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擴編近衛營與細作罷工
“目前整訓完成的羽林衛近衛營官兵合計有八個千總部,其中步兵第一、第二、第四以及騎兵第一千總部已經歷過實戰,步兵第三、第五、第六和以及騎兵第二千總部還未經歷實戰,隨著大明講武堂應考人數增多和應征兵源增加,在訓的準羽林衛已有三千余人,再整編出三個步兵千總部不成問題,但目前不能整編成騎兵,主要是能適合做騎兵的本就不多,即便是重甲騎兵。”
文華殿。
徐光啟和盧九德向朱由校匯報著羽林衛近衛營的擴編與訓練情況,而此時最先說話的是徐光啟。
盧九德緊接著也跟著補充起來:“羽林衛後勤營已有十六個千總部,除後勤營第一千總部和第二千總部隨第四千總部參與了平定安邦彥之亂外,皆還未經歷過實戰,但眼下在訓的後勤營準羽林衛已經有六千余人,因為後勤營的準羽林衛基本上是招募近衛營戰兵時篩選了淘汰下來的,所以人數較多,但全部作為後勤營有些過於浪費,因為現在近衛營規模不大,而暫時還不需要很多的後勤營兵馬為近衛營戰兵提供輔兵之能,所以,奴婢認為,接下來所募羽林衛,一旦不能成為近衛營羽林衛戰兵應該全部遣散回鄉,而不必再留在後勤營。”
朱由校則擺了擺手:“不能遣散,能留在後勤營依舊屬於不錯的青壯,如果遣散回鄉,容易被地方豪強收攬為護院鄉勇,那會成為地方豪強對抗朝廷管制的重要力量,既然後勤營用不了這麽多人,就編為巡防營,負責各皇莊與天津、曲阜這些地方的內部治安和防衛之事,就這麽辦,徐卿家回內閣後,立即擬道設立羽林衛巡防營的旨意。”
“臣遵旨!”
徐光啟回了一句。
“是!”
盧九德也回了一句。
接著,朱由校便對徐光啟又說道:“近衛營現在整訓完成的官兵既然已經近萬,那便再增加一個編制;
擬旨:近衛營改為近衛鎮!下設兩個營,將已參與過實戰的步兵第一和未參與過實戰的步兵第三、第五千總部合編成近衛鎮步兵第一營,周遇吉任營遊擊,盧象升任總訓導官;
經歷過實戰的步兵第二、第四、第六千總部合編成近衛鎮第二營,馬祥麟任營遊擊,張同敞任總訓導官;
騎兵第一千總部和第二千總部合編成近衛鎮騎兵第一營,黃得功任營遊擊兼騎兵第一千總部千總兼訓導官,牛勇任總訓導官兼騎兵第二千總部千總兼訓導官。”
“是!”
徐光啟回了一句。
朱由校則繼續說道:“近衛鎮第一營和騎兵第一營第一千總部接下來先調往遼東,繼續拿東虜練手!
朕聽聞,東虜之強在於三千人以上的規模,在於能號令一致、各旗講究協調配合,而我大明官軍一旦超過三千人以上就因為善戰者皆為各將家丁而不能協同作戰,只能打順風戰,一旦受挫就必敗無疑;
所以,朕倒是想看看,朕的羽林衛出戰規模一旦在三千人以上後,還能不能與東虜對戰一番!”
“陛下所言,臣與講武堂諸位老將軍皆有此議,我大明各將門家丁與將門子弟論悍勇與騎射不遜於甚至略強於東虜!尤其是戚、麻、尤、曹、杜這些將門,從太祖當年起兵時就積攢的家學韜略,倒不至於會遜於東虜,只是東虜奴酋頗有治軍治民之能,以八旗之製而使女真人亦農亦兵,而達到無論耕作還是作戰皆能令行禁止!”
徐光啟這時候附和了起來。
“羽林衛如今已有萬人,必須要繼續實行嚴明的軍紀與作戰制度!要在和同等規模的東虜作戰時,依舊能取勝,而且完勝!
不只萬人規模,以後十萬人乃至百萬人的規模也當如此,但這對指揮者的要求會更高,所以對帶兵者的訓練也得時刻加強,大明以後的帶兵官將不能只是因為勇武便可被重用,必須要有統籌之才!”
朱由校說著就突然問著徐光啟:“農科院的番薯與土豆配製的如何?”
“已經進入推廣階段。”
徐光啟回道。
“既如此,你接下來便負責屯田推廣番薯和土豆,尤其是在偏冷的遼東和關內北邊推廣土豆,兵部尚書一職,由熊廷弼擔任,袁可立調任遼東任經略,朱燮元接替袁可立,但遼東這方面,得先給袁可立說清楚,讓他記得遵循朝廷和熊廷弼在遼東現在采取的策略,不過他任遼東巡撫時便配合熊廷弼,倒也不用擔心,但還是要提醒一下,遼東巡撫還是由孫傳庭擔任,有這兩人在遼東,即便熊廷弼回京也無妨,讓熊廷弼回來以兵部尚書的身份培育能帶兵一方的戰將!”
朱由校吩咐道。
徐光啟聽後忙拱手道:“陛下聖明!熊廷弼久任封疆,統兵數十萬,能使東虜尺寸不進,且被擊退十多次,可見其馭將統兵之能非常人能及,回京倒也能起到譚襄敏之效,而袁、孫二人大有熊之才卻比熊更善文武相處之道,以臣之見,或許比熊在遼東更成效。”
朱由校笑了笑道:“但願如此,若這二人能在遼東比熊廷弼做的更好,那將來滅東虜,則大事可成!”
“愛卿的屯田推廣新作物很是重要,他東虜是農兵合一,但朕有意讓強兵隻屬於朝廷隻屬於朕,且不事耕作屯田事,隻負責作戰,故就需要民之所產夠豐夠富,才能養更多更強的兵,另外這樣才能讓民眾更富,民眾更富,則國家能強,則東虜等外虜則無法成為我大明之對手,這次京師流民能安居下來,使得京師天津一帶買賣活躍起來,四周百姓也因此得以有脫貧致富之道,便使得東虜難以在我大明安插細作,探聽朝政要事!”
朱由校接著又說了起來。
“臣恭聆聖訓,請陛下放心,臣定推廣好新作物,與做好屯田之事,並將農科院新製各種農具與水車進行推廣,以期大明農事更好!”
徐光啟回道。
……
猶如朱由校所言, 自從朝廷將江南催繳來的賦稅用在養活京師流民且刺激當地經濟後,京師天津一帶的民眾的確因此增加了不少收入。
此時,本是以貨郎為身份作為掩護的東虜細作董大河就不由得對同作為東虜細作的穆果爾道:“我不想回大金給主子們帶消息了!在這裡一天挑貨賣的收成都比大金的章京主子收的租子多!”
“我也一樣,我現在光是給城裡的坊民賣野味都夠天天吃飽飯了,比回大金強多了,聽說現在大金,就算是主子們也得挨餓了!”
穆果爾也說道。
因此,董大河也就道:“那我們就不回去,安心待在大明做個漢人吧。”
“嗯!”
穆果爾點了點頭。
……
“你們是說,現在帶消息回來的人越來越少,以前還有聯絡的細作都也失蹤了?!”
努爾哈赤聽劉愛塔和李永芳匯報後,語氣不善地問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