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近來有些膨脹。
這個膨脹是心理上的,同時也是生理上的。
自乾掉丁原,兼並了並州軍後,董卓又趁機收編了原本屬於何進何苗的部曲,自此實力大漲,以兵勢威壓朝堂,滿朝公卿以下,皆莫敢不從。
外戚與宦官你爭我奪,可憐雙雙殞命,最後卻都便宜了董卓。
此時的董卓,在李儒的幫助下,又經過雒陽一系列變故,已經成為了怪物級別的存在。
入京之前,董卓麾下就有三萬多西涼鐵騎,入京後又兼並了丁原近兩萬並州邊軍,其後又收編了何進麾下兩萬羽林軍,西園軍一萬五千人,車騎將軍何苗麾下近萬人,以及負責皇宮宮禁的數千名禁衛。
至此,董卓麾下軍隊達到十萬之眾,足可搬山填海,投鞭斷流。
而最關鍵的是,這十萬人,都是現今大漢最精銳的部隊,每一支都是自黃巾之亂以來,四處征討平亂的百戰之師。
前人的心血,此刻竟全都化作了董卓囊中之物。
兵力方面,董卓實力暴漲。而政治方面,老董也毫不含糊。
董卓剛剛入京,立足未穩,所以開始大肆拉攏士人門閥,以求得到他們的幫助。
為此,他將黨禁解除得更為徹底。
早在劉宏時期,黨人便遭禁錮,不得為官。這道禁令後來因黃巾起義而不得已被解除,但劉宏對黨人的態度沒變,向來是用完就棄,從不給予半點信任。
而董卓不同,他擢用選拔人才,專門提拔黨人,甚至派人去憑吊上一輪跟宦官鬥爭失敗的大將軍竇武,赦免整個竇氏,擢用其子孫。
此舉無異是千金市馬骨,由此董卓被世人門閥大加誇讚,也都願意跟他合作。
得到認可的董卓更以為自己選對了路,便做了一個更大膽的舉動,那就是放開以前由宦官控制的衙門,任用世家子弟入內任職。
這下,門閥更加感動了,他們紛紛上疏稱誇獎董卓。
董先生如此仁德,真是漢室救星!
可是令這群門閥沒想到的是,董先生這一系列操作之後,就召開了一個大型會議,會議的內容只有一個,那就是……
廢立天子!
這個議題實在很大,導致門閥士人,公卿百官都需要忍一下。
這西涼匹夫好大的膽子,居然敢妄言廢立!
百官們面面相覷,都不敢發表意見,卻又都默不作聲。
轉眼之間,董先生在他們口中,從大漢救星,又變成了西涼匹夫。
可在百官的眼裡,董卓背後是袁氏的太傅袁隗。若沒有提前跟袁隗商量過,董卓絕不會把這件事情拿在朝堂上來公議。
而事實上,董卓的確跟袁隗商量過,不過他最先找到的還是袁紹。
三日之前,董卓在顯陽苑設宴款待袁紹,一同赴宴的還有曹操。
席間,董卓提出了廢立之事,並以此詢問袁紹的意見。
他的理由很簡單,當今天子性情暗弱,眼下又是動蕩之世,天子不足以支撐起社稷,不如另立新君。
至於新君的人選,當然是弘農王劉協。
畢竟劉宏就兩個兒子,舍此之外,別無他選。
當然,董卓也是有私心的。
當初在北邙時,他上前參拜天子,劉辯只會哭哭啼啼,反倒是年方八歲的劉協對答如流,讓董卓很有好感。
再者劉協由董太后一手撫養長大,董卓又自認為與董太后同姓更為親近,所以才更希望劉協上位。
總而言之,董卓希望靠著廢立天子來提高自己的聲望,劉協自然是最佳的選擇。
聽完董卓的提議後,袁紹當即表示反對。
他對董卓說,自古以外,從未聽說過忠良之臣敢妄言廢立,恐怕朝堂百官都不會讚同。再者,袁隗身為太傅,同樣擁有輔政之權,地位還在你董卓之上,我要去請示一番才能決定。
聞言,董卓大怒!
