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開局在大唐迎娶長樂》第八百三十九章∶福祉!題目!
諸多人見得秦文遠進殿,待得這廝與皇上、太子施禮之後,皆是相互致禮。

李世民開口說道。

“今日殿上商議開科選拔儒生之事朕已然知悉,太子監國處置此等大事,得諸位卿家鼎力相助,朕心甚慰,使你等寢殿相聚,乃是其中的細節尚待商確。”

孔穎達待皇上說完,迫不及待起身而道。

“皇上;老臣以為開科乃朝中盛事,考題當是重中之重,太子殿下朝會上言及國子監以四書五經、詩詞歌賦為測量考生的文化水平,而以齊王所出策論為選擇人才的標準,老臣並不認為此等做法正確,蓋因齊王治政之策偏於民生政事,使民富國強而忽略朝廷治民的根本,做官者!當以先賢商鞅弱民、貧民、疲民、辱民、愚民之政而使民歸服,當以奸民治善民,方國治至強之策也!”

聞聽孔穎達之言,秦文遠終是明白朝廷治政的主導思想,不就是要治下百姓貧困交加、做具毫無思想的行屍走肉嗎,使百姓任權貴擺布沒有反抗之心且還不能有怨言的木偶嗎,當真是欺人太甚。

秦文遠不語,面上已然浮上憤怒之色,暗忖。

“世間所以疾苦,正是有你等奸臣為之!”

李世民已然瞧出秦文遠不悅,見其沉默不語,暗讚這小子如今為官,倒是成熟不少,再不似以往那般稍有不滿便當眾發作心中怒氣。

孔穎達之言引先賢治國策論,倒是讓殿裡諸多大臣不好再言說什麽,房玄齡、劉自、李孝恭、高士廉想必是讚同這等話語,竟是當皇上之面笑談,叮囑太子緊記這治國的高論。

魏征許是並不以為歷史上商鞅的馭民之術有多正確,起身欲引開此話題,開口奏道。

“今日議事乃為商議開科考之細節,朝廷出題的思路當以何為重點,齊王不妨說說有何想法。”

秦文遠聞魏征所言,稍加沉吟之後,面色澹然而道。

“朝廷開科舉乃是選拔治政之才,首要的並非是這些人才有多大的學問,而是朝廷治國的基調方針和政策使其如何行事,沒有正確的治政方略,縱使有千千萬萬的大才又有何用,如選拔的人才為官後都是存有愚民的施政想法,此等科考本王毫無興趣,諸位大人想怎麽辦自便就是。”

李世民不料秦文遠會有此等想法,端坐榻上皺眉而言。

“那依你的想法又該當如何呢?”

“唉!微臣本不欲再言,更不想與孔大人爭論,既然皇上問起,那便說說吧!”

“微臣以為,欲使帝國強大,首要當以人為本,治政當先治吏,而不是使愚民,國強民弱之策。商鞅之法,雖竟一時之功,看似使國家強大,其時不然,乃作法自斃,似此等獨尊儒家學說並嚴峻刑法的治國方略,以國家強大的力量行暴力之政,如何能使萬邦敬服,頂多算得是膚淺的治國學說,試想想一個刻薄少恩,不知人間大愛,隻知取悅秦孝公的奸詐小人,算得是先賢嗎?一個使國家貧富懸殊加劇,影響社會安定的政客,算得是先賢嗎?縱觀歷史,微臣認為秦朝滅亡與商鞅治國之策不無關系,如此一個被車裂處死的酷吏,竟被象征國朝最高學府的國子監祭酒推崇,當真使人失望。”

秦文遠說到此處,孔穎達面上也是紅一塊,白一塊,呼吸急促。

房玄齡、劉自、李孝恭、高士廉等也陷入此等對商鞅評價的新穎說法之中。

秦文遠卻不管諸位如何想法,仍是接著而道。

“國強則民強,國富則民富,國家昌盛則民族昌盛,此為強國之道也!朝廷選拔人才,做官施政,

如隻知執行為少數人的利益服務而不以大多數人的利益為重的治政之策,此等人才便是學富五車又要來何用,如是皇上認為微臣所說不妥,懇請皇上允準微臣回轉任上,太子另謀高就輔左,以免臣這等不合時宜的思想誤了太子。”至此,李世民終是想通秦文遠為何與朝廷諸多大臣格格不入的地方,卻原來皆是因為官的理念不同,一邊是欲保護既得利益者的權益,一邊則是以天下蒼生福祉為念。

