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紅樓長隨》第437章:伎倆
,最快更新紅樓長隨最新章節!

 “可能不會,皇上有些小氣,不過你放心,要是再立功,我一定替你求一個。”

 “那她們幾個呢?”

 “這個,這個……你先說的,當然先替你求。”

 “你莫騙我,不然我肚裡的孩兒也不高興。”

 “那是,那是。”

 李桂連連點頭,但心裡的感覺卻很奇妙,既感覺頭大,又感覺甜蜜。

 而聞言薛寶釵卻一下子笑了,隨後拿起蓮花小碗,盛了一小碗粥,自己喝了一口,然後說道:“聽說你喜歡喝鴛鴦姐煲的粥,我特地讓香菱去鴛鴦姐那裡要了方子,按照她的法子煮的,喝完酒你嘗嘗,有什麽不同。”

 說到香菱時,薛寶釵好像想到了什麽,扭頭看了香菱一眼。

 ……

 而在李桂與薛寶釵你儂我儂之時,整個金陵府卻在暗流湧動……

 還是那句話,因為優越的地理位置,大虞朝的很多達官貴人在金陵一代都有著宅子、田產的,而對於攤丁入畝,他們雖然不讚成,但此勢之下,他們也不願做出頭鳥,因此紛紛指示來信指示自己的管事要觀看風向,盡量少報,不可多報。

 他們是不可能親自來的!

 於此同時雖然派了督察組,但是除了劉廣茂、朱延喜等五人對於此事也不願做出頭鳥,又知道詹光與李桂的關系,因此他們幾個竟然難得的同心,不約而同的往後拖著,暗中注意著虞城的動靜,也就是詹光的動靜。

 而詹光到了虞城之後,立刻按照李桂的交代,派衙役通知各村長裡正、管事到縣衙議事。因為此時的交通不便,縱然縣衙派了三組衙役去各村莊去通知,也足足花了兩天的時間!一直到十月二號才聚集起來開會。

 會上詹光只是講了兩點,一是要各裡正、管事把莊子實際數目說出來,有平民的要落實到各家各戶,第二點則講了土地的分類,水田、水澆地、旱田、山田之類的,以及各種土地的品級;第三點則是講了要求,不得瞞報、漏報,不然打板子、流放嚴懲。

 而因為土地的分類,還要具體到農戶,雖然裡正、管事心裡已經有敷衍之意——畢竟管事要聽他們主子的,而裡正在這個時代要麽是有地的小地主,要麽就是有地的小地主的代表,為人又莊戶,自然也不會實誠的上報。但這些數據即使造假也要花費一些時間的,因此隨後不論怎樣,虞城的縣丞房裡忙活了起來……

 而劉廣茂、朱延喜等五個有心之人,早已派人暗中打聽,聽說如此操作自然依法炮製。

 但是他們都明白這樣做,這攤丁入畝只怕是要涼涼!心裡感歎李桂聰明一世,糊塗一時,同時準備著看李桂的笑話。

 於此同時各管事也紛紛去信,將李桂推行攤丁入畝的方法高數了他們的主子,於是之際去往京師的信件猶如雪花。

 而對於推行攤丁入畝之事,具體操作很多人是不懂的,看了信件之後,才曉得攤丁入畝之事居然如此細碎麻煩,但因此也更覺得依靠裡正以及管事是實際可行的法子,也可以說是唯一可行的法子——畢竟一個村子的土地數、土地的好壞都裝在他們的肚子裡。

 但是這些人要麽是有主子的人,要麽是地多的人!

 看出了這個關鍵之後,大多是淺薄的官員士紳認為李桂只怕是要失策了,於是瞪著眼睛想看李桂的笑話!

 而見識稍高的人則看出李桂實際上已經陷於兩難之中:用這些裡正、管事,得不到土地實數,攤丁入畝大半流產;不用這些裡正、管事,攤丁入畝不知何時能弄完,也是流產。

 但是他們知道雍元帝與李桂一定要破這個局的,該怎麽破既引起了他們的警惕又引起了他們的好奇心——畢竟這板子要是打在裡正、管事身上,首先要有證據,而要是一塊田地、一個莊子、旮旮旯旯的丈量,那得到什麽時候……

 “我倒要看你李桂怎麽辦?哼哼……”天下士紳,不論是見識淺薄的,還是有些見識的最後大多數都發出了這樣的聲音。

 ……

 十月八日,經過在虞城縣衙三天的嘈雜,第一批莊子的數據出來了,這幾個莊子之所以這麽快,是因為他們是私人的莊子,不用像有的莊子那樣一戶戶的上報,隻報整體數。

 而這幾個莊子的主人也赫赫有名,分別是忠義王、信城候,南安郡王、淮陽伯……

 接過縣丞遞來的單子後,詹光一張張看著,只見忠義王叫黛樓的莊子有一千畝地,都是水澆田;往下看信城候的叫劉灣的莊子有五百畝地,都是旱田、少部分山田。

 看到這裡詹光就不想看了,因為經驗告訴他,這裡面假的都一點不切實際了……

 拿忠義王的莊子做例子,先不談畝數是否正確想,就是水澆田就不正確,水澆田是有水能夠澆灌的田地,實際上是旱田,江南水鄉,一個莊子居然能一塊水田都沒有!

 至於信城候的管事那就更扯了, 村名劉灣,必為低窪之地,居然整出了山田!

 “這些人不但需報,還以好充次……也不知大人怎麽處置?這些人也不知還有什麽花招?這是明仗著朝廷不可能熟知每一塊地理,這些人不怕處置嗎?哦,忠義王這些人一定是許了諾的,出了事這些人頂缸,給他們好處,舍卒保車……”

 越想詹光越感覺頭疼,但還是強忍著看了下去……

 ……

 十月九號的上午,詹光乘車來到了金陵府衙,他要把以上的情況向李桂說一說。

 而此時李桂正在府衙的官房裡……詹光所說的一切其實在李桂的意料之中,包括官員士紳丟卒保車的做法,而當時在京城裡商討此事時,就責任追究是否追溯的問題曾經討論過,李桂認為應該追溯,沈正陽、丁貫九則認為追溯可以,但不可成文,畢竟情況如何還不好確定,比如太后、太妃的莊子出了這樣的事,你怎麽按成文的律法來。

 事後,雍元帝認可了沈正陽、丁貫九的說法。在追溯這個問題上他要送親自把握。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