就那麽多,朝廷儲備的量也是有限的,無論是金子還是銀子甚至銅錢,在大明都算是欠缺的。

 方世玉點頭道:“這件事我會跟陛下商量的,但是軍隊的開支,不能降低,只能增加。朝廷維護地方,補貼民眾,所用的銀餉佔比很小。軍隊的開支,一直都是朝廷的大頭。至於銀餉,先用銀子跟銅錢配合使用,發給各地的新兵吧。”

 老朱頭為了鼓勵民眾當兵,答應年初發放全年的銀餉,方世玉自然要貫徹下去,錢到手了,人家才更願意為國家奉獻嘛!

 “諸位還有別的事嗎?若是沒事了,那就各自回去工作去吧,我去找陛下商討一番。”

 見眾人都沒事了,方世玉這才緩緩離開了詹事府。

 老朱頭是不是有些操之過急了?

 自己才離開多久,大明幾乎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了。

 ......

 乾清宮。

 “方小子,處理朝政,感覺怎麽樣啊?”見方世玉走了過來,朱元璋頓時一臉揶揄的看著方世玉。

 “不怎樣!老朱頭,你這甩手掌櫃當的倒是舒服,我來找你,是有件事要跟你商量。”

 實際上方世玉倒也不算累,能在老朱頭手下當官,還不出事的,要不就是狠聰明,要不就是狠老實。

 這兩種人,不管是前者還是後者,那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至於那些偷奸耍滑的,老朱頭早就拉出去砍了。

 “啥事?我就知道你個小王八蛋不會讓朕舒坦。”朱元璋老老神在在的來了個葛優躺,窩在軟榻上問到。

 “放開海禁,大明水師,無往不利,從大明水師建立之日起,也就輸給了陳友諒一次小規模的戰役,此後就沒有再輸過了。”

 “如今水師已經組建了三十年了,百戰百勝,較之三十年前,更是有了長足的進步,海上那些倭寇,不過都是些遊兵,大多都是陳友諒跟張士誠的舊部。”

 “這些人,自然不是咱大明水師的對手,朝廷養著水師,銀子不能白花不是?總要給這群水師找點事做,就當是軍訓也好啊!”

 “更何況,今天我去詹事府,他們告訴我,朝廷每年的軍隊開支那是一個天文數字啊,咱大明朝廷,實在是缺銀子啊!”

 方世玉特意查了一下大明國庫銀子的存量,怎一個慘字了得?

 這還是沒有發放軍餉之前得數量,一旦軍餉發放完了,估計五百萬兩都不到了,對於一個國家來說,這點錢實在是捉襟見肘啊!

 小日本得石見銀山,很明顯,就是一個來銀子最快得地方!

 而且這個銀礦,目前還沒被發掘,要到十六世紀才會被發掘,發覺後,更是開采了四百多年,還沒開采完!

 當之無愧得金山銀山啊!

 朱元璋聞言,頓時嘴角抽搐了一下:“放開海禁不過就是一句話得事情,剿滅那些余孽也不過是手到擒來,但是這打仗可是要花銀子的啊!”

 “你讓水師去打仗,朝廷的國庫怕是難以支撐如此龐大的開支啊!”

 方世玉翻了個白眼,緩緩說到:“打仗確實會花銀子,但是咱們可以以戰養戰啊!海上的銀子可不比陸地上少,咱大明的貨物,只要運出去,一個來回,銀子還不就大把大把的回來了?”

 “這可是一本萬利的買賣,西域的絲綢之路如今已經可以淘汰了,只有海上貿易,才是未來的發展方向啊。朝廷只要賺到錢了,百姓也就有福了啊!”

 方世玉倒是沒有直接告訴朱元璋,日本島有個銀礦,在方世玉看來,開采銀礦這事不著急,目前的當務之急是,自己都開啟了大航海時代,這海上貿易不走起來,豈不是對不起自己之前的謀劃了!