看東北、齊州如今的發展,以秦文遠的方略施政,兩地可說是大唐最富裕、百姓最有幸福感的地區,其政治形態清明,社會安定,軍隊強大。

難得的是,秦文遠這小子恩威並施,教化萬民並使萬民脫離水深火熱生活中的大政,使諸多少數民族勢力視秦家為神靈,竟是甘心願意為其驅使,使原本於東北是複雜的少數民族與漢人相處的形式越來越是和諧,此子治國之才,豈是別人能比。

李世民想到此處,再不顧忌其它大臣如何想法,旋即做出決斷。

“此次科考,允準太子李治於朝會中的提議,以國子監出四書五經,詩詞歌賦為基礎題目考核應試人才的文化修養和素質,凡大唐清白人家子弟,不管貧富、身份皆可報考,以秦文遠出策論之題,朝廷根據考生答題的文采、思路、治政的見解擇優錄取,中書傳旨大唐各州城,曉喻朝廷開科考之事。”

“武舉待科考之後,由秦文遠、李靖、李孝恭為主考,以兵書戰陣、行軍之策為筆試,校場比武奪魁,總分第一者為武狀元。”

“加封徐天儀同三司,太子太傅,中書令!協助太子做好此次科考大事。”

李世民於寢殿之中,連串的口諭使諸位臣子接旨遵行。

太子李治先前聽得秦文遠稟奏欲回東北之地,這小子心情緊張,生怕父皇允準徐天請求。

想如今大好形勢,東宮得秦文遠支持,自然高枕無憂,如是失去這個臂膀,豈不是要了本王的命。

李治如是想著,得父皇頒旨加封秦文遠,待秦文遠接旨之後,這小子方是放松緊張的心情。

朝廷開科舉考試,選拔人才的消息傳遍大唐各州城,此次考試不論貧富貴賤,不論身份皆可報名的規定,使天下寒士、貧民子弟俱歡顏,竟是於各地皇榜之處跪地山呼萬歲。

消息傳到皇宮,李世民大喜,這才是皇上最為欣慰的事,有什麽能比得了萬民的擁戴呢。

朝廷再出聖旨曉諭各州府,凡貧寒子弟,奪得進京參加科考資格而盤纏缺乏者,皆由地方衙門資助,不得落下任何考生,否則便追究衙門官員之責,輕者流放,重者交刑部審理。

一時,大唐各州城貧民百姓歡天喜地,歌頌皇上恩德。

長安城裡各世家大族,朝廷勳貴,甚至於士紳、商賈富豪之家皆是四處活動,欲使其家中子弟能於此次的科舉中獲得功名。

大唐五姓七望如長孫家、韋家、王家、蕭家、崔家、鄭家、盧家等皆是各施手段,或於皇宮裡的娘娘、或於官衙裡任職的家族中人之處,皆是欲施手段並預先打好招呼,使族中子弟能於考試中得些照顧。

朝廷左監門將軍、清都郡公長孫恆安,薛國公長孫安業兩家府邸,這段時日皆是熱鬧。

此二人是長孫無忌的同胞兄長,自長孫無忌被徐天滅殺之後,因奈何不得徐家,將仇恨埋在心中,嚴令家族中子弟不得與徐天有任何交集,謹記:“君子報仇,十年不晚!”之訓戒。

長孫皇后故去,使長孫家在朝中的勢力有所削弱,正是欲借此次科考使家中子弟出人頭地之時,鑒於太子李治乃此次科舉的主官,而李治是姐姐的親生兒子,想著太子怎麽地也要給長孫家些面子。

兩兄弟見過太子李治之後,將其心中打算和盤說出,李治雖心性純良,有心幫助母后的族人子弟,然、卻不敢答應幫其考試作弊,隻隱晦答應如是長孫家有子弟於考試中獲取功名,當使其於朝廷中得權勢較大的官位。

