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8章 雙方的矛盾一觸即發
明軍進駐兩廣之地以後,大大增加了對兩廣之地資源利用率提升這一進程的速度。
十萬大軍進駐以後,趙玉成按照中央的政策,在集體農莊政策之外,又推動軍民合作屯田開荒。
軍隊在訓練和作戰任務之外協助農民開墾荒地,數萬精乾勞動力的加入對農民開墾荒地的幫助是非常之大的。
所以較短的時間內,就有大片大片的原先的荒野之地被開墾出來作為田地培育,兩三年之後,就會成為可以種糧食的良田。
只是相較於廣大的荒野之地和數量不怎麽足夠的漢民數量,雖然有十萬精乾勞動力的幫助,但是這一進程顯然不可能超越時代的局限。
但是不管怎麽說,這一進程也是大大的被推動了。
農業生產擴張活動如火如荼地進行之中,危險也在悄然滋生。
農業生產進行到什麽地方,明國官府的統治就能擴張到什麽地方,這對於漢民來說當然是好事,但是對於外族部落和野獸群來說,都不是什麽好事。
而對於明國官方來說,在農民們活動生產地區的周邊,安全性是必須要保障的。
農民們累死累活耕田種地搞生產給明政府繳納稅收,政府卻不能保護他們的安全,這無論如何也說不過去,會極大的挫傷農民的生產積極性。
所以面對成群結隊會對農業生產造成破壞的野獸群,明軍展開了大規模剿殺行動。
和蘇絕一樣,趙玉成也組織了相當數量的精銳軍隊對已開發地區周邊的山林荒野之地展開大規模的野獸清剿行動。
明軍用雷神炮、火槍和火油大量擊殺野獸群,將它們驅趕離開,使它們不能傷害農莊。
當地活躍的會對農業生產和農民本身造成危害的大量野獸被人類火藥的力量所震懾,不斷的被驅趕,不斷的遠離人類聚居地,於是當地農民的生產條件大大改善了。
這一點對於廣東當地農民來說是得分非常高的一點。
因為在此之前,從來沒有任何一個政權的軍隊能夠如此賣力地幫助他們剿殺野獸排除危險,而且還完全不要任何酬勞,打回來的野獸還會把肉分給他們吃。
對野獸自然沒什麽理好說,直接擊殺就是了,但是對於那些生活在這些區域的外族部落來說,就不能那麽簡單了。
對待野獸和對待智慧的人類自然不能等同。
和明軍在川蜀地區遇到的情況一樣,這些嶺南外族部落對待明國的態度不一。
有些願意接受明國入主的事實,願意和明國展開交流,用他們部落生產的一些商品和明國交易,換取食鹽、布匹、茶葉等他們需要的東西,保持一個良好的交流關系。
有些部落則對明國的入主保持一個謹慎的態度,不願意和明國接觸,但是也不會惹到明國控制區,他們很注意距離感,倒也會和與明國主動交流的部落進行商業貿易,換取他們需要的物資。
還有些部落則是對明國的入主和開拓周邊地區的行為持反面態度。
這些部落自持武力強悍,更兼過去對南宋官府的一些負面感官,不僅不接觸,還與明國為敵,隔三差五騷擾劫掠明國的集體農莊,和集體農莊的自衛民兵打一場,搶掠財物和人口。
對於這類部落,趙玉成是絕不容忍的。
他深深的明白什麽叫以鬥爭求和平則和平存,只要有人敢於進犯,他一定會進行乾脆徹底的報復。
一旦某個集體農莊被襲擾、劫掠之後,他一定派兵將這個部落徹底消滅為止,不管要打多長時間,不管這個部落的人有多少,他都堅持一個趕盡殺絕夷為平地的策略。
剿滅這個部落的時候,他還會派人告知那些友好的部落,讓他們不要乾預,不要參與其中,更不要收納逃亡者,發現逃亡者要交給明軍,否則視若和明軍對抗。
一旦被看作和明軍對抗,只有一個下場。
不計成本的堅決剿滅。
明軍入主兩廣的最初半年,面對野蠻強悍桀驁不馴的諸多部落,趙玉成率領明軍大大小小打仗七十多次,獲得全勝戰績。
他一共滅了二十三個敢於進攻明國控制區集體農莊的部落,貫徹落實了他的承諾,將這些部落趕盡殺絕。
部落頭人被他斬首示眾,傳首四方,以為威懾。
半年之後,明軍空前嚴厲和堅決的不計成本和傷亡的打擊行動終於讓廣東地區的各個部落都明白了【不能劫掠漢人農莊】這個鐵律。
