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沉默的目擊證人》第147章:就這麽辦
傅屬記的老婆說,“大人說話小孩不能插嘴,過來,到媽媽這兒來。”

 傅屬記的小兒子一下子撲到媽媽懷裡,用眼睛偷偷地瞄著傅屬記,看到爸爸沒有生氣,就笑了起來。

 傅屬記的大兒子問媽媽,“媽媽,爸爸說‘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是什麽意思啊?”

 高凌風聽到孩子的問話說,“叔叔告訴你,‘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意思就是,‘敢於去做別人沒做過的事,敢於嘗試新鮮事物的勇敢的人。’也可以用來比喻有創新精神的開拓者。明白了嗎?”

 “明白了,謝謝叔叔,我爸爸最勇敢,是世界上最最勇敢的人。”

 小家夥的一句話把大家都逗笑了。

 第二天一大早,全場職工、家屬集中在電影院開會。傅屬記宣布“橫嶺莊”土地承包實施方案。

 傅屬記說,“同志們,經過征求全體職工的意見,大隊幹部會議研究決定,並報送上級領導批準,今天正式向大家宣布咱們‘橫嶺莊’的土地承包實施方案……”

 “過去,我們過的是大幫哄的日子,乾多乾少一個樣,乾和不乾差不多,雖然大多數人都在努力工作,但是,每個人心裡都清楚,這樣吃大鍋飯的日子對於那些吃苦耐勞,劉出了更多辛苦的人是不公平的……”

 “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製,是大勢所趨,這是時代的需要,更是我們甩掉貧窮的帽子,實現發家致富的需要,從今天起,‘大幫哄’的日子一去不複返了!……”

 傅屬記的講話迎來的是一陣陣熱烈的掌聲。

 張豐守的手都拍紅了,沒想到盼了這麽多年,苦了這麽多年,老合盼望的日子終於到來了,他的願望終於能夠實現了。

 開完大會,每家每戶派代表到大隊部簽訂土地承包合同,同時抓鬮拿地,現場的氣氛達到了一個**。

 “朝舉!你準備包多少地啊?”劉興旺問道。

 “包十坰!”黃朝舉大聲說。

 “我包六坰,十坰太多了,沒有車乾不過來啊!”劉興旺說。

 “我也包六坰吧,咱不能和朝舉比,他是老牛,不是人。”李青田說。

 “滾!你才是老牛呢!”黃朝舉雖然罵了李青田一句,可是心裡還是美的很,老牛怎麽了,把咱當成老牛說明咱能乾。

 “橫嶺莊”的幹部們經過實地勘察,反覆的論證,根據各個地塊每年糧食產量的高低,把土地分成了三個等級,又根據土地的不同等級確定秋後要上交公糧的數量,與此同時還把荒山和土地掛鉤,職工在承包耕地的同時也要按計劃完成荒山的植樹造林任務,所以方案實施起來很科學合理。

 幹部們帶頭,每個人最少要承包兩公頃的面積,量力而行、上不封頂。爸爸和丁泰華叔叔抓鬮分到了北坡的一塊高崗地,兩家的地是連成一片的。

 爸爸對丁泰華說,“泰華,咱倆真是有緣啊,不僅辦工桌挨著,抓鬮的地都挨著,這回啊,可以一起上班,一起種地了。”

 丁泰華說,“是啊蕭哥,這兩塊地啊,咱們兩家和一起種吧,都種上瓜子兒,互相也有個照應。”

 爸爸說,“好,就這麽辦!”

 看到爸爸和丁泰華把地裡種什麽都定下來了,大家開始爭先恐後地抓起鬮來。保守的家庭一般都承包兩公頃左右。

 黃朝舉、劉興旺、常德容、張豐守等等幾家都是承包大戶,每家最少都承包了五公頃以上的土地。

 看到他們幾家要求包這麽多地,傅屬記有點擔心,對他們說,“蕭正知道大家的心情,都想一下子多種點地,多打點糧,雖然心情迫切,但是也要量力而行啊!別種不好,再把種子錢都搭進去,到時候後悔也來不及了。”

 幾個人看出傅屬記有些擔心,都紛紛表示一定會把地種好,請屬記放心。

 高凌風當年沒有承包土地,他把機耕隊承包了下來,他和李青田兩個人商量好了,既然大家都種地,光靠人力是不行的,一定需要拖拉機乾活,所以他倆合夥承包機耕隊,兩個人一起乾,誰用車誰就花錢雇他們。兩個人粗略估算了一下,到年底出車的收入不會比黃朝舉他們包地的掙的少。

 馬號、蜂場、豬舍和羊圈都被周向東給承包了。自從曹陽光死後,他請自己的親戚,一個遠房舅舅——郭福運給他幫忙。

 郭福運兩口子三十多歲的年紀,結婚十多年也沒有孩子,找了很多醫生看病也懷不上,去城裡檢查身體還都沒有毛病,後來又看了很多鄉村的老中醫,用了很多辦法還是懷不上,時間長了兩個人也就漸漸地失望了,放棄了要孩子的想法。不過郭福運夫妻兩個人對養蜂是個內行,周向東承諾到年底蜂場的收入給舅舅一半的分紅。

 宿舍的年輕人們集體承包了東山的果園、木耳場和下坡的池塘,準備在池塘裡放上魚苗,發展養魚事業,收入由大家自行分配,大隊不再干涉,技術員馮其茗給他們做指導。

 還有一個人是不能不提的, 那就是食堂的老張師傅,他把食堂給承包下來了,誰來吃飯都得按價劉錢,而且可以點菜了,想吃什麽老張就給做。老張師傅這回成了真正的廚師加老板了。

 所有的耕地能夠承包出去的地方全部承包出去了,大隊只剩下育教室、學校、醫務所、還有倉庫、場院等等這些公共的地方沒有再承包給個人,依然歸大隊管理。

 隊裡還把東山一塊比較平整的大約一公頃左右的土地,分給了學校當做校田地,種地收入由學校支配,用來購買桌椅、板凳和教學用品。

 學校房頭常德容當初建的牛圈這回不用屬記催促,他自己主動就拆了。

 陳明松校長看到常德容在拆牛圈的圍欄,笑著對他說,“德容啊,終於想開了是不是?這回牛都歸了人家周向東了,你可不能再像從前一樣牽回來,說用就用嘍。”

 常德容說,“是啊,陳校長,我這不是尋思著過幾天孩子們也開學了,牛圈在這兒啊,夏天蒼蠅也是太多,很影響孩子們學習啊,所以為了孩子,也為了咱們老師們有一個好的教學環境,我要改正以前的錯誤,這叫‘拆掉牛棚、重新做人!’你看行吧陳校長!”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