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人形發動機》九十四,聚變
  華國西部,某保密研究所。

  在一個巨大的機械裝置前面,一位穿著白色的防護服的科研人員正在為李明介紹著。

  李明眼前的這個東西,就是華國目前正在研發中的核聚變反應堆:托卡馬克裝置‘人造太陽-環流二號(HL-2M)’。

  作為目前世界前列的核聚變反應研究機構,華國的環流二號各方面的都可以說走在了世界的最前沿,已經實現了成功放電。

  雖然放電並不等於發電甚至是實現有效利用,但這已經是非常巨大的突破了。

  至於李明來這裡的原因,還得從那個從月球上拆下來的維修倉說起。

  正如孟菲斯所說,這個維修倉的功能十分強大,可以直接利用材料生長技術製造出各種宇宙飛船的結構部件,最終拚裝成一艘真正的宇宙飛船。

  通過對維修倉裡的相關數據進行分析之後,研究人員已經初步掌握了維修倉的大致情況。

  首先是材料方面,科研人員驚訝的發現,維修倉生產各種結構部件的原材料並不是什麽特別稀有的材料,大部分都是藍星上就有的礦產,通過比對之後都能再元素周期表上找到對應的東西。

  再結合李明他們從月球上帶下來的那艘貨運飛船的金屬材料樣本,研究人員終於得出了一個大膽的結論:

  這些飛船的材料都是一些非常常規的材料,但是通過維修倉的加工之後,具有了一些特殊的物理特性,以達到材料原本所不具備的強大功能。

  而這個加工過程更是讓研究人員大吃一驚,初步判斷,這個維修倉的材料生長組件,可以控制金屬材料的原子結構,將金屬原子排列成不同的晶向和鏡面,組成獨特的立方體結構。

  甚至於還可以在這些金屬原子之間添加其他的原子進去,組成更加複雜的結構,製造出全新性質的合金材料。

  說的通俗點,就是類似於鑽石和石墨,都是碳,但是因為原子排列結構的不同,兩者的物理性質卻有著極大的差別。

  人類現在就可以通過高溫高壓的方式來人工製造鑽石用於工業用途。

  而這個維修倉的材料生長組件原理上就和這個有些類似,只不過它的用途更廣大,不管是原材料還是產品都沒有特別大的限制。

  甚至於科研人員還通過初步嘗試,將一塊鐵加工成了紅色的晶體,擁有極大的硬度和透光性的同時還保留部分金屬鐵特性。

  這就和傳說中的煉金術差不多了。

  也正是因為如此,當初在月球上李明用念力從微觀層面扭曲了那些金屬之後,他們的性質才會發生改變,因為李明的念力從結構層面將它們給破壞掉了。

  仔細地翻閱了維修倉裡對於各種材料特性的描述之後,科研人員們陷入了巨大的驚喜之中,裡面的大部份材料都能對人類現有的科技難題進行解決。

  其中最重要的問題之一就是關於孟菲斯的那個聚變能量電池。

  雖然從孟菲斯那裡搞到了一個聚變能量電池,但是經過研究之後,科研人員們發現,這個聚變能量電池采用的是另一種聚變技術,和目前世界主流技術走的是不同的路子,裡面的各種材料,科技路線也是藍星所不曾接觸過的,想要進行仿製極其困難。

