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我的系統不正經》第1157章燒成收縮比
洋彩製作的最後一步是做圖,這定稿後,用兩層拍圖紙(無光毛邊)打濕,待乾濕適宜後,拍下瓷上的圖稿,複拍成正稿。

 拍圖就更加簡單了假如要複製生產,待拍下來的圖稿乾後, 用一種少膠濃墨在上面重描一次,再浸濕,可拍幾百件瓷器。

 現代的很多圖案精美的瓷器,就全都是這麽來的。

 看著感覺這種工藝,是不是很眼熟?其實這就是貼花工藝。

 只不過剛開始這麽做,技術還顯得有點粗糙。

 到了現代,這叫移花。

 移花是用粘貼法,將花紙上的彩色圖案,移至陶瓷坯體或釉面。

 分釉上貼花和釉下貼花等, 釉上貼花有薄膜移花、清水貼花和膠水貼花等。

 釉下貼花有在貼花紙上隻印出花紋輪廓線,移印後再進行人工填色的;

 也有一次性貼上線條色彩的,稱帶水貼花。

 貼花紙有紙質和塑料薄膜兩種,用紙質花紙須經過揭紙、洗滌等工序。

 後發明了薄膜花紙,便不須揭紙等工序並便於機械化、連續化操作。

 這些全是為了既能做出漂亮的瓷器,又能大規模快速工業化生產,而弄出來的工藝。

 當然,工藝沒有好壞,只有作品才有好壞。

 就算是用貼花工藝,也是可以生產出極品瓷器的。

 就比如清宮造辦處,準確的說應該是清宮造辦處設立的“琺琅作”。

 人家的工匠厲害,做什麽都好。

 只不過,因為陳文哲不用大規模生產瓷器,所以就用不到貼花工藝,他也從來沒有做過。

 現在陳文哲想要製作一件瓷母,不是為了炫技, 而是為了學習。

 畢竟瓷母之上的工藝太多,他要能做出一件,那就說明他所有工藝,已經能夠達到清三代宮廷造辦處的水平。

 這可很不簡單,還是說那件瓷母。

 乾隆十三年,年已六十六歲的唐英,接到乾隆帝的旨意,負責燒製清乾隆各種釉彩大瓶。

 為了達到這一目的,唐英廣泛派遣得力助手,去哥窯、汝窯、鈞窯、定窯、龍泉窯、湘湖窯等,全國各大名窯。

 他搜羅配方或瓷片標本,或者仔細研究古代文獻的相關記述,然後反覆研製、試驗,燒製成功。

 所以,學習洋彩,熟悉一下北宋五大名窯的製作工藝,還是很有必要的。

 這一次做的是一件哥窯膽瓶,這也是仿宋時期的作品。

 還是那句話,如果是原來, 仿製這麽一件膽瓶, 陳文哲還要好好尋思尋思,仔細思量一下。

 可是現在他做這麽一件膽瓶,已經毫無困難。

 現在陳文哲做的這件膽瓶器型不大,最終燒製出來,應該會是高14.2厘米口徑2.2厘米足徑5.4厘米。

 這件的器型,他是仿的真品。

 也就是說,他仿的是一件有名有姓的東西,這件作品的真品屬於清宮舊藏,為世人所熟知。

 在這裡要特意說明一下,仿製瓷器還有一個最大的困難,那就是器型的大小。

 原來陳文哲從來沒有擔心過這一點,因為他有經驗,可以讓最終的仿品,跟真品相差很小。

 再說,仿品做出來,一般是當做真品欣賞的。

 而真品瓷器,就算是一對,一起燒製,大小也不可能完全一致。

 所以,之前陳文哲從來沒有在意這個。

 但是,要想仿製一些名品,比如清雍正粉青釉貼花雙龍盤口尊,這件瓷器是陳文哲做的最早的一件高仿。

 他做出來之後,剛拿到一念堂展出,就引起了轟動,為什麽?

 還不是他仿的好,簡直跟真品一模一樣。

 高仿,不就是這樣嗎?

 還真不一定,之所以陳文哲仿的標準,那是因為他的技術厲害。

 當時他做的時候,對於他來說最大的技術難關,是釉色,也就是粉青釉。

 當時他剛剛開始研究青釉瓷器,就不要說雍正時期的官窯粉青釉了。

 他當時能夠做出來,已經是十分難得。

 仿製這種有名有姓,價值一個多億的瓷器,最大的困難,其實還不是釉色,主要是器型。

 有人會說,器型有什麽難度?不就是一件盤口尊嘛?

 盤口尊是什麽?不就是一隻口型像是盤子,比較大點的瓶子嗎?

 這東西雖然比圖通瓶子難做,但是這對於一名稍微熟練一點的瓷工,能算是個事?

 其實釉色、器型什麽的,都不是主要問題,最大的問題是大小。

 雖然瓷器我們所有人每天都在接觸,可很少有人知道,或者說很少有人注意到,瓷器的器胚和最終燒成的成品,大小是完全不同的。

 燒製之前,製胚的時候,個頭都是要大很多的。

 只有進窯燒製之後,器胚才會縮小到我們常見的那種狀態。

 說瓶子,我們的感觸不會太深。

 那要說茶碗,那就有感觸了。

 平時我們喝茶用的茶碗,最大也就十來厘米高,可這樣的茶杯,剛剛做成的器胚,沒進窯燒製之前,怎麽也有十幾厘米高。

 高度明顯,還要胖一大圈,這器型茶具可就大了。

 這裡就涉及到一個燒製瓷器的收縮比,專業的說法叫燒成收縮率。

 為什麽要說這個,因為製作哥窯器,收縮比太重要了。

 哥窯的特征都知道,最著名的就是百圾碎,這說的明白點,就是瓷器釉面開片。

 汝窯瓷器也開片,但是沒有哥窯這麽特征顯著。

 還有,原來很多事情,陳文哲都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很多工藝他會做,卻沒有研究透徹。

 而隨著燒製的瓷器增多,涉及的工藝增加,很多細節,他弄得越來越清楚。

 就比如這瓷器開片,其實就是因為熱膨脹系數的不同,才會造成釉面的破碎。

 破碎了,還破碎的很漂亮,這就讓這門藝術發展壯大起來。

 而要繼續燒製讓釉面開片的瓷器,最終,還是要面臨燒製瓷器過程當中的收縮比問題。

 要想控制燒成收縮比,就一定要知道燒成收縮率。

 燒成收縮率是表示陶瓷、耐火材料、磚瓦等,於燥後的坯體,在焙燒過程中,產生體積或長度縮減的物理量。

 這是評價上述材料質量的一項技術指標,也是製造模具的一項主要參數。

 7017k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