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馮正明領著夏蕙和夏明燁姐弟倆,用小推車把準備好的雞豆花推到包間。包間裡大家都已經在等候他們到來。
看到馮正明領著姐弟倆推著送餐車進門。
所有人目光都落在他們三人身上,同時也看了看推車上一個一個小盅。
馮正明面帶微笑:“讓大家久等了。”
言罷,馮正明示意下,他和夏家姐弟倆一起把一個一個小盅送到每個人面前。
在小盅放在大家面前後,馮正明和夏家姐弟倆也都坐下來。
“有些匆忙,可能沒有完全做好,不是夏師兄給準備的材料不好,是我準備的不夠充分,不過有夏師兄後廚準備的那些料,相信應該還是不算差的。”
聽馮正明的話,馮爺爺笑呵呵指著面前小湯盅:“那我們一起揭開看看。”
然後三位老人帶頭,大家分別把各自面前小湯盅的蓋子揭開。
揭開蓋子的瞬間,撲面便是濃鬱的鮮香味道。
可以清楚看到,湯中裡是如茶水般清亮的湯。
在湯中,浸著一顆海參,旁邊伴著一顆娃娃菜的小菜心,還有一大塊白色的豆花。
張宏偉盯著小盅裡的東西,第一個忍不住開口。
“哇,哥,你還真去用豆腐做了猴腦啊?”
聽到張宏偉的話,馮正明笑著搖頭:“這不是什麽豆腐做的猴腦,這是一道川菜和魯菜結合起來的湯。”
這話讓在場大家都是一愣。
夏老師傅用杓子在湯中輕輕舀動看了看。
“這個難道說是川菜裡的雞豆花?”
馮正明點頭:“對,是雞豆花。”
之前在後廚裡看著馮正明做的夏家人,紛紛都對小盅裡雞豆花充滿好奇。
馮正明立刻招呼大家:“來吧,我們開席,先吃我這一盅,嘗嘗看。”
聽到馮正明這樣說,大家自然先開始品嘗他這道菜。
用杓子把雞豆花舀起來,小心翼翼送入口中。
入口真的仿佛是在吃豆花般,相當嫩滑。
可這嫩滑中,又會讓人可以品嘗到鮮美的味道。
搭配上夏家準備的清湯,真是一道清淡又不失滋味的好菜。
還有湯盅裡的娃娃菜以及海參,也都是別有一番風味。
雖然這樣做海參,海參本身並不會吸入什麽味道。
但這樣吃海參,搭配上清湯倒是也別有一番風味。
湯裡最好吃的,可能是那只剩下菜心部份的娃娃菜了。
娃娃菜已經被蒸煮的軟爛,搭配上裡麵包著的雞豆花。
吃起來是既有娃娃菜的那份甜,又有吸入清湯後的那份鮮味,還有內部雞豆花的嫩滑,別有一番獨特風味。
喝完了這一小盅,讓在場的眾人都覺得很舒服。
等喝完了這一盅過後,夏老師傅等大家緩一緩,才端起酒杯來。
“好,我們大家一起舉杯,為新一年的歡聚乾一杯,也為品嘗到我們狀元的這一盅美味乾杯。”
夏老師傅這麽一說,大家也都是一起舉杯。
大家一起喝了第一杯酒。
有了一盅的美味打底,再喝酒大家也都比較舒服。
等到這一杯喝過,大家也都開始動筷子吃菜。
品嘗夏家花費了不少心思做的孔府菜。
不得不說,夏家的手藝確實是非常棒。
幾乎所有菜都遵循過去的老手藝,做出來的味道都很好吃。
尤其是,夏家還專門用脫骨的豬蹄,做了一道仿熊掌。
做法上用的是夏家很傳統的做法。
表面上掛著濃鬱湯汁,吃起來也不是單純那種肉塊的滋味。
顯然夏家經過了一些處理,讓這道孔府仿熊掌吃起來還真是有一點品味熊掌的感覺。
除了這道仿熊掌,夏家還做了懷抱鯉、帶子上朝等很經典的孔府菜。
司徒爺爺品嘗一番感歎:“孔府菜果然還是有獨到之處,是魯菜的一部分,但又和魯菜會有一些區別。”
夏老師傅點點頭:“孔府菜確實也有自己的獨特之處,只是很多人並不了解。”
司徒爺爺接過話:“所以還是要讓人更加了解才好。”
馮爺爺也附和道:“對,要讓更多人了解。”
這個時候,夏蕙和夏明燁的小叔突然開口。
“馮狀元,你在剁雞肉泥的時候,我看到你好像在下面墊了一塊豬皮,這是為什麽?”
