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三國:我的父親是趙雲》第189章 漢軍艦隊入荊州
“三國:我的父親是趙雲 小說()”查找最新章節!
 漢建隆三年,吳寶鼎二年(公元267年),九月下。

 吳國鎮軍大將軍、荊州牧陸抗接到孫皓討伐步闡的命令,遂從江陵、宜都一帶調集水陸大軍計五萬余眾,對西陵鎮將步闡所部進行圍攻。

 步闡兵少力弱,不得不收縮全部力量死守城池。

 十月上,步璿終於從永安派人回來,並帶來了趙廣的確切承諾,步闡終於決定正式升起漢旗,率軍歸降新漢,領西陵一隅重歸大漢版圖。

 步闡這麽做,當然不是為了什麽忠心,步家從老子步騭開始起,就是吳國重臣,和漢室特別是漢獻帝沒有過關聯。

 事實上,步闡曾經在歸漢還是投晉的問題上,考慮了很久,兩邊他都在談,派到新漢的是兄長步協的次子步璿、派到晉國的是步協的長子步璣。

 從這個安排來看,步闡其實對晉國還是有所期待的,只不過很遺憾,司馬炎的魄力沒有趙廣那麽大。

 最終步闡決定投靠新漢的趙廣,原因無它,一是新漢的永安駐有羅憲的軍隊,這支水軍在去年的時候,將晉將杜預的部隊殺的大敗,從戰鬥力來說,漢軍比晉軍要更強大一些。

 二是步璿已經與趙廣親見,並帶回了新漢的承諾。晉、漢雙方一對比的話,新漢給予的待遇和支持更加的實惠。

 其實,司馬炎也蠻大方的,給步闡的官職是都督西陵諸軍事、衛將軍、開府儀同三司、侍中,兼遙領交州牧,封宜都侯。

 但步闡細細一分析,發現司馬炎給的都是空頭支票,都督西陵諸軍事,這西陵本就歸他步家管,都不都督無所謂,衛將軍、開府儀同三司、侍中只是個虛名,至於領交州牧,交州現在是在吳國統治下,步闡連一座西陵城都難保,交州那只能在夢中想想。

 相反,新漢一方開出的條件雖然不那麽耀眼,但卻很實惠,趙廣也是給出了新漢能夠拿出的最大誠意。

 步闡如果歸漢,繼續留守西陵當然沒有問題,巴蜀對東吳的貿易方面繼續由步家負責,當然步家只是轉手從中抽成,真正的供應商還是新漢。

 除了原有的對吳貿易外,新漢也準備把對交趾的商道,也就是夜郎道方向的商路,交給步家來負責,這條商路原本是從巴郡至夜郎,再到交趾、九真、合浦一帶。

 西陵一旦歸漢,從西陵順著沅水、湘水往南,經靈渠往交州,是秦國討作南越時大軍過往的通道,一路之上有船隻可以通行,比走夜郎要劃算的多。

 這樣一來,步家就相當於壟斷了向東、向東南方向的商路,其中的利益有多大,步闡只需稍稍一想,就能得到結論。

 除了實利之外,新漢也不像晉國光給虛職不給實權,步闡得到的除了督西陵諸軍事外,趙廣還很大方的把宜都、公安兩城的治理權劃給了步闡。

 宜都是吳國治下南郡的第三大城,公安是當年劉備駐守荊州的舊地,這兩個地方雖然不如江陵來的重要,但也是趙廣能夠給予步闡的極限了。

 ——

 兩岸猿聲啼不住,千裡江陵一日還。

 李太白的這首名句還沒有問世,羅憲的先頭艦隊一路東下,也沒有欣賞兩岸美景的心思,對於永安營的將士來說,以最快的速度衝破吳軍的封鎖,到達西陵是最要緊的事情。

 艨艟戰艦上,羅憲、羅襲、羅尚正在商議如何突破吳軍在建平的防線。

 建平也就是屈原的故裡秭歸一帶,這裡駐守著吳軍的偏師一部,領兵的吳將是水軍督留慮、鎮西將軍朱琬,這兩個人也是陸抗的得力部下。

 其中,朱琬是吳國名臣朱治的孫子,在父親朱才死後襲爵毗陵侯,官職為鎮西將軍。

 留慮、朱琬兩將只有將卒二千人不到,戰船約有百余條,不過沒有什麽大船,建平這個地方已經是三峽的東入口方向,地勢起伏不平,唯有沿江一帶尚有一些坡地,勉強能夠扎營。

 “左將軍,我已聯系上步家留在建平的人,他們說建平的吳軍並無異常舉動,我們由上而下進攻,正可一鼓作氣,拿下建平,立下東征之首功。”步璿一臉的激動,向羅憲提出自己的想法。

 羅尚、羅襲的變化實在太大了。

 不僅皮膚黝黑了不少,而且神情眉宇間的從容淡定,大將之風讓步璿很是傾慕,同樣是大家子弟,不久前還是在同一起跑線上,怎麽突然間就領先自己那麽多了。

 不行,這一次東征,他步璿也要好好顯一顯身手。

 羅尚瞧著步璿激動的表情,心中暗爽,這跟著大將軍趙廣出征一次,雖然沒撈到什麽大功,但見識著實長了不少,回頭再看步璿這個昔日的好友,就有些瞧不上了。

 羅尚想了想,建言道:“建平要是這麽好拿下,吳軍也不要駐守在此,我們還要是有一個萬全之策,叔父,不如這樣,我軍水陸並進,我率一支艦隊前出試探,襲弟領一軍從這裡登岸沿江而進。”

