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7章 大自然才是真正的敵人
盡管在使用上和製造上還有著諸多的缺陷和不足,然而神機營的戰鬥力還是非常直觀的體現在了戰場上。
徐通以火炮的火力轟擊宋軍的水師船隻,轟擊宋軍據守的城池,轟擊宋軍在野外的密集軍陣,給宋軍帶去了巨大的殺傷。
面對周奇祥統領的新乞活軍,還有朱良統領的威武軍,徐通沒有絲毫的收手,反而加大火力,對他們一陣狂轟,將他們全部擊敗。
對於未曾見過的凶狠火器,這兩支也不太算得上是軍隊的軍隊崩潰的毫不意外,或者說他們不崩潰才會讓人覺得不可思議。
一萬人的革命軍並不艱難的擊破了兩支敵對的軍隊,取得了全面勝利,也由此徹底擊破了川蜀之地蜂起的諸多軍事勢力,將他們一掃而空,取得了川蜀之地的控制權。
說實話,這個過程並不艱難。
基本上從洪武四年以後,明軍和其他軍事勢力之間的力量對比實際上已經不能放在同一個平台上作對比了,這樣比較的話只會讓雙方的對比顯得十分難看。
一方像個健碩的世界級別舉重冠軍,而另外一方則像是個大煙鬼,這對比就過於強烈。
洪武四年以前,明軍體制內還多有新補充進入各部的新兵,各支部隊從整體新建到個別部隊的改組,都需要納入大量新兵,對戰鬥力有一定的影響。
但是隨著明國政局的整體平穩以及多次戰爭的歷練,還有明軍訓練體系的越發完善,這一情況已經出現了相當程度的改變。
洪武五年,蘇詠霖正式規定新兵訓練營新規,規定新兵至少需要經過一年的新兵訓練,再通過新兵訓練營的結業考核之後,才能進入軍隊正式服役,成為一名大明士兵。
明軍已經徹底成為一支職業化的軍隊,軍人成為一種正式的職業,明國也有一系列為這個職業準備的配套設施。
所以洪武四年以後,或者說洪武五年以來,明軍已經基本上完成了正式的職業化進程,從兵員素質這個基礎項目開始,就已經對同時代的所有軍隊進行了降維式的打擊。
而隨著火器的裝備和軍隊教育的持續,明軍已然向近代化大跨步的邁進,近代化進度急速飆升,在某些層面甚至有了現代化的影子。
有一支這樣的軍隊,明軍在執行軍事任務的時候往往已經不把敵方軍隊的戰鬥力放在第一位置上進行考量。
而是更多的把敵方軍隊所佔據的地理位置放在第一位上進行考慮。
比如川蜀之戰,明軍高層最擔心的就是蜀道。
這背後的根本原因就是明軍領導層認為敵人的人力已經不能對明軍造成什麽阻礙了,大自然才是明軍最大的敵人。
高聳如雲的山峰,蜿蜒流淌的河水,不可預測的天氣,這些,才是明軍最大的敵人,而人類敵人已經退居其次了。
所以說吳拱決定投降之後,打敗所有敵人佔領川蜀之地這件事情在很多明軍將領看來並不算是什麽太大的成功,戰前預估最大的威脅根本沒有成為威脅。
洪武八年的正月,明軍順利剿滅了川蜀之地的全部敵對軍事勢力,並且逐漸對川蜀之地的各個州府展開佔領。
與此同時,蜀中平原以南地區的諸多西南少數居民也成為了明軍所要面臨的一些問題。
在剿滅軍閥勢力的同時,一些貪圖錢財而跟隨軍閥勢力一起和明軍敵對的川南少數居民軍事勢力遭到了明軍的軍事打擊,和軍閥們一起全軍覆沒了。
也因此,在明軍進入嘉定府、黎州、敘州這些地方的時候,遭到了一定的敵視和抵製對抗行為。
對於這種情況,蘇海生與徐通不約而同的下令明軍進行堅決而迅猛的反擊,將對抗者全部消滅。
明軍將敵對部落夷為平地,用火藥炸,用火油焚燒叢林,將他們的生存之地也全部毀掉,顯示明軍強大而凶悍的武力,彰顯明國之強大,以此奠定明國強大、不能招惹的強硬形象。
開篇,必須要強硬。
對於這些未開化、奉行叢林法則的族群來說,仁德,他們是不理解的,強大、不可戰勝才是與他們交往的前提條件。
要想與他們和平共處並且在之後進行和平改造,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在他們面前彰顯自身武力的強大,感受到明國武力的強大之後,他們才會設想武力對抗之外的與明國的相處方法。
根據戰前中都方面對川蜀南部少數居民聚居地區的研究和總結,基本上確定當地居住著吐蕃、僚人、羌人、烏蠻、白蠻、摩沙夷、土老蠻、西南諸洞蠻等等少數族群。
他們散布居住在蜀中平原以南各州和各羈縻統治區,在這些地區有較為廣泛的勢力范圍。
南北兩宋包括之前的歷朝歷代對他們主要實行羈縻統治,以他們原本的首腦為首腦,基本不設漢人官員。
他們與歷朝歷代的統治者們都維持著一個時而和平時而互相對戰的狀態之中。
要說威脅,一定是北方遊牧民族的威脅更大一些,但是要說統治難度,西南各部蠻人絕對不遑多讓。
相較於因為地勢原因而和漢人有很多除了軍事之外的往來的北方遊牧民族,西南各蠻族因為交通艱難,很多蠻族幾乎處在原始社會的狀態之下,對中原漢文化的了解比北方民族更少。
因為互相之間的相愛相殺過於頻繁,大家在歷史上往往打成一片,交流十分頻繁,所以各自民族文化風俗和語言的交融程度也更高一些。
於是奠定強大的基礎之後,蘇詠霖可以較為順暢的對契丹人、黨項人等大族群實施治理,並且獲得他們的支持和諒解。
可是輪到西南各蠻族部落,難度還真是不一般的大。
因為交通地形等因素的影響,中央王朝甚至對他們都不想接觸,要不是因為統治觸角伸到了那邊,他們是真的不想花費時間和這群“山林野人”有什麽來往。
先天的不足使得雙方各自了解對方習俗和語言的人群數量就不是一個數量級的。
所以蘇詠霖在當時的國務會議上提出,對西南各蠻族部落的政策最開始還是暫時延續南北兩宋的羈縻統治制度,與他們暫且維持在一個他們熟悉且容易理解的狀態,安撫他們,避免大規模動亂。
等明軍在川蜀站穩腳跟,對川蜀人口精華地帶的統治穩固了、生產恢復了、社會改造完成了,再騰出手來進行羈縻統治區的治理。
他設想要通過商貿往來的方式,用較為和諧的手段與他們進行交流,首先建立商業上的互信,建立經濟往來,然後就可以修路,改善當地的交通環境。
經濟和交通的前提有了,才能進一步進行政治上的行動。
而在文化方面,蘇詠霖則建議通過【諸葛亮】這一雙方都能接受的紐帶進行文化方面的接觸,通過對諸葛亮的尊奉和祭祀,尋找雙方之間的共同點,從而獲得這些蠻族部落的認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