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穿越之海權時代》第220章 余震瀚的覺悟
鄭經沒想到這個余震瀚的膽子這麽大,竟然敢問出這樣的問題,這樣的問題只要傳出去,就算是他沒有投降鄭氏,滿清朝廷也不會饒了他。

好家夥,滿清拚死拚活打下的花花世界在享受了幾天,竟然還想著讓滿洲老爺交稅,老爺先砍了你這反骨崽的腦袋。

不過鄭經還挺佩服這個中年人的勇氣,不由仔細打量了他一番問道:“你是海康知縣余震瀚?”

“正是老夫!”

“別那麽端著,不累嗎?你想過沒有,你這番話傳出去會是什麽後果?”

“說這話的時候,老夫已經將生死置之度外!”

“不考慮你的家人嗎?”

“老夫家貧,也沒有家族拖累,就一老妻與二子一女,如今都在家鄉務農,老夫這個官也沒給他們帶去什麽好處。”

鄭經沒想到這個時代還真有這樣不為家人牟利的官員,他有些疑惑地問道:“這不可能吧,就算你家種地,你當官之後,官府也不會到你家征收賦役,你的家人還是享受了你做官的莫大好處。”

“若是延平王真的能夠保證施政的公平,地方官吏不肆意盤剝百姓,老夫家裡就只有那十幾畝薄田,不要這點兒優待又有何妨。”

“說的好!這個制度不是寡人一人能夠維護的,需要千萬人一起努力才能維護,任何制度都需要監督,而且制度也不能一成不變,那些所謂的祖製不能改變,都是扯澹之事。

與時俱進才是社會發展的真諦,一條國策的制定不能是朝堂上一拍腦袋就制定出來,完全不考慮地方上是否適合。

因此一項國策的推行必須建立在試點成功的基礎上,才能將這項國策推廣開來。在執行的過程中,更要注意的是政策的執行力度,不然再好的政策也會被貪官汙吏弄成害民之政。”

鄭經的話讓在場的三個滿清官員陷入沉思,就連陪同的馮錫范與洪磊都是一副若有所思的樣子。延平王這番話總結起來就是一句話——政策與監督。

《基因大時代》

“延平王!您的意思是說國家不但要有強力的執行部門,還要有強力的監督部門,兩套部門互不統屬,可是這些監督部門不會演變成明朝的言官嗎?”

“余先生這話算是說到點子上了,監督部門必須要有真憑實據,捕風捉影,風聞言事必須徹底杜絕,任何誣告者,都必須反坐。

同時各個級別的監督者必須負起監督責任,比如一地官員被上一級發現貪腐行為,而同一級監督的官員將會視情況受到不同程度的處罰,最輕也是監督不力的處罰。”

“這是應該的,既然端了這碗飯,就該負到責任,不過也要給監督的官員相應的權力,不然監督部門如何掌握官員違法的證據。”

“相應的權力必須要給,地方官府的每一筆收支都要在監督部門的監督之下,只要認真審核就不難找到貪腐者的漏洞,何況就目前這些地方官,貪腐的手段如此低級,那更是一查一個準。”

“監督部門沒有抓捕之權,對地方官並不能形成震懾,就算是掌握證據,在證據的傳遞過程中,也有可能會莫名其妙的遺失。

地方上盤根錯節,根本不是一個外來的官員憑借朝廷的威嚴就能震懾的,他們最多只會陽奉陰違,事情做得更隱蔽一些而已。”

這余震瀚是豁出去了,把自己這些年為官的經驗,以及受到的地方掣肘全部抖落出來了,讓一旁的吳勝藻與宋瀚聽得瑟瑟發抖。

“這就是寡人要打掉士紳把持鄉村的權力,皇權不下鄉這種事必須杜絕!”

