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春回大明朝》第206章 紅顏禍水啊!
熊廷弼嘴上大義凜然,但身體還是很誠實的。

 緊接著他們的水師就後撤。

 而且在大勝關的各軍同樣後撤江寧鎮。

 如果不是繼續強攻,他們已經沒有必要非在大勝關,之前是因為戚金部卡在采石磯,但現在戚金已經撤到溧水,到太平府的陸路通道暢通,董裕當然不會在大勝關等著楊豐的騎兵時不時偷襲……

 在太平府多舒服。

 至於江北弘光軍的統帥陳薦對於暫時休戰也支持。

 他就是湖廣人。

 他面對的主要威脅並不是楊豐,而是黃河北邊的邢玠或者說杜松為首的狼群們,那兩萬餓狼本來就要求運河航運暢通並給北方運糧,他們背後可是邊鎮,而邊鎮的糧食又必須從京城轉運,京城缺糧就意味著邊鎮更缺糧,所以杜松等人在這一點上和楊豐是絕對的同盟。

 不滿的只有浙江集團。

 但劉元霖的浙軍別說楊豐,連鎮江的第五鎮都打不過。

 他們只能接受現實。

 蘇松常的士紳們也滿意。

 畢竟他們那裡已經在出現搶糧的風潮了,麥收都沒壓住,再繼續下去會出現饑民造反的,這種時候趕緊把糧食運來才是最重要。

 就這樣在持續數月戰爭後,江南轉入休戰狀態。

 當然,南京依然被圍。

 休戰是休戰,又不是和平了,說到底就是暫時緩一緩,在這種賺錢的季節裡以賺錢為主。

 另外之前的戰爭也已經讓弘光朝的官員們明白,至少他們目前是沒能力解決楊豐的,所以暫時休戰,然後練兵也是最好選擇,趁著這幾個月時間,繼續造大炮,繼續造更多斑鳩銃,從外面雇傭更多可靠的士兵。尤其是教官,而且過去的義勇隊和團練模式明顯不夠,他們需要組建類似京營那樣的新軍,至於將領也不能用舊將,舊將領們早晚會走到玩寇的道路上。

 這些混蛋根本不想真正對付楊豐,就是想著大家的銀子。

 所以必須用士子。

 那些真正文武兼備的士子。

 於是弘光朝的新軍化同樣迅速展開。

 “道理我都懂,可就是不明白這個江西省軍,弄個寫戲曲的做統領是個什麽意思?”

 楊豐說道。

 弘光朝新軍化當然不會是為了皇帝增添武力。

 所以他們搞出的計劃是天子六軍……

 也就是把原本的官軍改編,最後變成六個軍,相當於楊豐的鎮,然後使用舊將領統轄,就是把原本亂糟糟的舊軍整編化,淘汰那些臨時工,已經不適合戰場的破銅爛鐵,最終至少達到戚家軍化。

 但各省都編練省軍,不過實際上是各巡撫轄區。

 就是團練晉級。

 直接上楚軍湘軍淮軍之類。

 地方士紳負責財政,兵源不再使用容易被蠱惑的窮鬼,這一點尤其重要,而是各大世家出底層宗族,然後交給那些本地鄉宦或士子中文武兼並的。

 為了和官軍區別,直接改稱統領。

 楚軍統領熊廷弼,他現在可是湖廣士子的一面旗幟,湘軍暫時還不知道,不過偏沅巡撫治下應該不缺能打仗的,畢竟那也是鎮壓土司們的最前沿,而南直隸分成三家,上遊以現代安徽部分為主稱淮軍,淮軍統領何如寵,下遊以應天巡撫轄區也就是蘇松常為主,統領孫慎行。

 另外還有淮揚單獨一支。

 不過大家都知道,揚州是徽商和晉商的殖民地,所以統領是個歙縣士子畢懋康,而江西因為南贛巡撫窮,所以和江西巡撫轄區一起,最終拚湊的省軍統領是大名鼎鼎的劇作家湯顯祖……

 “熊廷弼是個有才能的,孫慎行也算家傳知兵,至於何如寵不清楚不評論,畢懋康據說也是家學知兵,可這個湯顯祖是怎麽回事,雖然我承認他戲曲寫的好,可難道戲曲寫的好也能打仗?”