  所以,藍星目前只能先走相對成熟的熱核聚變,等到材料學方面的大突破之後,才有可能對那個聚變能量電池進行仿造。

  而這個維修倉就能夠生產出所需要的材料部件,

從而仿造聚變能量電池的技術製造出大型的核聚變反應堆。  但是,如此強大的功能,對於能量的消耗也是巨大的。

  之前製造出那塊拳頭大小的晶體鐵就消耗了帝都一個區的電力供給,而要是想讓維修倉的材料生長組件完整的驅動起來,初步的估算至少需要2000萬千瓦的超高穩定電壓。

  這差不多等於讓世界最大的發電站三峽水力發電站的全功率運轉才能達到要求。

  且不說三峽水力發電站因為最近的天氣反常問題,蓄水量不足以支持全功率運轉。就算是能夠全功率運轉,把三峽的發電量全部專供給維修倉使用,民生方面就會出現巨大的問題。

  至於多個發電站並網聯機的方案也不是沒有,但是各個大型發電站的距離較遠,進行專門的並線連線方面的基建都得是按年月來進行的工程。

  這還是華國才能有的效率。

  如此一來,新型的高效率能源攻關就勢在必行。

  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核聚變反應堆。

  華國進行的核聚變反應放電水平已經差不多達到了要求,剩下的就是將電能進行穩定和轉化。

  這一步可以說是千難萬難。

  得知了這些事情之後,李明主動請纓來到了這裡,進行熱核聚變的技術攻關。

  托卡馬克裝置的原理就是建立一個獨立的磁力場來限制反應發生的地點,而李明的反重力模擬完全可以達到更加優越的效果。

  通過與研究人員的溝通,仔細的描述了目前自己的能力之後,研究人員進行了理論論證之後推斷,李明完全可以做到讓環流二號實現穩定輸電。

  接下來就是要進行相應的實驗來對這個推論進行具體的論證了。

  在此之前,李明需要仔仔細細的了解整個托卡馬克裝置的運行原理和相關過程,這樣才能在接下來的實驗之中和科研人員進行有效配合。

  負責為李明進行詳細介紹的,是一位叫做陳舟的年輕工程師,剛到而立之年的他在核聚變反應堆方面已經是頗有建樹了。

  他所在的部門主要是對托卡馬克裝置的運行狀況進行監測,對於整個裝置的運行可是說是十分的熟悉了。

  “當反應溫度達到預期之後,聚變燃料就會被加注進去,其中正矽酸鋰陶瓷和氦氣反應,持續生產氚,搭配上水中提取出的氘,二者在極度高溫環境下就能實現聚變,釋放出巨大能量。”

  陳舟,拍了拍這個巨大的裝置,和李明介紹著。

  “只不過氚氘反應有一個壞處,就是會產生出多余的中子,這些中子會進入放電壁上,使材料性質發生嬗變,產生放射性危害,所以我們要經常對反應裝置的內壁進行檢修和更換,還要做好專門的防輻射措施。”

