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三國:誰讓他做謀士的?》第114章:咱們這裡誰最會演戲?!
有人說出這句話的時候,其他公卿其實內心還是不願意接受的,本來到達許都之後,曹操從不來爭權奪利,除卻每日上朝之外,就是有大事商議時才會進宮。

 這種態勢,對於他們來說最安寧不過了,強大的諸侯迎接了漢帝定都,但是對三公九卿之位的大權,從來沒有染指的意思,足以看出他至少在做著忠臣之事。

 而滿朝公卿,逐漸的也忘記了去捧這位諸侯,少部分人認為他是忠臣,以此結交,並且將家族內的賢才都輸送到曹操的麾下,在豫州、兗州與徐州任職。

 曹操本人,則是不斷派遣兵馬,鞏固汝南與潁川兩個大郡,以側許都南部的防備。

 現在要求人家了,才想起來去捧……

 於是,在這裡又再次卡住了,他們率先摒棄了這個想法,繼續商議。

 劉協明顯已經疲憊不堪,本以為大漢定都後,各諸侯來朝貢,便能安定下來,按照以往的建制,每年收取稅收,再將各州郡的官吏安撫好,便能夠回到當年的安定之世,亂世便可以結束。

 現在看來,百廢待興,差的便是錢財,而天下依舊是分崩離析。

 諸侯朝貢雖然給了,也奉詔為官,可依舊沒有來朝見面聖,只是派遣使者來表明這些年在地方的功績,以表面彰顯無叛逆之心。

 談到後來,朱俊不由得感慨:“諸位,如今國庫錢財不夠,朝貢不過五州之地,而江東未曾來朝,益州、涼州、並州毫無動靜,其余兩州尚且可以不管,但益州物產豐富、人丁興旺,乃是高祖皇帝中興之根本,又予劉焉為牧,本是皇親帝胄,他為何毫無回應?”

 “或許,該再下一道詔書,責令益州立即送朝貢到許都,便可解此難。”

 楊彪面容儒雅之中帶著一絲精悍之意,當即輕撫胡須,面色鄭重的搖了搖頭:“遠水解不了近渴,如今必須要先行解決民怨,這些宅邸、土地,若是強征的話,恐引起騷亂,要麽讓工匠縮小,只需修建皇宮……”

 “呵,天子腳下,城池不堅,百姓怎麽敢安居?隻興建宮殿,那曹操會立刻入朝,太尉難道想試試嗎?”伏完有數千兵馬在側,但他已無力再去征更多的兵馬,因為國庫的糧草不夠。

 只有許都盡快落成,昭告天下之後,才能不斷引百姓來居住,商賈來通行。可開豫州、兗州、徐州三州的商道,按照數百年來的經驗,商行通達、農桑夯實,方才能富庶起來,有興旺安定之相。

 若非如此,許都只有皇宮,在外則是毫無城牆之堅實,又無皇城之壯麗,百姓看了自會失望,想要重振漢室複興之相,那就要從興建開始。

 而這興建,還不能是苦丁磨夫的酷建,要保證民心安定。

 他們也很難,難就難在,稅收還沒收幾年,朝貢的州郡又不會傾力支持,唯一一位傾力支持的,無非就是那曹孟德了,但他還要養十萬兵馬。

 “諸位愛卿,愛卿……”此時,已經在坐上聽得滿心不耐的劉協發話了,柔聲道:“為何不去求助曹卿家呢?他既是忠君體國之人,又將朕從諸賊將手中救回,肯定會在這個時候施以援手的。”

 董承不知怎麽說,連忙回來躬身拱手,道:“陛下,曹,曹將軍現在領十萬兵,要養兗州、徐州兵馬,錢糧恐怕也不足以興建偌大一座皇城。”

 “為今之計,削減此前的設想,應當是最好不過。”

 “削減,削減多少?比之雒陽如何?”劉協苦著臉問道。

 董承偷偷看了幾名大臣的臉色,然後賠笑道:“應當是……不足雒陽三成,剛好可夠。”

 “陛下,雒陽乃是百年古都,歷經多年滄桑變化,十幾代人的經營,方才能到空前繁華的地步,董卓當年燒毀的不是一座城池,而是數百年的心血……”董承言下之意就是,短短一年之內,想在許都建成雒陽那樣繁華遼闊的大城,是絕對不現實的。

 現在就怕陛下非要一座雒陽城,從而與諸臣有嫌隙,那就麻煩了。

 “三成……”劉協沉吟了片刻,“那何談都城?連州郡的治所、刺史部,都不如……”

