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我的紅樓生涯》第233章
第233章 爭議再起
 “今年的遼餉居然需要五百萬兩,莫非遼東那邊的將士打算天天吃山珍海味嗎?
 但是最讓真感到吃驚的還不是這個,而是你們這些內閣的哥老們,居然讓這個折子給通過了?”
 大明宮禦書房
 昌平帝將手中的折子甩到了內閣首輔汪知節的臉上,消瘦的臉上陰雲密布,仿佛立刻就會爆發。
 汪知節跪在地上,頭垂在地上一動不動,簡德三、楊繼林、等三人也跪在身後。
 等到昌平帝說完後,汪知節這才低聲道:“陛下恕罪,容老臣為您道來。”
 昌平帝冷冷的看了他一眼,“說……朕倒要看看你能說出什麽子醜演卯來?”
 汪知節苦笑道:“去歲,努爾哈赤率領大軍圍攻沈陽城,雖然如今已被擊退,但遼東軍損失頗重。
 為此西寧郡王這段時間不斷的上折子請朝廷撥發糧餉、器械並修繕沈陽城牆,光是這些東西就需要至少三百萬兩銀子。
 平西郡王還在折子裡說,去歲的那場大戰,遼東軍雖然給予了後金大軍以痛擊,但自身也損失了近兩萬人,光是補充這些兵員缺口和對戰死將士的撫恤,對有功將士的褒獎也需要上百萬兩的銀子,這些林林種種的東西加起來,五百萬兩銀子似乎也不算多。
 老臣和諸位閣老考慮到這點之後,才在折子上批複了同意的。”
 “這樣啊。”
 五百萬兩銀子啊,這可是往年朝廷半年的賦稅,現在卻被他說得好像五百兩銀子那麽輕松。
 汪知節不假思索道:“老臣得到最新報告,定遠伯賈瑜率領大軍已在返回的途中。
 實在受不了的太祖便弄了個內閣製,為的是將皇帝從繁瑣的政務解放出來。
 饒是昌平帝心性隱忍,也忍不住氣急而笑:“嘿……好一個無縫銜接啊!
 而自從談卿雲被革職查辦後,內閣成員便降到了四個人,至今已有一年多了。
 他依舊面色平靜道:“陛下此言謬矣,定遠伯縱使沒有從鹽商那裡抄家,遼東的局勢也不會為此而有任何改變。
 即便是被昌平帝斥罵也能面不改色的汪知節等人聽到昌平帝輕飄飄的一句話後,卻如同聽到驚雷般,面色立刻就是一變。
 倘若是一般人被一名帝王這般逼問,絕大部分都會被問得啞口無言,但汪知節顯然不在此列。
 感情這些銀子不是你家的,所以起來一點都不心疼是吧?
 昌平帝氣得不想再跟汪知節廢話下去了,他乾脆又拿出幾本奏折摔在了龍案上。
 西寧郡王同樣會向朝廷索要糧餉、器械,銀子照樣是少不了的。
 距離神京只有兩三日的路程,等到賈瑜押解的那筆銀子抵達神京後,便可即刻派人押解銀子送往遼東。”
 說到這裡,昌平帝站了起來,在禦書房裡走了幾步後,突然對著跪在地上的汪知節等人說了一句:“自從談卿雲被革職後,內閣便一直沒有再增加人,朕擬讓內閣增加新人,不知諸位愛卿可有好的人選推薦啊?”
 朕問你們,倘若賈瑜此次下揚州,沒有抄了八大鹽商的家,弄到了這五千六百萬兩銀子,不知汪愛卿你們又要如何批複這份奏折啊?”
 “這裡還有清理黃河、賑災、給九邊撥發餉銀等等,朕粗略算了一下,至少還需要五百萬兩銀子。
 昌平帝冷漠的一笑:“銀子呢……這五百萬兩銀子從哪出?汪愛卿莫非打算你們幾位自己湊一湊麽?”
