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陵只是一個靠著運河的集鎮,得益於漕運才逐漸的發展起來,崇禎十六年,因為漕運的暫時停止,原來頗為熱鬧的安陵鎮,很快變得蕭條,那些依靠漕運吃飯的幫派以及百姓,不得不離開這裡到其他的地方去謀生,留下來的人不多,加之連續幾年的戰亂,安陵也遭受到了波及,整個的安陵鎮顯得更加的蕭條。
吳三桂率領麾下兩萬漢軍抵達安陵鎮,剛開始有些不適應,好幾天才安定下來。
吳三桂並不笨,其率領的兩萬漢軍,絕大部分都是原遼東邊軍,也就是他麾下的軍士,那些被多爾袞強行分離出去的軍士,幾乎都是唐通麾下的軍士,不管是從戰鬥力還是忠心程度方面來說,是絕對比不上遼東邊軍的。
讓吳三桂最為難的還是遼東邊軍之中的一些軍官,他們是忠於大明王朝的,對於吳三桂直接歸順後金朝廷頗為不滿,這些軍官在軍中有一定的影響力,不是特別服從作戰的命令,好在他們還是忠於吳三桂的,沒有在軍中鬧事和造反。
對於這些軍官,吳三桂無可奈何,不敢殺,更不敢暴露出來,要知道多爾袞與滿人權貴對他這個平西王本來就心懷戒備,如果發現軍中有這樣的軍官,豈不是找到了動手的理由,到時候他這個平西王也要跟著倒霉,很有可能馬上被奪走軍權。
沒有了軍隊,在後金朝廷之中什麽也算不上,甚至都沒有資格成為滿人權貴的奴才,這一點吳三桂非常清楚,所以他特別的謹慎。
安陵鎮留下的漢人不多,駐扎在這裡之後,吳三桂沒有對那些手無寸鐵的漢人動手,也沒有搶奪他們的錢糧,盡管豪格與葉臣幾次下達命令,務必要保證大軍的安全,言下之意就是清除軍隊周遭所有的威脅,殺掉所有的漢人,但吳三桂不會執行這個命令,他向豪格與葉臣保證,安陵鎮很安全,大軍很安全。
歸順後金朝廷是迫不得已,不是心甘情願,所以吳三桂有自身的想法,他憑什麽殺掉安陵鎮所有的漢人,將自己與大明朝廷完全對立起來,萬一遭遇到後金朝廷的拋棄,他吳三桂上不沾天下不落地,死無葬身之地,恐怕傻子都不會這樣做。
吳三桂率領大軍來到安陵鎮,有一個很重要的任務就是協助豪格與葉臣,調查吳橋之戰的真相,當然此事以豪格與葉臣為主,如果豪格願意盡心竭力調查,吳三桂就要全力配合,如果豪格暫時不調查此事,吳三桂也不能夠自作主張前去調查。
吳橋之戰一直都是吳三桂內心的一個陰影,如果當初朝廷各地大軍馳援京城,擋住了李自成,現如今他吳三桂依舊駐扎在山海關,手握重兵,成為哪一方都不敢忽視的力量,可惜京城被李自成攻陷,一段時間,吳三桂認為,朝廷大軍戰鬥力太過於孱弱,打不過人家,由此推斷,大明王朝覆滅也在情理之中。
吳橋之戰震撼了吳三桂。
不說漢軍的戰鬥力,覺羅巴哈納率領的一萬蒙八旗軍士,乃是蒙八旗的精英力量,戰鬥力是很強悍的,可以說不弱於滿八旗軍士,一片石之戰的時候,吳三桂親眼見過,大順軍騎兵壓根不是蒙八旗軍士的對手,可足足一萬蒙八旗的精銳軍士,居然全軍覆沒了,固山額真覺羅巴哈納陣亡,漢軍固山額真石廷柱陣亡,這是多麽恐怖的戰鬥。
如果明軍有如此強悍的戰鬥力,為什麽當初不大規模的馳援京城,如果說明軍戰鬥力孱弱,為什麽能夠完全剿滅兩萬八旗軍軍士。
來到安陵鎮,吳三桂瞞過豪格與葉臣,暗地裡進行了調查。
調查得到的結果,
讓吳三桂五味雜陳,的確是朝廷大軍徹底剿滅兩萬八旗軍,朝廷大軍兵力上面應該是佔據優勢的,但絕非某些滿人權貴形容的數十萬人,真正參與進攻的兵力五萬人左右,覺羅巴哈納與石廷柱應該有輕敵的因素,中了明軍的埋伏,導致全軍覆沒。得到了這個調查結果,吳三桂無法淡定了,他麾下的遼東邊軍,應該是明軍之中戰鬥力最為強悍的,可五萬遼東邊軍的將士,不管采用什麽作戰的手段,也無法完全剿滅兩萬八旗軍軍士,能夠打成平手就不錯了,稍不小心就要失敗。
安陵鎮私下裡傳揚,在南京登基的皇上勇猛睿智,乃天上的神仙下凡,皇上一定能夠徹底打敗後金韃子,打敗流寇,收復北方和京城。
吳三桂內心充斥憤怒與無奈,皇上既然如此的勇猛睿智,為何不管他吳三桂,畢竟祖家和吳家世代鎮守遼東,護衛了京城的安全,當然,憤怒的情緒一閃而過,更多的是無奈,南京距離山海關太遠了,剛剛登基的皇上,手恐怕沒有那麽長,管不到遼東的事情。
