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我在大康的鹹魚生活》第3章 我其實不想穿越
    柳銘淇自然不是這個時空的人。

  古代的東方古國,是沒辦法發明撲克這樣的東西的。

  哪怕是發明了,阿拉伯數字和JQKA,也不可能出現在這裡。

  說起來他也倒霉。

  出身孤兒的他從小就在村裡吃百家飯長大,只是拚命學習、不斷獲得了獎學金,才能支持他去學習。

  好不容易經過20年的努力讀書,在獲得物理和化學雙博士之後,他已經接到了兩家國內頂級公司的Offer,年薪都是100萬起。

  眼看著就要走上迎娶白富美,生一對寶寶的人生巔峰,結果在朋友們為他慶祝的酒會上面多喝了幾杯,醒來之後就到了這個莫名其妙的時空。

  這裡是大康朝,一個柳銘淇從來沒有聽說過的朝代,顯然這種穿越不但顛亂了時間,連時空也變化了。

  而他穿越佔據的這具身軀來歷也不簡單,是當今聖上最小的弟弟——裕王的獨生子,也就是裕王世子,名為柳銘淇。

  今年16歲的柳銘淇從小便喜歡爬樹偷鳥蛋,下水撈魚,時不時的再惹出一點小麻煩來。

  在前兩個月,他去城外河裡撈魚,卻不小心遇到了水草纏繞,等到侍衛們慌忙把他救起來時,其實這位裕王世子已經魂歸地府,取而代之的便是這個來自於另一個時空的靈魂。

  柳銘淇一睜眼就曉得不對勁兒,哪來的一個漂亮古裝婦人抱著自己痛哭的?然後自己還睡在一間富麗堂皇的古香古色屋子裡?

  好不容易的探聽清楚了自己所處的環境,柳銘淇整個人的精神直接就垮掉了。

  換作是另一個人,也是會和他一樣的。

  有著寶馬車可以代步,可以坐在空調房裡邊喝咖啡邊工作,順便和妹子打情罵俏一番,下班之後再去酒吧瀟灑,或者是拿著手機瀏覽全世界發生的趣味事情,吸收各種新聞知識。

  從如此現代化的生活,忽然換到了連馬桶都沒有的古代,上廁所都只能用廁籌,哪個人能願意?

  哪怕是身為小王爺,這樣的日子也不好過啊!

  幸好的是,柳銘淇能吃百家飯長大,一路逆襲成了學霸,精神意志也不是吹的。

  頹廢了一段時間後,他便恢復了心態,開始考慮自己該怎麽在這個時代好好的活下去的問題了。

  他不振作起來也不行。

  醒來第一時間抱著他大哭的漂亮婦人,正是這具身體的母親,也就是裕王妃。

  看著兒子像是失憶一樣的忘記了很多東西,裕王妃嚇壞了,天天除了睡覺都守著兒子,耐心的跟他聊天說話,說著以前的所有事情,祈求能讓兒子恢復過來。

  拜她所賜,柳銘淇知道了這個世界的許多信息,也明白了自己身邊的狀況。

  老實說,前世身為孤兒的柳銘淇,能被人這麽疼愛關心,心裡也是暖暖的。

  雖然還不至於馬上心甘情願的認她做媽媽,可心中卻還是對裕王妃很是喜歡,把她當成了身邊的親近長輩。

  相比起裕王妃無微不至的關懷,這具身體的父親——裕王,對兒子的感情便有點含蓄了。

  如果不是裕王妃說起,柳銘淇還不知道,這個每天隻來探望自己一次的老爹,實際上每天都親自去家裡的酒樓,安排他們做自己喜歡吃的東西送來。

  裕王府的構成相對來說很簡單,主人僅有裕王、裕王妃和柳銘淇一家三口。

  裕王身子骨不大好,裕王妃這麽多年也就生了柳銘淇一個,

而裕王也沒有因此而另外納側妃。  聽到這個消息,柳銘淇不覺大大的松了一口氣,歷來這些貴族富豪家庭,最令人頭疼的便是兄弟姐妹爭權奪利的事情。

  如今自己是獨生子,便避免了穿幫,更會減少很多煩惱。

  小環境是穩當了,至少柳銘淇比百分之九十的穿越前輩們都幸福。

  那麽大環境怎麽樣呢?

