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鄲道叫著兵馬抬著二十口箱子走了。
這裡面全是冥錢,冥錢可不是你說燒多少就有多少的,像是後世天地銀行,那是妥妥的通貨膨脹,泡沫經濟。
這個來源一個是信力,子孫後代給長輩燒紙,產生多少香火信力,就有多少錢。
再一個就是廟裡面的香火錢,往功德箱裡投多少錢,在陰世就會產生等額的冥錢,不過這個錢只能從神祇手裡流通出去。
第三個就是道士,可以印法錢,相當於鑄造私錢,品質高低不一,比較有公信力的就應該屬玉皇錢了。
這個錢屬於陰間財庫,等同於往後陳家財庫虧空二十萬,就會提現在後代子孫身上,應該是屬於財運的一種吧。
俗話說借陰財,借的就是這個錢。
這個錢是陽間陰間都通行的。
二十萬抬走,李鄲道算道:“平均兩千招募一個鬼,二十萬,就是兩百個,加上洗煉鬼身,肯定是要建水池火沼,如此就要花費十萬,當只能招募到一百個鬼。”
“你崔家要我主動過去要錢嗎?”李鄲道問向崔剛。
崔剛道:“百萬家財他家一時可能還拿不出,但也沒有到變賣家產的地步,但是四五十萬還是有的,他拿二十萬出來,應該搪塞縣君的。”
崔剛道:“崔家自然不用縣君去催的,二十萬只是小意思。”
李鄲道點頭:“到底是縣望之家,崔主簿的覺悟很高。”
崔剛面無表情:“只是怕縣君出醜丟臉罷了。”
搞得李鄲道一噎。
“我家乃清河崔氏分支,家裡也有人跟縣君一樣,白日做官,夜裡為城隍的。”
“誰?”
“崔鈺。”崔剛道:“他在鼓城為城隍。”
原來是崔府君家的親戚,崔府君生於隋朝開皇年間,李世民貞觀元年出仕為官。
傳聞是南嶽衡山大帝賜玉所化,是道家冥府神仙之一,府君,判官,都是他的官職。
不過崔鈺貞觀十六年就死了,並不算長壽,聽著這話,李鄲道大概是明白了,估計跟自己之前的毛病一樣,陰神和肉體的聯系不深,多次出竅,肯定如斷線的風箏一樣。
不過更有可能是累的,白天要做官,晚上還要審案,到冥府任職,沒得休息,猝死很正常。
想來唐貞觀事情,好像確實有許多能人異士在朝為官,也不知道是不是被李二的氣度所折服。
李鄲道歎道:“原來是這一位前輩,有機會引見引見。”
崔家是大世家,不把二十萬放在眼裡,但是要多拿,明顯也是不肯的。
不過兩個人都聰明。
“現在去吳家吧。”李鄲道轉道去吳家。
吳家府門就有兩個鎮墓獸,人面獅身,獨角怒目,見到人來,就張口:“有事說事,沒事走開。”
李鄲道說道:“涇陽城隍前來拜謁郡君。”
“有無提前投拜貼?”
“我還需要投拜貼?”李鄲道指指身上的衣服:“認不得?五品官!”
“不認得。”那鎮墓獸道:“我們這隻認世家,不認朝廷。”
李鄲道問道:“這樣說話,誰教你的?不認朝廷,是不認朝廷,酆都大帝親命的城隍也不認嗎?”
這時候裡面有人推開門來,罵道:“沒有眼力見的東西。”
也不知道是在罵鎮墓獸還是在罵李鄲道。
說完才賠笑道:“這兩個家夥眼睛開光的時候,點高了,最愛翻白眼,城隍縣君莫要責怪。”
李鄲道說道:“看來郡君府上,很是缺人啊,這樣的東西都舍不得換了。”
“哪裡,哪裡,只是這兩個東西是當年勅皇帝命跟著郡君的陵墓一起建造的東西。
”“既然是皇帝勅命建造的,怎麽說著,隻認世家,不認朝廷的話,真是奇怪,不會被人掉換了吧。”
李鄲道說道:“我聽說有的仆從,跟著主人久了,就把主人家的東西,當自己的,年紀大了,還會耍賴欺負起主子來,霸佔家財,暗害人命。”
“待會要好好問問郡君了。”
李鄲道說完,那人便恭敬起來:“貴客教訓得是,這點家事,恐怕還勞煩不起貴客操心。”
“郡君在裡面接待客人,剛剛好請城隍縣君一同前去品茶。”
“只是縣君帶著這麽多人……”
“那就叫他們在外面候著,我跟崔剛進去就是。”李鄲道招呼道:“這個就是清河崔氏的俊才了。”
那門子聽著清河崔氏,立馬比對李鄲道還恭敬些:“原來是崔公子,失禮失禮。”
李鄲道心中冷哼,死了不知道多少年,還守著世家那套,這勢力眼真的是把狗腿子三個字詮釋了個徹底。
將二人領著進去,走了亭台樓閣,可惜池塘裡沒有活物,種的也都是一些鬼拍手。
草叢也都是荒蕪得很,看不出時常打理的樣子。
可能也是天氣寒冷的原因。
所謂的待客廳,乃是一石室,李鄲道聽著裡面有說話的聲音:“我年輕的時候跟你家奶奶結緣,她送了我根木簪子,可惜了,我再去見她的時候,我已經老了。”
“奶奶也說起過您,說是難得一段緣分,但是奶奶已經登了南宮,證了仙身,就斷了塵世間的一些情分,但是我們後人還是知道的。”
李鄲道聽著聲音熟悉,探頭進去,果然是那個胡三,大名胡叔叔的那個。
見了李鄲道,胡三笑道:“鬧事的來了。”
“什麽叫鬧事的來了?”李鄲道問道:“你家那胡悠悠最近怎麽樣了?我還沒去看他嘞。”
“胡悠悠回塗山修煉去了。”胡三道:“你短時間是見不著他了。”
“看來,你們是認識的了。”坐在主位是是個乾巴巴的老太太,形如乾屍,穿著華麗的衣服,坐著那裡,頭髮盤著像個小山,指甲彎彎曲曲的,有那麽幾寸長。
一張口,就能看到嘴巴裡面含著一顆夜明珠。
“見過郡君,我乃是涇陽縣新上任的城隍,聽說郡君是縣中三老之一,前來拜會。”
“好孩子,還能想到我這個老人家。”郡君道:“我年歲大了,本喜歡熱鬧,可年輕人不大來我這兒,今天趕趟兒,竟然來了兩,要是分開來了,我還能多高興一天。”
說罷揮揮手:“叫後面廚房準備點心,招待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