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我從替身成為皇帝》第70章 風言風語
  五羊城,一處酒樓上,兩個人站著。

  “你聽說了嗎?”幾個行商吃著瓜子,竊竊私語。

  瓜子這東西也不知什麽時候就有了,但靖國內還是經常能看到古怪的瓜子變種,個大飽滿,吃起來唇齒留香,算得上全大陸都能看到的一種零嘴品類。

  “聽說啥了?”另一個行商好奇的問道。

  “靖皇去跟曜皇相王,結果被靖國內激進的反對勢力暗殺了。”

  “真的假的?”

  “當然是真的!我從銅州過來,正好在棲霞山附近聽到這一種傳言,而且銅州現在也已經戒嚴了。”

  “天啊!那豈不是整個靖國要變天了。”

  “鬼知道呢!”

  行商們說著的話,很快傳遍了整個五羊城。

  “趙公公,民間輿論、監察百姓的事情可是你門東廠負責的,現在百姓瘋傳陛下被刺的消息,你就不處理一下?”

  酒樓中傳來聲音,赫然是兩個禦書房太監正在交談。

  李絳看著身邊的東廠太監趙克喜,面帶一抹異色。

  眼下對楊定不利的消息已經瘋傳,他不忙著辟謠,到底想幹什麽?

  “陛下的聖旨已經來了。”趙克喜瞥了一眼李絳,“李公公應該清楚,堵不如疏的道理。

  本公公已經命人開始在民間傳播一切都是辰國作為。

  按照陛下的意思,任何時候,都不能放棄內宣的重要。

  一旦靖國被顛覆,辰國南下,他們這些靠著軍功起家的平頭百姓,可就要沒了。

  所以現在,你我的工作應該是查奸細,督百官。將所有想要投敵叛國之輩盯死,深挖,最後一次性全部拔除。還有,陛下受到了刺殺,可是因為您的疏漏啊。”

  趙克喜不陰不陽懟了一句,讓李絳藏在袖中的拳頭緊握。

  皇帝他們選擇走陸路,結果在棲霞山遭到刺殺,歸根結底還是因為他李絳沒有做出合格的判斷,導致楊定身陷險境。

  畢竟走海路的那群人,居然安然無恙的抵達了斷風涯。

  如果楊定真的出事了,再加上有心人從中作梗,他絕對第一個下去陪葬。

  此時的李絳,比誰都更急。

  “多謝告誡。”李絳拜謝離開,眼神中閃爍獰色,“去,調光肅清和戰雙年來中廠,本公公要親自審問!”

  “喏!”

  趙克喜看李絳離開,收回自己的視線看到樓下幾個偽裝的小販。

  他們幾個來到方才的酒樓,要酒要菜,吃了沒幾口就說道:“我聽說陛下被刺殺,是辰國擔心靖國的軍功授爵制度的厲害啊!”

  邊上一個一聽,捧道:“誒!這怎麽還牽扯上軍功授爵了?”

  “你是不知道,咱們靖國的軍功授爵多好。

  百姓們靠著打仗讀書,人人都能獲得一份爵位。

  哪怕最底層的庶民,一次性也能免了十畝地的稅,而辰國卻沒有這樣的規矩。

  他們的地,一畝收你七成的稅。如果任由咱們靖國實行下去,他們就算滅了我們靖國,咱們會樂意交稅?”

  這個偽裝的小販一張口,就是吹噓靖國的軍功授爵多好多好。

  但現實是,在半計劃經濟體下,每一個爵位的人獲得的生存資料略有不同外,百姓的生活其實也就那樣。

  只能說底層的百姓看到了上升的希望。

  僅此而已。

  但跟列國現在倒霉的底層百姓比起來,靖國的百姓無疑是幸福的。

  百姓能上升,未來有希望,只要靠著砍人的手藝,就能快速的上升,大家都會敢拿命去搏一搏。

  所以現在靖國的戰鬥力在楊定的整合之下,正在快速崛起。

  因此這個小販推說的辰國恐懼理論,一下就有了市場,好幾個討論的行商都停下來,聽著這一桌開始高談闊論了。

  “嘿!瞧你這話說的!難道辰國就不能學咱們開軍功授爵嗎?”

  捧哏繼續敲重點,大家紛紛看過來。

  “這不一樣。”小販搖了搖頭,“辰國掌權的人是世家。說白了,包括辰皇在內,上下都是一家人。你說他們高層都是一家人,能給你一個從下邊爬上來的小人物,一席之地?”

  “誒!聽明白了!就是說咱們一村都是一家人,突然有外人加入咱們村來,跟咱們搶地,那肯定不會給啊!”

  “對!就是這麽一個理兒!”小販讚賞繼續說,“辰國搞不了,也不會搞。咱們如果成了辰國人,你說咱們子孫後代,還有往上走的機會嗎?”

  “那肯定沒有了。”

  一側突然有人插嘴道,“這位小哥說得對,辰國肯定巴不得咱們陛下亡了。一旦陛下沒了,陛下還沒子嗣,靖國非得分崩離析,成為辰國的囊中之物不可。咱們好不容易等來了翻身的機會,怎麽可能錯過?”

  “對對對!”

  人群頓時鼎沸,對辰國的聲討聲不絕如縷,甚至更加厭惡。

  酒樓上的趙克喜看著已經調動起來的情緒,笑了笑說:“差不多了,頒布陛下的鋤奸令以及合作令。凡是查到奸細,無論哪國的都能記爵一等。還有,查到了,立刻上報東廠衙門。咱們東廠,也該露露臉了。”

  “喏!”

  幾個衙役披上番子的衣服,頭上束上鐵環紅簪,帶著一對對人穿行在靖國皇城。

  “陛下有令:百姓升遷,全靠戰功,鋤奸有功,賞功一級……”

  “陛下有令:開戶籍制度,村立合作社。農忙協作,農閑訓練,隨時準備,為了靖國,博取功名,抓捕奸細,收獲爵位……”

  全新的法令一下子下達出來。

  其實關於合作社的命令,是楊定在辛部呆著的時候想決定的。

  要說放在後世,可能這種方法可能有弊端。

  畢竟大鍋飯,容易出現不患寡而患不均的事情。

  但合作社還是有可取之處的,比如合作共贏的手段。

  可以學習改開後的合作社方法。

  讓百姓將自家的地流轉進合作社之中,盡可能減少人力的消耗,轉向畜力或者機械化的應用。

  如此大家都是農戶的同時,也都是股東。

  股份越多,乾的越多,年底的分紅也就越多。

  還能讓更多人脫產,轉入工人或者投入戰兵的訓練之中。

  省得留在田間地頭的人太多了,束縛了靖國的戰爭潛力。

  當然,合作社的最好應用還是減少行政成本,將原來的物資征集能力增強。

  如果說一開始,他每年收獲糧,得讓大靖糧油行到村裡一家一戶的收,現在只要跟合作社合作,等於少走了最後十公裡的路程,這裡頭一算,得減少多少支出啊!

  所以,合作化勢在必行。

  百姓們一聽到全新的政策和抓到奸細能記功的消息之後,一下子各個開始行動起來。

  當天夜裡,五羊城內超過七成的外國商鋪都被盯上,甚至還有五成的外國奸細被發現,整個五羊城陷入了有史以來外族奸細最黑暗的時代。

  只要你稍微做出一丁點不妥之處,轉頭就被百姓逮住送到東廠審訊了。

  五羊城,又一次陷入了蕭條之中。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