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三國視頻君:開局盤點十大猛將!》第二百零五章:並州風雲(13)
寇準心中暗喜,便順水推舟地說:"知子莫若父,陛下既然認為襄王可以,就請決定吧。"

 第二天,宋太宗便宣布襄王趙恆為開封尹,改封壽王,後立為皇太子。

 宋太宗與太子拜謁祖廟回來,京城的人們擁擠在道路兩旁喜氣洋洋,爭著看皇太子,這時人群中有人喊了聲"少年天子",宋太宗聽後很不高興,問寇準:

 "人心歸向太子將把我放在什麽位置?"

 寇準連連拜賀說:"陛下選擇的皇儲深得人心,這是國家的福氣。"

 宋太宗恍然大悟,賞寇準對飲,大醉而罷,此後宋太宗更加依重寇凖。

 有人給宋太宗獻了個寶物:一通天犀,宋太宗令人加工成兩條犀帶,一條自用,另一條賜給了寇準。

 至道三年,宋太宗駕崩,太子趙恆繼位,即宋真宗,寇準任尚書工部侍郎,宋真宗很早就想讓寇準做宰相,擔心他性格剛直,難於獨自擔任。

 遼國乘宋主新立,更加頻繁地騷擾邊境,鹹平二年,遼軍大敗**於高陽關,俘宋並代都部署康保裔,大掠而還。

 鹹平六年,遼軍再侵高陽關,**副都部署王繼忠又被俘降遼,這兩次戰爭極大地震驚了北宋朝廷。

 《控衛在此》

 景德元年,邊境告急文書頻傳,說遼軍又要大規模入侵了,這年六月,參知政事畢士安向宋真宗推薦寇準為相,畢士安說:

 "寇準天資忠義,能斷大事,志身殉國,秉道嫉邪,眼下北強入侵,只有寇準可以禦敵保國。"

 八月,寇準與畢士安同日拜相,景德元年,寇準以集賢殿大學士的官職排在畢士安之下。

 九月,遼聖宗耶律隆緒和他的母親蕭太后,率20萬大軍,從幽州出發,浩浩蕩蕩,向南推進。

 遼軍由威虜軍攻定州,被宋兵阻擊,便把兵鋒轉向東南,當遼軍南下,"急書一夕五至"的時候,北宋統治集團的上層人物大多驚惶恐懼。

 參知政事王欽若是江南人,主張遷都金陵,樞密副使陳堯叟是四川人,提議遷都成都。

 他們主張用躲避遼國的辦法,應付遼國的入侵,宋真宗本來就無心抗敵,更表現得惶恐不安。

 只有寇準與畢士安堅決主張抵抗,當宋真宗問他們的意見時,王欽若、陳堯叟二人正好在場。

 寇準心裡明白,遷都之議就是他們提出的,但他卻假裝不知,對宋真宗說:

 "誰是替陛下籌劃這個計策的人?他的罪可以殺頭,現在陛下是神明威武的皇帝,武將和文臣都很團結,如果您親自領兵出征,敵人自然而然就會逃跑。

 不這樣,那就出奇兵打亂敵人的計劃,堅守陣地消磨敵人的士氣,使敵人困乏疲憊。

 從疲勞和安逸的敵我形勢來看,我們有必勝的把握,為什麽要拋棄太廟太社,到楚、蜀這樣邊遠的地方去呢?

 問題在於人心崩潰了,敵人乘勢而入,天下還能夠保住嗎?"

 寇準的意見終於阻止了妥協派逃跑避敵的主張,為了消除王欽若對宋真宗的影響,寇準把他從宋真宗身邊調到天雄軍前線去防遼兵。

 寇準派探子到前線偵察情況,根據對敵情的分析,制定了一套抗敵方略,他指出:

 "目前敵人已至深州、祁州以東,我方大軍在定州及威虜等地,東路別無駐軍。

 應一面調天雄軍步騎萬人,駐守貝州,派孫全照指揮,遇敵掩殺;另一方面招募民兵,深入敵後,襲擊敵人據點,兼以報告敵情。

 這樣就可以振奮軍威,安定人心,打亂敵人的軍事部署,並可與刑州和沼州的軍事據點構成犄角之勢,以便攻守。

 萬一敵騎南下攻人貝州,即應增援定州,向東北進攻,牽製敵人後方,使敵兵不敢縱深作戰。"

 同時寇準特別強調指出:為了鼓舞士氣,爭取更大的勝利,宋真宗必須渡過黃河,親臨前線。

 寇準一方面同妥協派鬥爭,一方面積極備戰,他派人到河北把農民中的優秀青年組織起來,加以訓練,發展民兵隊伍,並規定:

 河北民兵殺敵,所在官軍應給以聲援;民兵中有殺敵立功者,同樣給予獎賞。

 寇準還派人攜帶錢物慰勞河北駐軍,並出銀30萬兩交給河北轉運使,用來收購軍糧,充實軍資。

 十月,遼兵攻下祁州,向東南推進,經貝州,直撲澶州城下。

 這樣一來,不僅河北大片領土陷入敵手,而且僅隔一河的都城汴京也暴露在遼國騎兵的威脅之下。

 事實擺在面前,只有堅決抗敵才是惟一的出路,怯弱的宋真宗在寇準的督促下終於決定親征。

 但統治集團內部仍然有不少人對抗敵沒有信心,甚至當時的宰相畢士安也以自己抱病在身,以及太白星白天出現對大臣不祥為借口,不願隨駕北征,並對寇準促使宋真宗親征說三道四。

 在寇準的督促下,宋真宗讓雍王留守京師,自己起駕北上,當車駕緩慢行至韋城時,遼軍日益迫近的消息雪片似地從前方飛來。

 臣僚中又有人勸真宗到金陵躲避敵鋒,於是真宗又動搖起來,寇準十分懂得把握軍心民心和"取威決勝"的軍事法則。

 他提醒真宗在大敵壓境,四方危機的情況下,隻可進尺、不可退寸。

 寇準明確指出, 進則士氣備增,退則萬眾瓦解,殿前都指揮使高瓊也支持寇準的意見。

 宋真宗車駕終於北行到達澶州,北宋時,黃河還是從澶州流過的,將澶州城一分為二。

 遼軍已抵北城附近,宋真宗不敢過河,隻願駐扎在南城,寇準力請渡河,真宗猶豫不決,寇準對高瓊說:

 "太尉承蒙國家厚恩,今日打算有所報答嗎?"

 高瓊說:"我是軍人,願以死殉國。"

 於是寇準與高瓊商議了一番,便一同去見宋真宗,寇準對宋真宗說:

 "陛下如果認為我剛才的話不足憑信,可以問問高瓊。"

 沒等真宗開口,高瓊便說:"寇準的話不無道理,隨軍將士的父母妻子都在京師,他們不會願意拋棄家中老小隨您遷都而隻身逃往江南的。"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