 楊豐說道。

 “他是鄒南皋的親信,鄒南皋如今已經就任弘光朝大學士,舉薦他統領贛軍也是必然。”

 李贄淡然說道。

 湯顯祖的確是鄒元標親信。

 實際上這時候弘光朝已經迅速獲得了南方士紳的認可。

 江西系以鄒元標為首,江西科舉吉安府第一,南昌只能排第二,而吉安府士子以鄒元標為尊,他又是正牌的清流名臣,弘光當然要起用,最初的確還扭扭捏捏了一下,但楊豐片南京群臣的暴行,最終還是讓他毅然做出決定……

 忠臣義士豈能容這逆賊?

 而他加入弘光朝廷,性質就跟商山四皓選邊劉盈一樣。

 當然,這些都是必然。

 別說鄒元標了,前首輔王錫爵一樣拋棄萬歷,雖然他本人還在裝模作樣扮演隱居,但他兒子可是弘光手下親信,另一個前大學士申時行,在蘇州同樣扮演隱士,但他二子申用嘉也跟著弘光。說白了就是大家都已經拋棄萬歷,但這些老臣已經不考慮什麽做官,保留個名節順便也算腳踩兩隻船,但家族中堅們,已經全都跟著弘光爭取世代簪纓了。

 他們又能怎樣?

 他們也很無奈啊!

 楊豐的做法讓他們連苟一下的余地都沒有。

 但凡楊豐能給他們點希望,他們也就捏著鼻子認了,可這個逆賊根本就不給他們一點希望啊!

 “一群逆賊!”

 逆賊說道。

 實際上這些統領們都不是地方士紳中最高等級……

 最高等級誰會這麽傻,一旦失敗可是要滅門的,單純湊錢支持弘光最多也就是個從犯,這些出頭的可都是主犯,所以都是相對小的世家。

 “開原伯就不怕他們真訓練出強軍?”

 李贄說道。

 “知道我最喜歡什麽嗎?”

 “請講。”

 “我最喜歡看著我的對手,拚盡全力然後自以為足夠對付我,結果在戰場上被我一巴掌拍死,踩死幾隻螞蟻有什麽樂趣,怎麽也得踩死些蝗蟲,蟑螂,屎殼郎什麽的,我一直為我的敵人不夠強而苦惱,真的,碾壓他們的過程讓我很沒有成就感,如果他們能夠讓我的生活快樂些,那麽我為什麽不喜歡呢?”

 楊豐一臉邪惡的笑容說道。

 “呃?”

 李贄無言以對。

 “大帥,京城的信使到了!”

 楊虎在後面說道。

 “終於來了!”

 楊豐說道。

 這還是自從被圍開始,第一批到達南京的信使。

 他們帶來的消息不好也不壞。

 京城的確缺糧。

 但也沒缺到受不了的地步,主要得益於去年順天府的大規模開荒,尤其是那些粗種作物的種植,比如高粱,大豆,還有山區種的玉米,這個時代玉米的確產量低的可憐,實際上直到咱大清末年,玉米在薄地畝產也就才幾十斤,這個數字是真的,二三十斤都有,但問題是在此之前這些農田根本沒有開發價值。

 它能給人們帶來的收益基本上為零。

 這就是為什麽明末開始,各地山民最顯著標志就是種玉米,徽州山區棚民種玉米甚至造成水土流失,以至於和地方士紳發生械鬥。

 它的確不能增加畝產,好地沒有種玉米的,它的價值是讓原本沒有開墾價值的荒地,尤其是山區有了開墾價值。

 畝產三十斤的確很少。

 可如果不交賦稅的話,畝產三十斤對農民來說也是好事。

 順天府連續兩年的大規模開荒,把原本被皇莊圈佔的荒地,洪水泛濫的沙土地,沒有任何水源澆灌的山區,統統變成了農田,而今年還要加上減河挖通後天津一帶的優質稻田,這些讓京城在沒有了江南漕運的情況下,依然維持著糧食的供應……

 當然,還有很重要一點是漁業的補充。

 總之京城的糧價依然維持在一個正常年景的水平。

 至於九邊則是靠著長蘆鹽區的開中製,那些鹽商為了能從邊鎮將領手中換取鹽引,不得不想盡辦法向邊鎮運糧,雖然鹽商們苦不堪言,但的確讓宣大等地糧價同樣維持在一個正常水平。說到底朱元璋當年設計這套制度,就是用坑商人而肥邊鎮,逼迫鹽商就算哭,也得哭著給他想辦法解決邊鎮的糧食,不管是從內地運輸糧食過去,還是自己組織人去開荒,都得讓邊鎮糧食充裕。

