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穿越之海權時代》第188章 呂宋的現狀
唐興文沒想到鄭經時隔這麽久還能記住在呂宋的一個小人物,心中更是驚駭萬分,一件小事延平王都能記得住,那麽一些大事豈不是更會牢記心間。

鄭經不知道嶽父的心中所想,即使知道也會不置可否,他可沒那過目不忘的本事。能夠記住林三槍,那是因為林三槍是個天生的領導者,這個人在移民危難關頭能夠挺身而出。

唐興文給鄭經介紹了林三槍的事跡,這個林三槍有勇有謀,不但挽救了眾多百姓的生命,還能舍己為人,以身犯險為鄭軍以最小的代價拿下呂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事後僥幸活下來的林三槍受到了鄭經的接見,這位英雄對賞賜並不在意,一心記掛著自己的妻兒是否安全。

如此有擔當的漢子,非常符合鄭經的審美觀點,鄭經特意指示當時駐扎在澗裡的謝永常幫忙尋找林三槍的妻兒。

結果好巧不巧,林三槍的妻兒就是那個從地窖裡爬出來找軍隊討食的土人女子和她的兒子,夫妻團聚之後,林三槍成了重建後的澗裡鎮鎮長。

這樣一個英雄被鄭軍樹立起來,當成了宣傳的榜樣,林三槍也不負眾望,擔任鎮長之後就積極與呂宋府附郭縣馬縣交涉,為澗裡百姓爭取更多的好處。

在鄭氏開始推廣大農場之後,各家農場都缺勞工,林三槍在帶著百姓耕作的之余,便帶著百姓組成捕奴隊,四處抓捕土人勞工。

抓住的這些勞工,轉手賣給各家農場,就能獲得不菲的利潤,對於抓捕土人勞工這件事,澗裡的村民沒有一人反對。

他們對土人個個都是仇深似海,這些年沒少在土人手裡吃虧,幾乎每個家庭都有人命被土人傷害,要說澗裡百姓最恨什麽人。

鬥牛國人都只能排第二,排第一的肯定是這些沒有底限的土人。

唐興文提起林三槍是因為這個小官的作為非常符合延平王要求的官員標準,藩府完全可以將林三槍作為一個一心為民的官員當成典型來宣傳。

這種宣傳肯定會讓傳統的讀書人不屑一顧,他們會認為一個剛拔出泥腿子的小吏懂什麽做官,不過是一個聽人使喚的下賤貨而已。

可是對於普通百姓來說,林三槍可能就是他們身邊的張三李四,更具有可複製性,老百姓會以林三槍為學習的榜樣,就算自己當不了官,也會鞭策自己的娃做一個像林三槍這樣的好官。