這句話問出了之前後廚裡其他夏家人心裡的好奇。
馮正明笑了笑:“墊一塊豬皮,是為了不讓雞肉泥串味。”
“不讓雞肉泥串味?”
這個解釋讓大家都有些驚訝。
馮正明又接著繼續解釋:“對,這個方法是我在全國大賽上,跟淮揚菜的廚師們交流的時候,從他們那邊聽到的一種做法。”
在場眾人又是充滿好奇,都想詳細聽一聽這個方法。
馮正明一臉認真說下去。
“夏師伯應該知道,在淮揚菜裡有一道同樣是用雞肉泥做的羹菜,名為雞粥。”
夏老師傅聽後頓時恍然:“哦哦,對對,確實是有那麽一道菜,那道菜說起來還有那麽一點點的典故,是把雞肉給做成粥的樣子。
過去在大運河的沿岸,那些鹽商和漕運的官員可都是富得流油。
當時他們就想出各種比較奇特的菜品吃法。
那個時候,他們府上的私廚,可是要比皇宮裡的禦廚還要厲害的。”
張宏偉聽到這終於還是忍不住開口。
“夏爺爺,那些官家和商人家裡的私廚,怎麽可能會比禦廚還要厲害呢?那不是叫,叫那個,僭越了?”
夏老師傅聽了笑起來:“哈哈哈,不錯嘛,你還知道僭越這個詞。”
張宏偉不好意思笑了笑:“就是突然想起來的。”
夏老師傅給出解釋:“在古代啊,尤其是到了清朝的時候,烹飪廚藝已經發展的比較成熟,因而美食也成為一些富貴人家的一樣追求。
尤其是大運河沿岸的鹽商富賈,還有那些管理漕運的官員,他們可都是富甲一方。
所以他們更有財力去追求美食的享受。
也只有他們能夠養得起,能夠提供各種山珍海味,從而讓他們府上私廚給他們做各種美食。”
夏老師傅稍微停頓一下,繼續說起過去皇宮裡的禦廚。
“為什麽說皇宮裡禦廚比不了那些私廚?那是因為在皇宮裡,禦廚最重要的不是要把菜做的如何好吃,是要保證菜做的符合規矩。就如同過去的孔府菜,分為各種不同的宴席,每種宴席的規矩都是有所不同。
而在皇宮裡,禦廚要守的規矩也會更多,還必須要保證過去皇家那些人的飲食安全。
因此往往禦廚做菜,不可能放開手腳去追求美味。
在必須要優先保證安全的情況下,自然也不會有太多技藝上的創新。
最安全的做法,是照著一代一代禦廚傳下的手藝去做。”
聽完夏老師傅的介紹,張宏偉和在場不懂的人也都一下子明白。
馮正明笑著補充:“所以去京城吃仿膳,可能未必會覺得有多麽美味,因為真的按照過去皇宮裡做法去做菜,可能滋味確實不會很好。”
然後馮正明又把話題拉回到雞豆花的製作上。
“在淮揚菜中,雞粥也是和雞豆花一樣,把雞肉剁成肉泥,加入蛋清和一些澱粉,過篩後再在勾了芡的清湯中衝開,獲得狀若米粥般的雞肉泥湯。
如果是在案板上去剁雞肉,會讓雞肉泥沾上案板上一些異味,做出來的味道會不那麽好。
所以淮揚菜中,厲害的廚師會在下面墊上一塊刮乾淨油脂的豬皮再去剁。”
馮正明把原因解釋清楚,再聯系剛才夏老師傅說的過去商賈家私廚的厲害。
大家也算是有了更加深刻的一種印象。
夏老師傅笑著說:“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美食很多時候便是在一些細節上呈現出完全不同的效果。”
馮正明看向張宏偉:“豆腐雕出腦花,然後入味做成猴腦,我確實可能做不了,不過我想這道雞豆花應該也可以滿足你。”
張宏偉點頭:“滿足,這個很好吃,哥你不說,我都吃不出是雞肉。”
馮勝男也讚同:“對,真的就像是吃豆花。”
最小的馮宇成已經顧不上說話,隻想好好吃麵前美味的菜。
有些他夠不到的菜,羅晴會幫他夾到碗裡。
這一頓夏家準備的宴席確實相當美味奢華。
馮正明沒有著急進行評價,而是和大家一起享受美食。
等到這桌菜算是吃完了,大家也都已經吃好了。
然後,夏老師傅讓夏蕙和夏明燁姐弟倆,和羅晴一起領著孩子們出去玩。
夏明燁自然明白,接下來應該是家裡人要跟馮正明請教的時候。
他想了想忍不住想要留下來:“爺,我也想留下來聽聽。”
夏老師傅笑著擺擺手:“你不用留下,過完年不是還要跟你姐一起回泉城去啊?有什麽想問的,你們回泉城慢慢跟你們馮師叔學。”
一聽爺爺這麽說,夏明燁頓時也覺得確實是這個道理。
而此時,夏家的所有人也都沒有多言。
很明顯夏家人已經默認,讓夏蕙和夏明燁繼續去泉城跟馮正明學習。
馮爺爺這個時候也開口:“司徒大哥,要不我們也跟孩子們一起?去逛一逛冬季的孔府?”
