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三國:誰讓他做謀士的?》第213章:您放我出去,我絕不搞事!
最新網址:

“韓嵩,韓德高,品行極為忠良,出身較微,貧賤不改其心志,光是這一點就足以稱得上難能可貴。”

張韓依稀還記得些許韓嵩的風評,至少可以確定這是個品德值得尊敬的人。

“此人和劉始宗的關系似乎不錯,那一日便是他和韓嵩一同宴請我,且提前說了一些消息,讓我心裡有所準備。”

“否則,後與劉表相見的時候,我可能會因為猝不及防而當場失態。”

張韓冷不丁的道:“還好你沒有失態,若是真的激怒了他們,也許就不是在半路上遇見山賊了。”

“可能是當場殺了,在對外說你的罪名,跨地去行事真不是那麽簡單的……”張韓了摸了摸下巴,不由得沉思了起來。

“人家可以隨便想一個理由,便動手殺人,只要能承受得住後果,現在想想後果,無非是得罪我而已……”

許久不說話的賈詡聽見此話立刻眼前一亮,笑道:“君侯,老夫猜測,或許是你遭貶的消息也傳到了荊州,而後一眾荊州士人乃至是劉景升也一樣看輕君侯,方才會有此事。”

張韓愣了愣,旋即了然的笑了起來,這就對了,對外放出的消息並沒有特意給冀州。

而是放給各類探哨的,只要願意打探,都可以探聽到這消息。

故而荊襄的探子一樣會得知張韓已不再受重用的消息,所以自然可以逐漸輕視乃至無視,又或者此次劫殺、搶貨,就是為了試探一番張韓的底線所在。

賈詡的分析,可謂一針見血,否則他們現在都還想不明白此節,隻以為是劉表本來就如此。

“伱之前說,蔡氏在劉表面前不斷爭權進言,卻也不對……”張韓又撓了撓頭,一副燒腦糾結模樣,“他之前還給丞相寫了書信,其中言談均是十分懇切,欲歸許都,早已求得了丞相的親善之意,怎麽會從中阻撓呢?”

賈詡又笑了,道:“君侯,你心性良善,又居功在身,或許還不太懂這其中道理。”

他似已經看清了蔡氏之想,臉色頗為自信輕松,張韓等人的目光也都聚集了過來,待片刻後,賈詡才道:“若是,孫公祐此去,依靠韓嵩和劉先勸得了劉景升,那麽功績自然全都是他們的了。”

“這樣的話,蔡氏豈不是就要少了許多功績!?”

“此時,已經是蔡氏在和其余的文士爭奪這進取之功,求恩於曹氏,”賈詡說到這裡之後,其余人也都明白了。

典韋除外,他還在愣愣地聽著,其實不知道在想什麽。

張韓笑著點頭道:“不愧是文和,一眼就能看出門道來,聽你說了之後才忽而明白,更覺通透。”

“我們此舉實際上動了蔡氏的利益,於是遭到了暗算,這一路方才惹來了麻煩。”

“十六條人命,近一萬二千金的貨物商馬,均丟失在荊州境內,劉景升,或者說是蔡氏、黃氏又或者是別的名流一黨,已認為我江河日下,不可再起,故而欺我老無力!”

賈詡聽聞這話幽怨的看了張韓一眼,整個人都有點不得勁。

你還老無力……還當著我的面說這話,好像是在打臉似的。

張韓接著笑道:“公祐,你且先回去休息吧,這件事我們再商議一下,接下來我會想辦法去和荊州聯系,至於錢財,不必擔心。”

張韓的話,在這堂內就好像是定心丸一般,讓所有人都慢慢的鎮定了下來。

下午,張韓從南臨山回來,去了丞相府,大步流星的走到了正堂,曹操似乎已經早就在等待了,見到張韓時就笑吟吟的將眼神掃了過來,這就意味著在請張韓過去。

好像很多時候,曹操都能在這裡安靜的等待張韓到來,因為類似的場景,他似乎已經經歷許多回了。

而且,恰好每一次都是張韓遇到一些難題的時候。

今日之事,不必多說,肯定在來的時候曹操或許就已經知道了。

“丞相。”

張韓拱手而下,面色平靜的坐在了曹操的對面。

曹操久久不曾開口,等張韓的心緒稍稍平穩下來之後,他才歎了口氣道:“吃虧了吧?”

張韓咬了咬牙,“荊州那一行商馬的消息,可是丞相你告訴我的呀。”

“嘿嘿,”曹操崩不住了直接笑出聲來,整個氣氛全都被破壞了,肩膀也松懈下來,頗為輕松的道:“消息嘛,的確也是我說的,不過這機會卻也是你給他的。”

“你知道,為何你時常胡鬧,我卻從來不會真正厭惡你嗎?”

