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蜀臣》第九十八章、抵足
陽安口,乃是東入漢中郡的隘口。

 北為秦嶺山脈,南乃米倉山的突北山體。

 以漢水與發源於東狼谷的沮水,分南北兩側匯流湧入漢中而得名。

 是故,因地製宜之下,陽安口的防禦工事,以兩條河流而分為南北戍圍。

 北戍圍,乃是依托秦嶺山脈陽平山所修築陽平關,與廣石戍圍的合稱,沿著沮水南北流向而駐守。

 南戍圍,則是依托米倉山突北山體,沿著漢水走向而防禦。

 亦然是昔年先帝劉備攻漢中郡,夏侯淵所駐守的地方。

 如今,鄭璞一行,便是沿著漢水經南戍圍而入。

 跨過了陽安口,途徑沔陽縣、定軍山與褒中縣,只需再沿著沔水(漢水)行一日路程,便可抵達安置俘虜及戰馬之處:南鄭縣。

 張苞駐地在北面的沮水畔,是故翌日一早,便作別馳騁而去。

 只不過,他歸到廣石時,還尋來了柳隱,讓他前去軍械署,補充一些軍械歸來。

 還特別強調了,軍械半月後運至便可。

 柳隱聽罷,不由大笑,執禮謝過,方馳馬而去。

 蓋因漢中軍械署所在地,乃是有鐵礦的沔陽縣,從廣石馳馬而去無需一日。

 無非,乃是張苞知柳隱與鄭璞二人性情相契,且許久未謀面,便尋了個理由,讓他去敘舊一番罷了。

 目視著柳隱的背影化作黑點,張苞便歸入自帳篷。

 正襟危坐於案幾前,執筆點墨,將昨夜與鄭璞所坐談的北伐兵出之議,悉數錄於布帛上,將欲呈於天子劉禪過目。

 倒不是冀望天子能參詳一二,抑或者自身多舌邀寵。

 他入宮伴駕多年,太熟悉天子的性情了。

 知天子若見此表,必然會轉呈於丞相諸葛亮過目。

 至於為何如此大費周章嘛.........

 一來,他乃元勳之後,又身為外戚,忠貞於大漢早就刻在了骨子裡。聽聞與國裨益之言,自然會上稟。

 另一,則是還要再作一手書,與張皇后。

 他已然為張家之主多年,亦習慣了長兄如父。

 比如張家少子與幼妹,皆尚未婚配,他身為長兄自是當仁不讓肩挑起責任。

 恰好,他頗為讚賞鄭璞才學及為人坦誠,且未曾聽聞其有定親之說。便想著,要不讓張皇后求天子下詔賜婚,為幼妹尋個好夫君。

 只是執筆將落之際,心中又頗生躊躇。

 他家中幼妹,年方十一,比鄭璞小了足足十歲。

 且,鄭璞今功業已顯,什邡鄭家又人丁不旺,不知能等到張家小女及笄待嫁之齡否?

 略作思慮,張苞便如實將心思落筆而下。

 不過在末尾,還添了一言半語。

 什邡鄭家的門第雖不高,然家聲甚佳,鄭彥鄭璞兩支今皆得顯名,假以時日必然成為蜀地望族。而鄭家尚有一女,待到及笄之齡,恰好是張家次子及冠之年。

 是故,張苞便想著讓張皇后與夏侯氏商議,且看是嫁女還是迎婦,哪樣更好些。

 鄭璞對此,自是不知。

 抑或者說,他被丞相提點過,對自己婚事早就心生隨緣了。

 昨日他對張苞言無不盡,主要緣由乃是,張家已然與大漢朝廷休戚與共。

 便想著,將自身所思所謀盡敘之,冀望張苞在日後,能與他同心同德,讓北伐逆魏行走在正確的軌跡上。

 譬如,莫做那一戰定關中的癡想。

 另一種念頭,則是未雨綢繆的冀望。

 以張苞兼功勳之後及外戚的背景,他日北伐,丞相必然會見重。

 亦會有讓其立功,以圖擢拔之心。

 至於有多見重........

 或許也能,與馬謖相提並論吧?