司徒爺爺笑著起身:“好啊,我也很想去看看。”
然後夏家和夏蕙、夏明燁同輩的都一起離開。
最後只剩下,夏老師傅和他的子女,還有夏老師傅的幾個徒弟,算是夏家酒樓如今真正的中堅力量了。
大家一起留下是為了和馮正明好好交流一番。
為之後夏家酒樓一些菜品上改進做準備。
畢竟夏家要拿回孔府菜招牌,確實也需要做一些改進。
馮正明也明白夏家人的期盼。
所以等人走後,他開始很認真詳細給夏家進行一番分析。
“師伯,各位師兄師姐,你們的廚藝肯定沒話說,確實把孔府菜傳承的很好,可是你們的菜還是做的太傳統。
我不是說傳統不好,是隨著經濟的發展,大家對美食的追求也會逐步提升。
很多時候,一道菜不只是要味道好,更需要在擺盤造型上多下功夫。
還有我之前提醒過你們的,在器皿上也是要做一些特色的準備。”
接下來,馮正明完全從商業經營的角度上,給了夏家人很多的建議。
這和單純從烹飪技法層面上給出建議很不同。
烹飪技法上的建議,更多是把菜做的更好,保證菜品的質量。
但菜做的足夠好,沒有合適的商業經營宣傳,也可能會喪失應有的關注度。
馮正明不是要讓夏家把孔府菜做的更加商業。
是要讓夏家盡可能複原一些當初孔府菜的內核。
比如在器皿選擇上,比如在擺盤造型的一些創新上。
不需要把菜量減少,而是要多加一些點綴。
當然,馮正明提出的一些方案,最主要的還是一樣。
“必須要有幾套不同規格宴席的餐具,孔府在很多人印象裡,可能會成為他們求學的一個象征性東西,但同時孔府菜裡也會有相應的各種宴席。
恢復孔府菜,不是要完全嚴格按照當初古時候那種規格去承辦宴席。
但可以用不同的餐具來進行一些區別。
比如升學宴是一套餐具,喜宴又是一套餐具,其他一些宴席也都備上一套餐具。”
聽馮正明這麽說,夏家人有些驚訝。
“這要準備多少套餐具啊?”
馮正明微笑:“不是要多好,關鍵是大小一致,花色也都一致,我想未必會花很多錢,備上不同的餐具,會顯得更加規矩。”
聽完馮正明的話,夏老師傅和夏振南都陷入沉思。
父子倆才是真正最後拍板做主的人。
其他人的意見,很多時候可能僅僅只是參考。
經過一番思考,父子倆達成了一致。
都同意馮正明的這個建議。
一方面父子倆都希望可以把孔府菜真正做好,要做的符合人們對孔府菜的那種預期。
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父子倆更希望把孔府菜的招牌打響。
要打響品牌,那麽就必須要做出一定付出。
需要展現出和別人家不一樣的東西。
就像是馮正明說的,大批量采購隻追求大小一致、花色一致情況下,實際上也未必會花多少錢。
在餐具確定後,馮正明在菜品上也給出一些建議。
讓夏家製作出不同的菜單,不同宴席要用不同的菜單。
可以說馮正明的建議,屬於簡化版的孔府菜規矩。
既可以給人一種孔府菜確實很講究的感覺,又不需要夏家在保證菜品質量情況下,投入更多讓酒樓整體變得更商業。(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