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大雪落山頭》第2章2萬龍騎破帝燕
  帝燕城外,叛軍主將義之峰,坐在馬上閉目養神,三萬大軍已經團團圍住帝燕城,其他十四萬大軍都在他這裡部署著。準備曹元奇一聲令下,攻陷帝燕,屆時曹元奇是皇帝,他就是“護國功臣”!

  忽然他感受到大地顫抖,緊忙回頭看去,竟然有一支隊伍向他們奔赴過來,這架勢,至少是一萬鐵甲重騎。

  一萬重騎算不得什麽,百刃卒殺過的重騎少說也有十幾萬,可鐵騎還未到達他這裡,他已然感受到那股氣勢逼人的軍威。

  此時,一個非常不好的心理在他的心裡產生,他趕緊搖了搖頭,將這個想法拋掉,這個想法卻是更加深刻,內心惴惴不安。

  當那股鐵騎離他駐軍大約不到五裡的時候,他才看清楚那軍中的大旗,隻一眼,便再也不想看到,這既熟悉,又讓他感到害怕的一杆軍旗。

  那兩萬龍甲重騎的前面,大旗揮動,上書“武陵”二字,大旗四邊有黑甲龍繡,典型的北幽字繡,布也是北幽的納家布。

  義之峰看到武陵二字的時候,便心中涼了大半,他,終究還是來了。

  “身為大明的武將,我從沒有想過會跟他的軍隊正面對抗,也從來不敢想,與他正面碰撞,會有怎樣淒慘的下場,多少年了,沒見過他,真沒想到,再次見他,竟然是在這樣的場景中重逢。”

  義之峰深呼一口氣,眼神變得堅毅,抬手下令道:“列陣,備戰!”

  身旁的副將也看到軍旗,內心雖是驚懼,但仍是快速奔走,通知各營準備應敵,十四萬軍隊立馬開始轉移部署,十四萬百刃卒齊齊動了起來,震的是狂風不斷,塵土飛揚。

  遠處的武陵王率領著兩萬龍甲重騎快速奔襲,距離義之峰的軍隊不足一裡的時候,看了眼身後的軍隊,大聲喊道:

  “北幽俊郎們,你們將要面對的,乃是名滿天下的益州百刃卒,號稱戰古三大名軍之一,你們懼不懼?”

  兩萬龍騎齊聲大喊:“不懼!”

  老將軍哈哈大笑,正視十四萬百刃卒,當年那股鄙夷天下的氣勢再次拿了出來,向義之峰軍喊道:

  “北幽龍騎,起兵勤王!不過十四萬百刃卒!又有何懼?”

  天下有三大名軍,第一是北幽的龍甲重騎,第二是大梁的虎冠軍,第三是益州的百刃卒。更有一種說法,“北幽龍騎有四軍,可收天下百萬兵!”而趙蒙,更是稱為天下“神鬼屠”,受封武陵王跟隨太宗皇帝征戰四方,武道也是超絕,天下人給尊稱為天下五絕。

  “殺!”

  趙蒙一聲大喊,龍甲重騎與百刃卒正式碰撞,義之峰一聲怒吼,駕馭戰馬,率領著十四萬百刃卒齊齊衝殺過去,趙蒙的兩萬龍騎衝進十四萬百刃卒其中,鐵騎踩踏,如同虎入羊群,毫無阻攔一般。便衝開一道豁口,隨後折返過去,進行第二波衝擊。

  百刃卒開始反擊,數萬人掏出盾牌,盾牌周邊伸出利刃,向龍騎砍過去,這便是百刃卒百刃之含義,一盾,可攻可守。

  趙蒙手持天下第一槍大荒神屠,一動便如神風呼嘯,長槍連動,所過之處屍體鋪路,一些偏將根本不敢近身,大荒神屠再露崢嶸,趙蒙渾身真氣浩蕩,通天貫日,如同一尊魔神手持神槍,製造一場殺戮盛宴,百刃卒其中善於聯合戰的十七人,自團團圍住趙蒙,這十七人,都是軍中的一把好手,放在江湖中,那也是一般宗門長老般的實力。趙蒙真氣急動,大荒神屠直刺,十七人八面通力,

卻連趙蒙的身都沒有近便被崩碎,長槍所向,披靡無敵,十三人胸口如同被巨石壓碎,深深凹了下去,其余四人被長槍鋒芒穿透,倒在地上。  義之峰看著自己如同被屠殺的軍隊,兩軍的戰力根本不在一個層面上,若是當年的百刃卒,或許還不會如此不堪。義之峰一刀震開周旁鐵騎,快馬奔襲到趙蒙面前。