 但過了一段時間後,夏太祖發現宰相廢除之後權利是增加了,但工作強度也是呈幾何倍數的增加。
 聽聽……五百萬兩的巨款,卻被汪知節說得如此風輕雲淡理直氣壯,昌平帝一時間被氣得說不出話來。
 內閣一般設有一到七名閣老,一般來說不管內閣成員有多少人,數目都是單位數。
 大夏太祖建立大夏之後,為了增強皇帝的權力廢除了宰相製。
 只不過,由於定遠伯在揚州的一系列動作,西寧郡王索要的數目相對而言就多了些而已,老臣以為這也是人之常情。”
 如此一來,一個月不到,一千萬兩銀子就這麽出去了,朕還是頭一次發現,汪愛卿還真是挺會錢的。”
 這種情況是很不合理的,因此昌平帝提出增加內閣人數並不算突兀,只是對於汪知節等人來說卻不是什麽好消息了。
 畢竟內閣掌管的權利就這麽多,人越少每個人掌握的權利就越多,現在昌平帝突然提出要增加內閣成員的人數,這對於習慣了手握大權的他們來說,又怎麽舍得將到手的權利分給他人呢。
 有心要反對,卻又不知從何說起。
 而且他們自己也非常清楚,目前這種由四人組成的內閣無疑是不合理的,皇帝要恢復內閣人數是天經地義,他們根本找不出任何理由來阻止。
 看到汪知節等人不做聲,昌平帝總算是出了口氣,臉上浮現出一絲譏笑,扭頭對戴權喝道:“你這老貨,汪閣老他們都跪了那麽久了,也不知道提醒朕一下。
 你還愣著幹什麽,趕緊扶汪閣老起來坐下。”
 “奴婢該死……奴婢該死。”
 作為伺候了昌平帝多年的老人,戴權當然知道自己的主子就是故意讓汪知節等人跪著的,但面上還是露出惶恐之色,伸手給自己來了兩巴掌,這才喝令小太監們搬來了錦凳,並請汪知節等人坐下。
 等到幾人坐下後,汪知節才說道:“陛下,遴選閣老,按例要進行庭推,而後將名單送呈陛下禦覽。
 老臣等提議,七日後開始庭推,老臣等人必將為朝廷,為陛下選出一位能乾的閣老。”
 “不……愛卿說錯了。”
 昌平帝搖了搖頭:“不是一位……而是三位。”
 “什麽……三……三位?”
 這下汪知節四人再也控制不住心情,驚訝、惶恐甚至不舍等神情全都呈現在臉上。
 “正是。”
 昌平帝道:“我大夏太祖自從開創內閣製以來,便定下了七人之數,只是朕繼位的這些年一直忙於國事,將內閣之事疏忽了。
 而且,這些年諸卿的辛苦朕也看在眼裡,朕聽文淵閣的人稟報,諸位愛卿每日忙得連解手的時間都沒有,朕實在是不忍看到愛卿一把年紀了,還如此辛勞。
 朕思前想後,打算將內閣的人數恢復到七人之數,這樣也好讓諸位愛卿不那麽辛苦。”
 聽到這裡,汪知節等四人心裡甭提有多難受了。
 他們很想告訴昌平帝,其實我們不怕辛苦,內閣的人數能不增加最好,再多的活我們也能乾的完。
 只是心中雖然是這麽想的,但這種話打死也不能說出來,否則一旦傳揚出去,那些言官禦史能把他們給噴回老家。
 盡管內心極度不適,但四人還是不得不唯心的向昌平帝道謝。
 昌平帝又對四人討論了一會政事,待到四人告辭而去,昌平帝的臉色這才緩緩陰沉下來。
 他盯著門口的方向,良久才轉過身子,對一旁的戴權道:“走……”
 戴權趕緊問:“皇爺,回寢宮歇息嗎?”
 “不……去父皇那裡。”
 “太上皇?”
 戴權拿著浮塵的手就是一頓,但很快便反應過來,隨即朝外頭喊道:“陛下擺駕龍首宮啦……”
 不提昌平帝去龍首宮,汪知節四人回到文淵閣後,也坐了下來。
 待到仆役送來清茶後,入口自微苦回味甘甜的茶水入肚後,四人的精神這才好了些。
 工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葉祚忍不住率先對汪知節道:“鑫山公……陛下要恢復七人製的內閣,看來是對我等開始不滿了,咱們應該如何是好?”
 汪知節沒有說話,只是靜靜的品著香茗,一旁的簡德三也皺眉道:“倘若再增添三個名額的話,確實對我等有些不利,不過朝廷制度本就如此。
 陛下這麽說也是天經地義,咱們什麽也做不了啊。”
 武英殿大學士楊繼林翻了個白眼,“現在知道怕了?前些日子老夫就說過,不能放任下面的人亂來,可伱們誰聽了?
