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紅樓長隨》第305章:探花
  第305章 探花
  呷了一口茶之後,周文博打開了屬官遞上來的卷子。其實這些卷子主要分兩類,一是屬官認為比較好的,第二是屬官拿不定主意的。

  而攤丁入畝、鄉紳一體化納糧等政策實際上是忠禮王上台之後的事,因此李桂的觀點只是領先了一點點,或者說並不領先,但只是存在於當世傑出之人的腦海中。

  也因此李桂的文章成了屬官拿不定主意的文章……也因此被壓在了後面,直到下午十分周文博才看到。

  而作為禮部尚書,周文博的學識是淵博的,也是有著政治敏感性的,不然不會爬到如此高位!
  因此看到李桂所雲:天下人口多變,故賦稅多變,而天下疆土恆定,故可以改多變以不變……

  隱隱之間,他感覺這文字裡藏著風暴雷鳴!

  但是這篇文章他夜不敢定奪……第二天早上,他又和兩個副考官商議了一下,然而兩個副考官也不敢定名次!

  “李後庭真名士也!”

  周文博只能如此感歎,然後決定把這文章呈現給泰寧帝,讓他定奪。

  其實如果不是李桂詩名在外,這份試卷可能還有另一個下場——淹沒。

  ……

  到了下午的時候,周文博和兩個副考官討論了一下,初步定了名次,第一名,南榜杜集美;第二名俞圖;第三名南榜林之遠,然後並李桂等幾個他們拿不定注意的,一起呈向了泰寧帝。

  泰寧帝其時正在和趙文重、余姚、忠禮王一起議事。現在泰寧帝已經經事常召見忠禮王,以讓他積累政事經驗。

  而定名次這種事是堂而皇之的事情,而且趙文重、余姚都是大學士,還可以就名次給予參考意見,因此泰寧帝接過周文博的呈章之後,並沒有讓趙文重、余姚、忠禮王離去。

  而題目既然是泰寧帝所出,泰寧帝自然明白自己的心意……杜集美與俞圖文章的重心都立在禮上,文章四平八穩,文詞優美,但卻不合泰寧帝所思。林之遠的文章則是論述倉廩實與禮節的關系表層意思。

  這三篇沒有一篇符合泰寧帝意思的,要是以前,杜集美與余姚的拍馬之文可能會讓他龍心大悅,然而現在鍋裡都快沒米了……

  泰寧帝的龍眉不知覺的皺了皺,然後繼續往下翻——當皇帝這麽多年,他當然清楚這後面的卷子是什麽。

  其實就他本人而言,他還是很喜歡看這些讓考官都拿不定主意的,原因無它,人皆有好奇之心。

  “……然天下人口多變,故賦稅多變,而天下疆土恆定,故可以改多變以不變……”

  當泰寧帝讀到這句話裡,他龍眉驀然一揚,驀然呆了!

  作為一代帝王,李桂雖然說的隱晦,但泰寧帝管理國家的經驗,一下子就想到了從土地上收稅……而自古以來國家收稅都是按人頭計算,要是改人頭稅為從土地上收稅,這是千古未有之事!
  而這條策略的好處,以泰寧帝的帝王之心看來,好處巨大,最大的好處就是財基穩定,財基穩定則朝政穩定可期,為天下治理打下基礎。

  第二則是擴大了稅收。如此國庫可豐。

  而如果這麽做了,這絕對是帝王的文治武功中的文治,可以青史留名!

  而這可能是絕大多數帝王最在意的東西,想到這裡,泰寧帝的一顆帝王之心頓時潮起潮湧……

  但隨之泰寧帝也想到了當中的難處,那就是動了天下士紳、甚至是皇家的口袋。天下士紳可是他統治的基礎,若要施行此策這當中之艱難,需要對火候拿捏之準確……

  想到這裡一股無力感在他心裡陡然產生……

  “是誰如此大才!何不早生二十載!”

  心中震動著,無力著,感慨著,泰寧帝撕開了,已經被好看掀開一角的卷面封條,李桂的名字瞬間映入了他的眼簾……

  對於李桂,泰寧帝當然熟悉,而且在心裡是十分欣賞的,這不僅僅是李桂的詩名,對秦可卿有過幫助,更是因為李桂的立場。

  而他最近因為大觀園之事,對李桂的注意力又增加了些。而從夏秉忠的匯報以及大臣的密報裡他已經知道了大觀園的盛況,也知道了李桂的舉措。

  這些舉措又讓泰寧帝特別欣賞,特別是李桂將趙文重、余姚等大臣的宣揚孝道的牌匾做成了路標似的東西,最讓他欣賞。

  當然從大觀園的盛況中,泰寧帝也感覺到了李桂確實有經濟之能,只是他沒想到李桂的經濟之能會如此之大,格局很如此之大,眼界如此之深遠……

  再次看了一遍,泰寧帝把李桂的卷子遞給了忠禮王,此時泰寧帝的異樣早已被忠禮王、趙文重、余姚察覺。

  “什麽文章,父皇居然讓我看?”忠禮王心裡疑惑著。

  他心思縝密而冷靜,接過卷子後,先是在卷邊上掃了一眼,然後他就看到了“李桂”兩個字。

  對於李桂,雖然李桂破壞了他的一些財路,但忠禮王豈會看中財物,實際上因為李桂和忠仁王對立之事,他對李桂很有好感,認為他有風骨、有計策、有見識,甚至生出過招攬之意,只是當時李桂詩名太盛,不符合他的隱忍之道,趙虎臣又勸解他李桂應用之於明。

  “不知他寫了什麽生花妙筆?!”

  心中思忖著,忠禮王往下看去……

  而以忠禮王以前一直在朝廷上做事,絕對不是高牆內不知世事的王爺, 實際上他世事洞明,很少有事情能瞞過他的眼睛,他正值盛年,思維又敏捷,因此當看到李桂上面的那句話時,和泰寧帝一樣,他敏銳的感覺到此策絕對開歷代之先河,甚至是強國之良方,因此他心頭也不由得猛然一震……

  然後他的心就像盛開在暗夜的鮮花一樣獨自芬芳了,因為他想到泰寧帝居然把這樣強國的方子給他看……

  不過他心頭冷靜,泰寧帝又沒有讓他發表意見,因此看完之後,他默默的將卷子遞向了裘世安,而這時泰寧帝說道:“給趙大人、余大人看看。”

  忠禮王聞言,轉手將卷子遞給了趙文重。而趙文重身為宰輔多年,自然理解李桂話裡的含義,理解此策的意義,看的老眉不由的抖動。

  而這時泰寧帝問道:“趙大人,如何?”

  聞言趙文重一邊將卷子遞給余姚,一邊捋了捋雪白的胡須,歎道:“此子……國士也,大虞能有此人,大虞之福也。”

  而這時余姚也看到了李桂的話,心裡也是巨震,不由的歎道:“江山代有才人出,果系如此!以此子之論,微臣認為可為狀元。”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