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三國:誰讓他做謀士的?》第156章:乾這事,比打仗專業多了
最新網址:

“伯常君侯、曹昂公子,要的並非是急切的功績,淮南能不能立刻攻下來,其實並不重要。”

賈詡湊近了張繡,認真遊說著。

“他們,要的是廬江安穩,軍民一心。”

“是以,老夫認為,此時正是少將軍先立功於公子,再進攻淮南取功於大漢的絕好時機。”

“今日,我去見君侯第一面,便和他說了此意,於是商議下來,覺得事可成矣,才回來面見少將軍。”

“收取廬江士族……”南方士族林立,不像雒水腹地那般根深蒂固,枝繁葉茂。

但是,南方士紳多有商賈養於族中,家底殷實,一戶大族可能家種便有數囤糧,以供亂世所需。

曹昂和張韓有心取士族擁戴,不算是什麽奇怪之事,甚至這麽做更好。

畢竟,攻下了淮南之後,大軍南北合圍九江壽春,讓袁術退無可退,那時候便是更長更慘烈的拉鋸戰。

比的是雙方的底蘊,曹氏有再多的物資輜重,也比不過直接得到當地士族的支持輸送,而這些家族,如果不是真心歸附,那肯定不可能舉家資而助,都會藏著掖著,甚至只是迫於某種壓力無奈為之,心中不一定會如何想。

不,是一定不會甘心投歸於曹氏,曹操的出身乃是閹宦!!

張繡差點因為曹操當下的功績,而忘記了此節。

當他說起這個身份的時候,賈詡欣慰的點了點頭,由衷的道:“其實,當年董卓,今時曹公,均不在士族接納之列。”

“士人希望拯救這天下的,是關東名族袁氏、楊氏,或者是漢室宗親劉虞、劉表、劉璋,但他們想不到,是一個自小被冠以狡詐小名的曹氏阿瞞。”

“如此落差,如鯁在喉,卻又不得不表面逢迎。”

賈詡想起了一次圍爐,賓客走得差不多了,只剩下賈詡等人的時候,張韓曾經有過這樣一種形容。

現在士族、曹氏的關系,就好像一場為了大局“將就”的婚姻,曹操為夫婿,士族為人妻。

表面上,男主外而征,女主內而治,一切都和諧和睦,並無嫌隙。

可,當有一天,人妻少女懷春時最仰慕的那一類英雄橫空出現,家世高貴、億萬家產又知書達禮。

此時,這些妻妾的心思會不會動搖?!

肯定會。

她們不光會心猿意馬,和這高貴公子眉來眼去,甚至還會願意受人蠱惑,一起謀奪本家的家產。

君侯所比雖然粗鄙庸俗了些,但是理卻是出奇的吻合。

賈詡深歎道:“故而,取廬江只是開始,收廬江士人之心,恐怕是打開南疆局面的第一步。”

“少將軍,此番若能成,損失倒不會有,卻能同封君侯之身,以光耀家族門楣,或許日後還能得興宗旺族,前途無量。”

這不是諂媚奉承的話,因為賈詡的表情十分冷靜鄭重。

張繡只是思考了片刻,立即點頭笑道:“好,請先生告知繡,該如何配合君侯與公子。”

“今日,少將軍可見有當地士族領百姓豪紳來迎?”

“未曾見到!”張繡對此頗為不滿,甚至剛開始還以為是張韓從中作梗,但現在看來,並非如表面所見那麽簡單。

士族想來心思深沉、手段繁多,高不高明且不說,但他們在關鍵時局的決定,往往都有不簡單的用意。

也許,這就是士族的用意,不來迎接,也不做討好,讓我心中對張韓生出不滿。

又或許,他們早知道我和張伯常的仇怨,只是稍稍一點不尊的“動作”,就能將仇怨嫌隙擴大。

就是輕輕巧巧的“挑撥”而已,並不費什麽功夫。

有時候,張繡去細品這些詞匯,總覺得今人古人都有絕妙的智慧。

挑撥二字,盡顯“陰險”才華,就是輕描淡寫,暗中牽線。

總之,事出反常必有妖,還是文和先生厲害,洞若觀火。

張繡想到這,又追問道:“先生,直言便是,我心中已明了當下局勢,你直說這與我要和張侯決裂又有什麽乾系。”

“那就好,”賈詡點點頭,輕聲笑道:“君侯與公子知曉少將軍之心,想必也會頗為欣慰。”

“一惡,一善,便可將當地宗族推向曹昂公子,以彰顯公子之仁德。”

“在此局中,少將軍與君侯,均是為大公子做嫁衣,少將軍隻管未必當地士族豪紳,收取糧食、征用輜重。”

“而對君侯之令,大可置之不理,以傭兵自重為假象。”

“少將軍以惡名相逼,便是將自己的未來獻給曹氏大公子,有百利而隻一害。”

“若是少將軍想要保住仁義名聲,以善待仁德的軍風收取民意,則有一利而招百害,在下直言如此,少將軍可細思。”

“嗯,”張繡根本沒有過多思考,當下點頭道:“無妨,惡名有何不可,張伯常不也有貪財好色之名,正邪參半,視為瀟灑豪邁之人。”

“我又有何不可?”

