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穿越之海權時代》第166章 巡視(2)
面對張煌言近乎哀求的問題,鄭經有些好笑,儒生有儒生的好處,別的不說,把儒生放在不做實事,專門監督的位置上,只要制度嚴謹, 儒生絕對是很好的監督者。

這就是古人的思想局限性,從來沒有想過把盤子做大,隻想著在本來就有的盤子裡做事,互相擠壓本就不多的職位。

只要社會不斷的發展,一個國家需要的部門和官員遠不是現在的六部九卿所能涵蓋,只要盤子夠大, 官員的數量同樣能夠做大。

只要盤子夠大, 各個利益階層都能照顧到,再配合合理的制度, 一個現代互相製衡的國家制度便形成了。

鄭經鄭重對張煌言說道:“蒼水先生!儒學很重要,甚至可以說我華夏文明能夠綿延不絕儒學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不過儒學不是萬能的,不是所謂的半部《論語》就能治天下,俗話說的好‘聞道有先後,術業專攻’,未來的社會本就是一個更加專業的社會,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

至於你所說的儒生在朝堂和地方上是否還有位置,寡人可以負責任地說,不但有,而且很多位置都必須要儒生擔任。

比如教育方面,寡人始終覺得儒生最大的作用是教化,教化萬民本就是儒生的責任。單單一個全國的教育部門需要多少的官員,同時如禦史台這樣的監督機構儒生也完全能夠勝任。

儒生最大的毛病不就是不能做事嗎?監督部門不需要做事,只需要監督別人做事, 這樣的職位多好!”

張煌言可沒覺得這樣的職位是對儒生的照顧,尤其是禦史台這樣的部門以後肯定是一個得罪人的部門, 延平王這是想要儒生成為天下官員的公敵呢!

好在還有一個教育部門安慰, 至少掌握教育, 天下的官員都會成為儒生的門生,也算對儒生的一種補償,這樣的結果也不是不能接受。

可是他哪裡知道,從鄭經推行全民教育開始,以後就不會有純粹的儒生,當一個孩子從小都在學習各種知識,這些知識或多或少都會影響這些學生的判斷。

他們不會再認為經學上所說的東西是金科玉律,一旦學生有了懷疑,儒學的神聖性,不可置疑性就會被打破,儒學再想成為統治顯學就成了不可能完成之事。

“除了教育與監督部門,其他部門呢?比如吏部、兵部!”

“吏部是選拔天下官員的部門,這個部門異常重要,以後肯定是進行拆分的,選官與考核不能放在同一個部門。

比如以後吏部隻負責選官,而對官員考核的部門就不能是吏部,以後的國家部門不能有任何一個權責不明的部門,必須要做到一旦出現問題能夠一追到底。

不能出現責任,找不到責任人,大家互相推諉, 遇到好處又一擁而上,互相爭功。”

張煌言對鄭經這種政治理想非常的認同,大明很多時候就是權責不明,互相扯皮,什麽事都做不好,這個教訓確實要吸取。

“王上所言極是,權責分明是刷新吏治的開始,臣非常讚同王上,大明的教訓不可不慎。”

鄭經笑道:“一個組織架構合理的國家,權責分明是最基本的要求,比權責分明更重要的是依法辦事。

比如蒼水先生你的門生犯了事,你是他的上官,正好能夠幫助他擺平這件事,你怎麽選擇?”

張煌言知道鄭經問的不是他怎麽樣,而是大部分官員會怎麽選擇?不用想,大部分官員肯定選擇官官相護,盡量幫助自己的門生故吏擺平禍端,只有這樣自己出事的時候,別人才不會落井下石。

“王上!這就是一個千古難題,總結起來就是我們該提倡親親相隱,還是大義滅親!親親相隱強調的是孝悌,大義滅親強調的法與公平。

哪一方都有一些道理,很難做出抉擇!”

