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習醫雜記》第1次體會針灸
  有一次可能是吃壞了肚子,有點腹痛拉肚子,一起來實習一個同學看到了我的情況跟我說可以扎針灸(這個同學之前跟他師父學過一點針灸),他跟我說一針就好,一點也不疼,勉強相信了他。

  他拿出一包一次性銀針,取出一根小細管比針灸針粗一點比針灸針短一小節,把針灸針放進去對準我腿部大概在膝蓋下方那塊,用手一按細管漏出的針灸柄,針就扎進去了,很迅速確實不疼。

  我像個土老帽一樣第一次見這種操作,之前都是見醫生直接拿手給人扎,這種操作新手可以拿來用,挺方便而且定位準確,安全衛生,扎進針後感覺這塊脹麻,我問他怎麽回事,他跟我講這就是得氣。

  得氣就是在針刺穴位後,經過手法操作或較長時間的留針,使病人出現酸、麻、脹、重等感覺;行針者則覺得針下沉緊;稱為得氣。這種針感產生的程度及其持續時間的長短,往往和療效有密切的關系。是經絡的氣血集中在被針灸的穴位處的一種表現。氣血在經絡中運行,通常按照五十營的方式進行,也就是氣血的高潮28分鍾出現一次,其他時間處於低潮。當患病的時候則可能在某些經絡中打亂這種運行規律,或使氣血運行量減少。通過針灸的方法使穴位得到振奮,發揮自我改善功能,使氣血向穴位處集聚,穴位出現明顯調動和調整經絡中的氣血運行的能力,這時穴位就處於得氣狀態。所以得氣首先是穴位的振奮,穴位要達到振奮狀態,就得有氣血的集聚,有了氣血的集聚,穴位的感覺和活動能力就會增強,得氣一詞見於《靈樞·小針解》,它是氣至的繼續,是守氣的依據。

  扎針後短短幾分鍾我的肚子很快就不疼了,腹瀉也減輕很多,當時我對穴位並沒有了解很多,但這個穴位看起來像是我之前偶然了解的足三裡穴,這個穴位畢竟也是十大養生保健穴之一,得到肯定答覆,通過這次才知道針灸的療效可以那麽好而且見效快。

  足三裡穴:主胃中寒,心腹脹滿,腸鳴,髒氣虛憊,真氣不足,腹痛食不下,大便不通,心悶不已,卒心痛,腹有逆氣上攻,腰痛不得俯仰,小腸氣,水氣蠱毒,鬼擊,痃癖,四肢滿,膝胻酸痛,目不明,產婦血暈。

  快速取穴:

  1.坐位屈膝。先確定犢鼻穴的位置,自犢鼻直下4橫指,按壓有酸脹感處即為此穴。

  2.站位,彎腰。用同側手張開虎口圍住髕骨上外緣,余4指向下,中指尖所指處即為此穴。

  學習至今我在臨床上遇到大多數脾胃疾病都首先考慮足三裡穴,正所謂腹痛三裡留,面對各種原因腹痛都能取到比較好的療效,本穴又善補虛,是胃經的重要穴位,也是人體的一個強壯要穴,它有調理脾胃、補中益氣、扶正祛邪、提高正氣的功能作用。

  脾胃化生水谷精微為生氣之源,正所謂正氣存內邪不可乾,經常感冒的人,不管是大人,還是孩子一定要常刺激足三裡,以此來增強自身體質,提高自身的正氣,自身的正氣充足,再有風寒或風熱等熱邪侵襲人體,就不太容易傷害到我們了。

  20世紀50年代新中國建國初期,全國的許多地方開展過以刺灸足三裡預防流行性感冒的工作。例如陝西省延安縣醫院曾在感冒流行區域為818名未病者針刺足三裡1次(用補法),2個月內被針刺者無一人發病;而對已病者刺灸足三裡、大椎等穴,其治療效果超過口服APC(複方阿司匹林)。

  在講一個我運用本穴治療急性闌尾炎的案例:

  一八年中旬,在單位開早會的時候,朋友突發劇烈腹痛,我趕緊扶他到病床上躺下,由於太早單位的醫生還沒有上班,別的同事提醒能不能用針灸治療緩解一下,當時由於太衝忙已經忘了我還會針灸這個事情了。但當時我剛學針灸沒多長時間,心想該怎麽扎呢!看朋友痛苦難忍心裡也是著急,心中想到“腹痛三裡留”這句歌訣,管他三七二十一先在足三裡穴來一針吧,隨後又在陽陵泉,合谷等穴進針,兩三分鍾後疼痛很快緩解。

