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馬立軒把諸葛明亮即將在休閑茶館引進蒙山綠茶這道茶品的消息,通過微信告訴了舅舅歐陽變臉。
歐陽變臉聽到這個喜訊非常興奮。
他在微信裡與白馬立軒聊起了茶的許多知識。
俗話說,學一行,乾一行,愛一行,行行出狀元。
歐陽變臉當了元吉縣蒙山綠茶研究所的茶藝師,成了一名專職綠茶工作者。
他在對茶的研究方面達到了很高的造詣,很多知識使在休閑茶館當茶博士的外甥受益良多。
白馬立軒看到舅舅在微信上興致勃勃地說茶的知識,感覺這個話題很有學習和接受的必要,下班之後的休息時間,與歐陽變臉聊了許多。
在歐陽變臉的微信聊天中,他聊得最多的話題是茶文化。
白馬立軒從進休閑茶館實習工作的第一天起,就開始接觸茶文化,只是他的工作以操作摻茶水為主,對理論上的培訓稍微少一些。
教白馬立軒摻茶的那位師傅,主要在動作上指導白馬立軒如何用長嘴貼子茶壺摻茶水,做到好看,動作麻利熟練,讓客人對茶博士的記憶留下直觀上的印象,至於理論上的培訓,基本上談不上系統的培訓。
總的來說,白馬立軒的工作主要是以體力勞動來代替少量的腦力勞動,對茶文化的感受主要是茶博士基本的工作內容。
歐陽變臉則不同。
歐陽變臉對茶的研究偏重於腦力勞動。
他在許多專業書籍的學習挖掘中,在實驗室對蒙山綠茶的成分比對中,以及對許多外來知識的運用研究中,雜糅出來的對茶文化的系統認識。
歐陽變臉告訴白馬立軒,茶文化起源於中國。
中國的茶文化博大精深。
中國對茶的發現和利用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
茶文化的內涵是中國文化的一種具體表現。
懂茶喝茶不等於就有了茶文化,只是茶文化形成的前提條件。
茶文化是茶和文化的有機融合,體現了一定時期的精神文明。
歐陽變臉說的這些關於茶文化的知識有些抽象。
白馬立軒大腦浮現的全是休閑茶館,每天看到的那些喝茶的場面。
他想,如果說休閑茶館的茶文化在哪裡,就是喝茶的那些茶客的精神狀態。
不過,白馬立軒認為,就算自己對休閑茶館客人們的精神狀態熟悉,可是對於並不在休閑茶館工作的舅舅來說,還是有不一樣的認識角度,兩個人很難從中真正找到茶文化共通的東西,不如問問舅舅在本職工作中對茶文化有些什麽認識。
白馬立軒在微信中問歐陽變臉,在具體的本職工作中對於茶文化有些什麽看法?
歐陽變臉對白馬立軒說:“軒軒,你知道我的本職工作,就是在元吉縣城對居住環境已經得到改善的家庭,進行居家茶藝的推廣,幫助家庭成員提高文化修養、藝術欣賞能力、和諧氣氛、生活情趣。”
“元吉縣是一個小地方,從我個人的角度來說,認為我們元吉縣的政府有眼光,開展這樣一項工作,非常有遠見,著實很了不起,並不是大都市的人才有享受生活的權利,小地方的人也有活出品質生活的需求。”
“元吉縣是一個小山城,這裡山清水秀,人們的生活環境非常好,在這裡生活的人非常幸福,當然,元吉縣的GDP值在全省來說,算不上前位,目前已經排在了前五名,這還得感謝政府的工作得到了落實,
采取了很多措施來提高人民的生活。” “就拿縣城大規模改善居民居住條件這一項來說,如今,百分之八十的縣城人住上了規劃很好的新房子,過去的老房子陸陸續續進行了拆除。”
“只要在元吉的街上走一走,一條條整齊規劃的街道以及街兩旁的設施,令人耳目一新,只要走進一個新小區的人家,看到的就是寬敞的住房,裝修典雅的室內,人的穿著打扮甚至說話的語言,都令人賞心悅目,聽起來入耳。”
“每一次我到定點的家庭推廣居家茶藝,看到的都是一張張笑臉,主人總是把我引進家裡,很客氣地和我說話,非常尊敬我,他們覺得我向他們推廣茶藝不收費,給他們的生活增添了情趣,非常歡迎我。”
“茶只是一種實物載體,更深層次含義,就是人們物質生活提高之後,對精神上的升華。我做的具體工作,就是對茶文化一種很好的注解。”
“我的工作很平凡,但是我很熱愛它,這份工作非常有意義,不知不覺做這種工作快三年時間了,這三年,我體會了很多甘苦,收獲很多,感到成就滿滿,還要在日常工作中,把我的工作做得更好,軒軒,我覺得茶文化既具體又抽象,不知道我對你說的這些話,你能夠理解多少,反正這些都是我的心裡話,你慢慢體會吧!”
白馬立軒說:“舅舅,我認為我們茶館的茶文化非常濃厚。”
“那當然。”歐陽變臉這樣說,“我去過你們休閑茶館,很佩服諸葛明亮老板的經營才乾,那個地方確是經營茶館的好地方,你們茶館的茶文化在錦市首屈一指,你肯定在工作中體會了許多茶文化了。”
白馬立軒又說:“錦市自古以來就是一座休閑城市,這裡的老錦市人對喝蓋碗茶情有獨鍾,隨便一處公園或者河邊的幾張石桌,都可以看見老錦市人坐在那裡悠閑地喝茶,這就是錦市為什麽吸引那麽多人居住的民風,這裡非常的宜居。如果說過去的錦市帶著古樸之風,今天的錦市,在現代化腳步之下步履匆匆,融入了更多的新元素。它還是那麽令人心之神往,尤其無數年輕人來到這裡打拚,工作生活,甚至選擇留在這裡扎根。”
“是的,你說得很好!”歐陽變臉讚同白馬立軒的觀點。
白馬立軒覺得自己和舅舅很投緣,觀點相同,不像和父親白馬隱士那麽針鋒相對,也不知道兒子和父親有什麽隔閡,兩個人總是話不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