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旗浩蕩,戰馬喧囂。
應天城外,揚起了滾滾煙塵,一眼望不到邊際……
朱元璋帶領勝利之師,一路風塵仆仆地返回大本營,他的臉上洋溢著從未有過的豪情。
應該為勝利者鼓掌喝彩了,吳王具備了王者之師的榮耀,他平定了南中國最強大的兩支力量,已經顯示出了王者的實力和威力。
人會隨著境遇的改變而改變,沒有一塵不變的定律,當一個人擁有了改變世界的力量時,他就不會隻滿足於腳下的一片土地,或者幾座城池。
推動王者不斷向前的步伐,這不僅僅來源於自身,還與外部的因素密切相關,朱元璋即使想後退,也是不可能的了。
這種無形的力量會一直推著他向前,向前,再向前!
身後是被他踩在腳下的遼闊疆域,這片土地上已經沒有任何其他力量的存在了,灰飛煙滅後,一切終將歸於平靜。
他駕馭的這條帝國航船,將一往無前地行駛在歷史的長河中,不會再遇到驚濤駭浪和狂風暴雨了!
“應天,我回來了!”
面對安詳肅靜的應天城,朱元璋的心情格外舒暢,他從來沒對一座城池如此深情觀望過,現在應天就是他築夢起航的地方。
前鋒常遇春已經到達了城外,陳阿呆接到軍報,打開了城門,準備迎接吳王的大軍凱旋。
城裡的百姓得知吳王勝利回師的消息,無不興高采烈、奔走相告,一下子就把“糧食風波”拋在了腦後,紛紛走出家門,準備著歡慶的場面。
比起對李功的期望,老百姓更願意選擇去信任吳王,前者只是造富的機器,而後者才是他們長治久安,過上好日子的根本保障。
這就是民間英雄和領袖的區別,莫不是大家都熟知了“槍杆子裡面出政權”的道理?
老百姓是認死理的,這種情感既樸素又執著,所以千萬別與民為敵,與民爭利……
吳王坐在高頭大馬之上,眼前是歡呼雀躍的百姓,人們在夾道歡迎凱旋而歸的英雄們,朱元璋接受著大家的致敬,並享受著勝利者的榮耀。
王府門外,簡單布置了歡慶的會場,彩旗飄揚,鑼鼓聲聲,老百姓再次聚集在一起,等待著最後歡慶時刻的到來。
馬夫人隨夫出征,原本不在城內,便錯過了那場糧食危機,要是她在,情況說不定還會有變數。
王府門前鋪著大紅的地毯,搭建有臨時的高台,這是胡德禮連夜布置的會場,吳王班師回城,怎敢稍有怠慢!
陳功已經出城了,胡德禮對他不無牽掛,奈何情非得已,他只能在心中默默祝福著,並關照好對方的親眷,也算盡了兄弟之間的情義。
“吳王登高!”
禮賓官發出了一聲高唱,朱元璋已經緩緩登上了高台,他將俯視眾人,接受臣民對他的參拜。
馬夫人緊隨其後,二人慢慢落座,各位文武大臣和出征的將士,相繼按照禮儀規矩,步入了會場。
李善長、劉伯溫、徐達及常遇春等重量級人物,依次面對吳王分列站立,張無忌、丁少保等少將在隊伍的中間。
無忌、少保在對張士誠的戰鬥中,身先士卒,屢建奇功,深得徐達和朱元璋的賞識和讚許。
他倆雄姿英發,站在群臣中,顯得十分突出,宛若兩顆冉冉升起的明日之星……
“天下風雲,日月常輝,唯有大德者,可乘風破浪,沐浴光輝。”
李善長開始誦讀功德文,在高唱讚美之詞。
“吳王德行高尚,堪比往代聖賢,以上天的旨意掃除叛亂,除惡揚善,致使天下歸一,萬民皆仰!”
“西破陳友諒,東滅張士誠,實乃天意所為,百姓所求,天下蒼生之洪福啊!”
李善長話音剛落,王府上空頓時爆發出了雷鳴般的喝彩,一時間鑼鼓喧天,鞭炮齊鳴!
這是萬民共慶的歡樂場面,老百姓當然滿懷喜悅,他們的內心充滿了對和平安寧的渴望,誰都不希望看到硝煙彌漫的樣子。
“恭賀吳王平定叛賊,天下所歸,民心所向!”
李善長唱誦完賀詞,眾位文臣武將開始參拜吳王,慶典進入了**。
吳王頻頻點頭示意,儼然一副帝王做派……
馬夫人一直頷首凝神,她比吳王淡定從容,一切功勞都應該是將士們的,吳王不能居功自傲,她更沒有半點榮耀可言。
心中在為戰死的無數將士默哀,這是馬夫人和劉伯溫等人的心理活動,卻不知吳王此刻心裡是何種執念?
劉伯溫居功至偉,但每當論功行賞,或歡慶勝利的時候,他總是選擇一個人默默離開,毫不引人注意地隱沒在大家的視線裡了。
自己獨自來到孔廟,他的房間裡已經積了不少灰塵,半年多沒有回來居住了,劉伯溫靜靜地拿起潔具,輕輕地打掃著房舍。
人在高處不勝寒。
偉人往往是孤獨的,就像帝王總喜歡稱自己為“寡人”,其心境如出一轍。
劉伯溫預感到朱元璋離最後的成功不遠了,吳王雖未稱帝,但已經是事實上的皇帝了,隨著勝利的不斷到來,他的威望和實力將繼續增強。
最後朱元璋將取代元廷,成為一代新主,這是無法阻擋的洪流!
而自己的命運呢?劉伯溫雖然還不能完全確定,但孤獨和悲涼之感,已經湧上了心頭,他知道這是自己的宿命,同樣不可逆……
但他無法脫離對方的“控制”,這也是宿命,他就是為朱元璋及他的新政權而存在的,實現自己的價值,並最後黯然謝幕。
劉伯溫忽然想起了一個人,他就是陳功,不知此人現在何處?
陳功的遭遇已經被他感知到了,兩個人之間早已建立了某種默契,至少在劉伯溫心裡,這是一種超然的紐帶,在無形中發揮著作用。
他預測到陳功陷入了某個泥潭之中,而他孤立無援,身邊沒有家眷和朋友,一個人正在奮力突出重圍~
“陳功有難矣!”
劉伯溫臉色一變,眉頭漸漸擰在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