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張浚看來,那支突然殺出來改變了戰局的賊軍非常邪乎。
李道全軍覆沒以後,那支賊軍居然還直接北上偷襲宜春縣,以至於毫無防備的田師中被打敗,身死。
然後這支賊軍毀掉了吳拱所部主力的糧秣和全部軍需物資,讓吳拱所部面臨窘境。
吳拱直接說這仗他打不下去了,沒有糧食和補給物資,無論如何也是打不下去的。
順帶著,吳拱還不忘給戚方上眼藥,說戚方不願意用自己的軍糧幫助吳拱,於是吳拱只能選擇退回鄂州駐地,以免大軍全部折損。
此番取得戰果極為有限,惟願朝廷看在田師中、李道皆已戰死的面子上,不要重責二人,以免將士寒心。
要嚴懲就嚴懲戚方好了。
看完了吳拱的戰報,張浚的心涼了大半截。
本以為只是一場簡單的平叛戰爭,結果沒想到不僅賠了一支軍隊,還賠掉了此戰主帥,朝廷損兵折將,損失慘重,也不知道多久才能彌補回來……
眼下本來朝廷就因為明宋戰爭而折損了整個江淮戰區的軍隊,本以為京湖戰區主力猶存,還能戰鬥,輕松平定叛亂,結果不曾想居然遭逢大敗。
那個一心渴求退休的田師中死了。
死在了造反賊軍的手上,十分倒霉。
看來這支賊軍不是簡單的賊軍,戰鬥力不弱,更有大局觀,能從劣勢戰局中找到扭轉戰局的契機,萬不能等閑視之。
他們輕敵了,因為輕敵,才導致了這一切。
張浚非常懊惱,一邊上表給皇帝趙昚告知此事,一邊下令調查此事,然後準備給這場戰爭善後。
他預料到這場戰爭的失敗必然給他帶來巨大的信譽危機和權力危機。
果不其然,因為戰前大家都認為這是一場必然獲勝的戰爭,以至於戰爭沒有取得勝利的消息傳來,滿朝嘩然。
尤其是主帥田師中居然被叛軍偷襲致死這件事情更讓朝野輿論大嘩,人人都在詢問這場戰爭到底是怎麽打的。
朝臣們在朝堂上追著張浚領銜的樞密院眾人詢問這張到底是怎麽規劃怎麽打的,樞密院是怎麽用人的,是怎麽指揮的,居然被一群亂民打敗了兩萬軍隊,還送掉了主帥?
誠然,這場戰事失敗的直接責任並不屬於樞密院,因為張浚是放權給田師中讓田師中指揮作戰的,但是樞密院作為主導這場戰爭的存在,必然是要為此負責的。
選人的是樞密院。
商議戰術規劃路線的也是樞密院。
負責後勤供給的還是樞密院。
整場戰爭都是樞密院直接領導的,你樞密院不負責,還有誰能負責?
也就是之前主和派大臣被排斥的七七七八,張浚算是有先見之明,把能夠威脅到他的北伐大業的資深主和派官員全部排斥出局,所以在權力層面上,張浚沒有受到大的衝擊,樞密使的地位沒有被改變。
可是張浚常敗將軍的所作所為與他經歷過的幾次大的失敗的過往還是第一時間在朝中重新被撿起來討論。
相當一部分官員都開始懷疑張浚是否能做好這個樞密使的職位。
他們開始重新懷疑張浚的軍事能力,懷疑他那麽多年了到底有沒有長進,懷疑他是否有反省過當年他的富平之敗敗掉了南宋大半家底。
張浚對此當然感到非常尷尬,他又怎麽會沒有反省過當年的富平之敗呢?
