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我在聊齋養妖怪》第145章:城門口的詭詐之事
大明王朝的大城有宵禁的規定,一到半夜子時,便會關閉城門,不允許民眾出入了。

此時,當眾書生快要到武昌城的時候,易鵬叫停了,然後對著眾書生說道:“此時已經過了子時了,就算是去了武昌城,恐怕也進不了城門,不如我們在附近尋一處住所,等明日清晨再入城吧?”

經過了之前村莊那件事情之後,眾書生對於易鵬都極為尊敬,張口便稱呼他為“道長”,意指他善於施展法術,神通廣大。

眾書生聽見易鵬叫住他們,還以為是有什麽重要的事情需要吩咐呢,結果卻是這個,書生們不由全都哈哈大笑了起來。

易鵬有些不解,這時青衫書生走了過來,耐心的解釋道:“易兄,您說的這些,都是老黃歷了,現在可不是這樣的。”

易鵬不由問道:“現在不用宵禁了?”

青衫書生搖頭道:“宵禁當然還是有的,不過,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規矩都是人定的,不用那麽死板的去遵守。”

隨後青衫書生便把其中的緣由給易鵬說了一遍。

原來,所謂的宵禁,的確是大明王朝的法典規定的。

不過,隨著王朝吏治的腐敗,這一條規定已經開始慢慢變質了。

原先,當晚上城門關閉之後,照例有一些需要出城或者入城辦公事的,他們需要出入城門。

這該怎麽辦呢?

朝廷裡考慮到這種情況,便專門製作了一塊出入令牌,可以憑借著令牌,出入城門。

而且,守城官吏必須要檢查了令牌的真假之後,才可以打開城門,否則便會治守城的官吏一個瀆職之罪。

起先,這一規矩執行的相當嚴格,一到子時,城門立即關閉了,想要進出城門,必須有令牌,而且還要仔仔細細檢查令牌的真假,一切程序走完之後,才會開城門。

但是,隨著朝廷的官員日漸腐化,守城官吏們也開始偷奸耍滑了。

如今的情況已經變成了,只要你給一百文銅錢,便可以給你開城門。

不過畢竟隔著一道厚重的城門,想要進城門的人,不可能光明正大的高喊,我有錢,給我開城門。

為了隱晦一些,想要進城門的人,都會故意說,我有令牌。

當守門的走過來時,你便把一百文錢從門縫裡遞進去,城門立馬就開了。

易鵬聽完之後,立馬便明白了。

規矩是死的,人是活的。

一條規矩,最開始定下來時,下面的人或許會認真,甚至一絲不苟的貫徹落實,絕不弄虛作假,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下面的人便會顯露出本性,變得慢慢貪婪起來,於是便搞出各種花樣,變著法的弄錢。

像上面這種,花一百文錢便可以開城門的事情,

不論在任何一個時代,都非常普遍。

為什麽?

因為人就是這樣一種動物,貪婪。

既然花一點小錢便可以入城,那易鵬又何樂而不為呢,於是書生們再次啟程,徑直向著城門處奔去。

不一會兒,他們便來到了城門底下。

青衫書生走了出來,對著城上的人喊道:“有令牌,有勞開一下城門。”

果然,沒一會兒,便有一個守城小卒從城門縫裡望了過來。

青衫書生立即拿了一錠銀子,從門縫裡遞了進去。

那守城小卒見了銀子,眼睛一亮,連忙抓到了手裡,還在手裡掂量了一下,見分量很足,他立即熱情的說道:“好咧,各位爺,請稍等!”

錢給的足就是不一樣,沒過一會兒,城門便已經緩緩打開了。

眾書生回到了馬車上,讓馬夫駕馭著馬車進城了,在路過城門的時候,他們還拱手對著守城小卒道了聲打擾了,守城小卒也一臉笑容的抱拳應和道,沒事。

看守城小卒那一臉燦爛的笑容,仿佛他恨不得這群書生每天都來打擾他,這樣他每天都能賺到銀子,要不了多久便能發達了。

當然,這些錢他不可能私吞,因為上面的人會時常過來搜刮。

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蝦米就只能吃泥巴,社會就是這樣。

易鵬沒想到好好的一個宵禁,竟然這麽容易就給破了。

假如以後有敵人入侵,是不是敵人隨便給幾兩銀子,這些守門小卒便屁顛屁顛的給他們開城門了?