這些日子太過順風順水,導致董卓越來越聽不得別人的不同意見。
他一拍桌案,拔出佩劍,指著袁紹大聲道:“豎子!天下事皆決於我,我今為之,誰敢不從!汝欺我刀不利否!”
可此時的袁紹,本來心裡就很不爽。
他忙裡忙外好幾個月,最終被叔父袁隗打壓不說,好處也全都便宜了董卓,又豈能甘心。
見這個投機倒把,崛起掌權的死胖子居然敢拿刀威脅自己,袁紹也爆發了。
只見他拔出腰間佩劍,同樣指著董卓冷笑道:“汝劍利,吾劍未嘗不利!天下健者,豈唯你董仲穎一人乎!”
兩人持劍對峙,局勢瞬間緊張了起來。
一旁的曹操則毫無表示,坐在那裡眼觀鼻,鼻觀心,目不斜視。
董卓雖然豪勇,但畢竟老邁,面對正值壯年的袁紹,心中不由的有些犯嘀咕,再加上曹操還在一旁虎視眈眈。
有心想喊人將袁紹拿下,但此時兩人之間的距離太近了,只怕還沒等人來到,就已經遭了袁紹毒手,隻得一言不發。
唉,沒想到袁本初如此剛烈,方才某有些衝動了!
董卓心中歎道。
再看袁紹,他見董卓瞪著自己,也有些後悔自己剛才的衝動。
這可是在顯陽苑中,門外盡是董仲穎的人,自己剛才拔劍確實有些草率了。
兩人對視片刻,最終袁紹見董卓沒有動作,果斷從心,立即歸劍入鞘,勉強對董卓一拱手,轉身大步而去。
一方商談,最終雙方不歡而散。
曹操看了看,也對董卓一拱手,跟在袁紹後面離開。
“豎子,豎子!”
等袁紹走出大門,董卓馬上拍案大怒道。
不過袁紹的話卻提醒了他,自己初入雒陽,想要廢立天子,恐怕還得征詢袁隗的意見。
於是第二天,董卓登門拜訪,將自己的想法稟告給了袁隗。
袁隗卻毫不猶豫的同意了,並且表示會暗中協助董卓。
袁隗也想借機掌控大局,索性讓董卓衝在前面吸引火力,自己好暗中撿便宜。
得了袁隗的支持,董卓當即大喜,這才敢在朝堂上公開談論此事。
他以霍光為成例,闡明廢立天子的正當性,同時征詢百官的意見。
簡單來說就是,我話講完,誰讚成,誰反對!
朝堂上死一般的寂靜,無人反對,但也無人讚成。
百官都怕董卓的屠刀,但也怕遺臭萬年,乾脆都默不作聲。
董卓見狀,不禁冷笑一聲,心中有些瞧不起這群士族門閥。
什麽傳承百年的世家,不過是一群怯懦小人。某只是恐嚇一番,這些家夥就不敢出聲,若真亮出利刃,只怕他們會嚇得尿褲子。
見無人反對,董卓意得志滿,表示就這麽定了。
可就在這時,有一人跳了出來,表示反對。
董卓一看,出班之人正是當年討伐黃巾時,自己的老上司,尚書盧植。
面對盧植,董卓雖身為司空,但仍舊拱手一禮。
“盧尚書以為不妥?”
百官之中,董卓真心佩服的人沒幾個,其中就包括了盧植,所以言語之間也頗為客氣。
但盧植卻沒給他留絲毫顏面,起身正色道:“昔年霍光行廢立之事,乃是因天子昏聵,致使天怒人怨,霍光方順勢而為。但今上富於春秋,行無失德,又無上蒼以災異示警,怎能說廢就廢!”
你不是拿霍光作為成例嗎,那我就跟你說說霍光。
海昏侯劉賀荒淫無度,不保社稷,因此霍光才將其廢除。
可見皇帝不是不能廢立,但你要證明他有過錯才行。
而如今的天子劉辯年方十四,只是個半大的孩子,都沒親政,能幹什麽壞事,哪有理由廢除!
