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人形發動機》八十四,登月準備
  何塞亞直接無視了孟菲斯的目光,開口問道:“他們的弱點呢?”

  “沒有,或者說對於藍星目前的實力而言,他們沒有任何弱點。如果只是克茲文明本身的話,或許還有些弱點能讓你們抓。”

  “但是他們在迪羅克帝國下被統治了上千年,這期間他們已經克服了諸多缺陷,已經差不多達到了星河種族的水準,僅剩的一些缺點也是迪羅克帝國特意留下的。可以說克茲文明不是藍星現有的水平能對付的。”

  李明現在也知道了所謂得星河種族是什麽意思,星河種族的最低標準都要能夠承受常規的星際航行帶來的負荷,自身種群的各種疾病和生理缺陷也得到了克服。

  注意這裡說的是種族,也就是說這樣的存在不能只是李明或者何塞亞這樣的改造後的特殊個體,而是整個族群的水平都提升到了這個水平。

  就這一點,藍星人類就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要知道就算是飛機高速飛行時的急速轉向都能帶來幾個G的過載,遑論星際航行時候亞光速飛行的飛船一個轉彎帶來的過載就能把一個普通人壓成一團肉渣。

  至於曲率航行時就更別說了,進出曲率狀態的負荷連孟菲斯這樣的超級戰士都有些不適,強製脫出曲率甚至能給他造成巨大傷害。

  換成人類目前的身體強度,一個加速還沒進入曲率狀態就直接沒了。

  最直觀的表現之一就是那個從高塔拆下來的催眠屏障,對孟菲斯他們來說最多算個兒童教具,但是克茲文明把它當作了防禦屏障。

  對於人類,它就是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這就是實力層面的差距。

  聽完孟菲斯的話,李明姑且總結出了兩條:

  觀察者背後的克茲文明只是一隻菜雞。

  藍星現在連菜雞都不如。

  “那批設備,到底有啥子作用?”

  何塞亞問道。

  現在看來,月球上的那些設備可能時藍星唯一的希望所在了。

  李明本以為孟菲斯還會提什麽條件,卻沒想到孟菲斯站直了身體,直接一臉大義凜然的說道:

  “我、不、知、道。”

  看著李明的目光,孟菲斯傲然的說道:“你也知道,我就是個雇傭兵,乾的是保鏢的工作,又不是商人,也不是工程師。”

  不知道就不知道,你這一臉的驕傲是什麽鬼?

  雖然孟菲斯也不知道飛船裡的器械到底有什麽功能,但是克茲文明特意從歐安那裡訂購過來,想必也是他們需要的,和他們的技術水平就不會有多大差距。

  甚至還有可能更強。

  關於克茲文明的情報很快就通報到了EDPA各國的高層/領導人手中。

  當得知藍星目前的頭號大敵竟然只是星河裡最次等的存在的時候,一種巨大的心理落差讓各國高層有些不舒服。

  隨後就是對聯合登月計劃的更大力度支持。

  經過幾方協調,登月計劃最終被敲定在了9月份左右,而且這次登月計劃由EDPA協議各國一同進行。

  華國方面負責發射登月飛船的主體,毛熊、阿瑪卡聯邦、歐羅巴同時發射其他的諸如觀測站、實驗站等等設施設備,送入外層空間之後由李明和天宮國際空間站的宇航員們共同進行組裝。

  當這個聯合登月計劃正式對外公布的時候,全世界人民都有些難以置信,怎麽突然間各國好像就放下成見,團結合作了呢?

  更讓華國民眾們難以置信的是,

華國航天集團的網站上正式放出了給登月飛船取名的相關渠道。  也就是說,這次登月行動的飛船是華國建造的,那麽在這次聯合登月行動之中,誰是主導地位自然是顯而易見的。

  頓時,網上一片嘩然,關於登月飛船的取名成了最大熱點。

  由於之前像是‘嫦娥’、‘玉兔’之類的名字已經取過了,現在自然是要想一個新名字的,網友們經過了數輪投票之後,登月飛船的名字正式定了下來:

