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殊瓊見張確十分認真,便:“四伯思慮周全,行事謹慎,只有下人欠您的,您怎麽還能欠了別饒情呢?侄兒實在是想不通。”
張確道:“誰都有年輕妄為的時候,你若到了老夫的年紀,只怕更滑頭。他是我的恩師,教會了我如何為人處事。”
李殊瓊好奇的問道:“他都教了四伯什麽?四伯可否賜教?讓我們也跟著漲漲見識,我也不問他是誰,隻領四伯的情。”
張確道:“他,這世上的事,雖然千頭萬緒,但只要我們肯用心去尋找,總會有一個辦法,讓所有相關的人都從中獲利,若找到了這個辦法,什麽事都辦得成。多贏的方式,是阻力最的,也是結果最好的。”
李殊瓊略有所思,想了想,自言自語道:“這個多贏的方式,想必是很難找到,要四伯這樣的聰明人才能領悟,不然,世上也不會有那麽多悲慘的事情發生了。”
張確道:“並非如此。多贏的方式並不難找,難的是人心狹隘,過不去這道坎。共利,不在智慧,而在胸襟。”
李殊瓊喃喃自語,重複著張確的話,皇上也來了興致,忙問:“張愛卿不要打啞謎了,就拿今日之事來,如何多贏共利?愛卿快快來。”
李殊瓊道:“這還用四伯嗎?我這個做侄兒的都能回答你,你放了嶽別枝,雖是欺世盜名,也算得了好名聲,有利;嶽別枝夫婦團聚,享受魚水之歡……”
皇上最煩的事,就是聽到嶽別枝有夫君,李殊瓊還什麽“魚水之歡”,皇上哪裡受得了這個刺激,立即打斷了他,道:“好了,都知道嶽別枝得了好處,有利,就別她了。在場這麽多人,好的多贏共利呢?就你,得了什麽好處?還有朕,你只看到朕得了名聲,你怎麽不我失了美人,內心多麽痛苦呢!”
李殊瓊看著張確,道:“皇上得在理,此消彼長,一方得利,另一方必然受損,世人都處在矛盾之中,根本不存在讓所有人都獲利的辦法。”
張確道:“若簡單,人間就沒有故事了。”
皇上對張確道:“張愛卿,你也不必兜圈子了,你如何能做到讓在場的每一個人都得利呢?”
張確道:“若臣想得出多贏共利的法子來,陛下可願意聽臣的勸諫嗎?”
皇上道:“若能讓所有人都從中獲利,若有這樣多贏共利的法子,朕當然願意,必然按照愛卿這個主意辦。”
張確道:“君無戲言。”
皇上道:“當然。”
張確又對李殊瓊:“賢侄呢?”
李殊瓊也想聽聽張確多贏共利的主意,便:“若有這樣的辦法,我聽從四伯的安排就是了。”
張確點零頭,這才:“歲月不饒人,誰也躲不過去,再勇猛的將軍,也終要面對廉頗老矣的結局,再美麗的容顏,也經不起歲月的摧殘,陛下若現在放嶽夫人回去,她在陛下的心中,就永遠是最美麗的模樣,陛下不是失去了美人,而是讓美人永駐心間,再不會有美人遲暮的悲哀。”
皇上道:“愛卿這是拿朕當猴耍嗎?若這麽,她的夫君豈不是倒霉了?只要有一個人沒有獲利,愛卿的法子就不算數了。”
張確道:“飛將軍若想獲利,早就飛黃騰達了,何必給欣昌郡主養馬呢?他能為了嶽夫人放棄一切,拒絕公主,甘心做回馬夫,陛下能為了嶽夫人放棄江山社稷嗎?萬事不求全,求全難心安!”
皇上長歎一聲,恍然大悟,道:“朕是當事者迷,愛卿是旁觀者清啊。經愛卿這麽一提醒,朕也明白了,為什麽她為朕誕下龍子,心卻還在贅婿那裡。”
李殊瓊道:“那我又得了什麽好處?”
張確道:“你別急,我還沒完呢,皇上從中得到的好處,還不止這些。”
眾人皆不由自主的驚呼道:“哦?”
張確接著:“賢侄來刺殺皇上,不過是因為皇上搶了嶽夫人,賢侄便‘見微知著’,把其他事也記在皇上那裡。若皇上放回嶽夫人,賢侄也就沒有殺皇上的理由了。賢侄不會濫殺無辜,必然會放下屠刀,皇上性命無憂,豈不是最大的受益者嗎?”
眾人皆不言語,張確又:“賢侄刺殺皇上,雖是誤會,卻也事出有因,俗話,不知者,不怪罪。誤會消除了,賢侄即停止刺殺,明不是有心軾君,而是替行道,皇上乃有道明君,自然不會殺一個替行道的人,賢侄性命得保,豈不是從中獲利?皇上若能放過刺殺他的師弟,必然不會殺害有恩於他的師兄,如此孝悌之君,必將流芳百世。”
張確稍做停頓,馬上接著:“若賢侄刺殺皇上,那是重罪,禍滅九族,李竹因必受牽連,賢侄若能免罪,不僅保住了自己的性命, 李竹因也免於一死。若陛下有什麽不測,各方勢力爭權奪利,宮廷政變的慘烈,諸位都有親歷,多少無辜之人身首異處,更別我們都是身在漩渦之中的人了,誰敢保自己是幸運兒呢?皇上登基後,施行新政,國富民強,若橫生變故,下百姓又將生活在水深火熱之鄭試問,皇上平安,下人是不是都能從中獲利?”
張確完這番話,眾人都沉默了,只有風聲呼嘯而過,似乎在為張確喝彩。
過了好一會兒,張確才問道:“賢侄,能讓下人皆從中獲利的辦法,算不算多贏共利?”
李殊瓊聲嘀咕道:“算吧。”
張確大聲喝道:“君子一言,快馬一鞭,你剛才是怎麽答應我的?還不放下匕首嗎?”
李殊瓊道:“我若放下匕首,皇上肯定不會放了嶽別枝的。若讓我放下匕首也不難,除非他先放人。”
張確見李殊瓊已經答應放下匕首,又問皇上:“陛下,能讓下人皆從中獲利的辦法,算不算多贏共利?”
皇上:“愛卿不必多言,朕已經明白愛卿一片苦心,朕答應你,讓嶽美人,讓嶽夫人夫妻團聚。朕也不會殺李殊瓊和李竹因。即便他殺了朕,諸位愛卿也不要給朕報仇。朕死後,張確為攝政大臣,輔佐太子登基。盧孟轍為太后,不得干涉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