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三國:我的父親是趙雲》第424章 低調的登基稱帝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

  蜀漢覆亡之前,薑維就是大將軍,在這個職位上,薑維幾起幾落,前後長達十年之久。

  不過,與軍政一手掌控的諸葛亮、趙廣不同,薑維的大將軍名不符實,朝堂方面由蔣琬、費禕、董允、陳祇、黃皓等人說了算,軍隊方面,薑維就算是權力最大的那幾年,也沒有完全掌握蜀漢的全部軍隊。

  為了實現諸葛亮北伐中原,恢復漢室的遺志,薑維十一次北伐,其中有勝有敗,最接近勝利的一次就是狄道大捷,但正當薑維要兵進關中時,劉禪卻聽信讒言,害怕薑維坐大一紙詔令下來,蜀軍只能大勝無功而返。

  為將者的無奈和悲涼,在薑維身上體現得最為明顯。

  有志不能伸,有才不得展,這背後的冷暖辛酸,非經歷者不能知曉。

  歷史上,薑維一生忠義無雙,為蜀漢戰至最後一息,就算無奈投降,也在暗中謀劃遊說鍾會自立,可惜的是結果不如人意,薑維被亂兵所殺,連膽子都被人剖出來,其狀之慘,無人可及。

  相比之下,劉禪這個無能懦弱的荒唐皇帝卻是結局甚好,到了洛陽之後,還有心思暢談:此間樂,不思蜀。這個小名叫阿鬥的懦夫,最合適的崗位不是皇帝,而是廚子,或者是美食評論員。

  前方吃緊,後方緊吃。

  蜀軍在矢志北伐,劉禪一群人在享樂,這國家能強盛才怪。

  相比來說,趙廣的權力要比薑維大的多,從遝中孤軍斷後起步,一路血戰一路搏殺,趙廣沒有依靠過蜀漢朝堂什麽,他也沒指望劉禪能給予什麽幫助。

  ——

  薑維對大漢作出的貢獻有目共睹,他的話對羅憲、李遺、李球、黃崇、馬融、諸葛尚等蜀漢系官員、將領影響甚大。

  實際上,對趙廣登基稱帝有不同意見的,也主要是原蜀國的官員,他們心中多多少少還念想著曾經的那個季漢。

  “誰能讓大漢強大起來,誰能讓漢人不受胡虜欺凌,誰能勒馬陰山、燕然立碑,誰就是大漢的皇帝。”

  而在淡出朝堂之後,從第三者的角度來看待蜀漢至新漢的這一段歷史,薑維終於看清楚了:唯有能者,方能居其位。若是無能之輩,一旦為皇,只能損兵折將,只能誤國害民,只能讓前線作戰的將士流血又流汗。

  身為武將,薑維對趙廣統兵征戰的戰績高度肯定,孤軍出關中,建都長安城,收復洛陽城,冀州破胡虜,這些輝煌的戰績,讓薑維每每談及,都恨不得化身漢軍一將,撕殺於趙廣的將旗之下,甘做陣前一陷阱小卒。

  這朝代變了。

  誰能讓國家強大起來,誰就是皇帝,相反,愚昧的守著昭烈帝劉備的血脈,讓一個德能皆不配位的人在朝堂上惑亂朝綱,將整個國家帶入不覆境地,那才是不忠不義的行徑。

  至於以後的朝代,是漢,還是其他,薑維已經不再關心。

  他現在最大的快樂,就是柱著拐杖,順著兒時的那條山道,尋覓童年和少時的那份記憶,曾經的玩伴,一個個都去了,薑維一邊回憶,一邊微笑,他過一段時間,也要去該去的地方了。

  ——

  黃崇帶著薑維最後的囑托返回長安,為趙廣登基鋪平了道路,薑維之後,羅憲、傅僉兩個掌握兵權的漢國大將也表達了擁立趙廣的願望。

  羅憲久鎮永安,當時就是被黃皓排擠出成都的,對劉禪一系殊無好感,如今趙廣挾連勝的功績,又有眾多將領、官員的擁戴,羅憲覺得這樣水到渠成的交接也是不錯。傅僉與趙廣交情莫逆,在趙廣任大將軍期間又屢屢被重用,自不可能有反對的意見。