 “海上貿易,真的這麽重要?”朱元璋也不由得好奇起來。

 “重要!非常重要!”方世玉一臉篤定到:“海上貿易,不僅可以讓咱大明富得流油,還能跟異國進行文化跟科技上的交流。只有走出去,咱才能知道咱們強大在什麽地方,才能知道外邦弱在什麽地方。”

 “咱華夏被韃子統治了九十余年,這九十余年,咱華夏可算是直接斷層了啊!不僅斷層了,簡直就是倒退啊!如今咱大明,至今還深受負面影響。”

 方世玉很想拿朱元璋繼承了殉葬制度來舉例子,可看了一眼,這裡只有他們兩個人,只要說出口,怕是老朱頭的腳又要跟他的屁股來個親密接觸了。

 不過,作為中華文明的再造者,史上最愛民最惜民的好皇帝。朱元璋繼承殉葬制度,倒是也情有可原。

 對,就是繼承。

 明朝的前身是元朝,雖說元朝隻存在了98年,但以古代的平均年齡計算,這98年足夠傳承四代以上。因此,朱元璋生活的年代必然是深受元朝制度的影響,而元朝作為少數民族建立的封建王朝,以活人殉葬是實打實的。

 比如《成吉思汗列傳》記載:“諸將負成吉思汗柩歸蒙古,秘其喪,在道,遇人盡殺之殺40名貴族美女及大汗之駿馬以為殉”

 《元史·本紀》記載:“順德馬奔妻胡閏奴、真定民妻周氏、冀寧民妻魏益紅以夫死自縊殉葬,並旌其門。寧和眾縣何千妻柏都賽兒,夫亡以身殉葬,旌其門。”

 由此可見,元朝的殉葬制度確實是非常發達。因而,朱元璋作為元朝的遺屬民,繼承它的(殉葬)制度也是很正常的。插一句,雖說漢朝以後官方上沒有了人殉,但背地裡真不少。

 朱元璋後期,傾盡全力所培養的太子朱標先他一步逝世,因而朱元璋只能按照祖製,也就是將皇位傳給年僅15歲的嫡長子次孫,朱允炆。眾所周知,朱元璋精通權謀,所以必然知道外戚乾政的道理。再加上當時的朱允炆年僅15歲,一旦他撒手人寰,那時的朱允炆萬一被后宮中的其他妃嬪所影響,那豈不是讓天下人恥笑。

 之所以這麽說,是因為明朝之前類似的事情屢見不鮮,如漢武帝立劉弗陵為太子,所以誅殺鉤弋夫人。南北朝期間北魏規定,凡太子新立,其母必須當即賜死。

 由此可見,朱元璋將后宮大部分妃嬪殉葬,不說百分之百,但起碼是有百分之二十的可能,是擔心“子幼母壯”從而發生外戚乾政。這裡其實還有一種可能,萬一朱允炆繼位後跟唐高宗李治一樣,對先帝的后宮嬪妃感興趣,那不是非常尷尬嘛。

 朱元璋是我國歷史上唯一一個白手起家的開國皇帝,借用一句流行語,開局一個碗,江山全靠撿。朱元璋小時候因為家裡貧窮而不得不替人放牛,但盡管如此,他的父母和幾個兄弟依然被餓死在家中,就連他自己也是淪落到皇覺寺出家。後面若非幾個兄弟拉他入夥,那朱元璋還不知道在哪流浪呢(皇覺寺將他趕了出去,理由是糧食不夠)。

 所以,朱元璋在當上皇帝後,非常注重民間百姓的生活質量,這也是他對開國功臣和各級官員大開殺戒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朱元璋雖然是皇帝,但骨子裡依然是一個突然富裕了的普通百姓,所以他必然有很強的控制欲和佔有欲。而這兩個欲望必然會影響他的決定,即不能只有活著的時候才能享受,哪怕是死了,也得享受(皇帝待遇)。而且朱元璋前半生經歷了太多的生離死別,而生離死別帶來的就是無窮無盡的孤獨,而解決孤獨的唯一方法,就是讓那些跟自己親近的人永生永世的跟著自己。