“好,”賈詡聞言,才真正放下心來,再次囑托了幾句後,出帳來騎了戰馬回去。

當天夜裡,和張韓又深談了許久,到第二日,劉勳在處理完任上事務後,來府邸見張韓。

說是見張韓,其實是想為曹昂引見一些廬江的名門望族。

其中,有皖城的喬公、以及兩年前死守舒城的陸氏之人。

陸氏在那一年袁術得勢後,與其交惡,緣由是因袁術問廬江太守陸康要糧三萬斛,不得。

於是派孫策來攻,許孫策為廬江太守,但最終食言,把太守給了劉勳。

劉勳就任後,則以懷柔治理,拉攏各族,甚至暗中幫助陸氏家族的殘余之人出逃回吳中。

所以當時的結果就變成了,血氣方剛、急於建功的孫策在廬江大殺四方,攻破後斬殺陸康。

把所有的惡名全都背負於身,最終全是為劉勳做了嫁衣,讓他上任後的懷柔政策顯得格外有人情味。

由此將廬江逐漸穩固下來,當然,很多官吏還是辭官,不願聽從袁術調遣,從而稱為了隱士。

廬江的隱士,由此也就特別多,多到有能有家資者,已經遷徙到了吳地或者荊州安身。

“陸氏,有殘余的族人還在廬江,而這位橋公,則是隱士之中的舊識,倒也算風雅之士,不過他本宗有一人是袁術部將,名橋蕤,想必君侯並不陌生……這兩族對君侯與大公子的幫助,都絕不會少。”

“橋公住在皖城外與舒城主道連同的竹林深山裡,有一處莊園,頗為寬廣,倒是逍遙自在,境內士子賢才,不少出其門下。”

“他有兩女,近年來名動江南——”

他話還沒說完,張韓眼睛都亮了起來,不由自主的插嘴道:“可是……大橋小橋?!”

“呃,不錯……”劉勳奇怪的看了一眼張韓,笑道:“伯常君侯,好似是北方人,也聽聞過南方的美人傳說?”

“二女待字閨中,我不曾見過,但音律的確是絕佳,”劉勳開始回憶思索起來,“我估計是橋公暗中傳其名,想在亂世為橋氏尋一方依靠吧。”

“橋氏之中,那橋蕤已死在了蘄陽,為曹公所破。”

劉勳說到這,甚至有點無可奈何,他對橋蕤也誇不下去。

主要是聽聞這些年曹公南征北戰,所到之處定會收取有能敵將,而且恩寵有加。

曹公之心,其實很好猜測其心,他是無可奈何,畢竟“天下名流歸袁紹”,曹操只能收取降將以抗衡,若是在野的勇士,恐怕都會朝名譽極盛的冀北去。

但,橋蕤是直接被斬,根本沒有聽說曹公曾拉攏招降過,斬殺之後就收取了他的部曲。

現在壽春正在鏖戰,彼此都不得寸功,此狀或許還會持續許多月。

張韓不會是,還在戰事就想要先行享受享受?!

劉勳不由得皺起了眉頭。

張韓笑道:“愛慕之心,自然有之,我也是個血氣方剛的年輕人,不過現在卻不是結交的時候。”

張韓想了想,正色了起來,接著道:“陸氏在廬江經營多年,昔年陸康舊部,也都是拚死抵抗孫策的忠勇之輩。”

“這些名流,都值得結交,子脩,可否一見?”

