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穿越之海權時代》第186章 劉俊
陸軍在三寶顏只有一個鎮的兵力,卻要管轄著龐大的土地,還要時刻準備鎮壓種植園奴隸的反抗,兵力有些捉襟見肘。

可是三寶顏的人口規模太少,只有不到三萬華夏移民。即使是推行全民皆兵的民兵政策,還是要時常面對土人攻擊的惡劣環境。

現實中的蘇祿可不是史書上所說那樣對大明忠心耿耿,一副人畜無害的模樣。實際上蘇祿國可是南洋一霸,就算是鬥牛國也沒有在蘇祿國面前討到多少便宜。

更別說一直與蘇祿國爭鬥的渤泥國,除了在短暫的輝煌中壓著蘇祿國打之外,大部分時間兩個鄰國都是勢均力敵,誰都奈何不了誰。

自從鄭軍滅掉鬥牛國在三寶顏的存在之後,蘇祿國就搬出自己大明臣屬的理由,希望鄭軍將三寶顏交給蘇祿。

然而鄭軍怎麽可能把到手的土地交給蘇祿,更何況三寶顏棉蘭老島最西端,扼控整個整個棉蘭老島。

如此重要的戰略要地,鬥牛國明白,鄭軍也不傻。鄭軍給蘇祿國的回復是土地是鄭軍從鬥牛國手中奪取,並不是從蘇祿國手中侵佔。

況且蘇祿國的領土並不包括棉蘭老島,蘇祿向鄭軍索要三寶顏的條件並不成立。在用軟的不行情況下,蘇祿國開始了對三寶顏的頻繁騷擾。

雖然每一次的騷擾都被鄭軍打退,可是只有千日做賊的,哪有千日防賊的,礙於鄭氏披著大明的這層外衣,鄭軍對蘇祿這個狗皮膏藥有些不知道該怎麽處置。

劉俊上任之後,就經歷過四五次蘇祿國的騷擾,每次都是幾百人的規模,也不敢與鄭軍正面作戰,一旦鄭軍進行追擊,他們就仗著熟悉地形,一頭扎進密林之中逃之夭夭。

鄭軍有著嚴格的命令,任何人不得進入密林深處,因此鄭軍一時半會還真拿這些土人沒有多少好辦法。

在鄭經視察完橡膠樹育苗基地之後,劉俊終於說出了自己心裡的想法:“王上!我鄭氏應該將大明這張皮給揭了,從此大明與我鄭氏並無關系,我鄭氏出於對大明宗室的同情,可以善待朱明宗室,不過我們不能再給朱明宗室任何不切實際的幻想。”

“劉將軍為何會有如此的想法?”鄭經知道這樣的話早晚都有人說,不過沒想到會是一個和自己私交並不深的武臣說出來。

“王上!臣是上任三寶顏之後,才對這層束縛深有體會,這蘇祿國一直仗著自己是大明藩屬,處處挑釁三寶顏。

《仙木奇緣》

臣卻不能下狠手將蘇祿國給滅掉,或者徹底的將其打疼。可是這些土人得寸進尺,從臣上任以來就已經騷擾臣很多次了。”

鄭經沉聲說道:“你是軍人,遇到進攻就要堅決反擊,不能給敵人產生任何的僥幸心理,寡人可沒有說過不允許你這個三寶顏的主官對蘇祿的騷擾進行打擊。”

“王上!若是正面交戰,別說是來幾百人,就是幾萬人臣也保證全部將其殲滅,可是這些土人就跟老鼠一樣,根本不跟臣正面作戰,只是頻繁的騷擾。

三寶顏駐軍出動頻繁,已經有了怨氣,這樣下去可能會引起官兵的逆反心理,不可不防啊!”

經過這些年的歷練,鄭經已經不是當初那個什麽都不懂的軍事小白,他明白劉俊所說的怨氣指的是什麽。

軍隊每次出動,辛苦半天卻撈不到什麽戰果,沒有戰果就得不到獎賞,長期下去對士兵的士氣傷害極大。

“劉將軍打算采取什麽辦法穩定軍心?”