 朱元璋為了革除元朝帶來的奴性枷鎖,便提倡恢復宋製,而宋朝的制度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即“餓死事小,失節事大”。這個在當時來說就是個貞節牌坊,即民間百姓與王朝統治者,為了鞏固皇權與自家聲望,便逼迫女子必須為丈夫以死守身的邪惡思想。

 其實從明朝開始上面那句話就被惡意的曲解了,因為這句話的本來意思是,如果妻子要為丈夫守節,那丈夫也得為妻子守節(而且這句話其實很廣義,有時候也可以用來形容不屈的精神)!

 所以,作為皇帝的朱元璋,尤其是將朱熹作為自己半個偶像時,那麽為了保證后宮嬪妃對自己的貞潔,也為了保證自己是一個嚴格遵守禮教的統治者,讓他們為自己殉葬也就不那麽難以理解了。

 最後的最後,明朝時期凡是被殉葬的嬪妃或宮女都被稱為朝天女。而成為朝天女后除了自己能獲得追封和表彰外,家屬也能獲得更好的補助。實物獎勵先不說,起碼一個世襲的錦衣衛千戶或百戶是跑不了的。

 所以,有些時候那些殉葬的宮女或嬪妃並不一定是被皇室逼迫的,也有可能是自願的或被家人逼迫的。畢竟南宋以後女子的地位確實不高,也極易被家庭環境所影響,哪怕是讓他們去做無辜的犧牲。

 方世玉一直打算廢掉這個殘忍的制度,顯然,現在還不是時候,或許等朱老四登基後,大概就可以了。

 你把活人帶到底下去陪你,這特麽的不是亂殺無辜嗎?

 朱元璋似乎察覺到方世玉的想法,白了他一眼說到:“不要以為你不說話,朕就不知道你個小王八蛋心裡在想什麽,無非就是詬病朕繼承了元朝的殉葬制度罷了。”

 方世玉訕訕的笑了笑,算是默認了,這老朱頭,莫非會讀心術不成?

 “殉葬制度倒不是不能廢除,只是眼下還有一個更加緊急的事情,朕想聽聽你小子的意見。”

 “陛下開明!陛下聖明!陛下真乃千萬古一帝!陛下請講!”方世玉那是打心眼裡誇朱元璋,原以為要等朱老四登基才能廢除,但朱元璋自己竟然就願意廢除了。

 俺方世玉的一小步,那就是華夏漢人的一大步啊!

 “那就是遷都的事情,當年朕便問過你了,這大明疆域遼闊,但可定都的地方,卻是屈指可數。找你的意思,能定都的地方,也就三處!如今的應天府,關中的洛陽城,以及前朝的元大都!”

 “你去海外這些年,朕曾派標兒去往各地巡視,尋找合適的遷都地址。然而標兒帶回來的答案卻是,洛陽雖為九朝古都,但關中地區連年戰亂,如今早已殘敗不堪,民眾甚少,良田荒廢,土地也不如江南肥沃。”

 “當然了,這些都不是最主要的問題,最主要的問題是,一旦遷都洛陽,就意味著要無法有效的進行海上貿易。你那本《精兵如如何練成的》,標兒可也是忠實讀者啊!”

 “所以海上貿易這四個字,無論是朕還是標兒,都記在了心上。既然要遷都,那就必須適合進行海上貿易的地方。物資的調動,也必須方便,因此是仍舊留在應天府,還是遷都北平,你意下如何?”