張韓認真聽著,暫且沒有回答。

曹操看了他一會,笑容逐漸燦爛,道:“因為你這個人,心善!”

“對人仍舊心存一絲善意,此事便是如此,欲順水推舟的收下南方儒生,結交劉先等文士,同時將孫乾、糜竺這些年的馬商產業賣到荊州,再盤活你麾下的許多家產。”

“同時,此舉又好似給了劉表一點甜頭,向他示明好意,但是……”曹操說到這嘖嘖感慨,搖了搖頭之後,已是頗為正色:“你沒有想到,他是一位雄主,是一頭老虎,哪怕是已經年邁,但仍舊還是一頭老虎。”

“你如此對待,他自然不會承情,而且他也不需要你的情義,既如此,他不如吃下你五百戰馬,上萬金銀,又再羞辱孫公祐一番,算是給予了你回應。”

“而現在,你該如何回應他呢?”

曹操樂呵呵的看著他。

張韓深思了許久,暫且還不知道該如何回答,他知道了曹操這話的用意,就是不允許自己大張旗鼓的去和劉表開戰,更加不能報復,也不可借此機會放棄了自己隱藏下來的聲勢,從朝堂內又冒出頭來。

那麽,現在能做什麽呢?

是否要回擊?該不該將此事放在心上?

若是不回擊的話,恐為荊州士人看扁,淪為笑柄耳。

若是回擊,則會讓現在所經營之事,全盤落空,當然,張韓之名並非是整個北方戰場的全部,即便再次讓冀州重視起來也不是什麽影響大局之事。

張韓思索許久,忽而抬頭,平靜的看向曹操,道:“那,要不我去一次汝南,或者南陽,駐軍於其地如何?”

“何意?”曹操眉頭一挑,道:“你一個大理寺寺正,你頂頭上司陳登這才剛剛上任,已三把火燒得熱烈,正是立功之時,不在許都出謀劃策,你跑南下去有何目的?”

“想清楚,說出來。”

曹操又補充了一句,他要張韓此刻的想法和心思。

“趁此時機拿下南陽,宛城、穰城隻佔一半而已,我們需要穩固南方防線。”

“既然劉表以讓我資助他們為名,則不算是撕破臉皮,雙方兵馬自可據守對峙,彼此可相安無事。”

“那我去南陽駐守,其實就是最好的回應了,我不會立刻去興師問罪,而是真正的治理南陽。”

張韓的表情十分認真,和曹操對視了許久,曹操則是別過了臉去,過一會兒又轉了過來,咧嘴一笑道:“你這話說得,我怎麽就不敢信呢?”

“你會不亂來?”

張韓鄭重點頭:“絕不會亂來,但一旦可以掙得利益,我自然也不會放過,主公日後若是奪得北方,下一步自然便是南下,當初的方略,便可實現三中之二。”

“既如此,我此去前哨,摸清荊州之情,又有何不可?”

曹操深思之下,心中略有思量,他決定再相信張韓一次,這一次年輕人在劉表手中吃了虧,卻也不是什麽要命的大虧,只是把當初從荊州佔的便宜又還回去了而已。

但,心中這份不甘與憤怒如何能平安度過去,卻才是難事。

張韓若是能去了南陽,又依靠治理平穩的度過這段時日,方才是真正的成長。

“你南臨山的軍營操訓如何了?”曹操冷不丁的問道。

“已是精銳之士,飛軍與騎軍,都可堪稱以一當十之勇士,主公可隨時去一觀其面貌,挑選入虎豹騎。”

黑袍甲騎張韓自然已經挑選走了,但有些人的騎射之術更加,甚至在營中還練出了左右開弓的熟稔手法,已可遠超同儕,堪為小吏,若是數戰之後能活下來,其才能必定是難能可貴。

曹操點了點頭,很是滿意。

在練兵這方面,他絕對相信張韓的能力,與其說是相信張韓,不如說是相信他手底下的那些武將,典韋和趙雲兩人,都有萬夫不當之勇,而趙雲更是有統領之才。

除此之外,高順,這位來自於兗州士族的將軍,從他入營開始,到現在從來沒有犯過錯,滴酒不沾,嚴令帶兵,慷慨犒賞,軍心、軍威都是常人所不能及。

這些人訓出來的兵士,已經一次又一次在戰場上證明乃是強悍之軍,讓敵軍聞風喪膽。

此去,倒是也不必擔憂無人訓練兵士,且北方戰事,即便是袁紹欲興兵而來,應當也該是在秋後率軍。

孫策,現在也已經將目光看向了豫章,不敢再西進荊州,或者北擾合肥、廣陵。

“好,你去便是。”