  這個天下的許多地名,都是和前世的中華大地一樣的,倒是給了柳銘淇許多熟悉感。

  大康朝承接前朝動亂而定鼎,目前已經建國八十余年,經過八十年的休養生息,加上老天爺賞臉,十年有七八年都是風調雨順,大康的國力不斷的在增強。

  可是最近幾年卻也不那麽走運,像是五年之前西邊兒的嚴重乾旱,前年廣西那邊的大水災,然後又是去年福建那邊超級台風,每一次都是上百萬民眾受災,國庫的銀子跟潑水一樣的灑了出去,大大的耗費了蓄積起來的財力。

  其實原本用不了那麽多的,柳銘淇知道的歷朝歷代皇帝,賑災可都是“力所能及”,而且發下去就不管了,造成有十分之一的災民得到救助都是謝天謝地。

  景和帝不一樣,他不但盡可能的救全部的民眾,還要派禁軍去守著賑災,這樣的耗費可就比別的皇帝大得多了。

  因此耗費自然也是好幾倍甚至十幾倍的增加,國庫和內庫肉眼可見的空了下去,如果不是家底厚,恐怕早就頭疼了。

  現今大康朝正處於景和三十年。

  當今天子自十七歲繼位以來,寬厚待人、嚴於律己,屢次減免稅賦,積極為農民減輕負擔,又屢次全力救災,非常受到民眾們的擁戴。

  景和帝對宗室的親戚們怎麽樣呢?

  答案是同樣很好。

  不僅僅是景和帝,大康朝的祖製規定就是要盡可能的照顧好宗室,不到萬不得已,絕對不能殺戮宗室。

  迄今為止八十年的時光裡,歷任皇帝沒有殺過一個宗室成員。

  有一百三十九位宗室,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被削去原本爵位,成為宗室爵位中最低一等的子爵,但仍舊可以說是衣食無憂。

  絕大部分的宗室成員,都能一輩子享受富足的生活。

  大康朝可不像是大明朝那麽的苦比,連宗室的俸祿都發不出來。

  相反的,大康朝對於宗室向來優待,除了固定的豐厚俸祿之外,逢年過節都能有各種賞賜。

  就拿自己的父親裕王來說,裕王跟景和帝不但是同一個父親,而且還是同母,目前皇宮裡面的那位老太后,同樣也是柳銘淇的祖母。

  除了剛剛開國的那麽二三十年,實在是百廢待興拿不出更多的錢出來,從六十年前開始,宗室子弟們拿的都是雙俸。

  大康朝的親王俸祿,禮製為“歲俸銀一萬兩,祿米一萬斛”。

  拿白話來說,便是一年給一萬兩銀子,外加糧食六十萬斤,其中糧食你可以自己選擇要多少小麥、多少大米。

  裕王府上上下下連著柳銘淇一家三口,也不過三百多人而已,六十萬斤糧食分到三百多人頭上,每人每個月兩百斤糧食,怎麽吃得完?

  更別說裕王拿的是親王雙俸,除了兩萬兩俸銀,領到手的還有一百二十萬斤糧食。

  也就因為吃不完,善於打理家裡的裕王妃,乾脆前些年就做起了酒樓買賣,在京畿周圍一共開了五家酒樓,生意還算不錯,每年結余都有幾千兩銀子。

  是的。

  大康朝的宗室雖然不允許參政,但是卻被允許做生意,並且稅率非常的低,按照等級不同,在三十稅一到五十稅一之間浮動。

  這也算一種補償,比起我大明的養豬政策,實在是要寬容許多。

  別看堂堂一個親王一年才收入不到三萬兩銀子,大康朝的銀子還是很值錢的。

  今年京城米價稍微貴一點,為每升精米十八文,放在了大糧倉的江南地區,價格僅有七文而已。

  成年人一天吃一升米便已經足夠,一年一個京城普通三口之家在米糧上面的花費,最多也不過是一萬九千二百文錢,合計白銀十九兩二錢。

  以上的推測,都有點太過理想化。

  老百姓哪有頓頓吃大米的?