“兄長說了自然可以,”曹昂儒雅的笑著。

他自進入廬江後,便不再以張韓的宿衛副統領行走。

而是,宣揚其曹氏公子的身份,一開始鄉親父老幾乎懼怕、避諱其人,不敢私下傳言。

後來,不知何時傳言四起,說曹昂自小深受孝義之學,多為名士所教,體察民情得兗、徐百姓愛戴。

得許都眾官吏所擁。

這些傳言裡,傳達出了兩個非常重要的信息:一是曹昂完全走仁義忠孝之道,不動霸道刀兵,與其父不同。

曹操打地盤,或許日後要他來治地盤,這是兩人身份之不同也。

二是他得到了許都官吏擁護,說明有不少家族已經將延續家族的寶押在了曹昂身上。

盡管曹昂到現在為止,還沒有高官顯爵、聞名於世。

所以,潛移默化的也就得到了認可,很多人都想要來見一見這曹氏的嫡長子,是何等模樣。

曹昂跟隨張韓多年,一開始來的時候,他只是博學、知禮。

到現在,經過了荀彧教導,程昱、郭嘉、戲志才、張韓,乃至是最近賈老師的熏陶。

他和這些當地豪族相見相談,簡直是遊刃有余,無論怎麽聊,都能表現出想讓他們看到的樣子。

而且張韓經常讓曹昂學劉備,早年就不只一次的說過,學劉備的兄弟豪情、學他的親力親為,也要學他的意志堅定。

學得曹昂現在也什麽都會,田土裡的農耕事,根本不是裝樣子,他真的可以俯身和百姓乾一整天,晚上又回院子裡讀書、練武。

“橋公所居之處既已知曉,我們自己去拜會就是了。”

張韓送劉勳出門,在走到門口時候,身後不知不覺已經跟著兩名宿衛,每人都拿著一個小箱子。

“世叔請慢行,小侄再多問幾句。”

張韓拉著他慢慢走,而那兩名宿衛則是很自然的快步而行,將箱子提到劉勳的馬車上。

劉勳全程看著他們的背景,連忙拉張韓的臂彎,滿面不好意思,“伯常,你,你這是幹什麽?!”

“上次那一車的特產,已經夠多了,我真的受之有愧啊!”

“誒,世叔誤會了,這不是送伱的,”張韓忙解釋。

“哦,不是。”

劉勳愣了愣。

張韓接著道:“世叔為子脩辦事,東奔西走,還要兼顧上境內的治理、官吏任用與舉薦,匯呈當地農耕事宜,昨日還差人送來了謀計收成之表,我無能相助,非當地鄉人,只能乾看。”

“既如此,唯有盡些綿薄之力了,這兩箱金餅,是放在世叔那裡,用於上下打點。”

“世叔可別自己拿去用了,定要用於打點親信,差人辦事。”

張韓關切的拍了拍劉勳滿是老繭的手。

拍得他都有些顫抖起來,劉勳胡須被風吹得抖動飄揚,雖不至於老淚縱橫、鼻頭酸楚。

卻還是心裡暖了暖,反手緊緊的拍握住了張韓,道:“伯常有心了,真是照料周到。”

“世叔,均是為了建立穩固之功,錢財雖重,重不過情誼。”

“說得好!”

劉勳上了馬車,很快揚長而去,張韓和典韋站在原地看了很久。

走回宅邸的時候張韓轉頭問道“送了多少出去?”

“一千六百八十斤。 www.uukanshu.net ”

典韋心裡還記得數量,道:“要不要讓家裡再送點過來,現在大軍道途開了五條,輜重是均可運送到來。”

“收了多少?”

典韋怎舌道:“賺的,光那一千匹戰馬,就夠數了。”

“這劉子台自那日之後再也沒說過這一千戰馬的事。”

“挺好,”張韓又走了幾步,想了想道:“讓子脩給張繡送淮南的地圖去。”

“誒!”典韋回去立刻告知了曹昂,之前已經商量好了,在恰當的時機,讓曹昂出面送圖與繡。

將功績再交托於他,準備妥當之後,攻取淮南境地,斷絕袁術後路。

這圖,送不送、誰去送、何時送,非常重要,要看好時機才行。

……

此時,張繡正在舒城外的各族族地,縱馬踐踏其私耕的農田。

驅趕其奴籍耕農。

許多年邁主事之人出來呵斥,但張繡卻是渾然不覺羞恥,反而高聲征糧。

“爾等和張伯常乃是同氣連枝!沆瀣一氣!”

“舒城既不發軍餉,我領兵在外不可領軍中將士饑腸轆轆,征當地糧食用於討逆,爾等若是不尊奉陛下之軍,應當以亂賊論處!”

“這,這……”那族中長輩愕然不安,但是卻又無可奈何,他手中可是有殺人屠刀,不敢不奉……

張繡趾高氣昂,面色冷漠,坐於戰馬之上,實則心裡感慨萬千。

這場景,太熟悉了。

那年二十四,我的叔叔張濟,帶我到了南陽,我們幹了半年這等營生。

這比打仗,順手多了……

(本章完)

最新網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