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不知道為什麽老趙家被時代推上了皇帝寶座,但是蘇詠霖基本確定了,趙構現在牙口好,胃口好,身體倍棒,吃嘛嘛香,短時間內看不到退位的可能性,本身也暫時沒有這個想法。
雖然立了太子,但是距離他退位不做皇帝,似乎還有一段距離。
不管怎麽說,這個權力到底還是掌握在趙構自己手裡的。
可能是蘇詠霖覆滅了金朝,永久改變了歷史走向,讓趙構不再因為金軍南下之事黯然退位,失去了做皇帝的興趣。
但是不管怎麽說,蘇詠霖得到了他想要的答案,而且看起來,湯思退也得到了他想要的答案。
於是蘇詠霖接下來就和湯思退聊了一些雙方通商的事情,表示開放哪幾個通商點,雙方該如何交易、通關商稅之類的。
在這個過程中,湯思退隱晦的談起了海州私鹽的事情,蘇詠霖佯裝不知道,很是驚訝。
“什麽?還有這種事情?湯相公放心,我一定派人去查,絕不姑息養奸。”
湯思退當時就感覺蘇詠霖的演技驟降,和之前完全不是一回事。
這就是敷衍吧?
完全就是敷衍吧?
可想而知,蘇詠霖壓根兒就沒有認真處理這件事情的打算,乃至於海州私鹽的事情也就是蘇詠霖在背後作祟。
但是湯思退秉承趙構的意願,又不能明說,也不能為此和明帝國翻臉,於是隻好咽下這口氣,打算回去之後狠狠懲治南宋楚州方面的私鹽販子們,間接打擊海州私鹽泛濫的事情。
對付不了明國,還對付不了你們?
話說回來,之前趙構下令讓楚州官府方面打擊私鹽販子,但是打擊來打擊去,楚州方面的私鹽不僅沒有消失,反而還擴散到了更多的地方。
根據他的眼線通報,之前的打擊更多只是做做樣子,真正的大頭根本沒有被觸及到,倒霉的只是一些小魚小蝦。
而那些小魚小蝦倒霉之後,更多的私鹽份額轉移到了某些高官所控制的家養私鹽販子的手上,反而幫他們完成了產業資源整合,
讓私鹽產業更加順暢的流通起來了。
這可不行,這幫家夥狼狽為奸,上下串通起來,對抗臨安的命令,實在是膽大包天。
更關鍵的是湯思退在這其中撈不到一丁點好處。
所以這口氣實在是咽不下去。
湯思退和蘇詠霖的私人會晤結束之後,蘇詠霖公開宣見了湯思退,在公開見面會議上以明國皇帝的身份正式和宋國皇帝趙構簽署友好協定,正式結盟修好,世世代代永為盟國。
其他的一些邊角料問題都不算是問題了。
與東亞三國正式會面、簽訂各項條約之後,明帝國的存在也算是得到了【國際認證】,是一個被廣泛承認的負責任的大國了。
而且這一切對大明帝國來說只是剛剛開始而已。
建國伊始,蘇詠霖除了搞定國際認證,確立明帝國的東亞霸主地位之外,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理清內政,讓明帝國新生的官府機構正常的運行起來,不出亂子。
對於這一點,所有人的看法都是一致的。
所以大明帝國建國之後第三天的朝會上,禮部尚書孔拯就向蘇詠霖提議正式開科取士。
對於這個建議,蘇詠霖沒有回絕的理由和必要,開科取士的確是明帝國正式在中原確立統治地位的象征行為。
不知多少人都在等待著明帝國第一次的開科取士。
所以蘇詠霖在朝會上同意了這一要求,對外宣布明帝國第一次的科舉考試即將在洪武二年的陽春三月正式開始。
但是在科舉制度上,蘇詠霖開始動手了。
他下旨給禮部。
【朕遍問群臣,得知金之科舉效仿宋,宋之科舉自王安石發生改變,安石以前,科舉重詩賦論策,安石以後,科舉重經義,然朕以為,經義一道,不足以治國。
朕以為,安石所為不利於國家長治久安,故當罷黜,大明國用,經義、策論、詩賦、算術缺一不可,故大明科舉當海納百川,廣納良才,豈可因區區經義而不納之?】
蘇詠霖的這道旨意在禮部掀起了一陣波瀾。
孔拯揉著太陽穴,一臉苦澀,頭大如鬥。
他早就料到蘇詠霖肯定要在科舉制度上面動手動腳,乃至於把科舉改的面目全非,但是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為了北孔的利益,他選擇了默認這一結局。
他本以為蘇詠霖會稍微溫柔一點,不要一上來就讓他無法做人,可未曾想到蘇詠霖還是那麽直接,一上來就是王炸,把他炸的七葷八素。
看著蘇詠霖的意思,他要廢王安石以來科舉重經義輕詩賦策論的局面,廢掉這一改革措施,並且將之前的科舉模式再給拉回來。
他不僅要增加詩賦策論的比重,把科舉取士的規則帶回唐朝和宋初的模式,搞不好還要往科舉考試裡加入一些奇奇怪怪的東西。
說老實話,每一次變革必然都有支持者和反對者,每一次變革不管是往好的方向還是壞的方向,都有人阻止。
當年王安石變革的時候阻力也非常大,但是科舉改革還是通過了。
當時沒人知道這到底是好還是壞,但是木已成舟,士子們只能強行配合,棄詩賦,改追求經義之道,開始搖頭晃腦死讀書,皓首窮經。
可以說元明清科舉制度的逐漸僵化少不了這位大神的這一舉措的重要功勞。
然而現在,這是大家都遵守的規矩,你一上來就要變更規矩,雖然說新朝新氣象吧,但是也不至於變得那麽大,讓大家毫無準備吧?
於是孔拯代表禮部上表,請求蘇詠霖將這一規則延後執行。
因為他知道他阻止不了蘇詠霖,所以他試圖打感情牌,講述科舉士子為了科舉考試皓首窮經,就是為了通過科舉為國效力,寒窗苦讀十余載,結果朝廷忽然變了考試科目。
士子們會接受不了的,會瘋掉的。
所以他請求蘇詠霖能否延緩執行這一策略,緩行三年,這一次科舉考試就按照原來的規矩取士,下一次科舉再按照新的規矩取士,這樣一來,大家都能接受。
蘇詠霖看了孔拯的奏表,還是挺讚許他的,因為這一策略以退為進,不僅顧慮到了蘇詠霖的想法,也照顧到了他自己人的利益。
可謂是雙贏。
然而蘇某人不答應。
雙贏,不是他和孔拯一起贏,而是他要贏兩次。
科舉事關重大,他的改革計劃不能有任何波折。
而且俗話說新官上任三把火,他新皇帝登基怎麽著也要燒個三十把火,怎麽能第一把火就被孔拯一泡尿給澆滅了呢?
這不符合他的強權人設。
於是蘇詠霖駁回了孔拯的建議——
新朝新政,不能拖延,如果士子不願參加,可暫緩三年準備妥當再來考試,大明絕不會關停科舉。
好家夥,用魔法打敗魔法了屬於是。
孔拯頭暈目眩,無計可施,隻好召集部下們商討對策。
最新網址:
注:如你看到本章節內容是防盜錯誤內容、本書斷更等問題請登錄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