 實際上朱元璋早就有了自己的想法,若是朱標沒出事,朱元璋早就準備遷都了,只是如今朱標出了事,方世玉要是沒回來,這件事估計就此擱淺了。

 朱元璋此時年事已高,也就懶得再折騰了。

 若是沒有方世玉這個大明福星,大明的定海神針存在,朱元璋在朱標出事後,要做的事情實在是太多了。

 他的死亡名單裡,早就寫滿了各種功臣,一切都是為了朱允炆能夠順利登基,再搞遷都,大明定會動蕩不安。

 至少,方世玉認識的那些大明大佬,估計一個都跑不了,全都得被老朱頭給砍了。

 方世玉自然比朱元璋知道得更加透徹,當即回到:“遷都自然要以方便海上貿易為主,關中洛陽雖然不錯,但是歷朝歷代對於洛陽周邊土地得肥力消耗過大,每個上百年,怕是難以恢復過來了。因此,若是要遷都得話,自然還得是北平!”

 朱元璋點了點頭,卻是仍舊問到:“理由呢?”

 “理由那可就多了,你想聽,我就給你細細道來。咱華夏從千古罪人石敬瑭開始,遼東地區便落入了異族之手,大明如今在遼東的根基,也算不上深厚。”

 “雖然北元已經算是被乾廢了,但他那幾個兄弟,可還是身強體壯的,咱要隨時面對那些遊牧民族韃子的進攻。因此,在火器的研發沒有突破性的進展之前,想純靠武力,讓那些韃子老實,基本上是癡人說夢。”

 “而北平原本就有不少前朝留下來的防禦設備,對於調動周邊的軍事力量,也十分便捷。最主要的是,江南一直都是華夏最富庶的地方,所謂的溫柔鄉,英雄塚,一旦遼東出現變故,那麽生活在南方的執政者,勢必會首選放棄遼東地區。”

 “咱大明在陛下的領導下,好不容易才重新恢復我華夏文明,拿回了丟失的燕雲十六州,豈能如此輕而易舉的就再次拱手讓人?”

 方世玉緩緩說到。

 最主要的是,華夏終於奪回了燕雲十六州,丟失了數百年的地盤,怎麽能再次丟失呢?

 而且,這燕雲十六州數千年來,那都是軍事重地,戰略要地,只要掌握了燕雲十六州,就能有效的遏製韃子的進攻!

 大明洪武年間的長城,可不是用來防禦的,那是用來乾架的!

 明朝初年,為進一步統一蒙古地區,穩定北部邊疆,朱元璋開啟了對蒙元的北伐戰爭。從1370年起至1390年間,朱元璋在二十年的時間裡,共發動了八次北伐戰爭,以肅清遁入元朝嶺北行省的蒙元殘余勢力。

 明朝的北伐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肅清了長城以北的蒙元勢力,卻不能完全的消滅元惠宗所領導的蒙元。為防止蒙元死灰複燃,朱元璋吸取宋亡於強乾弱枝的歷史教訓,尊崇周天子諸王靖邊的策略,以尊王攘夷的思想制定了鎮守邊塞開疆拓土並節製漠南諸衛的塞王政策。

 朱元璋在明朝的北部邊境險隘要塞之處設立藩王,從東到西分別設立了遼王(建藩廣寧府)、寧王(建藩大寧衛)、燕王(建藩北平)、谷王(建藩宣府)、代王(建藩大同)、晉王(建藩太原)、秦王(建藩西安)、慶王(建藩韋州)、肅王(建藩甘州)這九大塞王。

 可惜的是,後來朱老四登基,作為藩王出身的朱老四,自然明白九邊重鎮這些藩王的實力有多恐怖,於是直接將北境塞王盡皆南遷。同時顧慮漠南諸衛的忠誠問題,逐漸廢除或內遷僅留九邊重鎮,分別為遼東、宣府、薊州、大同、太原、延綏、寧夏、甘肅和固原。

 更是由於在靖難之役中,兀良哈(俗稱朵顏三衛)因“從戰有功”,被賜予大寧衛地區,這使得大明九邊重鎮中的遼東與宣府、大同的聯絡因此受阻,僅能依靠錦州一線與關內相連,破壞了明朝北疆防線的完整性,防禦聯動能力被極大的降低。