如果真是這樣,那就算把城池修的再牢固又有什麽用?

大明王朝果然衰敗了,無論從哪方面看,都沒有一點興旺的氣象。

就在易鵬腦海裡想入非非之時,他看見又有一夥兒在城門口進進出出,這些人也是如他們一樣,全是馬車,有些甚至還拖著各種貨物。

那守城小卒甚至都沒有看這些貨物一眼,收了錢,立即便放他們走了,對於這些貨物,根本沒有過問。

哪怕不懂大明律法的易鵬也知道,在夜間,對於這些進出的貨物,是一定要檢查的,可是這守門小卒卻根本不聞不問,這防禦的措施,簡直荒廢到了極致了。

這要是出一點事情,後果真是不堪設想。

眾人找了一家裝飾豪華的旅店,便陸續住下了。

易鵬並不缺錢,因此要了三個上房雅間。

當他躺在床上,準備休息的時候,突然,他的門外傳來了敲門聲。

打開房門一看,原來是那位青衫書生。

青衫書生手裡拿著酒壺和酒杯,笑著對易鵬說道:“易兄,有沒有興趣喝上兩杯?”

易鵬當然沒興趣了,但是畢竟初次見面,這個面子不好駁了對方,便點頭道:“榮幸之至。”

兩人坐在桌上,一邊飲酒,一邊談天說地。

在聊天中,易鵬也知道了這青衫書生的姓名來歷。

這書生姓吳,出生於荊州府一個世家大族,家境富裕,光是鋪面,便遍布荊州城各地,有數百家之多。

吳生此次之所以特意前來與易鵬親近,不過是羨慕他的道術,想要討教一二。

易鵬不可能真教他道法,便用道法真經上的一些言語,糊弄過去了。

隨後,易鵬便有些好奇的問道:“吳兄,你說你經常去各地遊歷,那應該見多識廣,你是否知道,今天城門處那些來來往往的人,都是些什麽人?”

吳生道:“易兄是說的那些大包小包,托著貨物的人嗎?那些都是一些走私的販子。”

走私的販子?

現在的走私販子都敢這麽明目張膽的走私了嗎?

或許是看出了易鵬臉上的疑惑,吳生笑道:“易兄是不是覺得這些走私之人太過明目張膽了?”

他舉起酒杯,喝了一杯,然後笑道:“其實,這些走私販子都是給守城們的官吏們送了錢的,而且出的價錢還不低,否則守城的官吏怎麽會對他們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呢,這樣的事情,在我朝太普遍了,根本數不勝數。”

或許是吃的盡興,他繼續說道:“說起這走私販子,倒是讓我想起了兩件趣事,不知道易兄有沒有興趣聽聽。”

易鵬對於新鮮事物還是很有好奇心的,於是便說道:“吳兄請說,小生對於各種趣事,都非常感興趣。”

吳生以為易鵬是因為年紀輕,因而喜歡聽故事,於是便說道:“這個事,與今天易兄所見的走私販子有關。話說有一個販子,專門走私食鹽。這可是暴利啊,不過這販子還挺小心,每次販的數量不多,只能裝下兩個壇子而已,封了口,粘上賣茶葉的招紙,當做茶葉之類的混進城來。”

“原本他上下打點了守城的官吏,一切都很順利,並沒有被守城的小卒為難,但是有一次,他運著兩個壇子入城時,兩個壇子卻被守城的官吏給查了,不僅兩壇子食鹽被充公了,還被扣了下來,交了一大筆銀兩才放他走。出來衙門之後,這走私販子自然心裡不甘心了,他打聽了一下,發現原來是守城的官吏換人了,他原先打點的官吏被調走了,現在管理城門的,是一個新來的官吏,因為沒有送錢,這官吏便把他給查了。這種事情,走私販自然心裡敢怒而不敢言了。過了幾天,他又來了,依然用板車運著兩個壇子,上面貼著茶葉標簽。守門的官吏看見了,隻當是他又在販鹽,便上前又把他的板車給扣住了,不過這一次,這小販嚇的直接跑了。”

“這官吏哪裡會管這個小販,他現在一門心思放在這兩壇子食鹽上面,他命人捧著這兩壇子鹽,歡歡喜喜的送到了他的家裡,然後打開一看,我的天啊,這哪裡是食鹽,原來是一壇子糞水,而且糞水裡還放了成千上百個螞蚱,這些螞蚱跳了出來,把整個屋子熏的臭氣熏天的,讓這官吏一大家子人全都熏吐了,連連往外逃。蚱蜢在他屋子內蹦來飛去,鬧的滿屋子到處都是屎尿,你說可笑不可笑?”