 “諸位,可是將朝貢錢財都分而食之,予填家族之漏了嗎?”劉協陰惻惻的問道。

 楊彪、韓融、朱俊等人都是胡須猛顫,身姿差些不穩,不可思議的抬頭來視,發覺失禮又立刻垂下。

 劉協的話再次響徹大殿,緩緩飄蕩:“在場之人,有累世公卿的名門望族、有我大漢皇親國戚,當初困於長安時便只有憂國之情,無救國之能。”

 他腦海裡,想起了當日得張韓所救之後,強留其於身旁護衛,一路行走所商談過的話,張韓不喜背後說人,但卻還是說了一個事實。

 關東諸侯,在各自擴張領土,甚至袁紹等人曾推劉虞在東即位,不奉長安天子。

 那時,他們力主的是東邊一個漢,西邊一個漢。

 如今現在朕東歸了,當初曾主張過的事,就能不一樣嗎?恐怕還是一樣的。

 袁紹不喜奉詔。

 東歸的途中,他們固然接到過奉詔,也朝貢表示了臣服,但其內心呢?應當對朕這位年少時就被董卓擄掠的少年天子根本不放在眼裡。

 而這些公卿,卻因為名氣、家世,不斷進言請袁紹來迎接,轉定都去魏郡鄴城雲雲……

 既不將那位曹公放在眼裡,也將朕當做當初懵懂的少年。

 他的臉色忽然一寒:“朕,隻當是諸位奉行儒道之聖,以才學經國,不善用兵,不喜結黨,方才如此;朕還期待著,諸位在真正經國的時候,能令我大漢重回昌盛,如今看來並非如此,只是朕不明白,曹公是做錯了什麽,他不與諸公爭位,你們便真的全都佔了?”

 “袁紹、袁術二人,可曾在東歸時來援?”

 董承聽到這話立刻上前躬身,點頭道:“來了,來了!陛下您有所不知,袁公當時收到朝貢,當即派遣大將曲義從魏郡出發,領三萬兵馬沿途建立糧道,且命百姓在道途之中準備酒水吃食,方才來迎。”

 “朕命都保不住了,他還沿途緩緩準備吃食,是何居心你真不明白嗎!”

 劉協直接破口大罵,漆黑的廣繡一樣,當面指向了董承的鼻子,門外宿衛聽到了動靜,全都看了過來,有兩名統率已經持斧鉞進殿,隨時準備護衛。

 這些衛士,都是取自伏氏的家族子弟兵,是為數不多對劉協還算忠心耿耿的人了,因為伏皇后的家族很大,雖不在外稱諸侯,但錢糧、人丁的資源卻也不會少。

 “陛下恕罪!”

 董承大汗淋漓,連忙跪伏於地。

 站在他旁邊的太尉、太傅、太仆以及大司農都是不敢作聲,他們從未見過如此憤怒的劉協,而且這憤怒裡還飽含了一些怨恨和失望。

 此場面不知僵持了多久,伏完幾次抬頭想去勸說,但是看到劉協的眼神又低下頭來。

 他身為將領,現在明白一個隱患所在。

 他們若是令天子失望,那麽這位還擁有帝王地位的尊貴聖駕,就會將目光投向曹操,而曹操不會放過這種機會,定然會趁機掌控朝堂,而且還是奉天子之意。

 “陛下,”伏完當即拱手,“我等雖在商議,但卻要聽陛下決斷,至於如何,還請示下。”

 劉協道:“自各家族之中,資助朝堂。”

 他看向了楊彪、伏完等人,補充道:“朕明白,爾等都是我大漢忠臣,家底殷實,百年底蘊,此時不予資朝堂,各位愛卿日後又去奉何朝之命呢?”

 大漢玩完了,你們是誰的士族呢?

 “這……”

 幾人面面相覷,面有難色,這些年家族的資產,在不斷消耗之中,而且分向支持各家諸侯,反而留給漢廷的並不是很多,畢竟那時候都在長安,誰會拿去支持李傕郭汜呢?

 劉協的話,讓他們全都陷入了兩難之境。

 與其現在拿出來資助曹操,不如……讓曹操來擔任此責。

 楊彪歎了口氣,拱手道:“陛下,即便如此也只是徒耗錢糧,各家的底蘊,如今是陛下身後最該積攢的底氣了,不如,請曹公援助。”

 “司空之位,可予曹公,命其以國之財庫,資以建設之道,陛下覺得如何?”

 新朝及東漢沿置司空,秩萬石,金印紫綬。

 漢初無此官,成帝綏和元年,更名禦史大夫為大司空;哀帝建平二年,複為禦史大夫;元壽二年,複為大司空;光武建武二十七年,去“大“字改為“司空”,掌水土事。

 劉協長長的舒了口氣,點頭道:“朕覺得,理應如此。”

 幾人商議半天,最終無奈得此選擇。

 走出大殿,下階梯的時候,楊彪還在思索今日天子的異常,以往他並不會如此,都是聽從幾位重臣的商議,從而順從決議,為何現在會心向曹操?

