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我都皇帝了,還讓朕考試?》第七十一章、趙普:完整話是這樣!2道名詞解釋題!
  “半部論語治天下……”

  “趙普,你這話,竟然被考場采納了。”

  北宋,太宗朝。

  這一題的出現,趙光義、趙德昭等等的目光都落在趙普身上。

  出題人,竟然在自己身邊。

  那他們可要好好問一下了。

  “陛下,臣也有些意外的。”

  感受到眾人目光,趙普都有些不好意思,不學無術竟然都被拿到給前面很多開國皇帝身上了。

  哪怕他是成熟的政客,也有點掛不住。

  “不說這個了,那這句話,你說對還是不對?”

  “考場也有意思……還說了半部《韓非子》治天下……半部春秋……”

  “韓非子、春秋、墨子這些東西,能治國?”

  趙光義直接問趙普這個原作者,閱讀理解,還得看原作者。

  “陛下,臣也不敢判斷臣這句話對不對。”

  面對讀書人初具規模的朝堂,還有精通儒學的趙光義,趙普只能硬著頭皮回答:“反正,臣覺得……當年王莽,可能就是整部論語治天下,才……那啥的吧。”

  “此前……其實考場也提到了,外儒內法……”

  “漢宣帝、光武帝他們,也都提過……”

  “結合外儒內法,臣這句話準確的意思是半部《論語》治天下,半部《韓非子》治天下!二者合而為一,外儒內法治天下!”

  趙普當然是聰明人,說話自然會撿好聽的說,法家這東西……對儒家來說就是禁忌,尤其是對普羅大眾來說。

  但站在皇室治天下的角度,從漢武帝以來,都是外儒內法在治國。

  因此,他故意隱去半部《韓非子》治天下,半部論語治天下,傳出去好聽嘛。

  從五代十國過來的實踐家,陳橋兵變的策劃者,他對讀書人,尤其是儒學讀書人……一言難盡。

  自然,宋初,士大夫階級才崛起,有點威脅……但不多。

  此時趙光義都這樣問了,他隻好把話說全。

  “外儒內法……”

  “二者合二為一!”

  趙普這完整的話一出,趙光義都被驚到了。但他卻一下子複盤腦海之中的東西……那麽多朝代,可不是外儒內法合二為一!

  “因此……單單說這句話對的……其實,是錯的嗎?”

  趙德昭總算知曉了意思。

  這題完整答案既然是這個……題目就說得太絕對了。

  “這個,臣就不知道了……看考場怎麽解釋評判吧!”

  趙普不再多說。

  ……

  “半部論語可治天下!”

  “考場都這麽認為了……”

  “這豈不是,我們大秦,也可以半部論語治天下?”

  大秦,鹹陽。

  這題一出來,扶蘇再次被釣魚了,略帶驚喜的看著李斯、馮去疾等人。

  “公子,題目也說了,半部《韓非子》也可以治天下……半部嗎?為什麽不是全部《論語》?恐怕我們得好好想一想了。”

  李斯自然也小爭了一爭,他也發現,這題出得……能夠討到一部分人的認可。

  還有,其中……半部這個說法,很有意思。

  全部論語他當然是看過,若要真的用全部論語治天下,那肯定不行。

  但他也不可否認,論語有些東西,對治天下有好處的。

  所以……治天下,需要一半論語,一半韓非子嗎?

  外儒內法……李斯感覺自己的法家思想體系,

在不斷地動搖,重塑……  一種新治國思想,好像在靈光乍現。

  ……

  “這個題目,有那麽絕對嗎?”

  “朕感覺,我們的大魏……什麽都可以來治天下吧!”

  “只要這天下能夠井然有序,就行了啊。”

  “因此,朕覺得,這段話是錯的,太絕對了!”

  考場,經過一陣閑聊,拓跋珪果斷選下答案,並且和皇帝們分享。

  拓跋珪以一己之力,把鮮卑部落社會拉到了封建社會。

  對怎麽治理國家,他取長補短,效仿漢製,完善職官制度,為加強封建制度,還崇尚佛、道。

  儒釋道在他這裡,都可以。

  在征戰中原之際,對和尚、道士都秋毫無犯,加以尊敬,曾致書征召僧朗、法果等高僧。定都平城之際,專門下詔營建佛寺,以便“令信向之徒,有所居止”。同時,他又“好老子之言,誦詠不倦”,並設置仙人博士,立仙坊,煮煉百藥。

  當然,最重要的是……北魏的朝廷當官,不需要給官員發工資和俸祿,官員們的收入,全都自己去想辦法壓榨搞錢。

  能有這種官製,他絕對不是什麽半部論語治天下的。

  “朕倒是覺得……說的對!論語有用……但效果不大,如果在我們這個亂世,真用論語治天下,怕早就不行了!”