易鵬說道:“那小販這麽乾,以後看來是不想在這裡混了。”

這一下把守門官吏得罪的這麽狠,哪裡還混的下去。

吳生點了點頭,附和道:“誰說不是呢,這小販應該是早準備抽身去別處了,這才用這方法報復回去。”

說完,他又繼續說道:“還有一件事,這是我親眼所見。哎,常言道,人心不古,詭變百出,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多的很啊。那一年我遊歷到了江夏,也是城門處的事情。當時我去一個朋友處玩耍,我那朋友正好就是江夏城的守備,原本我和朋友在酒樓吃酒,結果一個小卒上來稟告我朋友,說忽然來了一個眼線,說有一宗私貨,明日要出城,這貨是一大宗珠寶玉石,價值連城,但是出城的方式很特別,是裝在棺材裡的,裝作扶喪的模樣。對方打著什麽燈籠,什麽牌子,幾個孝子,長什麽模樣,都說的清清楚楚。因為事情重大,查起來是要開棺的,因此我朋友便回去,招其他守城的官吏商量此事,我也跟著去了。那眼線一口咬定,這就是一批私貨無疑,而且願意把自己的身子押在衙門裡,任憑處置。守城官便把這眼線留了下來,明日做個見證。到了明天,守城官還有我朋友以及我,都等候在城門處,留心著過往的人群。果然下午的時候,有一家出殯的經過,所有牌子、孝子、燈籠,都同那眼線說的一模一樣。於是大夥一擁而上,便把這夥人全部扣了下來,說他們棺材裡有私貨。那孝子又驚又怒,說自己怎麽可能藏私貨呢。”

“此時守城官全都聚在一起,商量著查驗的法子,最終除了開棺之外,別無他法。守城官問那孝子,這棺材裡到底裝著什麽。孝子回道,是我父親的屍首。”

“守城官又問,此刻要把棺材送到哪裡去?”

“孝子說,送回原籍。”

“守城官問,幾時死的?”

“孝子回,昨日死的。”

“這一下,守城官發現了問題,他說道,既然是作客他鄉身故的,多少總有點後事要料理,怎麽可能昨日去世,今天就立即運回原籍了呢?這裡面一定有蹊蹺,看來不開棺查驗一下,是弄不明白了。”

“那孝子大驚失色道,開棺見屍,這是有罪過的,你們難道想要仗著官威,就這麽仗勢欺人嗎?”

“其他官員聽了守城官的分析,都覺得有道理,全都主張開棺查驗。守城官便喝令開棺。”

“那孝子見此,便抱住棺材,嚎啕大哭,怎麽都不讓他們開棺。”

“這時,一個小吏觀察細心,說道,這孝子雖然看起來哭得厲害,但是眼睛裡一點眼淚都沒有,可見,他是裝的,心虛了,這棺材裡肯定有問題。”

“當下,守城卒子們七手八腳的,拿起斧頭、劈柴刀,就把棺材劈開了,一看,官員們嚇的面無人色。這棺材裡哪裡有什麽私貨,就是躺了一個死人。”

“那孝子不由分說,抓起守城官便要拉著他去報官,守城官也被嚇的不清,為了保住自己的烏紗帽,最終好說歹說,終於和孝子談妥了。”

“守城官給重新買了一個上好的棺材,把屍體收斂了,同時也賠了五千兩銀子,這件事情才作罷。”

“你說也巧,從此之後,連續幾天,城門處都有棺材出城,不過,那時候守城官都成了驚弓之鳥了,哪裡還敢過問,隻得看著這些棺材從眼皮子底下出城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