這是絕對不能違反的鐵律,否則必然迎來明軍的瘋狂報復,且明軍不接受投降,直到滅亡為止,絕不會停止攻擊。
通過簡單粗暴而有效的手段,趙玉成成功穩住了廣東之地的局勢,樹立了明國統治區域不可進犯的強硬形象,為廣東行省官府全力發展經濟恢復生產創造了很好的環境。
而在這個過程中,他認識了他的妻子。
說來也是明軍給逼的,各個部落不敢進攻物質資源最豐富的明國控制區,但是本身生產水平不夠,生產出來的物資不足以分配,物質的匱乏貫穿始終,只能互相攻略,相愛相殺,在明軍不乾預的地方解決他們的需求。
趙玉成的妻子是和明軍有友好往來的部落首領的女兒,有個漢名叫嶽鈴兒,從小被他父親請漢人老師施教,接受漢學教育。
該部落曾經在明國商隊遭到危險的時候出手相助,於是和明國官方保持著不錯的關系,因為和明國保持貿易往來,所以物質資源比較豐富,素來被視作富裕的部落。
本來這個部落好好兒的,結果首領忽然生了急病,沒等怎麽醫治,便一命嗚呼了,隻留下嶽鈴兒一個女孩子。
本來他是打算給嶽鈴兒選個強悍的丈夫來穩住部落的,但還沒來得及實施,人就沒了,整個部落一下子群龍無首,大大小小的實力派一個接一個的冒頭,開始分崩離析。
內憂暫且不說,外患更加嚴重。
得知該部落首領病死而沒有強悍的繼承人,各大部落頓時躍躍欲試,準備趁他病要他命,把這個富裕的部落生吞活剝,好好的吃一口肥肉。
消息傳來,本部落內部的一些牆頭草勢力紛紛背叛,投靠那些貪婪的部落準備當帶路黨,留在嶽鈴兒身邊的只剩少數。
危急關頭,嶽鈴兒卻很鎮定。
她很清楚的意識到當下這個狀態求誰都沒有,多個部落聯合在一起一定要吃了她,父親生前的塑料朋友一個都派不上用場,就算有心幫她,也無能為力。
這個情況下,只有明國能救她。
於是她寫了一封信,托人送到廣州向明國求助,請求明國看在他們雙方一直維持的良好關系的份上,出手相助,否則她只能自殺以全清白和聲譽。
這封信直接走軍方渠道送到了趙玉成手上,趙玉成得知此事之後,緊急召開了軍事會議,商討要不要出兵。
部分人認為這是敵人內部的狗咬狗,他們自己咬自己的,只要沒有傷到大明子民,他們想怎麽搞就怎麽搞,反正他們到現在為止也不納稅,不算大明國民。
他們自己把自己人給折騰的差不多了,對大明也有好處不是?
但是趙玉成卻認為出兵相助是有必要的。
因為對方部落曾經幫助過明國商人擺脫險境,是親近明國的友好部落,如果大明對這樣的部落視若無物不去幫助的話,對於未來是沒有好處的。
畢竟大明未來是要把這些部落都納入統治當中,讓他們也成為向大明官府繳納賦稅的國民,保持一個言而有信知恩圖報的名聲,很有好處。
官府對民眾的統治,需要信譽,需要名聲,優秀的信譽和名聲會大大縮減統治成本,這是一筆非常明顯但是卻不容易被重視的財富。
趙玉成說服了指揮層的大部分人,於是他們上報中都軍事部報備之後,便調遣了一支三個營組成的特別行動突擊隊,由趙玉成親自率領出動。
其實當時趙玉成最大的想法是不戰而屈人之兵。
他想著以大明的赫赫軍威給嶽鈴兒的部落撐腰,讓那些貪婪的好戰部落知難而退,所以他才決定主動出面,並且召集那些準備撈好處的部落首腦們開個會。
他表示這個部落大明罩著,你們就不要打什麽主意了,人家老爹剛剛去世,屍骨未寒,你們就派兵來攻打,這是不是太不尊重死者了?
但是他低估了那些部落的貪婪之心。
他們從來信奉叢林法則,從來不覺得欺負弱小有什麽不對的,弱肉強食本就是天理,再正常不過了。
他們覺得嶽鈴兒的部落已經是他們到嘴裡的肥肉,就算是明軍也不能和他們搶,他們不去招惹漢人已經是給明國最大的面子了,如果明國不知好歹,別怪他們翻臉不認人。
趙玉成態度堅決,十分強硬,告訴他們如果敢於對嶽鈴兒的部落開戰,那就是對大明宣戰。
雙方的矛盾一觸即發。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