  “最多半部可治天下,全部采用,就如同王莽陛下了。”

  劉裕也提出了反對意見,不過反對不反對,王莽這個全盤使用儒家治國的例子在前,還是給他們提供了很大的參考。

  “哈哈哈……”

  “對對對……”

  “半部是可治天下,但全部……可能就沒了!”

  這個角度理解,蕭道成、高洋、石勒等等都忍不住笑了,做題之前,還紛紛打趣王莽一眼。

  王莽:……

  “這一題,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王莽陛下也可以選錯!因為根據他的實際,他的國,是全部論語治天下,這句話,對他而言,是錯的!”

  黃巢認真的看了一下王莽,還給王莽分析此題怎麽回答。

  “朕錯了嗎……”

  “不用儒家治天下,朕還用什麽?”

  “儒家,只能用半部?”

  王莽此時倒是在皇帝們奚落打趣之中,終於也意識到,他的全部儒家治國,可能不行。

  可是……他都是儒教聖人了,不用儒教治國,用什麽治國!

  劉徹那一套,對當前的大新而言,已經不適用了啊!

  土地兼並如此嚴重,他的確是要恢復周製,把豪強手中的土地,分潤出去啊。

  王莽做題歸做題,卻在題目和皇帝們的干擾之下,開始思考他如何治國的問題了。

  ……

  【本題答題時間結束!】

  【下面加載綜合題第三類題目:名詞解釋。】

  【名詞解釋類題目,請根據給出的詞匯,寫出其蘊含的深意或者釋義,或者其背後的目的,即可全對。】

  【題目一:改稻為桑。】

  【題目二:土地兼並。】

  【兩題答題時間為四十分鍾,可用筆答也可以用口述作答。】

  考場,判斷題結束後,果斷再次出現了新題型,而且,一出還是出兩個,答題時間,也全都整合到了一起。

  “改稻為桑?這……這是什麽?”

  “土地兼並,這又是什麽?”

  “不是吧,給我們兩個詞語,讓我們解釋?說出他背後蘊含的深意,釋義,目的……”

  “這,這算什麽題?”

  這個題目一出,劉邦就麻瓜了。

  土地兼並問題,他還沒有遇到過。

  大漢之前,所有的土地都是國有的,確切來說,是那些貴族士族擁有的,百姓只能依附貴族的庇佑,給貴族種地換取糧食和安全,貴族也負責保衛他們。

  是呂後掌權開始,才把土地分給農民的,農民也才擁有自己的土地。

  至於改稻為桑,劉邦更加懵逼,這四個字代表的背後內容,他完全沒印象。

  “太祖,改稻為桑,是春秋時期……齊國丞相管仲和齊桓公實行的一個政策。當時,魯國的紡織發達,織出的縞又薄又細,天下聞名,管仲就讓齊桓公穿縞做的衣服,引導、鼓勵齊國人都穿魯縞製作的衣服,這樣,商人看到有利可圖,就大量進口魯國的縞來齊國銷售。魯國人看魯縞利潤豐厚,紛紛改稻為桑,於是農業逐漸荒廢。”

  “管仲看到魯國糧食產量下降,讓齊王突然下令禁止國人穿魯縞,商人聞風而動,立即中斷魯縞的貿易。魯縞的價格一落千丈,結果魯國糧價飛漲,很快崩潰,只能屈從於齊國。這是管仲不戰而屈人之兵的一個政策!”

  劉秀急忙給劉邦科普了一番,這一題,如果不科普,還真不好回答。

  “至於……土地兼並……”

  看到另外一個名詞,劉秀都皺起眉頭,他一時間感覺不好說,不好解釋。

  “土地兼並,就是……很多豪強他們有很多土地,但是一些農民就沒有任何土地,甚至原來的土地,越來越少。為了活下去,他們不得不把土地賣給豪強,豪強從中獲取了很多土地!”