便是此等答應,長孫家已然萬分欣喜,想家中子弟自幼便飽讀詩書,能於科舉中獲得功名應該沒有多大的問題,而知曉這兩兄弟曾於此時求見太子的大臣,如何知道其中的關節,皆是打起搭乘這艘大船的主意,一時,前往兄弟府邸拜訪的各路大神之多,當真是門庭若市。

這日、薛國公長孫安業府邸中再是設宴請聚於長安的各大世家族老,酒宴中自然是談論朝廷即將舉辦的科考之事,有王家族老恨恨而道。

“你等將此事看得輕巧,以為今時還如往昔那般各家皆有子弟入朝嗎?當真不知所謂,那徐天可是好相與的,使如今賤民皆可入朝為官,餅就那麽大一張,其爭奪自是相當激烈,各自乞求天神保佑吧!”

王家族老說完此話,引得席中之人皆是就此話題說出所想,卻又不得什麽好主意。

“唉!那盧家的女婿當真不識時務,諸位可有好的方法使其我等所用。”

“你王家真是敢想啊!那小子便是皇上的旨意,認為不妥的也敢抗旨不遵,又豈會聽從我等的好意呢。”

“可否送給齊王財物、女人,以此打通關節,使我等子弟能知悉此次考核的策論題目,早作準備。”

“那齊王是缺財、缺女人的人嗎?休得說出些沒用的主意,各家還是自掃門前雪,盡力使族中有真正才學的子弟上陣考試,唉!今時不同往日,想要使家族子弟輕松入朝為官怕是不易了啊。”

長孫家設此等宴席正是要各世家再對秦文遠同仇敵愾,如今看來,雖各家對秦文遠即便多有不滿,然、卻沒有那家敢提及如何對付秦文遠,使長孫安業甚是惱火。

科考之前,“齊王府”中同是訪客不少,盧家、崔家皆有人拜見秦文遠,談及考試之事,徐天笑道。

“你等把此事看得太重,如是皆以此為進階做官的途徑,本王以為大可不必,須知每個人有每個人的優勢,所謂;行行能出狀元,是金子在那裡皆能發光!為什麽一定要做官呢,縱觀天下英雄豪傑,幾人又是從科舉中產生的,此事休得再說,本王作為此次的考官、出題目者自是要以身作則,決不允許有作奸舞弊的行為發生,諸位還是勉勵族中子弟,各憑本事。”

凡往秦文遠府裡的親朋好友聽得這廝堅定的話語,以對此子個性之了解,皆是明白此次考試怕是真要憑本事才行,放下往昔那般投機取巧的做法,嚴令族中子弟好好複習,休得有其它不切實際的想法。

……

大唐各地州城經過數月選拔儒生的考試,使獲得往長安京城應試的儒生,臨近會考之時於東西南北之地,或走路、或騎馬、或乘坐馬車趕往京城。

這些年輕的後生,心中無不憧憬著美好的前程,便是貧民之家出來的,那個不是一身儒生服飾,雖貧寒子弟衣袍陳舊、甚至有縫補之處,卻也是洗得乾乾淨淨。

官道上斯文的讀書人樣貌直是讓路邊的商販、田間地頭的農夫豔羨。

有農夫、農婦望著這些儒生也是感慨說道。

“孩他爹;咱家也該讓孩兒去學館讀書,將來也能如這些小哥般,如是能得些出息,豈不讓咱家也有面子。”

“娘子此話使得!為夫當多做些營生,使家裡多有余錢,讓咱孩兒也去學館讀書。”

似此等言語四處皆聞,可憐天下父母心!誰家不想自己的孩子能出人頭地。

往長安城的路途中、沿途的酒樓、客棧、驛站早得官府打過招呼,皆是熱情服務於考生不得怠慢。

此時的長安城中,按太子李治的敕令,四門守軍皆不得刁難進城趕考的儒生,除京兆尹衙門加強城中的治安外,更是使諸多武侯、千牛衛兵士巡城,其目的是為考生營造良好的考試環境。

國子監早把測試考生文化水平的題目,以四書五經、詩詞歌賦各按一定的比例裝入考試袋交與禁軍守護,任何人不得靠近。

大唐貞觀十六年四月,朝廷春季開科選拔士子的大考正式拉開帷幕。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