  偏遠地方的老百姓們,大米夾雜著一些雜糧、一些野菜或者自家種的菜,或者一頓吃兩個饃饃,一年下來五兩白銀都足夠所有開銷了。

  不包括糧食,裕王一年俸祿加做生意收入兩萬多兩,完全能稱得上富裕。

  另外,每逢一年的大型節日、慶典等等,皇帝和太后動不動便賞賜幾百兩、上千兩的,一年累積下來一萬兩絕對穩穩當當。

  裕王府的收入還不僅僅於此。

  出生就被封為裕王世子的柳銘淇,按照禮製,世子也有俸祿,為“歲俸銀六千兩,祿米六千斛”。

  這樣的俸祿,比起郡王的“歲俸銀五千兩,祿米五千斛”都要高一個檔次。

  可惜的是大康朝沒有,宗室子弟的下一代都必須要降級,一直降到子爵為止,不然以後柳銘淇的子孫也都能拿親王和世子俸祿,那可真的就美滋滋了!

  拋開這個不實際的夢想,每次皇帝和太后打賞,身為大康朝正式冊封的貴族,世子也是有一份兒的,一年差不多能拿到五千兩。

  當然了,這些收入,這麽多年來都是被裕王妃拿著的,美其名曰是為他存老婆本。

  在穿越了的柳銘淇得到這樣的答覆之後,他總算明白,無論是哪個朝代,哪個時空,媽媽都是天生的會騙小孩子的。

  不過柳銘淇也不在意。

  平日裡他要有什麽花費,裕王妃都能滿足他,完全都不缺錢。

  前世過慣了苦日子,常常糾結一塊錢是該買一碗稀飯,還是該買兩個饅頭來充饑的柳銘淇,對於如今的錢花不完狀態,還是非常的滿意。

  至少昂貴的羊肉包子是管夠。

  綜合了上述的情況,柳銘淇對於自己的人生未來,便有了一個嶄新的規劃。

  在大康朝自己是最頂層的那群人之一,大康朝又對宗室很寬容,從不殺戮,只要不遇上外星怪獸襲擊,那麽肯定一輩子榮華富貴,享之不盡。

  既然如此,上輩子那麽辛苦卻還沒來得及享受的自己,這輩子肯定是怎麽舒服怎麽來,做一個放飛自我的快樂米蟲,也完全無所謂!

  仔細的想一想,那種沒事就提著鳥籠、帶著七八個刁奴出門逗小姑娘大媳婦的快活日子,好像還有點刺激呢。

  第二,大康朝不允許宗室子弟議政,但可以做生意,這樣就給了自己施展所長的機會,好歹自己是現代過來的,用現代知識做點生意,成為當代陶朱公,難道很難嗎?

  任何時候,錢都是越多越好嘛,大康朝可從來沒有因為宗室的錢多就治罪的。

  第三,在這個世界,自己已經沒有功利心上面的追求的,什麽舉人進士狀元都和自己無緣了,那麽就一定要在生活質量上不能虧待自己。

  首先要做的,就是嗨起來,慶祝一下自己的幸福穿越!

  ……

  注:古代錢幣兌換五花八門,光是一個銅錢兌換就能玩出多種花樣。本書取正常年景的匯率,也就是官方1兩黃金=10兩白銀=10貫銅錢=10000銅錢為計量單位,民間兌換會略有不同,後面情節中會斟酌的寫。

  另外“斤—兩—錢”的重量換算,因為古代每斤等於多少兩實際上也在不斷變化中,為了讓大家看得貼近現代生活,本書取1斤(500克)=10兩=100錢的計量單位;包括距離單位有時候敘述中會用更直觀的“米”,和“寸”、“尺”、“丈”合用,也緣由便於理解,希諸君諒解。

  順便聊一下,上面歲俸數值取自於清朝。明清兩代的宗室歲俸,那真是千差萬別,具體數目太多,就不一一列舉了,但是相比起同等級別的宗室,明朝宗室歲俸絕對是清朝的5到10倍。老朱家到了後期,如此沉重的負擔,不滅才沒有天理。

  終清一朝,宗室都沒有成為朝廷的重負,可以說他們還是很善於吸取經驗教訓的。就連旗人子弟的鐵杆莊稼,也沒有書上說得那麽誇張,不然也不會從乾隆開始,無數旗人就主動逃旗,不要這份鐵工資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