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諸天從自宮練劍開始》第四十四章 彈壓
  趙秋在少林寺的一年時間,對外宣稱,其是代皇帝出家,以贖滿清皇族所造之殺孽。

  他先後提出永不加賦、減免徭役等策略,早已贏得了不少漢人之心。

  即便是一向挑剔的漢人士子,對如今的這位燕王,亦是讚譽有加,只是心中卻隱隱有些納悶和疑惑,不明白這位以前封閉保守,仇視大明子民的鼇少保,何以變化如此之快。

  此番鼇拜又說是替皇族贖清殺孽,如此一來,清軍入關後所造的殺孽,便盡數算在了皇室的頭上,反倒與原主鼇拜無關。

  他似乎只是一個與漢人為善的滿清權臣,如此一來,他在天下漢人之中的名聲,漸漸好了起來。

  他在出皇城之前,便將諸般事宜,均交由穆裡瑪等親信統籌辦理。

  這一年之間,不時有親信上少室山密報......

  下了山後,趙秋騎著高頭大馬,心道:“我離開一年,皇城內外,便已暗流湧動了嗎?終究,皇族對滿清親貴的影響力,還是不小!畢竟,從發跡開始,直到坐擁天下,愛新覺羅氏一直都是主子。原主鼇拜,不過是一個奴才。

  呵呵……那玄燁,竟寫血書密詔,命宮女趁機帶出,帶給一眾皇族,皇族再暗中聯絡……嘿嘿,好的不學,偏偏要學漢獻帝……

  還有那太皇太后,昔年皇太極逝世,宮廷發生巨變,多爾袞、代善、豪格三足鼎立,即便是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之下,她不僅保全自己和順治的安全,還從這三人的手中,奪過了皇位,由此可見,這女人的手段,不可謂不高明!不論是滿,還是蒙,在這些貴族之中,她皆有無與倫比的影響力。即便我在宮中戒備森嚴,可是以她通天的手段,要想讓人出去報個信,聯絡聯絡感情,也並非多難的事情……

  還有三藩,我緩緩剪去其羽翼,只怕這一年來,也多有察覺。或許,打出‘興明滅虜’的旗號,估計他們自己都不能相信自己。但是現在,倘若他們以清君側的名義,佔據鄰近數省,倒也是可行之策……只是,孤也豈能讓你們如願!”

  想及此處,趙秋的神色漸漸嚴肅了起來。

  “辟邪軍,快馬加鞭,先隨我回紫荊城!”說罷,趙秋便策馬狂奔,領著八百三十人,朝前疾馳。

  一千五百余裡地,八百鐵騎,一路揚起塵輝無數。

  ……

  ……

  七日後,趙秋等人秘密進入紫荊城。

  “兵權在手,天下我有!”趙秋嘿嘿冷笑數聲。

  “穆裡瑪!”

  “臣弟在!”

  趙秋殺氣騰騰道:“你既為提督九門步軍巡捕五營統領衙門統領,立即領所部兵馬,封鎖正陽門、崇文門、宣武門、安定門、德勝門、東直門、西直門、朝陽門、阜成門,非孤手諭,任何人不得進出九門。違令者,殺無赦!”

  趙秋又道:“納穆福何在!”

  納穆福叩首道:“兒臣在!”

  “皇帝、太皇太后的身側,仍有冥頑不靈者!你去給我一一尋出!無論何人,立斬不赦!”

  納穆福道:“兒臣領命!”

  納穆福將要轉身之時,趙秋又道:“除卻皇帝、太皇太后、太后三人,其余不遵我命者,你皆可自決,不必問我!”

  納穆福面色激動,心道:“父王此舉,便是要奪位了嗎?”

  “豐台大營都統納穆福、西山大營都統塞本得何在?”

  “臣在!”

  趙秋令道:“你二人,

各領所轄兵馬,在周邊之地巡守,一旦發現不軌,立即彈壓!絕不能有半分手軟!寧殺錯,不放過。”  “是!”

  趙秋正色道:“諸位此去,但遇不服,定要以鐵血手腕彈壓。倘若稍有心慈手軟,日後我瓜爾佳氏,難免身死族滅!”

  “是!”

  ......

  ......

  如此安排之後,皇城內外,刮起腥風血雨。

  趙秋兵權在握,左手翻雲,右手覆雨,但有不軌和不服,皆被彈壓。

  一月之後,皇城以及周遭,漸漸平靜。

  即便是孝.莊暗中聯絡的親貴,也被一一查出,或誅滅或圈禁。

  .......

  待皇城周遭安穩,瓜爾佳氏一族的權勢,已牢不可破。

  年後,趙秋即領兵十萬,往南威逼耿精忠。

  同時,密令總督范承謨做好防范,防止耿精忠作反。

  這耿精忠與肅親王豪格女成婚,封和碩額附,繼位後,左右由於讖緯有“天子分身火耳“之謠,耿精忠便勸令部署將士待變。

  此時,耿精忠尚未完全做好準備,趙秋又領十萬兵馬親征,他“滿清第一勇士”之名,倒是極具威懾。

  耿精忠自知實力不濟,但又恐所行之密事泄露,不得已之下,提前作反。

  不過,范承謨早有防備,聯絡忠於清廷之兵,與之相抗。

  不久,清廷大軍進閩,沿路克延平,抵水口浦城、建寧。

  耿精忠的親信徐文煥重兵在握,暗投清軍,擒了耿精忠,前往覲見趙秋。

  趙秋懶洋洋地看著台下的耿精忠等一眾反臣,冷漠說道:“革去王爵,磔刑!”

  如此,三藩之中,靖南王伏誅,自趙秋領兵出征,前後不過三個月。

  其余二藩,皆是震動。

  趙秋命人安撫吳三桂、尚可喜,防之早叛。

  他心知吳三桂必反,只是早晚之事。

  “至於尚可喜, 此人忠於清廷,不過是其子尚之信有謀逆之心。只是尚可喜雖忠於清廷,卻不是忠於‘鼇拜’,自己如今為燕王,入朝不趨,讚拜不名,劍履上殿,期間,又誅滅了不少皇族。凡此種種行為,只怕這尚可喜早晚也要‘清君側’。”趙秋心道。

  ......

  ......

  同年臘月,趙秋命大學士圖海作先鋒,領兵五萬,向粵進發,自己統兵八萬殿後。

  吳三桂獲知後,心中大懼,唇亡齒寒之理,他又豈會不知,當即以“清君側”之名起兵......

  只是,趙秋早有謀劃,早已將吳三桂的不少羽翼調離,調離後再明升暗降。又收河西四漢將為心腹,這二、三年來,在趙秋的授意之下,這幾人連年提拔。

  吳三桂雖反,縱橫滇黔,可惜入湘即受重挫。

  趙秋兵發粵桂,一路攻城陷地,又以皇帝聖旨,命尚可喜一族遷往遼東。尚可喜知非是敵手,其下屬眼見不敵,又不斷降清,不再聽從其號令。迫於無奈,尚可喜交出兵權,接了“聖旨”。

  三藩已去其二,吳三桂便是孤立無援。他雖已聯絡海島鄭經、草原噶爾丹和神龍島等人,可遠水救不了近火,趙秋亦在沿海一帶早有布置,重兵嚴防死守。噶爾丹掌權不久,還不成氣候。至於神龍島,不過是一江湖門派,趙秋只能“呵呵”了。

  趙秋領兵馬不停蹄入湘,合兵之後,一路勢如破竹,一年之後,便兵圍平西王府。

  吳三桂袒露上身,背負荊棘,出府投降。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