  李明了然的點點頭,他這兩天也差不多了解了聚變反應的基礎內容。

  正因為氚氘反應的局限性,人類才會想要去月球上采集氦-3,因為氦-3的聚變反應不會像氚氘聚變一樣產生巨大的放射性危害,相對而言更加的清潔安全。

  只不過氦-3聚變反應的條件也更加的苛刻,所以即便李明已經從月球上采集了大量富含氦-3的月壤回來,但真要把它們運用起來,還有一段路程要走。

  陳舟又帶著李明去看了那些特製的正矽酸鹽陶瓷小球,這些小球上面有幾微米大小的孔隙,氦氣就被填充在裡面。

  雖說在李明的協助下,類似的正矽酸鹽陶瓷小球已經可以做到更加精細,對於反應燃料的劑量也能更好的有效控制。

  但是路要一步步的走,先用成熟技術來讓李明熟悉一下才是上策。

  不然步子大了,容易扯著蛋。

  花費了一周的時間,李明把整個托卡馬克裝置裡裡外外的看了個通透之後,便告訴陳舟,可以開始實驗點火了。

  看了再多,終究還是要實際操作一番才能真正了解。

  這樣的話,李明才好在接下來的實驗之中更好針對性的使用自己的念力。

  經過了嚴格的檢查程序,確認一切正常之後,點火實驗開始了,隨著托卡馬克裝置的運轉,李明感受到了一股特殊力場正在逐漸生成。

  隨後,在李明的感知中,裝置內部的稀有氣體在電磁力的作用下開始急劇升溫,最後甚至高到了連李明的念力感官都有些無法接觸。

  此刻高溫狀態下,那一團東西都變成了離子態,極度活躍的等離子體裡所蘊含的能量龐大無比。

  接著,聚變燃料開始加入,反應開始了。

  在李明的感官之中,裝置裡面的那個不大的高能亮點,代表著的便是未來能源的希望。

  持續了幾分鍾之後,李明覺得差不多了,便示意實驗可以停下來了,陳舟他們立刻開始停止核燃料的投放,隨著溫度的降低,聚變反應也停了下來。

  就這樣,前前後後歷時半個月的時間,李明終於開始和科研團隊共同協作,進行聚變放電的實際操作。

  在十月的中旬,環流二號終於實現了穩定的電力輸出。

  得知這個好消息之後,前沿科技研究中心的團隊立刻帶著孟菲斯和維修倉來到了這裡,準備開始材料生產工作。

  要知道這些天在帝都的幾次低功率實驗把帝都的電力部門都給愁壞了,三天兩頭的區域停電才能勉強供應實驗需求。

  為此,政府/部門已經在各種宣傳渠道進行解釋,從電力檢修到響應國家節能減排號召,各種說法都用上了。

  但這些說法不能一而再再而三的用,這幾天供電部門的投訴電話都快被打爆了。

  現在整個吃電大戶終於算是離開了,不少人都是松了一口氣。

  當雙方的團隊進行了接洽和整個發電-輸電-用電線路的規劃鏈接之後,正式的聚變發電開始了。

  目前的階段,環流二號的穩定輸電還是要靠李明的協同操作才能實現,再加上氚氘反應產生的材料嬗變,環流器的組件必須要定期進行更換維護,所以每天的發電時間依舊有限。

  目前,團隊的目標就是靠著李明的維持,讓維修倉生產出足以構建成一個聚變反應堆的材料,再來對維修倉進行穩定功能,將李明給解放出來。

  因為維修倉的體量產能問題,這個過程初步估計都需要一個月以上的時間,為此,青鸞號的發射等相關的太空領域的工作不得不暫停了下來。

  在此期間,EDPA協議組織國家也做出決定,對青鸞號進行新一輪的升級工作,把等離子體推動引擎加裝上去,這樣以後青鸞號的發射就不再需要主推火箭,大幅降低成本。

  時光荏苒,在2021年的最後一個月到來之際,西部地區的研究所裡,組裝完畢的新型聚變反應堆出現在了大家的面前。

  此前,關於這個聚變反應堆的各個方面都進行了多次校驗,初步確定沒有問題了。

  但是安全起見,第一輪的點火實驗依舊被安排在了無人區,由李明和科研人員進行遠程點火。

  在眾人的矚目之下,李明將這個數十噸的聚變反應裝置運送到了專門的試驗場地,接駁好各種線路之後,李明退到了一公裡外的掩體之中,通過念力和科研人員一起開始了遠程點火。

  這個根據維修倉裡的圖紙製造出的聚變反應裝置利用的是高能激光來製造聚變反應所需要的高溫條件,而且使用的還是氦-3,比起之前他們一直用的氚氘反應要高效清潔的多,後期的維護也相對簡便。

  隨著激光束的功率持續攀升,經過加工提純之後的氦-3在極度高溫環境之下,開始了聚變反應過程,周圍得物體變成了等離子體狀態,隨後電子在力場的約束下朝著正負極開始聚集,實現放電過程。

  聚變這種級別的能量,自然不再象是以前一樣靠著燒開水來驅動蒸汽輪機發電,而是更加先進高效的磁流體發電技術,通過聚變產生的高溫來加熱惰性氣體,變成高溫的電離狀態,切割磁場來生成穩定電流。

  這樣一來,聚變能量的利用率就變得非常高了,而且後期旁邊還會加裝專門的蒸汽輪機發電機組,將冷卻惰性氣體的過程釋放出的熱能再次利用起來,進一步提升能量轉化效率。

  李明用念力感官仔細地觀察著整個裝置的運行狀況,經過了一個多小時的穩定運轉發電之後,李明確認沒有異常,科研組的人員們才大膽的上前,對整套設施的運轉進行近距離觀察。

  直到運轉了24小時之後,聚變裝置依舊在持續穩定的輸出電力的時候,科研團隊終於開心的對外公布:

  核聚變反應堆成功了。

  相比於之前只能靠著李明的幫助才能穩定輸電的環流二號,這套裝置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讓人類徹底掌握了新型清潔能源。

  “給它起個名字吧。”

  陳舟看著面前這個代表著未來能源的巨大裝置,激動的對著李明說道。

  李明‘看’著裡面那個如同太陽一般的耀眼火球,思索了片刻之後說道:

  “就叫‘燧人’吧。”

  燧人氏:有聖人作,鑽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說之,使王天下,號之曰燧人氏。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