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蜀臣》第三百五十七章、喟然
司馬懿的上表呈上雒陽僅五日後,曹叡的回復便抵達了陳倉。

 且不是以詔書的形式,而是令魏武養子秦朗親自疾馳而來——曹叡堅持要戰的真實緣由,不能以錄檔的詔書傳達。

 而秦朗見到他,亦不做客套,徑直私語謂曰:“大將軍或是不知,雒陽中軍甫一歸,已然罷兵的賊吳便再度襲擊了江夏。雖僅是三四千兵馬來犯、僅擄掠在城外修繕防禦工事的兩百余黎庶而歸,然而朝中諸公皆群議宛雒不得有失,一致聲稱需增兵荊襄矣!”

 亦讓司馬懿當即啞然。

 宦海沉浮多年、足智多謀如他,一聽便大致了然了。

 有了事關宛雒安危的理由,關東世家豪族便可再度宣揚先前“棄涼州、以關中為雒陽屏障”的言論了。

 或是說,曹叡擔憂若今歲不能出兵損耗逆蜀戰爭底蘊,恐日後便沒有機會了。

 賊子孫權現今駐守在武昌,且連冬季都用兵,幾可斷言明歲夏季雨水充沛時必再來寇境!屆時魏國增兵荊襄、頻頻與賊吳作戰,莫說是關東世家豪族反對,就連一些原先支持伐蜀的重臣都會對兩線作戰之論反駁!

 唉,時不以我矣.......

 然而,無騎兵遏製逆蜀河西兵力,推行此籌畫又如何能建功呢?

 司馬懿聽罷,心中便悄然歎息了聲。

 待引秦朗入大將軍署就座後,方輕聲說道,“將軍言下之意與陛下顧慮所在,我皆知矣。然而,我心有不安。戰事當先慮敗而後慮勝,如今出兵先決已失,若倉促行之,恐先前戰略意圖難得盡善耳。更甚者,乃適得其反,徒然損耗軍力與糧秣無數而寸功未建,以至日後無力再複伐逆蜀之事矣。”

 剛剛斜斜攤著腿、以手肘憑案支撐身體的秦朗聞言,便擠出一縷笑容來。

 如今已然十分瀕近鸇陰城塞的大河結冰的時節,天子曹叡催著急,他不敢將時間耽誤在來往路途上,故而上千裡換馬不換人不舍晝夜的馳騁而來,現今已是雙股疼痛難耐。

 “大將軍可是憂慮騎兵不足,以至無法牽製逆蜀河西兵力乎?天子此番遣我來關中,乃是讓我暫且聽令大將軍調度之意。至多三日後,三千虎豹騎將趕至。”

 嗯?

 司馬懿再度訝然。

 虎豹騎如今已成為魏國的天子禁軍,非宗室子弟或譙沛元勳之後不可擔任督統,且幾不離開天子左右。如今曹叡竟是將虎豹騎都遣來了,可見雒陽反對河西戰事的聲音有多麽的炙烈!

 而秦朗見司馬懿訝然不語,還以為他是在擔憂將虎豹騎轉來此地後,日後賊吳犯邊而雒陽中軍難及時救援,便又繼續解釋道。

 “我來之前,陛下還有言稱,曰江夏郡至賊吳江陵城一帶(雲夢澤),水澤泛濫、土漏泥坑密布,不利於騎兵縱橫,將虎豹騎暫用於河西戰事,對馳援賊吳來犯倒無關緊要。且大將軍先前鎮守豫荊二州,應是知許昌一帶屯田已荒廢良多。今朝廷重臣計議禦賊吳之策時,天子用征東大將軍滿伯寧之奏表,將要再複許昌、汝南一帶的屯田,以備淮右與荊襄駐守將士所需。如此,大軍無需轉運糧秣治下,賊吳即使來犯,雒陽中軍馳援亦可及時趕至。”

 原來如此!

 若果真屯田備戎事,區區賊吳來犯倒不足為慮。

 “此舉大善!”

 一直持有“戎卒自給”主張的司馬懿,當即拊掌而讚,“滿伯寧三朝重臣,委實乃我魏國禦賊吳之重器也!”

 然而,秦朗聽罷,臉色便變得怪異了起來。

 亦令司馬懿心中好奇,順勢發問,“觀君顏色,似是我言之不妥邪?”

 “呵~~~”

 輕笑出聲,秦朗撈起溫好的酒水抿了一口,方莞爾而道,“大將軍或許不知,滿伯寧上表中,應對陛下之問時還聲稱如今之計,斷不可伐蜀!”

 呃~~

 司馬懿默然以對。

 因為他知道,滿寵雖然亦是關東士人,但並沒有所謂的“棄涼州”之論。且滿寵胸中韜略拔群,他既然不看好伐蜀的戰事,自是有所依據的。

 或許我所籌畫的戰略有疏漏之處?

 抑或者是,滿伯寧以為如今的關中大軍,已然非逆蜀之敵?

 不由,司馬懿心中泛起了些許疑竇。

 他出任雍涼都督以來,心裡一直承受著巨大的壓力。

 不僅是漢軍佔據了隴右與河西,以形勝之地的優勢,令他難有軍爭籌略可施展;更因為天子曹叡對疆土喪失耿耿於懷,以及麾下驕兵悍將的面服心不服。

 故而,他一直如履薄冰、備受煎熬。

 蟄伏了近兩年的時間,如今好不容易終於等到了樹立自身威名、可對逆蜀用兵之時,遠在淮右戰場的督帥竟是不看好,如何不令他心中自我懷疑呢?

 待思前顧後的,將自身籌畫一一品咂了一遍罷,沒有尋到任何疏漏之處的司馬懿,終究還是按捺不住,問出了疑惑,“不知滿伯寧為何如此斷言邪?還請君詳言之。”

 “滿伯寧乃是以我國無歲不戰、國力耗損甚巨斷言。”

 秦朗輕聲作答,“此亦是陛下令我前來之故。 陛下有言謂大將軍曰‘賊吳雖國力盛於逆蜀,然逆蜀之患甚於賊吳。今大將軍為國籌畫,縱使袞袞諸公皆以為不可,然朕亦會傾力支持,但求大將軍他日捷報至也!’”

 言至此,秦朗略作停頓,看著司馬懿雙目緩緩而道。

 “陛下為大將軍籌畫可施展,不僅令朝廷諸公再議滿伯寧‘棄江夏石陽城、以安陸縣城與義陽三關為屏障,迫賊吳上岸來戰’之論;且還授夏侯獻為北中郎將、故雁門太守牽招之子為厲鋒校尉,一並往幽州再組建烏桓突騎了。”

 “大將軍遣軍師杜子緒將兵來戰江夏時,陛下曾與之座談,我有幸在席。杜子緒言賊吳乃跳梁小醜而逆蜀乃死生之敵,不可同日而語。陛下深以為然,且喟然發歎,曰‘寧棄荊州江夏郡與賊吳,不容逆蜀據河西半寸疆土也!’”

 “陛下所言所意,我盡轉述矣。但望大將軍無需顧慮其他,奮發勇銳,一戰將逆蜀破之,雪我魏國先前之辱!”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手機版閱讀網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