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9章 大明最不怕的就是戰爭
蘇詠霖盯著蒸汽機的同時,西域方面也傳回來了一些消息。
除了阿爾斯蘭和希哈卜丁作為俘虜代表給送到中都接受審判之外,也包括大明和花剌子模國之間簽訂友好互助條約的事情和花剌子模國正式成為大明藩屬國的事情,還有古爾王朝那邊的新動向的事情。
條約方面蘇詠霖也隻關注借錢的事情,根據財政部工作小組的判定,他們認為三百萬貫借給花剌子模國還是有一定風險的,除非花剌子模國方面接受大明提出的條件。
即如何使用這三百萬貫錢貸款,需要大明財政部工作組的認可,在戰後恢復國計民生和軍事恢復的事情上,如何分配這筆錢,以及前後的審計工作,全部交給大明工作組。
等於大明工作組取代花剌子模國本身財政人員的地位,臨時承擔起花剌子模國的財政工作,掌握財政大權,杜絕花剌子模國本國人插手。
如此,大明就可以借款三百萬貫給花剌子模國。
對於這個條件,喬納丁和霍拉為首的一批官員表示反對,認為這實在是太過分了,花剌子模國不能接受,但是虎塔卻點頭認可,表示願意接受大明的條件,願意和大明合作。
於是這個條約就簽訂了,如何使用這筆錢來恢復花剌子模國的國計民生,將由大明工作組來完成,大明工作組負責使用和審計這筆錢,圍繞這筆錢所產生的一系列事件,大明有最終解釋權。
對於這個事情,反對派花剌子模國官員很不滿意。
因為這就意味著花剌子模國的財政大權有相當一部分被明國官員掌控了,這是嚴重侵犯花剌子模國內政的事情,嚴重損害了花剌子模國的獨立地位,不符合他們的利益。
且這也就意味著這筆三百萬貫的巨款他們碰不到,想撈錢來彌補自己的損失將是一件很有風險的事情,萬一被明國官員發現了,將會直接從國家內部矛盾上升為國際爭端。
屆時上國驚詫,對他們沒有任何好處,還會讓虎塔抓住他們的把柄,削弱他們的勢力。
所以無論從哪個方面來看,這都不是好事。
不過虎塔並不在意這些事情。
他和這群人不是同路人,他知道這些人不可能真心誠意接納自己,所以利用大明的力量削弱這些反對派官員的力量是很有必要的。
他一力強推這件事情,力排眾議,堅決和大明簽訂了條約,使得白紙黑字成為事實。
至於藩屬國的事情也就不用多提,虎塔盼星星盼月亮都盼著大明快點正式承認花剌子模國的藩屬國地位,沒啥好說的。
倒是駐軍問題上蘇海生那邊談著談著,覺得兩萬人太多了,一萬人就夠了,一萬明軍的戰鬥力足以保護整個花剌子模國的日常安全,足以應付局部戰爭,真要出了什麽大事,馳援就是了。
於是明軍駐軍的數量就被限定在了一萬人的規模,且這一萬人還要進入到西域駐軍的輪換體系當中,和整個西域六萬人的駐軍輪番更換駐防地。
事情到了這個地步,花剌子模國的事情已經沒什麽可擔心的了。
大明的軍隊駐扎著,大明的財政官員管著錢,這要還能出什麽紕漏,花剌子模國也算是爛泥扶不上牆,無藥可救。
後面倒是古爾王朝那邊還有些小問題。
比如明軍情報系統得知古爾王朝正在大規模調兵遣將,準備報復明國,要和明軍決一死戰。
他們並不願意承認和接受之前的戰敗,覺得應該還能再戰一場,而且據說古爾王朝蘇丹對於自己的親弟弟被俘虜後送到明國首都的事情非常惱火,準備“禦駕親征”,找大明皇帝算帳。
他表示要【打穿明國國土,從西域一直打到明國首都,讓明國皇帝在他面前跳舞】。
蘇詠霖當時就感覺這家夥一定是地理知識基本為零,不知道從他那兒到中都到底是個什麽距離。
亦或他覺得自己是公元前的亞歷山大大帝,能夠一路從歐洲打到亞洲來,開創一個空前龐大的大帝國。
到底歷史上打過那麽長距離戰爭的軍事強權也不是沒有出現過,之前的亞歷山大,之後的成吉思汗,都乾過這樣的事情,足以證明這種事情並非不可能。
但是,他吉亞蘇丁本人是辦不到的,除非他的國家瞬間增強十倍國力,然後窮兵黷武,倒是能給他提供足以遠征萬裡之遙的糧草。
否則他連戈壁灘都出不去。
雖然他只是口嗨,不能給大明帶來任何影響,可是蘇詠霖還是很不高興,遂決定下令給蘇海生,讓蘇海生自己好好掂量一下這場戰爭的份量,看看應該用什麽方式把這個口嗨之王的妄想症給治好。
戰爭?
大明最不怕的就是戰爭!
輪到蘇海生這邊,也對古爾王朝的表態感到十分惱火,覺得大明受到了輕視,更關鍵的是,蘇詠霖受到了侮辱,這是他不能忍耐的。
於是他決定正面迎擊吉亞蘇丁和他的軍隊,讓他的軍隊知道花兒為什麽這樣紅。
此時是洪武十一年的七月中下旬,大明軍隊休整的還算不錯。
而且除了預訂留下來的軍隊,西域的部分軍隊已經開始了回師的進程,最終,十五萬明軍只會留下六萬人,兩個軍的規模,主力全部撤回關中、河西之地。
當前蘇海生還能調動的軍隊約有三萬,他打算利用這三萬人,好好的教教古爾王朝的蘇丹到底該如何尊重大明皇帝。
有些話不是什麽人都能說的,讓對方領袖在自己面前跳舞什麽的,得真的有實力才能說出口,否則就是在自討苦吃自取滅亡。
全面判斷了一下戰場局勢之後,蘇海生決定打防守反擊戰,不主動出擊以節約糧草和軍費,把這部分費用轉嫁到古爾王朝身上,等他們來了,再率軍打反擊,讓他們吃不了兜著走。
古爾王朝方面,吉亞蘇丁自打登上蘇丹大位之後就沒有經歷過如此慘重的一次失敗,六萬大軍敗掉了絕大部分,逃回來的只有幾千殘兵敗將,訴說著明軍的恐怖。
吉亞蘇丁不能接受這樣的失敗。
不管是為了政治權力還是為了個人尊嚴,這個場子他必須要找回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