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重生之金融巨頭》第二百三十八章【做盤美股會議】
末了。

 韓秋琳離開了CEO辦公室,在經過同董事長的一番深入交流與探討之後,她也變得比往常通透開朗得多了,她的事業仿佛也跟著通暢得多了。

 辦公室裡。

 此時此刻就剩下陸鳴一人了,他正大沙發舒適愜意的躺著休息,回味著不由得自言自語的點讚道:“嘖嘖嘖,得勁兒…”

 過了會兒,陸鳴翻身而起並伸了個懶腰便回到辦公桌,不得不說的是,把積壓已久的庫存給清倉出貨給韓秋琳之後整個人都輕松多了。

 貨是肯定出不完的,因為被動性的在持續定向增發啊。

 回到辦公桌裡坐下,陸鳴看向了放在桌面上的一份文件,這是韓秋琳之前送過來的材料,當時正好在和鄭鴻瑞通電話沒來得及看。

 旋即打開

 韓秋琳送來的這份材料報告是三大華爾街的LP機構的資金到位情況,高盛集團、摩根斯丹利和凱雷投資集團均已將資金送到位,目前在海外的QDIE基金的存托銀行帳戶。

 三大機構的委托資金共135億美元,按當前匯率大約920億人民幣左右,這筆錢並沒有來到境內,陸鳴也沒有打算讓這筆資金帶回國內投資,這筆資產是要投資到美股市場當中去的。

 陸鳴的這一操作,簡單的說就是:拿鎂國人的錢,投資鎂國人的市場,幫鎂國人賺鎂國人的錢,然後和鎂國人一起分錢,若是虧錢了也是虧了鎂國人的錢,天盛資本不用承擔虧損的風險。

 在分錢方面是穩定的受托資金托管費和35%超額業績提成,管理費旱澇保收,當然大頭是超額業績提成,如賺100億的利潤,不計算交易成本能分到手的有35個億。

 陸鳴看完便把材料放在一邊的文件夾層裡,拿起座機電話打到了總裁助理辦公室,也就是韓秋琳那裡。

 “通知齊維,包括海外市場投研部總監級別以上的主管十五分鍾後到會議室開會。”

 另一邊,助理辦公室的韓秋琳回話道:“好的。”

 結束跟陸鳴的通話,韓秋琳馬上就挨個的給齊維等人發會議通知,對於之前在老板那兒發生的事兒,仿佛若無其事,沒別的想法也沒情感負擔,權當是工作的一部分,事後也全心全意的投入到工作當中來,做好總助的分內之事。

 ……

 十五分鍾後,會議室。

 陸鳴準時來到會議室,齊維等一眾與會者均已提前到場,陸鳴來到首席座位坐下便直入正題道:“高盛集團等三大外資LP機構的135億美元資金已經到位,今天的會議就是決定把這筆資金運作起來,我們在北美資本市場的股票資產現在的總市值有多少?”

 說完,陸鳴看向了齊維,後者迅速回答:“總市值大約550億美元左右。”

 現在已經是6月份下旬了,今年二季度即將收官,公司的半年報也在核計當中。

 截至目前,天盛資本在海外運營的資本總的市值規模已經來到了1557億美元,約10572億元人民幣,海外資產價格繼續不斷創出新高。

 這還是不計算剛剛受托的135億美元的數字。

 陸鳴又環視眾人說道:“如今我們引進了華爾街背景的LP機構,和一部分外資有了共同利益,我們配置美股資產也能進一步膽子大一些,躺在人民幣離岸匯率的資金套現65億美元出來,湊夠200億美元再找華爾街的券商投行撬動5倍杠杆也就是1000億美元,共1200億美元場外資金開始始大舉布局北美資本市場。”

 這200億美元的資金,有135億美元是華爾街資本機構的錢,與一部分華爾街的人捆綁起了利益,自然不會慫了,可以放開手腳布局美股市場了。

 至少這筆錢的投資不會被對方過於刁難,被刁難了高盛、摩根也會從中斡旋解圍,畢竟這是他們的切身利益,自己刁難自己?邏輯上也說不通。

 陸鳴補充道:“這次杠杆,直接找鎂國的券商進行融資,我們在那邊人生地不熟的,直接找高盛談就是了,他們會動用手裡的資源給我籌集這一千億美元的杠杆資金。”

 話說此時此刻,高盛集團等三大LP機構把135億美元甩給了陸鳴之後也都沒有閑著,正忙活著把這筆投資資產打包證券化把潛在風險轉嫁到鎂國資本市場,說白一點就是忙活著找鎂國的投資者接盤。

 這135億美元本身就帶有一定的杠杆了,陸鳴現在又要再次基礎上再撬動5倍杠杆,而高盛集團他們還要證券化,實際撬動的杠杆已經到了相當誇張的地步,估值泡沫提前吹的鼓鼓的了。

 簡直要杠到嗨翻天的節奏。

 不過對於陸鳴而言,他就承擔5倍杠杆的風險,而且還是投資人的錢,還是外資的錢,當然裡面還有65億美元是內資和天盛資本的錢,30%的比例就是20億美元是天盛資本自己的錢。

 裡面利益太錯綜複雜了。

 但總的來講,對於天盛資本而言,這200億美元的投資佔了20億美元,也就是20億美元的5倍杠杆風險,完全承受得起全部虧損。

 相比較上一世的那位韓國杠杆大佬比爾黃那哥們,一樣撬動了近千億美元的資金做盤,然後爆倉日內巨虧150億美元創造了歷史。

 這個事兒,簡單的說就是一個長得像某相聲演員的韓國人借著瑞士人的錢用著曰本人的券商在美股市場上做盤華國的股票最後被鎂國人收割的慘案。

 陸鳴這次其實有點異曲同工之處,但又完全不同。

 和這位賭怪梭哈怪相比,陸鳴其實在奔放之於又把風控做的很到位,拉一大群朋友(LP)進來一起均攤風險,玩脫了不至於像比爾黃那樣回到解放前,而要是玩起飛了,幫助每個朋友賺到的利潤都要抽成,匯總一算那可就是一筆天文數字的收益了。

 和比爾黃最大的不同是,陸鳴是用鎂國人的錢在鎂國人的市場做鎂國人的股票。

 至於高盛他們玩打包再證券化的騷操作,那是他們的事情,波及不到天盛資本實打實收到的那135億美元,反正最後即便一地雞毛了也是鎂國人自己埋單。

 此時, 與會的齊維看向陸鳴說:“董事長,這1200億美元的場外資金,主要投資哪些標的?”

 陸鳴不假思索的說道:“先抓優質的高成長股!”

 期貨啊、外匯啊、期權啊等等這些投資品種雖然十分暴利,但如果把時間尺度放大到五十年乃至一百年的歷史來看,最賺錢的、投資回報率最高的還是投資股票資產!

 所有的投資品種,沒有一種比股票資產的收益率更高的了,這也是為什麽全球資本市場當中,股票投資是最核心的原因。

 不過,大家對於陸鳴所說的“抓優質的高成長股”感覺是一句正確的廢話,要賺錢當然是要從市場上找到那些真正的優質的高成長股。

 可這談何容易?而能做到這句話的人又何其之少?

 如果是其他人說這句話,在場的人鳥都不會鳥他,但是從陸鳴口中說出來就不一樣了,因為他正好是那為數不多、屈指可數的能做到的人。

 ……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