  王莽當即解釋了,這可算是他大新和漢哀帝劉欣上台來面臨的主要問題。

  他也是一直致力於解決這個問題。

  至於怎麽解決,他規定不能超過一百畝,超過一百畝,要強製分給不足一百畝的鄰居和百姓,以此解決土地兼並的問題。

  他和漢哀帝劉欣,都意識到這個問題不解決,大漢王朝可能暴雷。

  然而,劉欣遇到了阻力,再加上遇到了摯愛董賢……就擺爛了。

  他好不容易上台後,不怕強權,不怕阻力,就毅然決然的發動了這樣的改革,因為他也知道,不改革下去,王朝無以為繼。

  王莽還是積極解決問題的。

  然而,結果……

  “慢著……什麽意思?”

  “改稻為桑,土地兼並……”

  “你們說慢一點,朕……怎麽感覺還是聽不懂呢?”

  然而解釋歸解釋,劉邦依舊感覺像是在聽天書。

  “寡人大概知道改稻為桑,但……土地兼並,到底是什麽?豪強、農民、土地?”

  始皇也一臉疑惑,王莽的解釋雖然夠直白,但……他依舊沒概念!

  大秦的土地,又沒分給百姓。

  “始皇、劉邦陛下……”

  “這題,別說你們不懂了。”

  “朕感覺也不是很懂……”

  “改稻為桑,土地兼並……這題,怎麽答?名詞解釋,還要說出意義、目的,釋義?”

  陳霸先也抓耳撓腮的看著試題:“這都什麽跟什麽啊?沒有選擇題了?要我們親自寫出來?寫什麽……我們也不知道怎麽寫啊?”

  “讚成!這一題……要我們寫?我們是皇帝,還要寫?”

  “就沒有簡簡單單的選擇題嗎?剛剛那些選擇題,雖然有點難,但好歹有答案吧?”

  “這個……不明不白的名詞解釋,讓我們怎麽寫?”

  大胖子安祿山,更是感覺頭疼……

  “是啊……讓我們怎麽寫?朕感覺讓朕寫這個,還不如讓朕去打仗吧!”

  “筆杆子的事情!是朕手下那些讀書人乾的啊,朕都不會寫字……這不是為難朕嗎?”

  石勒當場也感覺頭大如鬥,再次感受到了考場的強度。

  這兩題,對他們而言,就真正的是陌生的題目了。

  “說實話……這真的也為難我們了!”

  “我們那麽多開國皇帝,讓我們動刀子可以……動筆解釋這個鬼東西,怎麽解釋?”

  劉裕也頭疼了,甚至抬頭看著那麽多皇帝……感覺此題,讓他們猛虎繡花,難為他們。

  “各位陛下……不會寫字也不要慌啊,沒聽到考場說……你們念出來也可以嗎?”

  “這題……”

  “加上這一題,就八十分,八十年的壽命題目了。”

  黃巢果斷提醒:“十年壽命……大家看著辦!再說了,剛剛劉秀陛下和王莽陛下都解釋了,這一題……應該是送命題吧,只要我們把他們兩個剛剛說的,寫上去,也不妨礙我們得分得命吧?”

  “可是……王莽陛下和劉秀陛下,只是解釋而已……”

  武則天皺著眉頭:“此題,還要我們說出,這兩個詞匯背後的意義,目的……改稻為桑,什麽目的,什麽意義?不戰而屈人之兵?”

  “土地兼並……豪族是要兼並土地啊,他們兼並多了,是不太好……但,但……目的,就是為了積累財富吧?”

  武則天也發現了此題的回答難點,她……當然注意到這個問題,但覺得問題不大。

  不僅如此,她還讓武家人佔據更大更多的土地,過上榮華富貴的生活。

  大唐的土地兼並,也就是從武則天到唐玄宗這個時期最為活躍。

  這土地兼並,對武則天搞皇帝繼位合法性,就不是那麽重要了。

  總之,此時此刻,哪怕有皇帝知道這兩個名詞的概念,但讓他們解釋,敘述,作答,他們還都是挺懵的。

  這兩個題目,總算給到了他們強度。

  “各位陛下,不妨聽朕一句話……”

  “你們不知道怎麽做,還是可以求助的,問我們,我們也不知道怎麽做,不如,求助?”

  而在這亂糟糟的氛圍之中,高洋果斷提議。

  “是啊!求助……”

  “還可場外求助!”

  這個建議一出,讓一些皇帝們紛紛心頭一動,果斷進行場外求助了。

  這題,沒有現成答案,他們真不行。

  “陳臨陛下……你,你讓我們過早求助了!”

  然而,始皇、劉邦、劉秀……楊堅、李淵等等看著其他皇帝消失的場景,一道道幽怨目光看向陳臨。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