  趙蒙停下了廝殺,看著這個昔日的同僚,義之峰,可是他親手帶出來的,跟隨太宗皇帝征戰天下,立下累累功績,春秋閣二十七功臣,便有他義之峰。可惜如今利欲熏心,竟然跟曹元奇一同謀反。

  義之峰看著面前這個熟悉的男人,內心微涼,這本就既定的結局,他早有預料,但內心還是接受不了,他堂堂十四萬百刃卒,不是區區兩萬龍騎的對手。

  “武靈,停下吧,我敗了。”

  義之峰無奈的對趙蒙說,趙蒙看著如若黃山的義之峰,眼中對這位叛賊卻沒有一絲一毫的薄涼。揮手,兩萬龍騎與十四萬百刃卒停下了廝殺。他騎著戰馬與義之峰相對。

  兩人的身影在夕陽的余暉下栩栩生輝,英雄末路,倒多了幾分淺薄之意。

  “之峰,楚正走了多長時間了?”趙蒙如同同舊友聚會一般,語氣平淡的問道。

  “太宗皇帝離世已經有三十多年了。”義之峰看著面前這個無論是權利還是武功都已經站在世界頂端的男人,或許也只有他敢直接喊太宗皇帝的名字吧。

  “三十多年了嗎,你當年率領五千百刃卒,連克五城,為楚正擋下三處致命傷,八百兵甲突襲南唐重地嘉峪關。”

  老將軍頓了頓,繼續說道。

  “你的功績,何止這些。受封池陽侯,位列春秋閣二十七功臣,何其壯哉。”

  白雲悠悠,當年義之峰在戰古時期征戰八方,百刃卒天下聞名,那時候,是何等的意氣風發!

  往事已矣,義之峰看著趙蒙,苦笑連連,他已經站在了世上無數人都夠不到甚至看不到的高峰,還有什麽不知足的?

  義之峰內心在沒有任何投降之意,他已然明白,哪怕他是謀逆叛賊,在趙蒙心中,仍是那個敢以一把刀追一千敵軍的悍將,仍然是趙蒙的兄弟。

  “武靈,我家中親人……”

  趙蒙不再看他,將目光放遠,仿佛看到了幾十年前浴血奮戰的疆場,緩緩的點了點頭。

  義之峰仰天大笑,拔出腰間佩刀,利刃朝天,大喊:

  “先帝!罪臣義之峰,前來領罪!”

  三尺利刃在脖間一劃,戰馬嘶吼,天地落日,夕陽落下,映照英雄歸去,這位名滿天下大明的百刃池陽侯,在那座帝燕城外,自盡。

  趙蒙站了起來,一掌開出一個大坑,將義之峰的遺體放在裡面,用土掩埋好,用石塊堆砌起一個小平台,將一壺軍梁酒一把盾百刃以及那隨風飄蕩的百刃軍旗,放在這裡。

  十萬百刃卒齊落淚,跪地叩首,久跪不起,趙蒙站起,十萬百刃卒,兩萬龍騎齊聲喊道:

  “恭送池陽侯!”

  “恭送池陽侯!”

  “恭送池陽侯!”

  聲聲震天,萬裡白雲被這大喊聲吼散,那杆百刃軍旗依舊迎風飄搖,趙蒙一碗軍梁酒下肚,轉身上馬,率領剩下龍甲重騎繼續行進。

  誰人莫無言,凡是臨近者,只看到,十萬軍卒跪一墳,悲意直衝天門,一杆軍旗在夕陽下飄舞,余暉蒼蒼茫茫。

  ……

  帝燕城內的曹元奇聽到外面那三聲震天恭送池陽侯,已然是知道了發生了什麽事,愣在那裡,無力的癱坐在地上,卻又癲狂的大笑,而一旁的曹元利,不忍再看那癲狂曹元奇,緩步的走出大殿,看著黃陽夕夕。一年前他就讓星天監的宇璿璣宇老窺探天機,便得知新帝為他人,絕不是他和曹元奇,而他又怎麽勸得住已經接近瘋癲的曹元奇。

  曹元利早就知道下場,卻也只是想陪待他最好的二哥,好好的瘋一場,手從那袖裡掏出一把鋒利的匕首來,仔細瞅了瞅,癡癡笑了笑。

  曹元奇癱坐在地上大笑,曹元戈仿佛在呼應他,也在一旁大笑,但二人笑的緣由,終歸是不一樣的,但總有一笑,是笑這座大殿,終究是成為手足相殘的地方。

  曹元奇憤怒的轉過身去,一把抓住曹元戈的脖子,兩目赤紅。

  “縱然是我死!你也別想好過!”