 嗯,但願吧。

 拋開自擾之念,鄭璞攜軍穿過了南戍圍,於楊霽的引見下,見到了陽安口的主官馬岱。

 一個十分克己之人。

 不管是狹長形的容顏,與眉目肅然所呈現的剛朗嚴苛。

 還是言辭淡淡,半點客套都無的三言兩語,便讓鄭璞自行而去的一絲不苟秉公作態。

 或許,他之前被馬超叮囑習慣了吧。

 昔年馬超率軍來奔先帝劉備,以西涼各部勢孤則降伏、勢盛則叛的風態,而心懷不安,常自疑。又以門楣血脈凋零,在蜀之年,行事頗為謹慎。

 馬岱亦如此。

 即使先帝劉備,以馬超之女配安平王劉理,又擢他督陽安口,都改變不了寡言慎行。

 唉,昔日躍馬關中的馬家軍,已無昂揚之威矣。

 心中悄然歎了聲。

 鄭璞作別馬岱,行過沔陽縣十余裡,便被柳隱縱馬追至。

 性情相契的生死之誼,近一年未謀面,再見之時自是歡喜莫名。

 二人並肩而行,載笑載言於途。

 待至日暮時分落營於定軍山,深知鄭璞性情剛愎的柳隱,在暮食後與之抵足而眠時,還細心的為他講解了,如今漢中郡的形勢。

 因昔年魏武曹操,將漢中之民皆遷走的緣由,魏延守備漢中郡以來,一直以軍法督領各署事務。

 駐軍之地,分別為沔陽縣及城固縣。

 以一東一西,扼守住逆魏從秦嶺山道、武都郡及東三郡進入漢中的可能。

 輜重糧秣,皆屯著沔陽縣;士卒的家眷,則是安置在靠近巴地的南鄭。

 然而,自從去歲馬謖被丞相遣來漢中郡後,事情便有了些不同。

 丞相的本意,乃是馬謖來漢中劃分田地、軍營等雜事,以備南中各部新軍安置,以及北伐各部軍的屯田等。

 不可避免,此職責亦會干涉到魏延的軍務。

 抑或者說,早就習慣了,在漢中諸事皆可一言決之的魏延,對馬謖的到來並不歡迎。

 且,依常理而言,馬謖所署之事,他亦可署之。

 何必讓馬謖來代勞?

 即使是受丞相所遣而來,也應是協助他來署方對!

 他身為漢中太守,馬謖焉能於諸多事務上,屢屢不知會便自行決之?

 心有芥蒂之下,二人性情又皆鋒芒外露,各自職位互不隸屬,難免起摩擦衝突。

 雖無有因私廢公之事,然二人在僚佐前各執己見而相爭,已非一次兩次了。

 “子瑾,我知你與馬參軍關系匪淺。”

 敘罷漢中情況的柳隱,壓低了聲音,悄聲叮囑道,“今子瑾來了漢中,馬參軍必然會有事尋你。而魏將軍性情頗桀驁,屆時,子瑾恐會被牽扯他們二人相爭之中,當慎之。”

 喔~~~

 聽罷,鄭璞心中,不由泛起了無奈。

 正如柳隱所說,當初鄭璞得以布衣被辟入丞相府,其中少不了馬謖的確言。

 且後來,鄭璞多番諫言於丞相,馬謖都極力讚成及共諫。

 或是說,步入仕途不過兩載,鄭璞便得丞相器重及擢拔,不僅是自身才學得施展,亦有馬謖的舉薦之功。

 “嗯,多謝休然兄提點。”

 亦然壓低了聲音,鄭璞不掩飾自己頗為惆悵的語氣,“馬參軍於我有舉薦之恩,而魏將軍乃國之藩籬。屆時,若真如休然兄所言,我亦不偏於一方,所行所言皆秉心而為便是。”

 “自是如此。”

 肯定了一聲,柳隱又輕笑而寬解道,“不過,子瑾莫要擔憂太多。魏將軍與馬參軍,皆久處顯位之人,且又年長,必自持身份不會過多為難子瑾。再者,丞相乃是定子瑾為別督,不隸屬於他們,若有兩難之事,托辭抽身置外便是。”

 “聽休然兄之謂,我可無憂矣!”

 拊掌而笑,鄭璞讚了聲,旋即又作愁容,“不過.......”

 還故意拖了長長的尾音,止而不言,似是有難言之隱。

 亦讓柳隱蹙眉,關切而顧,催聲發問,“子瑾有何難言之事?不如敘出來,我愚鈍,卻癡長數歲,或可參詳一二。”

 “倒無緊要之事,不過是有些感慨而已。”

 先是搖了搖頭,鄭璞又悵然而歎一聲,做足了姿態才說道,“一年未見,不想昔日豪邁直率如休然兄,今竟已世故矣!”

 話落,不等柳隱開口,便大笑不已。

 亦讓微愕的柳隱,不由伸腳恨恨提了下,佯怒而責,“詼啁豎夫!不可任大事也!”

 罵罷,亦縱聲大笑。

 笑鬧了一陣,兩人心中都隱隱有些懷念,偕肩作戰的日子。

 畢竟,那時在牂牁郡,他們也是如此做謔彼此嗤笑。

 亦不可免,談及了尚在成都任職門下督的句扶。

 就是閑話敘了一陣,柳隱不由感慨了句,“子瑾與孝興,皆年少於我,卻專美於前矣!慚愧!昔日蹉跎歲月,今悔之亦晚矣!”

 喔~~~

 聞言,鄭璞一時之間,竟無言以對。

 所幸,柳隱亦非悲秋傷春之人。

 感慨罷,又慨然作態,“不過,北伐未始,我他日功勳,未必不能與子瑾比肩!子瑾可莫自矜,哈哈哈~~~~”

 “此言正是!”

