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人形發動機》二十八,青鸞
  七天。

  一周。

  一周的時間能做發生什麽?

  一周的時間你或許能學會一首歌,完成一個項目,做完一個視頻,寫出足夠的更新。

  一周說長不長,說短不短。

  每個人能做的事情都很有限。

  但是放大到國家這個體量,一周的時間足夠做很多的事情。

  現在,距離當初修改方案敲定過去了一周的時間,李明看著眼前這個龐然大物,不由得感慨華國速度的名不虛傳。

  是的,一周的時間,發放到洪城航空城和哈工的生產任務就完成了,隨後通過鐵路和海運的方式轉運到了海文發射中心。

  據說哈工那邊的運輸船還是由北方艦隊一路護航過來的。

  隨著新211項目的由暗轉明,原型機的各種生產任務也迅速的分配到了華國各地。

  任務要求就一個:快。

  加班加點也得盡快把東西做出來。

  應了大長老之前的那句話,動則全力以赴。

  再加上戰略忽悠的成功,國外的情報勢力對於原型機的生產並沒有太過於上心,導致沒有什麽暗中破壞的事情出現。

  隨著主體的到位,原型機的裝配工作迅速展開,海文發射中心的工作人員也是三班倒的投入了工作之中,邊裝配邊調試,爭取盡快讓原型機裝配完成之後能盡快的開始試驗。

  李明現在的任務就是要把原型機的每一個零部件都摸透,每一個部位該是什麽模樣該是什麽狀態都要牢記於心。

  沒辦法,這台原型機可以說是完全靠李明來操控。

  依靠念力感知,李明只需要坐在裝配間的角落裡就可以完全的掌握整個裝配車間甚至是外面的狀態。

  於是裝配車間的工作人員們發現,這個據說是安全部門的電腦技術專員總是在角落一坐就是一天,也不知道是在幹什麽。

  隨著時間一天天的過去,原型機的完成度也越來越高,除了發動機之外的部件都已經完成了初步裝配,已經開始進行氣密性測試了。

  發動機制造周期比較長,而且也急不來,再加上都是模塊化製造,所以只需要留好預接口就行。

  航天飛機上則是兩大兩小四台發動機,分別是2台120噸推力的YF-100液氧/煤油發動機和2台50噸推力的YF-77液氧/液氫發動機。

  專門設計後的航天飛機運載火箭由6台120噸推力的YF-100液氧/煤油發動機組合而成,搭配兩個輔助的大型助推器。

  組合起來之後整套設備的空重達到了將近800噸,再加上灌注的燃料和航天飛機的載荷,重量更是直逼1200噸。

  雖然比起米利堅和蘇聯那種動輒2000噸的級別,這個重量堪堪才有一半,但是對於華國來說已經是目前製造過的最大航天器了。

  尤其是運載能力,相比之下簡直就是一騎絕塵。

  經過多次的修改,這台原型機的外觀數據方面都有了不小的變動,長度略微縮減,提高了機身強度,但是發動機轉移到兩側使得貨艙的長度反而增加了不少。

  再加上為了提升返回時的大氣層內性能做的流線型改變,使得整架飛機看上去修長而優雅,比起那些子彈頭造型的航天飛機好看了不止一點半點。

  這天原型機正在對乘員艙的安全性進行測試的時候,程雲舟再次和丁老提出了一個想法。

  “老師,我想這個航天飛機的操控平台是不是不用整合的這麽密集,

畢竟很多操作都是由李明負責,完全可以做到遠距離操控,操作控制台整合過來的話,線路的布線太密集了。另一方面這樣做也能減少一部分重量。”  丁老看著程雲舟,面色嚴肅的說道:“小程啊,你說我們航天的基礎是什麽?”

  程雲舟有些不解,但還是老實的回答道:“靠的是科技。”

  “是啊,所以你要知道,李明是一個特例,我們這個項目雖然實圍繞李明開展的,但是項目的最終目的是要發展華國的航空航天事業。最終這些技術將來都是要運用到所有的航天器上面去的,特殊性要考慮,通用性也要考慮,不能舍本逐末,知道了嗎?”

  看著丁老的神情,程雲舟低頭受教。

  “小謝丫頭,現在原型機差不多快做好了,你看要不要給起個名字?”

  丁老回頭問了一句。

  謝書白看著面前這隻安靜的匍匐在裝配間裡的銀白色大鳥,細細思索了一會兒,開口說道:“就叫青鸞吧。”

  《山海經、山經》記載:西山經又西二百二十裡,曰三危之山,三青鳥居之。郭璞雲:三青鳥主為西王母取食者,別自棲息於此山也。

  這裡的三青鳥並不是說有三隻,而是這隻青鳥有三足,名為青鸞。

  青鸞作為西王母的信使,不但體態優美而且獨一無二, 世間僅此一隻。

  和這台特製的航天飛機何其相似。

  丁老也是認同道:“好名字,就叫青鸞。”

  程雲飛突然從外面跑了進來,對著丁老說道:“老師,馬總工有事找你。”

  丁老連忙和程雲飛出去了。

  謝書白走到了角落,對著坐在那裡的李明問道:“你覺得名字怎麽樣?”

  雖然相隔甚遠,但是謝書白知道李明能聽到她和丁老的對話。

  這還是謝書白提出的創意,運用念力製造兩個一樣的隱形空氣膜,接著在一定距離之內兩個空氣膜就會因為共振的緣故傳導兩邊的聲音。

  謝書白管這個叫空耳。

  就像是隱形竊聽器,而且李明還可以一次維持著幾十上百個同震動頻率的空氣膜來構建出一個小型的通訊網絡。

  李明點頭道:“挺好聽的。”

  沒辦法,知識水平擺在這裡,李明還真對這個名字說不出個所以然來。

  雖然李明已經很努力的學習各種知識了,托新腦子的福學的還很快,但一時半會兒的還真追不上這幫華國天才們。

  謝書白也不在意,她看了看丁老走出車間時,順著門縫灑進來的陽光。

  “出去走走吧,總在這呆著快悶死了吧。”

  李明有些意動,但是又看向了還在測試的青鸞號。

  謝書白說道:“沒關系的,目前來看測試問題不大,再說了出了問題他們都是專家,能解決的,不需要你在這,出去走走,散散心。”

  說著就拉起李明,走出了車間。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