盧植這番話說得有理有條,令董卓無言以對。
尤其是最後,盧植更是冷笑一聲,當著朝堂百官的面,直指問題的本質道:“董司空今欲行廢立之舉,為社稷還是個人私欲,尚有待商榷!”
這句話可謂誅心之言,把董卓氣得渾身發抖。
有心想殺盧植,但礙於盧植名聲太大,威望太高,不敢貿然動手。
董卓面色通紅,冷哼一聲,乾脆拂袖而去。
第一次關於廢立皇帝的會議,最終因盧植的反對而作罷。
雖成功駁倒了董卓,但盧植卻愈發心灰意冷。
而且散會之後,百官也都離他遠遠地,生怕被他牽連。
等人都散完了,盧植才轉身看著空落落的朝堂,嘴角露出一絲殘笑。
昔日眾正盈朝,大漢是何等的強盛,就算偶有動亂,也能迅速平滅。
就算上次北邙迎駕,也有崔烈這等忠臣與自己一同前往。
可僅僅不到兩個月,剛直的崔烈也被袁隗罷官,賦閑在家。
朝堂上的百官,更是宛若一尊尊木雕泥塑,在廢立天子這種大事上,居然都默不作聲,真是令人心寒。
可憐煌煌四百載大漢,最終卻淪落至此。
罷了,罷了,自己也管不了了。
自上次何進誅殺宦官時,盧植便已經存了辭官歸鄉的心思,如今又遭遇這種變故,一顆心更是涼透了。
下朝後,盧植如行屍走肉一般,走了半天才回到家中。
第二日,盧植便以年老為由,上書辭官。
董卓本就捉摸著要罷了盧植的官位,見盧植如此識趣,哪有不同意的道理,立即批準,同時還賞賜了盧植一些錢財,以勉勵他多年來為朝廷所做的貢獻。
對於董卓的賞賜,盧植堅辭不受。
光熹元年,臘月二十三。
盧植帶著一名老仆,坐著一輛馬車,離開了雒陽,同時也舍棄了他為之奮鬥一生的朝廷社稷……
兩日之後,董卓再次召開廢立皇帝的會議。
雖然沒了盧植,但董卓還是不放心,為此特地找了一個合適的借口。
他對百官說,昔年先帝在位時,多次想要立弘農王劉協為太子,某此番廢立,乃是遵從先帝的遺詔。
再者,何太后在劉辯繼位後,便毒殺了先帝的母親董太后,此為不孝。那她和她所生的劉辯就該退位,由先帝側妃所生,董太后親手撫養的弘農王登基。
這一下,更是無人敢反對了。
光熹元年,臘月二十七。
太傅袁隗將劉辯扶下皇座,將玉璽印綬交給劉協。
然後劉協在董卓的攙扶下,坐上皇位,群臣大禮參拜。
至此,弘農王劉協,成為了新一代的大漢天子。
董卓下詔,因劉辯在位不逾年,所以收回光熹年號,複稱中平五年。
然後又當眾彈劾何太后,命人宣讀何太后害死董太后的罪狀,罷免其太后之位,將其遷入永安宮。
兩日後,何太后被毒殺。
董卓下令,不準為其辦葬禮,隻讓百官白衣三日,以為祭奠。
次日,董卓由司空改任太尉,與袁隗共掌朝廷大事。
消息傳到徐州是,已經是次年正月初三。
當日,糜竺將妹妹與大批的嫁妝送到了郯縣,一並請劉備笑納。
劉備望著成車成車的錢財往自己府中運,臉上笑成了一朵菊花!
至於糜氏,才成為了真正的饒頭。
緊接著,便進入了吃席環節。
眾人正歡飲之時,忽然收到稟報。
董卓廢立天子,毒殺太后。
啪!
聽到這個消息,劉備臉上的笑容瞬間凝固住了,端在半空中的酒杯也跌落在地,摔成碎片。
7017k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