他每時每刻都在反省。
只是這場戰爭他輕敵了,他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重建江淮戰區上,居然忽略了這場戰爭,覺得小小起義平定起來一點都不難。
朝中有言官上表彈劾張浚,認為張浚有罪,不應該繼續擔任軍事主官,應該另外選擇賢良之臣擔任軍事主官。
張浚受到彈劾,於是按照流程向皇帝請罪、請辭。
趙昚當然不會因為這次失利而罷免張浚,但是為了做個樣子堵住悠悠之口,也還是將張浚罰了三個月的俸祿,以儆效尤。
不過接下來的事情還是要張浚主持。
第一次討伐失敗了,總不能就那麽停下來,還要有第二次討伐。
叛亂必須要平息,不然整個京湖戰區的大後方起火了,明國要是得到消息橫插一腳,豈不是全部完蛋?
但是這一波鄂州大軍遭受損失,一時半會兒回復不過來,也只能靠戚方統領的九江大軍繼續進剿了。
趙昚心裡多少有點埋怨張浚,埋怨張浚在不該犯糊塗的時候犯了糊塗,以至於局面弄得很難看。
張浚很是無奈,但還是給九江大軍撥付了錢糧支持,然後準備調動池州都統司的軍隊前往支援。
臨安禁軍不能調動,眼下臨安只有一支軍隊,調動的話問題太大,而整個江淮戰區也只有池州都統司的軍隊尚且完成,可以調動。
傳輸地區的軍隊確實可以調動,但是路途太遙遠,擔心他們抵達的時候起義軍的態勢已經不能限制。
對付起義軍就是要快,不能給他們發展壯大勢力的機會,要在最早的時候把他們消滅,越早越好。
正好此時戚方所部發來了軍報,說他們攻克了南昌城,殺死了勢力最大的造反亂賊韓五,請求朝廷賞賜,以及詢問朝廷接下來的打算。
是就此停止進軍,還是繼續打?
我的部下可都是非常疲憊,幾乎不能繼續戰鬥了。
戚方特意如此表示了一番。
張浚知道,這不就是坐地起價嗎?
不過是想問朝廷要更多的東西罷了!
張浚只能繼續給戚方所部增加錢糧調撥,增加賞賜數量,用以激勵他的時期,並且進一步命令池州都統司的主將邵宏淵聽從戚方的指揮給戚方增加事權。
然後又給戚方更多的賞賜,並且答應在平叛結束之後給他提升職位,增加爵位和勳位。
接著就下令,讓戚方統兵繼續征討叛軍,爭取將叛軍一舉掃滅,不要留下後患。
但是倉促之間,張浚忘掉了他之前發出去的給戚方的斥責書——
裡面有讓戚方聽從吳拱命令的內容。
斥責書先賞賜文書一步送到了南昌,讓戚方看到了,戚方看到了之後心裡就拔涼拔涼的,對張浚十分不滿,暗生恨意。
張浚果然是心向吳家,對張俊舊部非常不友好,各種意義上都準備打壓他們這些張俊舊部。
眼下太上皇退位,田師中這個代表性人物又死了,張俊舊部在軍界的勢力遭到了沉重打擊,接下來也不知道會遭遇什麽樣的對待。
思來想去,戚方心灰意冷。
他覺得自己前途渺茫,他們這幫張俊舊部將會被淘汰,於是頗有些想要辭官退隱的感覺。
繼續下去的話,沒他的好果子吃。
可是轉念一想,他又覺得這樣做實在是太不甘心了,他為南宋出生入死賣命幾十年,到了卻隻得到這樣的對待?
張浚為了偏袒吳拱,居然不顧事實,斥責他,給吳拱站台,讓他聽吳拱的,這未免太不尊重人了。
強烈的不滿刺激著戚方的心,他覺得他總要做點什麽來報復張浚。
過了沒幾天,他又接到了樞密院的另外一些文書,有賞賜文書,獎勵文書,還有送來的軍事命令。
樞密院令戚方成為此次討伐作戰的主帥,將會調集池州都統司的邵宏淵所部一萬人支援他,聽從他的調遣,讓他穩住目前的戰線,鞏固目前的戰果,不要讓之前將士的血白流。
打一巴掌給一顆甜棗?
世上哪有那麽好的事情?
沒有之前那份斥責信,搞不好戚方還真就感動了。
現在……
哼!
怎麽報復張浚最好呢?
戚方開始了愉快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