 鄭璞亦笑,擲地有聲,“以休然兄之才,他日封侯拜將,易如反掌耳!”

 “過矣!過矣!”

 連連擺手,柳隱搖頭謙遜。

 待收起笑顏,柳隱略作思緒,便凝眸而視,輕聲道,“子瑾,你我性情相契,亦可性命相托。有一事乃家中托我問之,如若有冒犯,還望子瑾莫介意。”

 “休然兄言重矣!”

 當即,鄭璞肅容以對,“兄有言徑直問之,我焉能歸罪?”

 “善。”

 頷首而讚,柳隱不再客套,“不知子瑾家中,可為你尋得良配否?”

 咦?

 倏然睜大眸,鄭璞試聲道,“休然兄之意,莫非是.......”

 “然也。”

 柳隱頷首,又苦笑了幾聲,才輕聲敘來緣由。

 巴蜀自古閉塞,豪族歷來以姻親之家來保障同氣連枝。

 成都柳家,見什邡鄭家此些年家聲大盛,又以鄭璞得丞相諸葛亮器異,授於別督之職。便想著讓柳隱問一聲,兩家可否聯姻而休戚與共。

 雖功利了些,卻也是世俗常情吧。

 尤其是,成都柳家的門第,要比什邡鄭家高多了。

 鄭璞聽罷,不由啞然。

 他倏然發現,於不知覺中,自身竟已得入巴蜀頂級豪族之眼矣。

 亦沒有作虛言,徑直告知,“實不相瞞,休然兄,我家中雖未為我尋姻親之家。然而,我親事已不可自主矣!”

 話落,便將丞相聲稱為自己擇妻之事,細細說了一番。

 柳隱知緣由後,張口結舌。

 他雖知,鄭璞備受丞相器異。

 但委實無法想象,朝廷鹹無巨細盡決之的丞相,竟為鄭璞擇妻邪?

 舉今巴蜀之地,孰人由此殊榮邪?!

 少頃,愣愣呆滯的柳隱,終於回過來了神,口氣猶有不信。

 “不想,子瑾竟得丞相器異如斯矣!”

 “呵~~~~”

 露齒一笑,鄭璞攤了攤手。

 暗地裡亦於瞬息間,心念百碾。

 最終,還是將與天子劉禪同出遊,以及如今天子一月一書信來詢他諸多巨細之事等,不敘出於口。

 唉,還是另尋時機為上。

 是夜,再無話。

 再度行軍於途,柳隱又隨行了數日,直至將入南鄭縣地界,方作別而去。

 只不過,

 少時後,便有約莫二十余騎,馳騁而來。

 前方引路的白馬氐,眺望少許,便馳馬來尋鄭璞,“督軍,乃魏將軍至。”

 我未去拜見,他竟自來了?

 心中頗不解的鄭璞,連忙大步向前而迎。

 魏延年約四旬,身長近八尺,頗雄壯,鬢發已有點點染霜白。或是久督戰一方的乾系,眉目間威勢頗重。

 且,行事一如傳聞中的桀驁。

 鄭璞越眾而前,他卻兀自端坐於馬背上,睥眼而視之。

 見狀,鄭璞心有不喜,亦淡了攀談之心,依禮而言,“玄武督軍鄭璞,見過鎮北將軍。”

 “你便是鄭子瑾?”

 微微挑眉,魏延上下打量了一番,才扯了一絲笑意,“呵,景谷道之戰,倒是不辱我大漢之軍威。”

 言罷,揮了揮馬鞭。

 他身後一騎立即下馬,雙手捧來一詔書與鄭璞。

 原來朝廷對陰平之戰錄功了。

 乃是讓鄭璞將俘虜交與馬謖安頓,休整半月再歸成都;趙廣則是被留在漢中訓練騎卒。

 鄭璞看罷,心中不由有些啞然。

 趙廣的部曲,自然也要隨之留在漢中。

 再扣去戰死與傷退的士卒,他雖升遷為裨將軍,然而所領士卒卻是少一校。

 而魏延見他看罷,便朗聲而道,“牙門將趙義弘,率本部驅趕馬匹隨我來。”

 旋即, 便調轉馬頭,緩緩離去。

 竟越俎代庖直接下令,絲毫都不顧及,身為玄武督軍鄭璞的顏面。

 不得不說,此人能得朝中無數同僚誹議,並非是人心不古。

 罷了,與之爭亦不妥。

 壓下心中憤憤,鄭璞招來趙廣,大致敘說了緣由,便讓他率部曲離隊而去。

 小插曲過後,繼續南下,待眼眸中映入南鄭城池時,出城迎來的馬謖,喜笑盈腮,“子瑾何來遲也!我已久盼矣!”

 言語親切,喜色難掩,不由令人心間暖意自生。

 就是顧盼時,見鄭璞軍中已無戰馬,眼眸中依稀有一縷慍色閃過。

 亦讓鄭璞瞧得真切,心中免不了一聲歎息。

 “見過馬參軍。”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