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春回大明朝》第200章 1切為了公社
就在騎兵玩馬踏青蟲的時候,朝天宮大殿前廣場上已經人山人海,應天公社所有委員齊聚……

 兩千多人呢!

 明朝南京五城所轄是整個南京城。

 也就是外面那個一百多裡長的外城所圈起來的范圍,甚至還不只是這個范圍,向城外也都擴展了一塊,而且都擴展過了長江,比如對岸的浦子口就在北城所轄。

 總人口在推選委員時候,順便也進行了核查,擁有本地戶籍的無論原本軍籍還是民籍,加起來總共二十萬戶,包括了廢除奴籍後拆分的,原本大家族被強製性拆分的。另外一些在本地的流民,也同樣被編入戶籍,包括那些寄籍的商人,實際原本歷史上南京城在萬歷三十八年進行過類似的核查,那時候核查出來的數字是不到七萬戶。

 而現在多出的十幾萬戶,其實就是楊豐強製拆分的結果。

 也不算太強製。

 畢竟這種按照戶籍的推選,戶是最重要的,那些大家族在明白這一點後,也主動開始自己拆分,畢竟一戶就是一個投票權,他們繼續抱著全家幾十上百口子也就是一票而已,但拆開明顯就有利多了。

 既然反抗不了,就得慢慢學會適應新制度,這些大家族也不是傻子。

 還有就是解放奴隸之後由奴隸們組成的家庭,這個數字尤為龐大,光魏國公家自己就多出一千多戶,他家以前原有各種身份不入戶籍的奴婢超過三千人。

 現在全入戶籍。

 反正他家現在也養不起。

 為了市恩,皇帝陛下親自擔負起奴婢安置工作,不但從抄沒的產業裡面給他們分配住宅,還親自從內庫拿銀子幫助他們成家,沒有工作的安排工作,別的不說宮裡面有的是崗位。他那裡整個一片廢墟還在清理中,皇宮的修繕屬於皇帝自己的事情,用不著老百姓管,所以由他動用內庫雇人,這些被原主趕出來的奴婢正好被他雇傭了。

 至於內庫……

 皇宮裡面堆著幾千萬兩銀子,他隨便拿來用就是了。

 至於最終核查出來的目前南京總人口的確不到兩百萬,但也已經超過一百五十萬,這是準確的核查數字,由此可見明朝官方人口統計多麽坑了。

 要知道官方江寧縣在籍坊廂也就是五城范圍內才三千戶。

 原本半個南京城由民籍承擔差役的,就是這三千來戶,話說看著這座城市擁擠的街道,得多麽大腦洞才得出三千戶這個數字,可是大明的官員們直到現在還是在用這個數字。而最終的推選是按照每百戶推選一個委員,然後在各坊共同組成委員會,所以最終推選出的委員數量超過了兩千。

 因為取消了軍民匠商等戶籍區分,所以不再根據四民分別。

 現在大家都一樣屬於公社。

 所以都是公民。

 不過也有不一樣的,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系著紅領巾的,他們也屬於公民,但自己以同袍互相稱呼,所以單獨形成一個集團,而且還是佔據委員裡面壓倒性優勢的一個集團,也就是逆民們。

 不過現在通用的稱呼是紅巾軍。

 此刻兩千多委員全都擁擠在朝天宮大殿前,密密麻麻一片腦袋,偶爾還有幾個戴方巾的……

 士子也是人。

 儒生怎麽了,我們不能歧視儒生。

 “一切為了公社!”

 楊豐吼叫著。

 “一切為了公社!”

 所有委員們一起振臂高呼。

 “各坊集合在冊民兵,民兵委員帶領,全部上就近的外郭城牆,配合守城的京營作戰,外郭城牆以內和內城牆以外的老弱婦孺全部撤到內城,如果沒有親友投靠,就直接進那些園子,園子不夠就到皇城裡面安排住處,糧食,牲畜統統帶入內城。

 內城以外不留一粒米一隻羊。

 守城將士飲食由城內做好,然後再送過去。

 至於那些非在冊民兵裡面,原本軍籍商籍士籍和農民青壯由各坊會長安排委員帶領,前往鍾山,幕府山等山修築炮台,堡壘,以備不測。

 所有原本匠籍青壯,於各坊各廠打造軍械,務必使所有民兵全都有兵器。”

 楊大帥對著身後巨大的南京城防圖喊道。

 這座城市實在太大,哪怕一百五十萬人口也填不滿,實際上超過一半區域甚至還是農田,鍾山,甚至幕府山都是在城內的。

 這個問題很容易被忽略了。

 一百二十裡周長,簡直堪稱大到喪心病狂。

 “大帥,就是銅鐵缺少!”