 好家夥……一個個眉頭都不眨的,大手一揮一千萬兩銀子就這麽出去了,感情你們是仔賣爺田心不疼是吧?
 現在終於惹怒陛下了,看著吧……接下來幾個月,大夥也別乾別的了,為了這三個閣老的名額,下面的人非得打出狗腦來不可。”
 如今內閣只有四人,其中汪知節和葉祚屬於浙黨,這兩人在內閣中佔據了一半的力量,再加上汪知節身為內閣首輔,可以說在內閣裡,浙黨佔據了絕對上峰。
 而楊繼林是湖廣人,屬於正兒八經的楚黨,像現在可以光明正大冷嘲熱諷的機會可不多,他當然不會放過。
 汪知節眉頭一皺,沉聲道:“現在不是說這個的時候,既然陛下已經開了口。
 接下來的庭推不僅要舉行,而且速度還要快。”
 “速度要快,汪閣老,您這是什麽意思?”
 一聽到這裡,楊繼林和簡德三心中立刻警覺起來,難不成這個汪知節還要往內閣裡塞自己人不成?
 他們倆人一個是楚黨,一個是晉黨,要應付汪知節和葉祚兩個浙黨已經很吃力了,要是進來的人裡頭再有一兩個浙黨,內閣可就真的成了浙黨的天下了。
 汪知節將兩人的表情看在眼裡,輕哼一聲:“你們都想到哪去了,老夫之所以提議要盡快廷議,是因為老夫懷疑陛下心裡已經有了人選,咱們倘若不盡快敲定人選,搞不好就會生變。
 你們也不想陛下趁機將新黨塞進來吧?”
 “新黨?”
 一提到新黨,幾個人的面色便齊齊一變。
 所謂的新黨,是近些年來,朝堂上新出現的一股勢力。
 這些人對朝廷舊的保守勢力極為鄙視,極力鼓吹實行變法,認為朝廷應該重新丈量土地,廢除人頭收稅制度,改為按田的實際數量收稅這才合理,為此他們不斷上折子,建議昌平帝進行變法,認為唯有如此才能富國強民。
 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新黨的名氣也逐漸增加,吸引了不少官員的加入。
 不過從目前來看,新黨的實力暫時還沒法和以浙、楚、晉等舊黨相比。
 盡管如此,新黨的出現還是讓舊黨們感受到了極大的威脅。
 葉祚冷哼一聲,“新黨……不過是一群跳梁小醜而,根本不足掛齒。
 這麽些年了,他們也沒能成什麽氣候。
 不過老話說得好,獅子搏兔亦用全力,老夫以為,消息傳出後,肯定會引得朝堂轟動,新黨是不會放過這個機會的。
 所以各位閣老一定要加倍小心才行,一定不能讓新黨的人混進來,否則有一就會有二,屆時咱們的麻煩可就大了。”
 舊黨們盡管平日裡相互之間鬥個不停,但在對付新黨這塊上,他們可是有著共同的利益。
 “這點不勞您多說,我們自己曉得。”
 楊繼林也沒了剛才幸災樂禍的心思,雖然新黨大都是由一些出身寒門的官員組成,但通過這些年, www.uukanshu.net 還是有不少新黨開始爬到了較高的位置,要是一個不小心讓他們鑽了空子,那可就麻煩了。
 汪知節輕輕翹了翹桌子,待到眾人看過來後,他沉聲道:“你們不用太過擔心,新黨如今羽翼未豐,就算給他們機會也掀不起什麽風浪。
 現在最重要的還是擬出一個章程出來呈送陛下禦覽,老夫以為,內閣還是需要一些老成持重的人較好,那些嘴上沒毛的人就不用考慮了。
 這樣好了,待會各位回去之後,仔細思索一下,兩日後將各自的名單送到老夫這裡來,再過五日便是大朝會的日子了,屆時陛下肯定會在朝會提出庭推,咱們一定要準備好。”
 眾人立刻就明白了汪知節的意思。
 他話裡的潛台詞便是,楚黨和晉黨可以再塞一個人進來,同樣的,浙黨也是如此。
 這樣一來,內閣的勢力就變成了楚黨和晉黨各兩名,浙黨三名。
 如此,內閣便可以保持一種微妙的平衡。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