劉俊吩咐副官拿來一張海軍繪製的蘇祿群島地圖,指著其中一個島嶼說道:“王上!這個島叫做和樂島,

蘇祿國的都城就建在島上,臣打算與海軍配合,直擊和樂島,拿下蘇祿國的國都。最好能夠將蘇祿國的國王與高官全部擒住,讓其知道我們的厲害,再逼其簽訂城下之盟,由我鄭氏控制該國的軍事、政治、外交,徹底的將其改造成我鄭氏的保護國。”

鄭經這時已經對劉俊刮目相看了,看來這劉俊自從來到三寶顏沒少下功夫,就衝他剛才說的將蘇祿改造成保護國,而不是滅掉,就能說明其用心程度。

不過鄭經卻沒有表現出來,反而不置可否地問道:“既然我軍都已經動武,為何不直接將蘇祿國給佔了。

開疆拓土可是歷代將軍所追求的最高功績,這可是滅國之功,劉將軍難道不希望自己這麽一個滅國之功在身上嗎?”

“王上!臣先不說滅了蘇祿國的好處,就先說留著蘇祿國的好處。蘇祿國的信仰與我華夏百姓的觀念衝突非常嚴重,想要讓蘇祿百姓融於華夏非常困難。

而且蘇祿百姓不同於那些小部落的土人,那些土人只是一群未開化的猢猻,只要抽上幾下鞭子,就能驅使著乾活。

可是蘇祿的這些百姓卻有著堅定的信仰,除非我鄭氏頂著天下的罵名,將這些蘇祿百姓全部屠掉。

不然這些蘇祿百姓早晚都會成為我鄭氏的亂子,因此臣不建議將蘇祿滅掉,而且還要將其他地方信教的百姓全部給蘇祿遷移過來。

一方面增加蘇祿的實力,另一方面其他地方百姓過來一定會與蘇祿本地百姓產生衝突,到時候我鄭氏只要在兩個陣營之間進行選擇,就能用最小的代價控制蘇祿。”

“劉將軍是如何想到這樣處置蘇祿問題的?”

“回王上!這其實歷史有很多這樣的例子,那個石敬瑭不就是著名的兒皇帝,金滅北宋之後也是考慮到以金人統治漢人會出問題,安置了一個張邦昌做傀儡皇帝。”

鄭經點點頭,心中生出了無限的自豪感,要不說泱泱華夏是最優秀的民族呢,任何的計謀策略都能在史書中找到影子。

這就是五千年文明的底氣,一個武夫都能想到以史為鑒,找到一非常合適的解決問題的辦法。

“這個想法很好,滅其國而不奪其地,不過我泱泱華夏要出師有名,你打算以什麽名義對蘇祿進行征伐?”

“這個好辦?王上以王上的名義,或者以大明的名義要求蘇祿不得再派人騷擾我三寶顏。 只要蘇祿國再次派人對我三寶顏進行騷擾,臣就有了討伐不臣的理由。

到時候擒住蘇祿君臣再宣布其罪狀,然後逼其簽訂城下之盟,臣不相信在生死面前,蘇祿君臣能有多硬的骨頭。”

鄭經笑了,他現在發現後世有一句話非常正確,不是某某的時代,而是時代的某某。想一想漢朝建立時沛縣人才,還有大明建立時淮西人才。

不是這兩個地方出了這麽多優秀的人才,而是這些人才遇到了懂他們君主,這就是‘千裡馬常有,伯樂不常有’的道理。

劉俊所表現出來的智慧與能力,包括駐守滿剌加的陳輝所表現出來的智慧與才能都是因為他們在鄭氏的如今這種寬松的政治制度下,能夠讓他們盡情地施展他們的才能。

所有人都明白,鄭經的威望根本就不是他們這些人所能撼動的,沒有一個人會擔心自己有一天的功勞太大,會功高震主。

想明白這一點的鄭經感覺渾身輕松,長久以來一直擔心的自己如今最大的短板是人才貴乏,現如今看來,是不是人才不是說出來的,而是做出來的。

只要藩府制定好一套合理的晉升制度,就會在最大的程度上人盡其用,滿清現在控制的人口是多,可是他們選拔人才是從全國的讀書人中選擇。

只能說科舉選拔出來的都是食利階層,能夠從千軍萬馬中殺出重圍,智慧足夠,不過有沒有治政的能力卻不一定。

而鄭氏麾下是從所有的孩子中間選拔人才,其基數並不比滿清少多少,而且不同教育方式帶來的人才效應也是大有區別。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