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美娛之花瓶影帝》五十一 將計就計
  在2000年,電視依舊是人們日常生活娛樂的主要途徑,不要說流媒體了,就連網絡也是初級階段,自然而然,電視節目的收視成績處於一個巔峰。

  衡量一套劇集成功與否的數據,主要有兩組數字。

  其一,收視人數。

  字面上的意思,也就是北美地區三億人口之中,有多少人觀看了這個節目,當下,一千萬是衡量優秀與否的基準線。

  其二,收視率。

  特指十八歲到四十九歲主流消費群體觀眾的收看比例,這一組數據則不是具體數字,而是一個比例。

  假設目前北美地區十八歲到四十九歲的人數為一億,收視率也就是一個百分比,1%、2%,分別代表著有一百萬、兩百萬主力消費群體觀看了節目。

  當前,3.0(也就是3%)是譽為人氣劇集的底線,對廣告商來說,這一組數據自然是越高越好,因為也就代表消費群體的關注度越高,他們自然願意提高讚助。

  那麽,當解讀收視成績的時候,又應該如何正確打開呢?

  簡單舉例最為直觀,以2012到2013的播放季度為例,分別羅列三部耳熟能詳的劇集橫向比較。

  “生活大爆炸”,收視率5.5,收視人數一千七百萬。

  “傑西駕到”,收視率2.2,收視人數四百三十萬。

  “基本演繹法”,收視率2.2,收視人數一千零八十萬。

  三部劇集,如何分高下?

  2012年到2013年,十八歲到四十九歲的人數為一億兩千六百五十四萬,這是一個基本參考數值。

  於是,收視數字就可以這樣解讀。

  “生活大爆炸”,十八歲到四十九歲的觀看人數為“一億兩千萬六百萬乘以5.5%”,也就是六百九十五萬;而總觀看人數是一千七百萬,減去六百九十五萬之後,這意味著其他年齡段的觀眾數字是一千萬左右。

  兩組數字,差距並不大。

  結論,這是一部全年齡段都喜歡的劇集,堪稱全民喜劇。

  同理。

  “傑西駕到”,十八到四十九歲的觀看人數為兩百七十八萬,但其他年齡段的觀看人數僅僅只有一百五十三萬,這是一部典型年輕人喜歡的青春劇。

  “基本演繹法”,十八到四十九歲的觀看人數同樣為兩百七十八萬,然而其他年齡段的觀看人數卻是八百零五萬,這也是劇集被稱為“老人劇”的原因,而播放該劇集的CBS也被戲稱為“老人台”。

  以上。

  一套劇集成功與否的衡量與判斷,需要參考諸多因素,但對於“廣告就是生命”的公共台來說收視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盡管“基本演繹法”的收視人數更高,但“傑西駕到”的續訂總是更輕松。

  視線,重新回到“老友記”上。

  截止到2000年,“老友記”的巔峰來自1996年二月的超級碗,被放在這項頂級盛會之後播出的那一集,收視人數飆升到五千兩百萬,而收視率則有28.2。

  那,是一個難以企及的高度。

  過去這兩年,“老友記”的收視成績明顯回落下來,對新觀眾的吸引力在下降,但忠實觀眾依舊鐵杆。

  今年的第六季,收視巔峰是第一集,因為人人都好奇羅斯和瑞秋的後續,一舉創造了兩千七百萬收視人數和15.0收視率的出色成績。

  這也再次證明“羅斯和瑞秋”依舊是“老友記”最強力的收視法寶,

難怪編劇一次又一次地折騰他們兩個。  然而,在那之後,成績就一路緩緩下滑。

  當然,不能說糟糕,遠遠不能,收視人數一直穩定在兩千萬到兩千三百萬之間,而收視率則一直在10.0左右徘徊,毫無疑問依舊站在收視強者第一梯隊,但相較於“老友記”自己,如此表現無法令人滿意。

  從收視率和收視人數來看,“老友記”是典型老少鹹宜的全民喜劇,如果單純討論數字,“人人都愛雷蒙德”、“宋飛正傳”、“歡樂一家親”等等劇集都能夠相抗衡,甚至每周收視成績都能夠力壓“老友記”,但論全年齡段優勢以及對全民觀眾的影響力,“老友記”卻走在前列,這才是劇集的最大法寶。

  也正是因為如此,NBC對“老友記”有著更高的期待;同樣,大衛-克萊恩也對劇集的未來有更多野心——

  第六季的表現,並不算頂尖,如果他們想要打破薪資結構,就需要更好的表現。

  大結局的錢德勒和莫妮卡,這是大衛-克萊恩的第一個殺手鐧,但這不夠,他清楚地知道這一點。

  這段時間以來,大衛-克萊恩也一直在思考解決辦法,然後,因緣巧合,一個意外機會就這樣出現在眼前——

  安森。

  一方面是安森自己的魅力,一方面則是瑪塔將安森安排在羅斯和瑞秋的感情線裡,另外還有安森在拍攝現場的表現,不同因素就這樣碰撞在一起。

  大衛-克萊恩有一個想法,既然已經順水推舟啟用安森,為什麽不將計就計充分利用這次意外呢?

  如果安森能夠爆紅,如果收視率和收視人數能夠回暖,那麽大衛-克萊恩就能夠證明“老友記”的能力:

  劇集,依舊充滿活力,依舊能夠造星。

  不止依靠六位固定班底的魅力,一個籍籍無名的新人演員也同樣能夠通過“老友記”的平台贏得矚目成為話題, 劇集對主力消費群體的影響力依舊存在。

  NBC應該看到這一點,“老友記”不僅擁有平穩的收視表現,同時還具備爆發力,並且影響力格外深遠。

  同樣,廣告商們也應該看到這一點,如果安森都能夠爆紅,他們的產品也同樣能夠輕松贏得巨大矚目。

  這,才是“老友記”和其他喜劇比較起來的最大殺手鐧,為什麽其他劇集的口碑和收視都更勝一籌,艾美獎的獎杯也更多,但街頭巷尾人人都在討論的卻是“老友記”?

  大衛-克萊恩需要提醒NBC這一點,並且再次證明這一點。

  毫無疑問,他清楚地知道,在任何時候,數字才是最強有力的籌碼,但問題在於,收視人數和收視率不能操控,媒體造勢卻可以,所以,他完全可以雙管齊下,抓住這次機會盡可能掌控局面。

  一個計劃,就在大衛-克萊恩腦海成型。

  當然,計劃,不一定成功,但即使如此他們也沒有損失,反正安森只是一個新人,沒有連帶傷害;而且他們總是可以依靠第二十四集第二十五集的季終兩集連播打開局面,成為談判的主要籌碼。

  這,只是錦上添花而已。

  但是,萬一成功了呢?

  “洛杉磯時報”的報道,僅僅只是小小一步而已,來自大衛-克萊恩的手筆,舉手之勞。

  但大衛-克萊恩也沒有操之過急地丟掉冷靜,心急火燎地全面鋪陳開來,也就只有“洛杉磯時報”而已。

  他還是需要看到數字,才能夠繼續展開計劃。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