不長的時間,吳三桂陸陸續續打探到了很多關於皇上的事宜,從皇上離開京城前往南京監國的時候開始,還沒有登基就斬殺了山東總兵劉澤清,輕而易舉的整合了劉澤清麾下的五萬軍官軍士,準確預測到闖賊李自成可能攻陷京城,人在南京,居然派人前往京城,得到了先皇的傳位聖旨和傳國玉璽,在南京登基稱帝之後,降服了徐州總兵高傑、廬州總兵黃得功,徹底整合南直隸境內的大軍。
接下來就是吳橋之戰了。
更加令吳三桂恐懼的是,吳橋之戰結束後,皇上並沒有閑著,斬殺了河南總兵許定國,完全控制了河南境內的明軍,降服了湖廣總兵左良玉,整合左良玉麾下的幾十萬大軍。
皇上輕而易舉降服湖廣總兵左良玉,這個消息對於吳三桂的打擊是巨大的。
雖然身在遼東,不過吳三桂還是知曉南方總兵的情形,松山之戰結束之後,整個大明朝廷,麾下兵力最多、力量最為強悍的就是湖廣總兵左良玉,傭兵幾十萬,而左良玉驕橫自恣、擁兵自重也是最為出名的,先皇與朝廷都是無可奈何。
就是這樣一個驕橫至極的總兵官,居然被皇上輕而易舉的拿下了。
吳三桂很想派遣斥候前往湖廣去看一看,弄清楚究竟,甚至想著派遣心腹之人前往南京,暗地裡見一見司禮監太監曹化淳,與朝廷搭上關系。
曹化淳可是他吳三桂乃至於遼東吳家的恩人,要不是曹化淳的提攜,吳三桂不大可能成為山海關總兵,不大可能掌控整個的遼東邊軍。
不過吳三桂最終還是沒有動作,他不敢,若是被豪格與葉臣發現,那就是死路一條了,關鍵是兒子吳應熊還在京城,還被後金朝廷當做人質扣押。
不過弄清楚了諸多的情況之後,吳三桂變得異常謹慎,對麾下軍士的要求也嚴厲了許多,軍士若是有劫掠百姓者嚴厲懲戒,甚至是殺頭斬首,沒有命令軍士不可離開軍營。
最令吳三桂憤怒與惱火的還是糧餉的問題。
吳三桂離開山海關的時候,攜帶了大量的錢糧,錢財自然是藏得很好,有專門的親兵護衛,不會輕易被人發現,可糧食藏不住,歸順後金朝廷的時候,多爾袞說的很好,八旗軍不會動用吳三桂的錢糧,可到了京城就變化了。
先是跟隨多鐸與阿濟格征伐李自成,多鐸直接調用了他吳三桂攜帶的糧草,且需要優先保證滿八旗軍士的用度,還好那一次征伐的時間不是太長,吳三桂還能夠保住一些糧草,回到京城之後,後金朝廷壓根不管他吳三桂的軍餉糧草,吳三桂只能咬牙自己撐著。
跟隨豪格與葉臣前往景州與安陵,吳三桂沒有得到一石糧食、一錢銀子,豪格話語更是直接,朝廷撥付的軍餉糧草是滿八旗軍士享受的, 與漢軍無關,不僅如此,豪格與葉臣還說了,滿八旗軍士糧草不足的時候,吳三桂必須要支援一部分的糧草。
這讓吳三桂無比的憤怒,卻不能夠發脾氣,更不敢有不滿。
來到安陵之後,吳三桂只能夠限制糧草的供給,軍士的餉銀也是自掏腰包,為了防止糧草不足導致軍士嘩變,吳三桂還要偷偷的找到商賈購買糧食,以備不時之需。
後金朝廷是滿人權貴的朝廷,漢人只不過是滿人的奴才和奴隸,不可能有多高的地位,被譽為後金朝廷漢人中的第一人范文程,見到滿人權貴的時候,還不是點頭哈腰小心翼翼。
這令吳三桂的心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甚至是有些後悔了。
或許歷史上的吳三桂,最終選擇反叛大清國、登基稱帝,與這一切有著直接的關系。
幾天之前,豪格與葉臣派遣來的滿八旗親兵,專程來到了安陵,直接告訴吳三桂,做好一切的準備,時機成熟之後,就要朝著山東德州府城的方向進軍,親兵一再告誡吳三桂,務必要保密,決不能泄露消息,否則就要掉腦袋。
吳三桂倒是無所謂,他早就預料到了,豪格率領大軍來到景州,絕不會滿足於固守,機會合適之後,肯定要發起對德州府城的進攻,且到時候他吳三桂率領的漢軍,就要成為攻打德州府城的主力。
吳三桂頭疼的是,如何避免成為豪格與葉臣的炮灰。
這個問題,表面上看,好似無解。。。
喜歡明末中興大帝請大家收藏:()明末中興大帝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