  曹元戈哈哈大笑,回道:

  “縱然你殺了我!縱然你鞭吾屍,泣吾血,食吾肉,寢吾皮!武陵王的勤王軍隊也已經到了城外不足五十裡!而你,就等著被後世稱之為謀反逆賊!弑君之人!遭受千古罵名,受萬人唾棄!哈哈哈。”

  曹元奇不甘的怒吼,憤怒的用力,曹元戈的脖子被緊緊抓住,幾近身死的時候,一句唉聲傳了過來,一道真氣橫掃過來,將他擊飛,曹元奇凌亂的頭髮飄飄然,充血的雙目徹底凌亂,他已然知道是誰阻攔他,悲苦的仰天大喊:

  “不公平!這人間不公平!為何父皇向著他,文武百官向著他!就連您,我最尊敬的皇叔祖,都向著他!不公平!這人間不公平!”

  他憤怒、不甘、悲屈的大聲吼叫,那雙通紅的眼眸血色閃耀,曹元奇背靠殿門,隨後一掌按在自己的額頭眉心,真氣湧出,擊碎了他苦修十幾年的靈台紫府。

  曹元奇抽搐了幾下,七竅流血不止,躺在了地板上,兩眼仍盯著惠宗皇帝的棺槨,死不瞑目。

  大殿深處慢慢走出了一位身著四爪龍袍老人,大明的七老王爺曹楚生。

  外面的曹元利看著從大殿裡處走出來的大明七老王爺曹楚生,大明太宗皇帝曹楚正的親弟弟,位高權重,卻從不乾預朝政,不然,他早就是大明皇帝,那裡輪得到曹擎。這位老王爺武功極高與趙蒙一般,同樣號稱“天下五絕”,一式《皇權法》,幾乎打服整座江湖。

  曹元利看著曹楚生,目光極冷,不含一絲感情色彩,雖然即將面對死亡,可他卻沒有一絲一毫的恐懼。

  “皇叔祖。”

  曹元利微微躬身。

  曹楚生看著他,眼神複雜,曹擎七個兒子裡,最適合做皇帝的,是他曹元利。

  曹楚生本想饒了他一命,可看到那把匕首,舒了一口氣。

  揮了揮手,道:“去吧。”

  曹元利臉色始終平淡,將袖中匕首拿出,慢慢走到曹元戈與惠宗皇帝的遺體面前,跪在地上,沒有一點拖泥帶水,直直將匕首插在心口,回頭看了一下曹元奇的屍首,嘴角終於有了一絲微笑,這是對他最好的二哥啊,陪他打過獵,偷過其他各國進獻來的貢品,一起偷偷跑出皇宮,也是第一次被人打,還是曹元奇護住他,差點被打死。他仍忘不了曹元奇率軍苦戰十七日後,一直精神緊繃的曹元奇,看到曹元利後,那聲欣喜親切的利弟,這一切,都成了過眼雲煙。他哈哈一笑,認真道:

  “二哥,元利不後悔。”

  言罷,頭低下,曹元利身死當場。

  曹楚生轉過頭,看著曹擎的屍體,以及有氣無力的曹元戈,一揮袖,真氣湧出,那幾個控制住其他皇子的曹元奇親信體內五髒六腑破碎,死在當場。做完這一切後,他走了出去,看著日暮黃昏,夕陽照著恢宏的大殿,卻怎麽也洗不盡這滿天血色,老王爺自言自語道:

  “皇兄,你最不想看到的事情,還是發生了。”

  這位強勢了一生的老王爺,轉過身去,慢悠悠的走回大殿深處,又看了一眼帝燕城,如此江山,誰人舍?口中悠悠:

  “深宮高牆,困了我一生,困了整個曹家人,百年。”

  ……

  城外,趙蒙率領兩萬龍甲重騎正面應迎對上三萬百刃卒,百刃卒正將宣勝廣臉上沒有一點抵抗之意,脫下戰袍,跪在那裡,也不知,跪的是趙蒙,還是義之峰。三萬將士齊跪下,目中含淚,向那在夕陽下飄蕩的百刃軍旗跪下,秋風蕭索,冷了千萬黎民百姓,冷了三萬將士的心。

  三萬鐵甲齊解袍,向天嘶吼,天下空空蕩蕩,唯有那一句句的——

  “恭送池陽侯!”

  三萬將士自動閃開了一條路,讓趙蒙的軍隊得以通行。

  後人記載,見安二十年,大明惠宗皇帝曹擎病逝,隨後發生惠殯宮變,中山王曹元奇、廣陵王曹元利與池陽侯義之峰起兵謀逆,失敗,被殺。

  趙蒙武陵軍起兵勤王,破十七萬大明精銳百刃卒,兩萬龍騎大破帝燕城,幾無傷亡。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