 朱老四五征漠北,看起來卻是一路雷鳴帶閃電,牛逼的不行,實際上卻是因為不得不打,以攻為守。

 尤其是因朱老四在第五次北伐途中突然離世而最終不了了之。自此被朱老四刻意裁撤僅存的明朝九邊重鎮正式成為明朝同關外遊牧勢力作戰的最為重要防線,而隨著明成祖朱棣的離世,明朝自開國以來對漠北的進攻態勢也就此終結,進入守禦階段。

 “遷都北平,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北平作為戰略要地,進可攻退可守,對於整個遼東地區的控制,都是至關重要的,整個遼東地區土地肥沃,完全可以作為咱大明的糧倉要地,全面推廣種植三大農作物!”

 糧草在大明,雖然得到了有效的緩解,但依然是欠缺的。

 因此一旦遷都北平,那麽大明的糧草問題,也基本上算是迎刃而解了。

 “北平。”朱元璋點了點頭,突然笑道:“好了,朕知道了,你先回去歇著吧!至於殉葬制度,等朕歸天百年後,再說吧。”

 方世玉:“......“

 特麽的,我是不是白誇了?

 不愧是你,老朱頭!

 見朱元璋擺手,方世玉突然想起還有一件事,當即繼續說到:“還有件事情,朝廷雖然裁撤了各地衛所,但是招募的新兵也在逐年增加,這些新兵隻訓練不乾架,那不是浪費嗎?”

 “咱大明的大一統,可謂是任重而道遠,遠遠沒有結束。老祖宗留下來的地盤,怎麽能外邦掌控呢?”

 朱元璋愣了一下,好奇問到:“燕雲十六州不是奪回來了嗎?還有哪沒奪回來?你是想說西域嗎?如果你想說這個地方的話,那就不用再說了。“

 西域看起來,好像是個不錯的地方,但是對於如今的大明來說,完全就是個雞肋。

 朱元璋雖然下令禁海,但是禁的那只是普通老百姓,朝廷還是可以下的,更何況如今大明的重點發展方向,那是海上貿易。

 要西域幹啥?

 重啟雞肋的絲綢之路?

 還不夠路費啊!

 方世玉翻了個白眼,回到:“我可沒說是西域。”

 朱元璋再次一愣,緩緩問到:“除了西域,還有哪?”

 “交趾啊!始皇帝一統六國之後,就派了趙佗去了百越之地,那時候開始,交趾就是咱華夏的地盤了,如今大明國力強盛,豈能拱手讓人?”

 “而且,你是不是應該把那什麽十五哥不征之國的命令給廢了?當初是沒錢乾架,不得不立,我明白。如今要錢有錢,要人有人,不乾架,對得起咱這麽辛辛苦苦賺來的銀子嗎?”

 “而且你看看你不征之國裡的朝鮮,完全就是個牆頭草啊,跟韃子私底下那些齷齪事,可沒少乾!還有安南那些不聽話的刺頭,蠶食咱華夏的領地......”

 朱元璋擺手打斷了方世玉的話,說到:“你個小王八蛋也知道,朕當初是被逼無奈,立國未穩,天下好不容易才剛剛安定下來。你個小王八蛋,這是想去打安南?”

 方世玉狡黠的笑道:“如今北方的遊牧民族暫時對咱大明構不成什麽威脅,他們那種特殊的戰術,咱們想要徹底剿滅,難於登天,還得等火器的研發有了突破性的進展才行。”

 “何況,有了燕雲十六州,遼東那塊地盤,咱們目前也夠用了,其余的地盤,咱們也不用著急現在就打下來。”

 “但是海禁必須趕緊廢除,一旦開始海上貿易,那麽交趾布政司就不可或缺了,對於大明的海上貿易,那塊地盤,至關重要啊!”

 方世玉話音落地,朱元璋頓時就問到:“依你看,遷都跟打安南,應該先進行哪一項?”

 7017k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