 至於鹽商經商之苦……

 一頓飯幾百隻羊的時候鹽商的確不苦了。

 可國家的邊防體系垮了。

 總之楊豐最擔心的問題並不嚴重,京城的確糧食緊張,但也僅僅是和過去正常年景差不多。

 而北方也依然維持著和平。

 但實際情況也和南方差不多,北直隸各地也在搞團練,而且閣老們控制的朝廷和各地官員全都支持,甚至他們還同樣在引入斑鳩銃,紅夷大炮,尤其是原本海上貿易的限制形同虛設,紅毛商船甚至都已經從倭國到登州了,閩南海商集團也公然駛到錦州和蓋州貿易。

 反正朝廷也不管了。

 地方士紳又不傻,過去他們就在搞走私,現在朝廷不管了,沿海又不向他們收稅,走私直接變自由貿易唄!

 所以目前的大明,已經完美實現了門戶開放。

 連膠州都有紅毛商船過去了,這種不要中間商的直接交易,正在引起中間商們的憤怒,已經有倭寇襲擊膠州和登州了,因為倭國在朝鮮恢復進攻,所以倭寇襲擊登州屬於很合理的。

 不過倭軍的確正在朝鮮境內再次高歌猛進。

 他們從一個月前發起進攻,短短一個月就從釜山打到了南原,不出意外的話這時候應該連全州也拿下了,南原失陷的消息,是朝鮮國王派出的求救使者向留守監國的太子殿下奏報的。在傳遞到南京的這段時間裡,別說是全州了,估計漢城都已經很危險了,而全州失陷也的確讓倭國有能力襲擊登州,所以邢玠正調動杜松部下騎兵北上登州。

 反正他們閑著也是閑著。

 這段時間他們吃山東人民的喝山東人民的,給山東人民做點事也是應該的。

 所以倭軍如果真敢登陸山東的話,就會面對兩萬如狼似虎的邊鎮騎兵,而且多半還是精銳家丁,另外還有裝備了紅夷大炮和斑鳩銃的山東團練。

 想象一下連三千遼東騎兵都吃不下的倭軍對上杜松的兩萬騎兵……

 那真是個悲劇。

 不過要是他們只在朝鮮的話,就足夠一直打到平壤了。

 反正李如松現在沒興趣救他們。

 大明世襲遼東總兵賜尚方寶劍總督遼東軍政兼奴兒乾經略使廣寧伯李如松最近正因為他家的老奴不太恭順,派他弟弟李如梅帶著五千精銳騎兵,以老奴與葉赫部布揚古聯姻,沒有預先向他家通報為理由突襲建州衛。正帶著軍隊在外面討伐的老奴毫無防備,被李如梅燒殺一番搶了十幾萬斤人參,而迫於李如松淫威,本來就在搖擺之中的布揚古,隨即拒絕了他的聯姻。

 出嫁的是布揚古的妹妹。

 這時候哈達部也在求婚,他妹妹不缺男人。

 最終老奴隻好親自去見李成梁,至於如何見面的不足為外人道,但之後李如松也就在自己親爹的說和下,重新和老奴言歸於好。

 但他之所以犁庭,是因為老奴聯姻葉赫部沒有告訴他。

 他並不是阻擋兩家的聯姻。

 葉赫部居然就此悔婚,這種事情就很不道德了,所以李如松決定為自己的好兄弟出頭,然後他又逼著老奴出兵,兩家合夥跑去屠了幾個葉赫部的寨子,並且大舉圍攻葉赫西城,

 布揚古抵擋不住,隻好又同意婚事。

 但這又引起哈達部的孟格布祿憤怒,所以原本坐觀的他偷襲建州部。

 為了恢復女真各部的和平,李如松在鎮北關親自主持裁決,最終決定布揚古這個妹妹的歸屬,但會盟期間意外發生,李如楨這個無恥之徒,在看到這場戰爭的女主角東哥之後竟然色心大起,趁夜玷汙了她的清白。李如松氣得要砍了自己弟弟,但最後還是在老奴苦勸下改成杖責八十,但東哥清白已經被毀,最後隻好嫁給李如楨了……

 雖然李如楨早有妻妾。

 但是……

 布揚古表示他不介意他妹妹做妾,只要以後李如楨多孝敬一下他這個大舅哥就行。

 “紅顏禍水啊!”

 對於這個結果,楊豐也唯有長歎一聲了。

 (今天一章,老媽摔倒韌帶拉傷,剛從醫院檢查回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