“打掉士紳一樣沒有用,

士紳有穩定的收入,頂多只是吃一些百姓投獻的土地,用身份換取收益,真正壟斷鄉村的是宗族。族長的話比皇帝的聖旨更管用,每一個鄉村基本都是一個宗族的社會,尤其是一些古老的鄉村,那更是多少年的坐地老戶。

這些宗族通過與鄰村的聯姻形成了利益共同體,對村內的普通百姓壓榨,對外對抗官府,甚至還建起寨牆、碉樓與官府對抗。

廣東一地每年因為土客村莊爭水發生的械鬥不計其數,都是宗族之間互相爭鬥,就是官府都只能在中間和稀泥。”

鄭經知道余震瀚講的是實話,廣東歷史上大的戰亂沒有多少,所以人口繁衍速度很快,加之山多地少,又有不少北方的漢人衣冠南渡在廣東扎根。

這些北方漢人就當地的百姓稱作客家人,而廣東本地人又被客家人稱作土人,兩方的爭鬥用一句話概括就是老戶與新來戶的爭鬥。

換了別人可能無法解決這個問題,可是在鄭經這裡根本就不是什麽難題,百姓之所以依賴宗族,是因為離開宗族之後很難生存。

若是百姓發現不依靠宗族也能活的很好,誰還會在乎宗族族長的話,瓊州府的那些苗黎山寨就是一個例子。

年輕人在工廠裡找到收入穩定的工作,過上了比在山寨裡好幾倍的生活,誰若是讓他們回到山寨繼續被寨主剝削,他們會跟誰拚命。

廣東也是如此,解決宗族最好的辦法就是工業化轉移農業人口,同時通過移民將多余的人口轉移到南洋。

“土客矛盾也好、宗族問題也罷,究其原因還是百姓的生存資源太少,離開宗族的互助,無法生存。

若是官府能夠為百姓提供大量的就業機會,百姓就算不依附宗族也能好好生活,宗族還能對百姓有多大的影響。

土客矛盾更好解決,把願意出海謀生的百姓移民到南洋,土地空閑出來,自然也就沒有那麽多爭鬥了。”

“把百姓移民到南洋,那地方上人口少了稅收不就低了?”

“這就是要進行土地稅收改革的原因啊!移民出去的都是失地的百姓,與其讓他們留在廣東佃租土地,不如讓他們到南洋擁有自己的土地。

改革後的稅收是以土地為基本單位征收賦稅,不管是誰家裡有幾畝地那就征收幾畝地的賦稅,至於以前的人頭稅、食鹽稅等盤剝百姓的稅收全部取消。”

余震瀚知道這鄭氏的新政看來是蓄謀已久, 已經把各個方面可能出現的矛盾都考慮到了,廣東的士紳要要徹底的倒霉了。

這個鄭氏的政治理想竟然跟自己這麽的投契,若是鄭氏真的能夠在華夏將這樣的新政推行下去,那麽華夏的未來將會不可限量,這樣的君主值得自己投效。

“延平王!不知老夫能夠在廣東的新政做些什麽,老夫願為廣東百姓盡一些綿薄之力。”

這話已經是挑明了投靠之意,鄭經自然會投桃報李,他反對的是士紳這個階層,又不是反對某一個人,只要能夠接受鄭氏的理念,願意為鄭氏的新政做出貢獻,鄭經舉雙手歡迎。

“余先生!你我剛才討論了這麽多的監督問題,不如就由你擔任這高雷二地的新政監督官,負責監督我鄭氏官員的不法之事。

寡人給你調查查看任何帳目的權力,只要官員有不法行為,立刻向地方提刑司發放抓捕令,將證據交由地方大理寺分部審理。”

吳勝藻與宋瀚一看余震瀚一番話得到了延平王的賞識,可是二人卻沒有余震瀚與士紳割裂的魄力,又不想回到牢獄之中接受勞動改造。

糾結半天還是妥協了,畢竟低下頭就能過上體面的生活,總比在勞改營的日子好過多了。畢竟都能夠接受剃發易服了,還有什麽不能接受的。

畢竟骨頭硬的要麽死了,要麽逃了,骨頭不太硬,又不願意給滿清效力的,大多數都遁入了空門。

他們這些骨頭軟的,又不想過清貧日子的讀書人便成了滿清拉攏的對象,畢竟這麽大的國家,就滿清那點兒人,全部鋪開就跟撒花椒面差不多。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