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天南劍俠傳》126 武當玉樹(四)
  玉樹的“無為真氣”本源於“無為神功”,當今世上除了武當門人以外並無余人會這一門神功,這是極上的內功心法,武法派之所以享譽武林數百年,成為與少林並駕齊驅的泰山北鬥,實賴於這套獨步天下的內功心法。這套內功心法相傳是宋代一位號為“無為老人”的世外高人所創,原書本為兩部,一部名為《無為心法》,是專門修練內功所用的書,乃是玄門正宗的無上心法;另一部名為《無為秘訣》,修練的卻是武功招式,兵刃劍法,如果能二者合一,便可無敵於天下。後來不知何年何月,兩書散佚,只剩得《無為心法》流落江湖,而《無為秘訣》卻數百年來未曾見世,但得心法者,無不憑之成為江湖中的武林高手,名揚於世。

  又過了多年,那《無為心法》被少林寺的一名俗家弟子偶然得到,那俗家弟子對武學悟性頗高,在少林時只不過是一名燒火的寺工,在未得少林長老允許的情況下,無意中偷學了些許少林武功,被發現後,因違反寺規,被逐出少林門牆,從此流落江湖,成為了無主孤魂。

  他本是個孤兒,自小得寺中老僧揀到,帶回少林養大,這乍一離開少林,便覺天大地大,卻無自己立錐之地,正彷徨無計之時,不知是何機緣,無意中讓他得到了那一部江湖中人人稱羨的《無為心法》,試練之下,便大見奇效。那少林俗家弟子欣喜若狂,嘗到甜頭後,更是日夜勤修苦練,數年過後,便練就一身深厚的內功。他天性純厚,想想自小被少林收留,少林雖然如此待己,實在是自己過失在先,因而對少林並未有絲毫怨恨,反倒懷了幾分感恩之心。

  他此時身懷絕世神功,便在江湖上遊走,一日遇到了幾個劇盜乾傷天害理的惡事,俠義之心頓起,便和那些劇盜鬥了起來,一試之下,所學的神功厲害異常,三招兩式便將他們打得落花流水,人人拜服。這時他方始知道這門神功的絕妙之處。

  經此一事,他的心境也有了質的飛躍和變化,心想:“達摩祖師可在少室山自創少林,成為少林一派,自己雖不能與達摩相提並論,但萬事總有起始,何不也嘗試創一門派,廣收弟子,將一身武學發揚光大,流傳後世,方不負上天眷顧之意。”他為自己這一大膽的設想激動不已,一日,信步來到了湖北武當縣境內,遠遠看見一座山挺立雲端,仰首見山峰俊秀,雲霧縹緲,隱隱有仙駕之氣,而四周環境清幽,溪流潺潺,實是最佳的習武修身之場所,立刻便喜歡上這一地方,向當地人一打探,原來這山名為武當山。於是他再不猶豫,飄然上山,用行走江湖多年的積蓄,在山上修建殿宇,自成一派,並命名為武當派。

  數十年過去了,武當派在他的苦心經營之下,好生興旺,以修為、俠義和武功名揚天下,成為了與少林齊名的江湖大派,武當門徒遍及江湖,並且個個身懷絕技,多行善舉,聲名赫赫,江湖中人一旦提及,無不豎起大拇指,交口稱頌。而武當功夫的正宗心法,便是《無為心法》。

  這人便是武當派的開山祖師張三豐。

  相傳三豐祖師活到一百二十歲,他仙遊以後,武當派的功夫卻日益廣傳,聲名日隆。又不知過了多少年,傳到玉樹這一代,已經是武當派的二十八代掌門。他師父廣元子將武當功夫又盡數傳給了他,《無為心法》作為武當的鎮派法寶,雖代代相傳,但除掌門的弟子之外,連旁枝也不傳授。

  玉樹入武當門下之時,

正處於明王朝風雨飄搖的年代,人心雜亂,世事紛繁,稍有不慎,收錯弟子,便會為患江湖。因此,他收受弟子極為嚴格,一生只收了四名弟子,武當派有一個不成文的規矩,即便是掌門親收的弟子,要得到《無為心法》的真傳,也要等到三十歲以後,原因是《無為心法》太過玄妙高深,年紀太輕,容易心浮氣躁,武功修為不夠,胡亂練習,很容易走火入魔,反受其殃。  玉樹所收的四名弟子中,大弟子唐文鶴十歲便跟他習武,悟性也最高,到了二十出頭,武功已得他七分真傳。玉樹見他進展比一般人要快上至少五年,到了唐文鶴二十五歲那年,內力修為已達到一定程度,於是便提前傳授他《無為心法》。

  唐文鶴修習《無為心法》後,武功進境更是一日千裡,一年後, 便將《心法》學了一半,內力有了相當造詣。這年恰逢江湖中少林、武當、峨嵋、昆侖四大門派三年一度的較技演武會,在演武會上,唐文鶴隻用了十一招便擊敗峨嵋高徒司徒雲秀,而司徒秀雲是峨嵋派中的佼佼者,二十一歲時便徒手擊斃了川中十九名劇盜,此時已經成名十余載,更是下任峨嵋掌門的不二人選。誰也料不到卻敗在了名不見經傳的唐文鶴手中,令人難以置信的在十一招時便被擊敗。

  唐文鶴一戰成名,震動江湖,一時間成為武林中炙手可熱的人物,同時也為武當派爭光不少。他年少成名,免不了便驕傲自大起來,以前對玉樹的話敬若神旨,慢慢地便嫌玉樹管得太多太嚴,沒有自由,時間長了,便虛以委蛇,背著玉樹乾些違背武當門規的事情。

  後來滿清入關,清王朝統治了天下,而漢人難以管束,清王朝極需絡籠一批江湖人物來壯大聲威,必要時也可用這些人來壓製漢人。唐文鶴作為武當首徒,又是掌門大弟子,少年成名,自然成為了朝廷招徠的對象。

  玉樹年輕未出家時曾為明朝舊臣,對滿清痛恨之極,朝廷聞其大名,曾幾次派特使來召,許以高官厚祿,他連面都不見將使者拒之山門之外,更不用說替他們做事了。但唐文鶴卻醉心功名利祿,偷偷瞞著玉樹答應了朝廷的招攬,成為了清廷“聚英堂”的一員,享受四品俸祿。

  玉樹得知時,唐文鶴早已火速經入京赴任,成為了清廷鷹犬。玉樹又是傷心又是憤怒,經過痛苦的思索後,決定清理武當門戶,於是一人束劍下山,孤身直奔京城。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