  真正指責和反對趙廣的,只是一些不上台面的小魚小蝦。

  比如在天水郡西海一帶的氐胡李癢所部,在得知了二哥李流被殺之後,狂怒之下立即召集本部族兵,向漢國邊境發起了襲擊。

  單憑李癢那點人,自然掀不起什麽大浪,為了擴充實力,李癢在西海召集周圍的氐、羌諸部,成立了一個所謂的討逆同盟,參加這個臨時聯合的成員,是被趙廣打得哭爹叫娘的諸胡殘部。

  羌人姚弋伯、姚弋仲帶著燒當羌從高原上殺來,自從西海失去後,他們不得已退到了黃河源頭的高山草甸一帶,日子過得艱苦異常。

  氐人酋帥蒲懷歸帶著兒子蒲洪也參加了這次聯盟,蒲懷歸倒不是和趙廣有多大的怨仇,而是李癢和蒲氏都是氐人,同宗同源要是不出兵說不過去。

  在西北方向的靈州一帶,齊萬年這個氐人流寇也聞到了血腥之氣,立即祭起大旗,號令起靈州一帶被漢軍打散的禿發鮮卑、河西鮮卑、氐羌、匈奴諸胡,一時間,以靈州為中心,響應齊萬年起兵的隊伍聲勢浩大。

  面對西部邊境的嚴峻形勢,趙廣已經無暇舉行盛大的登基典禮,要是西部邊城一個個淪陷,那對於漢國來說,就是滅頂之災。

  強大是相對的。

  大漢的周圍,俱是諸胡,盟友一個也沒有。

  晉國、吳國兩個漢人政權,還是拖後腿的角色,依照趙廣的判斷,晉、吳兩國朝堂上,此時估計已經在討論,如何趁著漢國皇帝更迭的有利時機,出兵伐漢收復失地了。

  漢貞觀四年,六月十六日。

  趙廣在這一日,接受了百官的朝賀,在長安未央宮登基稱帝,相比其它人當皇帝時的轟動,趙廣這個皇帝低調得不能再低調。

  四周皆是外敵,國內還有動蕩,於趙廣來說,真正掃平外虜,平定天下之時,才是他大慶的時候。

  國號沒有變,依舊為漢,這是趙廣的意思。

  其實,擁立的群臣對國號也議了多次,漢這個國號是前朝的,繼續用似乎不適合,畢竟,趙廣不姓劉,而是姓趙。

  對改國號這件事,趙廣沒有采納。在他看來,漢這個詞已經不只是一個朝代的名稱,而是代表了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這個民族。

  漢人,漢族,強盛如斯。

  新皇登基, 國號不改,年號再不改說不過去,在剛剛被提拔為少府詹事的張賓提議下,改貞觀為大業,其的出處來自《易經·系辭上》,即“盛德大業至矣哉,富有之謂大業,日新之謂盛德”。

  朝堂方面,漢國諸臣、將領本來就是趙廣一手提拔,自然不用多作變動,一切以穩定為主,要清除的,只是一小部分跟著費氏的死忠和投機份子。

  至於后宮,也沒什麽複雜的。

  趙廣眼下真正有肌膚之親的,也就三個女人,張星彩為皇后,諸葛婉、胡芳為東、西兩宮的嬪妃,莫說與司馬炎相比,就是與朝中的一些大臣相比,趙廣都顯得寒酸。

  張星彩為人霸氣又堅定,在趙廣不在的情況下,能夠臨朝稱製,代理主持朝政,相比之下,諸葛婉的性子顯然無法勝任皇后。

  張星彩本不欲為後,畢竟她的身份特殊,趙廣對此並不以為然。

  皇后德行虧不虧,不是閑雜人等說了算,而是他趙廣說了算,確切的說,是趙廣的兄弟說了算,在這一點上,趙廣絕對相信自己的兄弟。

  親身經歷,總比道聽途說要可信的多。

  (https://)

先定個小目標,比如1秒記住: 書客居手機版閱讀網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