“這就體現出監督的重要性,任何時候都不能指望人性和道德,人性和道德是最靠不住的,只有合理的製約才能最大的公平。

這就對監督者提出了要求,一旦官員出現問題,連帶的監督官員也要受到相應的懲處,不然不能有效震懾不作為者,監督者為了自己的安危也要做好監督。”

張煌言苦笑著問道:“這個監督部門就是禦史台以及下屬機構吧?”

“不錯!禦史台將來要在縣一級設置反貪腐衙門,縣一級監督縣一級,府一級監督府一級。哪塊出了問題就解決哪一塊,不給任何人推諉的機會。”

“王上真是好算計,以後的儒生出門都得擋住臉,不然肯定會被人背後打悶棍。”

鄭經愣了一下,隨即反應過來,張煌言這是認為自己要將儒生往火坑裡推,想到這裡不由哈哈大笑:“哈!哈!哈!”

張煌言被鄭經笑的莫名其妙,不由問道:“王上何故發笑?”

“寡人笑蒼水先生身在局中看不透其中的奧秘!”

“還請王上解惑!”張煌言實在是猜不透鄭經的想法,便追問道。

“全民免費教育一開,還有純粹的儒生嗎?所有的孩子都在同一所學堂讀書,所學的內容都是一樣。

以後選拔官員的方式也會發生改變,至少不會是如今這種隻考四書五經的選拔,如今承天府與瓊州府的義務教育已經鋪開,現在讀書的孩子,十年之後就有可能進入我鄭氏官場的基層。

他們的升遷之路將會從最底層的小吏做起,一步步升上高位,能不能升上高位運氣、人脈能夠佔據一部分,大部分的基層官吏還是要憑借能力和政績向上升遷。

蒼水先生覺得這些孩子是儒生,還是什麽學說的門生?”

張煌言知道如今的學堂孩子所學的東西非常多,學堂的老師都是由方密之親自主持培養,教育系統自成一系。

就算是他這個地方主官也無權插手教育之事,每年只要將教育經費撥給瓊州府的教育公署,如何在學堂展開教育,張煌言無權干涉。

不過學堂教什麽張煌言卻是清楚的,經學只是其中的一門課,這門課的主要任務是教授孩子認字和寫字。

在張煌言看來,孩童學習《三字經》與《百家姓》不過是為了給學習其他學說鋪路,畢竟學習其他的數術、格物等科目也是需要有識字的基礎的。

從這樣的學堂出來的孩子,所思所想都不可能是儒生,當然並不排除有一些學生認同儒家思想,以後會為儒家搖旗呐喊。

大多數孩子都會成為雜家,成為實用主義者,也就是看到哪個行業需要人才,更受人尊敬,他們就會去選擇哪個行業。

張煌言瞬間就明白了鄭經的意思,延平王這是想把百家糅為一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旦這學堂鋪滿整個天下,到時候誰還會在意誰是儒生,誰是匠人之學。

大家都是一個學堂出來的,學的都是一套教材,誰又有資格說自己比別人高人一等呢!這才是真正的釜底抽薪之計,偏偏還是讓人無法反對的陽謀。

“王上!臣明白了,以後可能不會有純粹的儒生,而所有讀書人又都是儒家的弟子,他們的學問裡就包含著儒家的學說。”

鄭經點點頭道:“蒼水先生說的不錯,融百家之長,鑄華夏之輝煌才是我輩華夏子民所承擔的責任。

鄭經不才,雖然不敢上比聖賢。但是也不敢居於人後,這個天下當由我華夏億兆黎民共同擔起,每一個華夏子民都有責任為華夏的崛起貢獻一份力量。

而鄭經的責任就是將這些力量凝聚起來,只有我們不斷的強大,才不會再次出現揚州十日、嘉定三屠這樣的慘劇,更不會出現如呂宋大屠殺這樣的被西夷白皮肆意凌辱的慘痛教訓。”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