  等醫生來了後給他做了個體格檢查,判斷為闌尾炎,我們選擇保守治療,服用以大黃牡丹皮湯為底方的闌尾炎湯,配合金黃散外敷,在配合我給他針灸,治療一周“痊愈”。

  闌尾炎湯:大黃15g(後下),丹皮9g,冬瓜子18g,桃仁9g,元明粉9g(衝),丹參30g,杭白芍24g,柴胡6g,金銀花30g,連翹30g,敗醬草15g,薏苡仁18g。

  金黃散:大黃打粉100g 米醋調和外敷,每日一換藥。

  針灸穴位:足三裡穴,合谷穴,陽陵泉穴,外加一個闌尾穴

  闌尾穴:為“經外奇穴,位於足三裡穴直下2寸。布有腓腸外側皮神經,深部有腓深神經及脛前動、靜脈。主治急、慢性闌尾炎,急、慢性腸炎,下肢麻痹或癱瘓,足下垂等。直刺1.5-2寸。

  闌尾穴治療闌尾炎效果極好,曾經有一篇文章統計本穴治愈率高達百分之九十多,遠遠超出我的想象。

  湯釗猷院士1960年曾發表過一篇文章,內容為“針灸治療急性闌尾炎116例”。文章在結論中表明,針灸治療急性闌尾炎有四大優點:一是學習容易,簡便易行,無須特殊設施。後來證明針刺“胃經”的“足三裡穴”也同樣有效;二是見效快,通常腹痛消失最快,肌肉痙攣其次,壓痛最後消失;三是療效也好,治愈率為92.5%。特別值得提出的是,這組病人還包括少數兒童、孕婦和闌尾膿腫者等。12例闌尾膿腫病人治愈率為83%;四是與手術相比,針灸治療價廉,住院時間短。當然針灸治療也不會遇到手術治療後偶見的腸粘連等並發症。

  對針灸機制湯釗猷院士認為針灸的作用不同於藥物,它屬於雙向調節性質,恢復平衡。如腹瀉,它可減慢腸蠕動;如便秘,它可促進腸蠕動。現代醫學也逐步向這個方向發展,闌尾從開腹切除到腹腔鏡切除,最近又有通過插入細管衝洗闌尾內梗阻而不切除闌尾者。2010年《自然-神經科學》(NatNeurosci)有一篇文章說, 針灸後腺苷增加24倍,提示針灸確有其物質基礎。

  1902年巴黎外科學大會明確治療規范“一旦急性闌尾炎診斷確立,需立即手術。誠然,世間一切療法都不可能達到百分之百有效,手術如此,針灸治療急性闌尾炎也不例外。但針灸治療,在人口眾多、人均經濟水平仍不高的國情下,至少又提供了一個多快好省的療法讓人們選用,尤其是在沒有手術條件的情況下,例如在邊遠地區或旅途中;即使在有手術條件的情況下,也讓病人有免除手術的選擇。

  如果從更深層次來思考,這倒可能是醫學的一個發展方向。如《孫子兵法》所說的“不戰而屈人之兵”。就是說,不通過“侵入”“破壞”的辦法去解決問題。

  現代醫學已越來越多用侵入性方法(手術、微創、介入等)來解決病痛問題,它確實治好了不少疾病,然而也帶來一系列問題。當前“過度治療”已引起重視,其中就包括侵入性治療。侵入性治療常常需要病人臥床,從而降低了病人自身恢復的能力。例如危重病人的救治,氣管插管、深靜脈插管、導尿管、胃管等,似乎都是必需的,加上呼吸、心率、血壓、血氧等的監測,使病人長期臥床、動彈不得,時間長了,肌肉萎縮,病人抵抗力每況愈下,最後進入惡性循環。

  此外,侵入性治療破壞了人體的完整性,並由此可能導致並發症,例如闌尾炎手術傷口感染、腸粘連等。盡管急性闌尾炎只是一個小病,但如果從整個醫學的發展來看,從“創中國新醫學”來看,值得深思。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