  望舒。

  望舒,也叫明舒、素舒、圓舒,神話傳說中的月駕車之神。

  這個名字和登月飛船可以說是十分般配了。

  就連一貫喜歡跳出來諷刺的灣/灣這次都沉默了下去,這次登月行動涉及到了藍星的幾乎所有強國,這時候跳出去唱反調,那不是找死嗎。

  為了9月份的登月任務,接下來的7、8月份,青鸞號以一月兩次的密集發射頻率執行了4次升空任務,成功完成了國際空間站的拆解任務。

  再加上幾次發射帶上去的相關部件和物資,天宮國際空間站的規模已經達到了一期工程目標,常駐航天員達到了12人的規模。

  相應的小行星帶探測器的發射,近地軌道垃圾清理的工作也在有條不紊的進行著。

  期間,李明還往太陽系的邊緣發射了幾個大型探測器,用以觀察太陽系邊緣的狀況,盡可能地提前發現外星艦隊的征兆。

  這段時間,李明也可以說是忙得不可開交,除了青鸞號的發射返回,藍星前沿科技研究中心的重力相關實驗外,他還要進行登月的相關訓練。

  而登月相關的訓練場地,還在阿瑪卡聯邦西部的華達沙漠地帶。

  雖說華國也有沙漠,建一個登月訓練場也費不了多少事,但是現在時間是最緊要的,阿瑪卡聯邦那邊有現成的,也就直接用上了。

  在阿瑪卡聯邦華達沙漠的登月訓練場裡,聚集了世界各國的20多位航天員。

  這次的聯合登月行動規模龐大,登月人員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兩位數級別,但是在這10個登月人員的名額裡,除了李明、孟菲斯、何塞亞三個是已經定下來的,

  剩余的7個名額,出於公平起見,各國商討之後決定通過競爭的方式選拔出來。

  通過李明的控制,原本就能模擬部分月面環境的登月訓練場已經能夠還原出月球表面的微重力環境,能夠讓航天員們更好的適應月球重力,提升月面工作效率。

  李明本人也在接受一些相關的訓練,其中最重要的一項就是挖坑。

  當然,這個坑可不是隨隨便便挖的。

  這次登月行動,其中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要在月球上設立觀察站,監測小行星帶的動向,對那些能對藍星造成威脅的小行星、隕石進行提前預警。

  外星人的艦隊目前還只能說是遠慮,小行星帶的動向、藍星的氣候、地質問題才是近憂,兩者都不能馬虎。

  但是月球表面溫差太大,白天高達100多度,晚上則更是降到零下180多度,對於各種儀器來說是一個巨大的考驗。

  白天還可以通過循環製冷系統來降溫,但是到了晚上,儀器就必須進入休眠狀態。而休眠之後的儀器想要再度喚醒,難度就很大了。

  為了給休眠狀態的儀器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經過一番談論之後,聯合登月技術團隊提出了在月面挖掘一口安全井,周圍鋪設隔熱設施,儀器休眠的時候就收縮回井裡,隨後封閉井口,對休眠狀態的儀器進行保護。

  這種方案的施工難度和工程量,原本是現在的藍星科技不可能做到的,但是現在有李明在,也就沒什麽太大問題了。

  於是這段時間,李明就在華達沙漠上面挖了一個又一個的坑。

  一番訓練下來,李明算是知道了,挖坑也是個技術活。

  坑的直徑、角度,土壤岩石的成分、結構,這些都會影響坑的效果,亂挖的話最後只會引起塌方。

  要知道,設計裡保存觀察設施的安全井深度最起碼也有10米,一下沒弄好,這個安全井就變成設備的葬身井了。

  再加上登月所能攜帶的物資有限,不可能存在帶著一堆水泥鋼筋上去對安全井進行加固的情況,所以李明這些天又啃起了一些關於建築學和工程學的資料。

  一個頭兩個大。

  還好有念力這個外掛在,李明前面那些坑總是會塌,但也不至於把他自己給埋下去。

  接連數百次之後,李明終於算是熟能生巧,挖出了幾個還算合適的坑來。

  接著就是下一步的練習了,鋪設隔熱層,安裝預製的固定件和導軌,一整套流程走下來花了一個多小時。

  這也只是一開始李明不太熟悉而已,等到後面熟悉之後,全套從挖坑到最後的安裝,李明都已經能在二十分鍾之內搞定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