 鐵作坊的會長喊道。

 南京的坊是根據職能設置的,鐵作坊,銅作坊,銀作坊,這就是南京城內的金屬加工基地。

 不過也不只是他們。

 在外城還有鐵匠營這種專門的武器製造基地。

 “去皇城,各處官衙,把能拆的銅鐵器全拆了,上次抄沒的銅錢還有,全拿出來熔煉,去那些寺廟尋找,所有大鍾,銅像,香爐,一概不留,全都熔煉用來鑄炮。不用擔心什麽佛祖怪罪,真有佛祖就不會怪罪咱們,若本來就沒有佛祖咱們也不用擔心,尤其是那些銅像,那都是可以做大炮的。”

 楊豐喊道。

 他就喜歡乾這個。

 話說南京城最讓他喜歡的就是銅管夠。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

 這座城市最多的就是寺廟,而且還都是等級很高的,像泥胎這種低端貨幾乎看不到,但凡有就是銅像,甚至還有大量貼著金箔的,更別說是那一口口巨大的銅鍾了,那可都是上好的青銅。雖然沒有永樂大鍾這種級別的,但那些頂級大廟裡面十幾噸重的銅鍾也不稀罕,這樣的隨便一口略作精煉,就是鑄造一個野戰炮營都足夠。

 估計這一波鑄炮運動之後,京營就可以真正實現野戰炮兵化了,現在京營還以弗朗機為主。

 這個東西終究不適合時代了。

 接下來得上野戰炮了。

 “還缺火藥,木炭好辦,硫磺也夠,這個本來用的少,但硝有些缺少,如今火藥都是精煉,配方也都是用硝多的,全都是火槍大炮,真要是打起來,恐怕一天就得打出幾萬斤,南京比不得京城,沒那麽多儲備。”

 工部火藥局原本匠籍的委員喊道。

 這個的確沒法比。

 京城那些大地窖裡有足夠的火藥,都足夠到製造天災了。

 但南京真不行。

 “對,這個確實不夠!”

 ……

 其他幾個委員附和。

 “所有各坊讓那些女人帶著小孩,到那些茅廁挖老廁土,刮老牆上的土硝,你們這些火藥匠家的女人到各坊找會長領著她們。”

 楊豐喊道。

 “也只能這樣了!”

 那個委員點頭說道。

 很顯然他本來就已經計劃這樣做了。

 “炮彈好像還缺少。”

 楊豐忽然想起,這炮彈也是一個問題,子彈是鉛彈,炮彈都是鑄鐵,但南京本地沒有鐵礦,單純城內搜刮鐵器只能造武器,總不能砸鍋鑄炮彈吧?

 “這個容易,換石頭彈也一樣,竇村的有人沒有!”

 一個委員喊道。

 “有!”

 後面一個人舉手喊道。

 “趕緊都進城,找地方看哪兒石頭合適吧?”

 那個委員笑著喊道。

 然後其他委員們也紛紛笑了起來。

 好吧,石匠們其實是住在城外的,不過他們也在五城兵馬司所屬,是靠近城牆的廂戶,在城為坊,近城為廂,鄉村為裡,這是明朝的標準地方體系,而南京廂坊都是五城兵馬司所轄。至於石匠在城外就很正常了,實際上他們在東邊滄波門外,就是為了就近采山上石頭,南京城牆裡面沒地方采石頭。幕府山主要是石灰岩,那裡其實俗稱石灰山,不可能用來做石器,剩下去哪裡采石頭,難道采鍾山的,那可是大明皇帝祖墳,理論上別說挖山了,砍樹都不行。

 “就到鍾山北邊找吧,有合適的就采,還有木炭要是不夠,也到北邊砍樹燒炭,太祖高皇帝不會怪罪的。”

 楊豐喊道。

 既然這樣那就去挖吧!

 木炭這個問題的確也是必須考慮的,南京本地又沒有煤礦,無非就是城內囤積的煤炭和木炭,燒完了終究是要燒木炭的。

 “對,一切為了公社,太祖高皇帝不會怪罪的。”

 大門處一個喊聲突然響起。

 所有委員們愕然回頭看著那個出現在視野的赭黃袍。

 皇帝陛下終於登場了。

 他現在是不會放過任何顯示存在的機會,這可是爭取民心的好時候。

 那些委員們趕緊起身,紛紛向著他們的皇帝陛下行禮,後者甚至還帶著皇貴妃一起呢,一身盛裝的皇貴妃珠光寶氣,很顯然從那堆金銀珠寶裡面又找了不少好東西。

 然後皇帝陛下趕緊上前一步,親自扶起一個年紀最大的委員。

 “眾卿平身!”

 他說道。

 然後他用欣慰的目光看著眼前這些委員們,同時自動過濾裡面的紅巾。

 “眾卿為保南京,群策群力,翊鈞無能,累及天下萬民,實在惶恐,如今唯有與眾卿並肩作戰,今日翊鈞非帝王,亦是應天公社一員,前來與眾卿同列,聽從公社調遣!”

 他說道。

 “一切為了公社!”

 然後他在一片震驚的目光中振臂高喊。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