 “要是吳軍出水營接戰,那叔父在後引大軍殺出,一舉破敵,要是吳軍退縮不戰,則我軍可以不用理會,徑直往下遊進軍,建平之敵,留給大將軍的中軍處置。”

 “就依你之言。”羅憲欣慰的看了看自家的侄子,這侄子比兒子要聰明一點,也更加的有主見,這一次出的主意也是不錯。

 兵貴神速。

 大將軍趙廣給自己的任務是進入西陵城中,與步闡會合,以固步闡堅守之心,要是為貪圖建平這一點吳軍,耽誤了時間和戰機,那他羅憲哪還有臉再到趙廣繳令。

 羅襲領了一隊五百余人的小部隊登上北岸,這裡地勢險峻,不好行走,許多地方還靠繩索牽引才能通過,不過,羅襲的這些兵卒長年在巴地生活行走,對此已是習以為常。

 相反,要是換到平地上,他們可能倒是不適應了。

 羅尚引十余艘走舸殺向吳軍水寨,那廂留慮和朱琬其實已經早早得到消息,漢軍艦隊從上遊殺將而來。

 這讓留、朱兩人暗自慶幸,若不是鎮軍大將軍差人來報,他們又抓捕了步家留在建平的人員,得到了確切的證據,這兩人只怕還想不到西陵督步闡竟然和新漢那邊有勾連。

 步家的人平素行事太過高調,在吳營中是眾矢之的,步璿所想的裡應外合,哪有那麽容易?

 留慮、朱琬一番商議之後,兩人決定還是穩妥起見,堅守營寨不出,永安大戰之後,新漢的水軍實力擴張的很快,在李遺的支持下,來自赤水上遊的巨木被砍伐下來,作為新船的木料,這種堅硬的沉木在製作成戰船後,耐衝撞力比吳軍戰船要強的多。

 就戰船的質量來說,漢軍的實力已經高過吳軍,吳軍現在能比的,就是水戰的戰法要更加的豐富,配合上要比永安漢軍更加的純熟。

 吳軍不出戰,羅尚在營外一番喝罵之後,也不再糾結,很快羅憲就帶著永安水軍的百余條戰船殺到,這一支漢軍艦隊浩浩蕩蕩的經過,把蟄伏在水營中的留慮、朱琬嚇的面如土色。

 漢軍竟然這麽強大。

 這不過是短短的一年多時間,那個快要亡國的蜀漢,怎麽一下子就變成了國力強大的龐然大物,那個趙廣他究竟是怎麽做到的?

 ——

 不提留慮、朱琬如何去想,就在羅憲順江而下的時候,西陵這邊的步闡已經被陸抗團團包圍,動彈不得。

 宜都。

 吳軍鎮軍大將軍陸抗駐地。

 得悉漢軍順江而下的緊急軍報,陸抗迅速的調動兵力,開始布防江陵、宜都、西陵這條沿江防線。

 江陵方向,陸抗留江陵督張鹹固守江陵,令公安督孫遵在長江南岸的樂鄉一帶機動,以為張鹹軍之後援,同時也是防止漢軍從南邊的陸路東下。

 西陵方向,陸抗親率宜都太守雷譚、偏將朱喬、都督俞讚等將領,在西陵的外圍督造圍堵,也就是長圍,主要的目的是隔絕城內的步闡軍與城外的援兵之間的聯系,從而降低城內守軍的士氣,進而為破城作準備。

 在歷史上,陸抗的這一策略取得了完美的結果,晉國荊州刺史楊肇被陸抗的計謀騙的團團轉,不僅損兵折將,而且還差一點成了吳軍的俘虜。

 不過,這一回陸抗的對手已經換了。

 他首先碰上的,是剛剛衝破了建平吳軍第一道封鎖線的羅憲。

 留慮、朱琬的保守戰法,沒能擋住疾進的羅憲,相反,他們守在建平前有羅憲,後有趙廣,已成孤軍一支。

 當然,換個角度來說,留、朱二人也有襲擾漢軍補給的能力,如果他們能打得過隨後跟進的漢軍中軍艦隊的話。

 江水上,漢軍水師的艨艟戰艦與吳軍戰船有很大的不同,得益於巨鯨號取得的輝煌戰績,漢軍戰船在建造時撞角多用銅鐵打造,十分的堅固。

 兩翼的船舷處, 有專門對付拍杆的鉤子,一旦被敵船鉤住,漢軍可以迅速的用已方的鉤子將對方的拍杆引向別處,這樣一來,吳軍的力量用到了不重要的地方,威脅也就小了許多。

 同時,漢軍一方的戰法上,多采用近身肉搏的方式,隨著大漢礦業的發展,鐵器和鐵製鎧甲的出產量已經完全能夠滿足軍中需要,永安營將士全身頂盔貫甲,他們更喜歡登船近戰,而不是跟隻穿著輕便的片甲的吳軍士兵遠程對射。

 以已之長,克敵之短。

 羅憲一接近西陵附近,就下令全軍靠岸,登陸後向吳軍的外圍直接發動進攻,打破一個點衝入城中,即是勝利。

 羅尚、羅襲當先衝在最前,兄弟兩個並肩作戰,也存了比拚一番的心思,一時間漢軍士氣大振,直殺的吳將朱喬潰不成軍。為了方便下次閱讀,你可以點擊下方的"收藏"記錄本次(第191章 漢軍艦隊入荊州)閱讀記錄,下次打開書架即可看到!

喜歡《三國:我的父親是趙雲》請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薦本書,謝謝您的支持!!()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