鄭經沒想到嶽父竟然能有這樣的思想,要知道唐興文真要這麽做了之後,就徹底的跟士紳決裂了,一個讀書人竟然會去為一個雜途出身的小吏張目,實在是有辱斯文。

你唐興文更應該做的是提攜後輩,讓讀書種子能夠坐上大堂,只有如此才能對得起你讀過的聖賢書。

不然怎麽會有門生、座師這些裙帶關系。本質上就是形成一個互相聲援的利益共同體,出現任何事的時候,不問對錯是非,隻分敵我。

鄭經對此非常讚賞,沒有人比他更清楚宣傳的力量,林三槍或許真的能夠做為一個基層官吏的典型進行宣傳。

同時也可以給他更大的權力,比如讓他試著去官吏一個縣,一個縣的治理,可不是一個鎮的治理這麽簡單。

說完林三槍這個小插曲之後,唐興文開始匯報整個呂宋的發展,呂宋府如今只有三縣之地,地盤廣大缺少人力開發。

三縣的人口加在一起還沒有超過二十萬人,其中馬縣因為附郭府城,開發最早,人口也最多,已經突破十萬人口,這個人口規模放在大陸也是大縣的規模。

馬縣的經濟支柱是農業其中糧食種植佔整個縣的一半產值,

其他的土地都被官府規劃成了金雞納樹種植園。唐興文剛到呂宋就看到了金雞納樹的價值,他的規劃裡,今後馬縣就要打造成一個金雞納樹產業基地。

這種藥用價值極高的樹木,隻好成才之後,那就是躺著摟錢,為了吸引百姓種植金雞納樹,唐興文在拍賣土地的時候做了規定。

購買土地的百姓,在金雞納樹成才之前,官府將購買土地的款項打包成低利息貸款,種植園主暫時可以不用還款,等到種植園開始產生收益之後,再分期進行還款。

這樣的優惠條件,吸引了不少膽子大的百姓進行種植園的購買,反正暫時不用出錢,在有收益之前也不用繳納賦稅。

等於說是官府白白借錢給百姓,讓百姓進行發展。可以說風險大部分都轉嫁到了官府身上,而官府其實也沒有搭多少本錢。

最大的本錢就是呂宋最不值錢的土地,這些土地雖然是以債務的形式賣給了百姓,但是早晚百姓都是要還的。

因為合同條款裡,百姓若是長時間欠款不還,官府就會將土地連同土地上生長的金雞納樹收回官有。

只要官府渡過前幾年最艱難的時期,種植園迎來收獲,呂宋官府就會有源源不斷的賦稅和賣地收入入帳。

雖然說這筆收入要與藩府三七分帳,就算是保留三成賦稅,那也是相當可觀的一筆財富,呂宋官府有了這筆賦稅就能對呂宋的基礎設施進行修建與擴建。

如今最先購買種植園的百姓已經開始盈利,這些金雞納樹皮屬於供不應求的緊缺藥品,藩府直接壟斷收購,百姓根本就不愁賣。

老百姓發現了種植金雞納樹的好處,越來越多的百姓加入到了種植金雞納樹的行列,甚至比如澗裡這樣的農業區的老百姓也偷偷地弄來樹苗種在自家的房前屋後。

雖然一家一戶並沒有多少產量,但是聚到一起也是一筆不小的數目。

大湖之南的八打雁縣人口超過了五萬人,大多數都是在八打雁開辟種植園,主要種植甘蔗、劍麻、棉花等農作物。

為了就地消耗這些經濟作物,八打雁興建了不少如榨糖、纜繩工坊,這些工坊雖然規模不大,技術要求也不是很高,可是也是呂宋工業的開端。

有了工業就能聚集更多的產業人口,對於這樣的輕工業發展,鄭氏藩府是持鼓勵的態度,畢竟無論是製作纜繩,還是榨糖在這個時代都已經不是高深的技術。

佛郎機人與鬥牛國人早已掌握了最新的製糖技術, 並且在加勒比生產了很多年。不過棉紡行業鄭經絕不允許不受控制地四處開花。

因此八打雁雖然是棉花生產大縣,但是卻沒有一家棉紡織廠,所生產的棉花全部被瓊州紡織廠采購運到崖州加工。

當然種植園主也可以使用已經落後的紡紗與織布機械,當你的成本價比崖州布的零售價還高的時候,還怎麽跟崖州進行競爭。

因此整個呂宋雖然有大量的棉花種植園,可是卻沒有一家成規模的棉紡織廠,只有百姓家裡有一些零星的紡織機械以滿足自家的小農經濟需求。

倒是工官衙門的探礦隊伍在呂宋多地發現了可以大規模進行開采的礦產,這些礦產包括了金銀銅鐵鉛錫鄭氏所需的各種礦產。

這些礦產工官衙門優先開采了位於呂宋北部山區的銅礦,開采這座銅礦的目的主要軍事方面的需求,由於銅礦伴生有大量的鉛礦。

能夠解決鄭氏目前對於外貿金屬鉛的依賴,有了自己開采冶煉的金屬鉛,就會減少對外貿鉛的需求,一旦發生戰爭的時候,不會擔心被敵人卡住脖子。

總體上來說呂宋府現在還要依靠藩府補貼,官府才能運轉下去,不過唐興文保證,明年呂宋就能扭虧為盈。不但不用藩府對呂宋進行財政補貼,還能有財政盈余上繳藩庫。

這個消息對於鄭經來說絕對是個及時雨,不出意外的情況下,滿清與吳三桂的權力爭奪戰很有可能就在這一兩年之內打響。

這個時候藩府的每一塊銀幣都要發揮最大的效用,讓鄭氏在這場戰爭中撈取最大的好處。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