“我向天子請命,請他拜你為南陽郡丞,你可率你本部部曲前去,曹休仍在宛城駐守,你持此劍、印可調動宛城的兵馬,”曹操把桌案上的劍印推了過來,至張韓的眼前。

實際上,在張韓來之時,確切的說是曹操知道他在荊州被劉表擺了一道之後,就明白這小子可能不會忍氣吞聲,畢竟張韓不是這類性格的人。

他從來不會放長線去謀劃,有仇乃是想辦法以最快的速度報了。

“多謝丞相!”

張韓立起身來,躬身行禮。

“但我只有一個要求,”曹操舉起了一根手指,淡淡道:“不能落人話柄,不可被荊州揪住尾巴。”

張韓起身後咧嘴一笑:“放心吧,嶽父大人。”

不愧是你,我的丞相嶽父,其實我還沒來你就已經明白了我要做什麽。

張韓得了心中所願,此刻是眉開眼笑起來,給曹操捏肩捶腿了一會兒,當足了狗腿子,把今天的“舔狗”任務做完,然後歡天喜地的出門去。

“記得常寫信回來,若是多點詩句也無妨,書信私送給我。”曹操臉上帶著和善的微笑。

張韓嘴角一抽,抿嘴點頭,也露出慘淡的微笑出門去。

他明白,嶽父這話的意思是,私點詩句讓他白嫖……好家夥,他果然上癮了。

等張韓出去之後,曹操回頭讓宿衛去內堂請郭嘉來。

黑袍郭嘉到身後躬身,曹操微微向上轉頭看去,起身稍立得近一些,小聲的道:“傳令子脩、文則、文遠、以以及允誠,讓他們將各自的兵馬後撤幾分,讓出九江陽歷、廣陵一線,把半數的長江天塹,讓給丹陽吳景、吳郡朱治。”

“好。”郭嘉略微思索,雙眸不斷明亮閃爍,正要詢問時,看曹操一副壞笑的模樣,緩緩拱手,苦笑搖頭道:“主公,當真是了解伯常甚也。”

“不是,我是了解他和賈詡一起,一定沒安好心!”

曹操從桌案下拿出了一分細致分好的疆域地圖,這是張韓在今年曹操生辰時送來的禮物,其中記載了數條小道,各地城池,乃至是亭村,可謂是將中原腹地,乃至東南長江盡收眼底。

此物在軍營,可說是珍寶也,因為密密麻麻的標注裡,便可讓曹操這樣的人物如同身臨其境,再加上張韓曾經說過的“假想敵”之想,以及他們圍爐時候的沙盤,曹操簡直是如魚得水。

他此刻仔細的看著廣陵、吳郡的交接,又看向廬江、九江和丹陽的交接,中間這一條長江水,剛好可以通到江夏,而孫策要取豫章,則必走此道。

張韓,或者是賈詡,一定會從這裡入手。

……

三日後。

張韓從南臨山出發,在七月時,率黑袍騎到達了宛城。

故地重遊,典韋和賈詡都有截然不同的感受。

此城已是更加堅固壯闊,且當地百姓眾多,屯民十余萬,糧倉十余處,當地土豪有上百族,可謂牢不可破的一座巨大“兵堡”,張繡當初在的時候,因為被劉表限制了人丁和糧草,只能做襄陽的看門狗,是以不可能有機會來治理此地。

其實,宛城、樊城、新野等地,除卻是屯兵的兵堡之外,若是治理得當,也能在此區域開出繁榮的田土和農市來,資數十萬百姓生存並不算難事。

要不說,南陽乃是百萬人口的當世大郡呢。

此時,宛城、樊城已得其二,新野若能得下,此三城便可佔住為根據,再圖掌控整個南陽,便可算是一隻腳踏入了荊州。

但是,此地在十年之內,有兩個人意圖佔住,一為孫堅,二為袁術。

不過這兩人現在墳頭草都已經幾尺高了。

張韓到了宛城之後,立刻分了一座宅邸,作為衙署商議,將黑袍騎放在了城外。

既然火速到此,當然不是為了單純來駐守那麽簡單。

“狼走千裡吃肉,狗走千裡吃屎!”

堂上,張韓第一句話就把賈詡深深地驚住了。

感覺這句話,和老母豬那句簡直是……只能說有濃厚的君侯風格。

(本章完)

最新網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