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搬空了府庫中的糧食,總算讓這近兩萬流民美美地吃了頓飽飯。眼看天色近晚,劉備也沒能力安置這麽多的流民,只能下令讓他們就地安寢。
好在現在正值盛夏,也不怕會凍死人。
眾多流民一路自井陘山趕過來,大多疲倦不已,也算睡得香甜。
劉備命數百士兵守夜,防止有人趁亂生事,流民入城的第一天就算這麽有驚無險的過去了。
百姓睡得香甜,劉備卻未能安寢。
他喚來了林朝,與關羽三人在房中商議著下一步的行動。
當然,在林朝來的時候,又將田豐安排了回去,並且命典韋看著他,等明天再邀請他繼續看這場大戲。
“子初,城中本就只剩一千人半月之糧,眼下被兩萬流民飽食了一頓,只剩下了不到半數。”
昏暗的燭光下,劉備苦笑著對林朝說道,臉上還帶著擔憂之色。
林朝這一手鼓動民心的計策雖好,但也是一把雙刃劍。用好了天下無敵,用不好也容易連帶自己一起給埋進坑裡去。
“玄德公勿慮,一切跟朝預想中的一樣,並無大的差錯。”林朝寬慰道,“臨下山前,朝就已將黑山黃巾的頭目全部拿下,交於翼德和子煦看管,並且在其中安插了我們自己的人。關鍵時候,只要玄德公稍有暗示,他們必然會率先響應,領著所有百姓一同行動。”
聞言,劉備點了點頭,他對林朝的辦事能力一向放心。
“事成之後,天下人會如何看待這件事情?”
劉備再次開口問道,擔心這件事情會不會帶來什麽不好的影響。
林朝毫不猶豫答道:“這些大家族為富不仁,激起民變,自取其禍,死有余辜。玄德公愛民如子,寧身受刀劍而不棄百姓一人。此為一段佳話,將廣為流傳。”
聽到這話,劉備臉色微紅,有些慚愧。他畢竟不是林朝,對這種作秀得來的名聲感覺受之有愧。
“慚愧,慚愧,若非斷糧,某也不至於用此假仁假義的手段。此事過後,某只求籌得錢糧,不敢當此仁義之名。”
“玄德公此言,恕朝不敢苟同。”林朝正色道,“仁義者有虛有實,似玄德公今日將軍糧分發給百姓之舉,百世以來,可有人能為乎?”
“額……子初,這好像不是一回事……”
劉備本能的感覺到林朝的話不妥,想要反駁,卻想不出任何的典故,事例。
“這就是一回事!”林朝滿臉嚴肅的給這件事定下了一個基調,“玄德公可曾聽說過‘子貢贖人’之典故?”
劉備木然的點了點頭,他不明白林朝為什麽舉了這麽個例子。
“以孔聖人之仁義,尚且明白行善者應得善果,不然,長此以往,將無人行善矣!玄德公,人生在世,何必拘泥於心,隻觀其行即可。仁義就是仁義,哪有什麽真假之分。”
為了忽悠劉備,林朝將孔子都拉了出來。
林朝這一番話涉及到了哲學層面,劉備不由得皺眉苦思。倒是旁邊的關羽,聞言猶如領悟了什麽一般,猛地站起來衝林朝一禮。
“子初之言,猶如醍醐灌頂,使某茅塞頓開。”關羽激動的滿臉通紅,“近來讀春秋時,總不得要領,某還以為自己資質愚鈍,不能得春秋大義。但今日聽子初一言,方知是某執著於表象,因而不得要領!”
林朝擺擺手,不以為意,畢竟基操而已。
身為後世之人,如果思想意識形態不能超越兩千多年前的古人,
還不如找塊豆腐撞死算了。 對於仁義,數千年來有過無數種解讀,但都大相徑庭。
有人認為,仁義之舉必須發自內心,不然就是假仁假義。就如同善不求報,才是真善一樣。
這種觀點是對的,它論述的也是真正的仁義之心,但對人性的要求太高了。
除卻一些聖人賢者之外,這世上大多數都是普通人,用這種標準要求他們,顯然是不可能的。
除此之外,還引申出了一個問題,那就是以仁義之心,行破壞之舉,還能不能算得上仁義。
也就是典型的好心辦了壞事,還算不算好心呢?
由此也引出了另一個觀點,那就是仁義除了發自內心之外,還必須有較好的成效,方才符合仁義之名。
這種觀點比第一種更為苛刻,但也劃分得更涇渭分明。
何謂仁義?
不僅要有善心,更有行善舉,還要有善果。
觀點表達的清晰,結果無可挑剔,可實用性也接近於無。
所以林朝更加讚同第三種觀點,也是最正統的儒家觀點,孔老夫子親口說出的觀點。
那就是論跡不論心!
不管你的初心是什麽,只要你的所作所為和結果是仁義的,那你就是個仁義之人, 同時也擁有一顆仁義之心!
而劉備白天做的,恰恰就符合這種觀點。
這時,劉備回過神來,大概明白了林朝的意思,眼中再無迷茫。
“子初,那明日該怎麽辦?”
林朝笑了,眼神卻是前所未有的冷漠:“好辦,明日一早便派遣一些難民,讓他們跟著憲和一起去借糧。玄德公切記,一定要挨家挨戶地去借,讓這些百姓親眼見識一下這些人的嘴臉。等憲和空手而歸之際,便是民怨沸騰之時。”
“而對於玄德公來說,也是民心可用之時。”
話說到這裡,劉備和關羽對視一眼,不禁被林朝的手段所折服。
此舉堪稱殺人誅心!
那些世家以為自己只是不借給劉備糧草而已,但在百姓眼中,這就是不給他們留活路。
一個沒有活路的人是可怕的,因為他什麽都做得出來。
而兩萬個沒有活路的人,會做出什麽事情呢……
一想到這裡,劉備有些憐憫真定城中的世家大族了。
“子初此計甚妙,正該如此!”關羽撫須大笑道。
對於傲上而憫下的關羽而言,他是真心希望這些底層百姓能有一條活路。同時對那些高高在上的世家大族,沒有一絲的好感。
劉備雖點了點頭,卻還是有些擔憂道:“若是隻取糧食,自然是理所應當。可數萬百姓群情激奮之下,鬧出了禍事當如何處置?”
“為富不仁者,本就該死!”
林朝輕飄飄的一句話,給這件事情定下了基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