 感覺,陛下在東歸之後,到達許都,他的心性似乎也有了些許變化。

 這種變化,不知是好事還是壞事。

 ……

 宮人將消息送去給曹操不久。

 太尉楊彪、太仆韓融便親自來見,想先告知於他,天子欲拜官司空。

 但曹操嚴詞拒絕,自覺德不配位,不可如此因功拜官,他隻做一個將軍為天子征戰四方便好,幾番拉扯下來,兩人悻悻然離去。

 當天夜裡,曹操立即派人去請張韓、戲忠、郭嘉,發現他們居然都在張韓宅院裡喝酒商議,正好一下全抓到了府邸之中,問及了此事。

 曹操狐疑的道:“這些人,想推我做司空,意欲何為?”

 “諸位可否猜測?”

 三人相互看了一眼,張韓道:“可能,和之前子脩買宅、買地有關,他買得太多了,故而要購買安置時,可報太多人丁,致以民怨之患。”

 曹操頓時明白了個中緣由,悠然自得的笑了起來,“那就對了,等他們再急一段時日吧。”

 “許都彈丸之地,建落都城何等浩大的工程,現在想起我來了。”

 曹操心中篤定,今年多的是時日與他們耗。

 “前段時日曾查明,在迎天子東歸的途中,於汝南曾經有兵馬阻撓,但其聚起來的兵馬已經被許定、許褚打散,這些人,都是袁術暗中所聚,是以我無意去做這司空,先等秋收,再定汝南,而後反擊袁術,方才是正事。”

 聽到此話,一直掌握了巨量內外情報的郭嘉忽然眼神一動,站出來拱手道:“主公,說起袁術,在下倒是有些情報,可資以主公謀劃計略。”

 “奉孝速速說來,”曹操頗為滿意的看向郭嘉,對於奉孝,他當真是滿意到極點,因為每一次自己需要情報來輔佐思路的時候,他都會恰到好處的給予大量與之相關的情報。

 並且還會有鞭辟入裡的見解,這些奇思妙想無論最終能否成計策,商議起來都會非常精彩。

 “當年太傅、侍中持符節,以安撫關東諸侯,是在李傕擅政的時候,聽從諸公之言,做出的決議,包括那位欲奪兗州的金尚,也是如此。”

 “但這些人,無論侍中趙常,還是太傅馬日磾,都被袁術扣押,並且袁術搶奪了符節,以天子名義招攬賢才義士,大肆征兵。”

 “致以,當時跟隨而去的使者,都是敢怒不敢言,若是嘉猜測不錯的話,當年去揚州投奔袁術者,幾乎都被軟禁在了淮南,主公是否可以此向天子進言?”

 曹操眼睛一亮,這已經不是一些情報了,幾乎就是可行之計,他微笑著點了點頭,道:“我即刻進宮。”

 說著叫人準備官服,打算立即進宮面聖。

 即將走出屋門的時候,奇怪的看了一眼張韓,皺眉問道:“不對,伱為何在家裡喝酒?”

 “你身為屯騎校尉,難道不該和典韋在皇城附近巡視嗎?囤騎校尉司馬,可是有衛戍京都之責的,張伯常,你又擅離職守?”

 張韓嘴角猛然一抽,我官職都轉漢籍了你不會還能扣吧?

 他連忙道:“主公這就錯怪我了,皇城衛戍之事,都是那位伏完將軍佔據,我只是掛了個虛名而已。”

 曹操聽完此話低頭想了想, 環顧四周道:“此事也可記下,如此需一人隨我進宮,一同幫腔。”

 張韓拱手道:“找個貌似忠良,但善於演戲裝模作樣的人,此處誰最善此道?”

 他們聞言都盯著張韓看,包括曹操也是一動不動,眼神堅定。

 整個大堂內針落可聞,十分安靜。

 張韓微微後仰,歎道:“好吧,我去。”

 抱歉,發晚了。本來一般習慣凌晨都會發一章的,然後昨天凌晨碼字忽然有心悸之感,就像是那種“滴嘟滴嘟滴嘟”的律動心悸,所以害怕因能量耗盡而被迫回歸M78,於是就睡了,然後可能是變天睡沉了,直接到中午才起來,暈乎乎的。

 現在好了,開始猛更,以後盡量全白天更完,凌晨不搞了,勸各位讀者老爺也是,莫熬夜,早睡早起,盡量遵循古老道理,天睡我睡,天醒我醒。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