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新】 ,! 談判進行到現在只剩下兩條還沒有最後敲定,借著十九條的這個緩和機會,雙方一致同意暫時休會。
長時間高度緊張的神經,使人極易產生疲勞,談判桌前的唇槍舌劍,絲毫不遜於戰場上的刀光劍影。
利用休會的時間,明珠再次返回京城向康熙匯報,明珠很清楚,最後一條才是最要命的,讓皇帝出城拜見海寇,那就等於大清向海寇臣服。
從此之後,大清的聲望將會一落千丈,那些原本只是依附於大清的勢力,會馬上就蠢蠢欲動。
再次見到康熙,明珠發現康熙又瘦了一圈,很明顯皇帝承受了很大的壓力,看到明珠之後,康熙沒有說多余的廢話,直截了當地問道:“談的怎麽樣了?”
明珠將已經草擬好的文本呈了上去,康熙仔細地翻看著每一個條款,看完之後歎息一聲說道:“朕知道你們已經盡力,我們現在力不如人,又如之奈何?”
“奴才等人跟海寇據理力爭,然而海寇很明顯更擅長做這種文字遊戲,他們這些條款有些奴才與陳大人也一時想不出目的是什麽。
奴才始終覺得這些海寇提出這些條件肯定是無利不起早,這些條款不管哪一條終究是利於海寇的。”
“你不說朕也知道,告訴你一個壞消息,就在你們談判的時候,宣府方向過來的援軍,已經被海寇打得全軍覆沒。
只有少數人馬跑了出來,朝廷人馬就在城牆上目睹了這一場大戰,與其說是大戰,不如說是屠殺。
海寇手裡有大量的速射火炮,這些火炮類似於大明的佛郎機炮。不過卻比大明的佛郎機射的遠、打得準。
宣府一共派來一萬援兵,三千騎兵搭著七千綠營,這樣一支人馬若是在以前,敢跟偽明五萬人馬硬碰硬。
可是海寇同樣也出動了一萬多人馬,這一萬多人馬竟然膽大到將宣府援兵進行了包圍。看似非常單薄的陣型,即使是宣府兵馬使用騎兵衝陣,依然無法靠近海寇三十步之內。”
“皇上的意思是說,海寇這些天的攻擊一直都沒有發揮出真正的實力?”明珠吃驚地問道。
“朕不想承認,然而這就是事實,甚至朕現在都有些懷疑,海寇沒有急著拿下京城,是故意用京城吸引大清勤王的援軍,這一招我大清當年在遼東可沒少使用。”
“那皇上的意思是......?”
康熙知道明珠沒有說出的話是想說什麽,歎了口氣說道:“現在是海寇以逸待勞,援軍遠道而來,本就疲憊不堪,在面對海寇的快槍快炮的時候,根本就是羊入虎口。
眼下擺在朝廷面前的只有一條路,那就是不論付出什麽代價,都要把條約簽下來,等到海寇退兵之後,我大清的工匠也要奮發起來,爭取早日造出媲美海寇的武器。
若是能夠從海寇手裡得到這些武器的樣品,工部就能根據樣品加以仿照。在沒有滅掉海寇之前,朝廷不能停下火器的打造與使用。”
明珠明白了康熙的意思,沉聲說道:“皇上!奴才可以嘗試著與海寇談判,能不能從海寇手中獲取武器。”
“海寇又不是傻子,怎麽可能輕易將這些利器賣給朝廷,就算是肯賣那也一定不是海寇最厲害的武器。
細作不是說海寇賣給了吳三桂不少的火銃,前線的將軍也承認吳三桂的火器營確實很厲害,不過從將領的描述中,吳三桂的那些火銃也不過是一些自生火銃。
雖然相對於大清的鳥銃,有一些優勢,但是遠沒有海寇手中的海寇這麽犀利,射程又遠,準頭還準,朕與工部一直都在想海寇是如何做到的,卻一直沒有頭緒。
不過能拿到海寇賣給吳三桂的那種火銃也可以,至少朝廷在對上吳三桂的時候,在武器裝備上不會落於下風,不再用大清的人命去填吳三桂的鉛彈網。”
明珠知道皇上現在真的害怕了,若說沒有宣府的人馬覆滅的時候,皇帝還會覺得京城守軍只要不怕傷亡,還是有可能守住京城,宣府的人馬被滅掉之後,這樣的僥幸心理也蕩然無存。
更可怕的是明珠很清楚城北的大軍是在主將不在的時候打下的這場仗,在沒有主將的時候還能打出這樣的成績,說明海寇手中能夠指揮打仗的將領何其多也!
不管康熙願不願意聽,明珠還是將城北主將不在城北的消息匯報給了康熙,如何判斷就留給康熙自己來做決定。
就在明珠返回京城向康熙匯報的時候,周全斌的軍情匯報也發到了天津港口,已經從旅順返回的鄭經看完了談判的內容之後,對前線的進展非常滿意。
鄭經給前線的周全斌與何義送去指令,那就是不用著急,慢慢跟滿清消耗,時間在華夏這邊,滿清耗不起。
尤其是最後一條,必須要滿清方面無條件答應,讓康熙出城到天津談判是對滿清聲望的巨大打擊。
只要康熙動身前往天津,那就代表著滿清徹底的低頭認輸,政治意義深遠,一些在滿清與其他勢力之間搖擺的人,會看清楚滿清的虛弱。
這些不管是選擇投靠吳三桂,還是選擇投靠華夏鄭氏,都是對滿清的一種削弱。滿清想要維持統治,就只能將政治生態傾向於佔人數多數的漢人,從而加速滿漢之間的融合。
當然讓康熙到天津來簽約,也不乏是鄭經的惡趣味,鄭經很想看看這個被後世吹噓為千古一帝的君主在面對自己的時候是個什麽樣子。
然而事實上一個能在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人物,其過人之處遠不是普通人能夠想象的到,康熙在明珠提到最後一條的時候,突然之間哈哈大笑道:“鄭經是個英雄,鄭成功一輩子與大清作對,卻沒有乾出什麽名堂,他的兒子要比他強的多,生子當如鄭元之!
就算是鄭經不提這件事,朕也想親自會一會這個能把朕逼得手忙腳亂的英雄,興許朕還能跟他成為朋友。”
明珠一臉的不可思議,他想過自己親自問出這句話的時候,皇帝的各種反應,比如憤怒、悲哀、無奈等,就是沒想到皇帝會是這種欣然前往的態度。
皇帝不會不知道一旦親自赴天津簽下這喪權辱國的條約,會有什麽樣的後果。那是會將大清失敗的消息公之於眾,海寇可不會將這份條約秘藏起來,一定會大肆宣揚自己的勝利。
明珠跪伏於地叩頭道:“皇上!是奴才無能才讓皇上受如此的屈辱!”
“明珠你站起來,你記住了,敗了就是敗了,若是磕頭求饒就能避免失敗,天下就沒有那麽多的改朝換代。
當年我大清拳頭硬,打下了天下,然而大清卻因為得了天下而變得志得意滿,不思進取。結果你也看到了,八旗上下腐敗不堪,甚至有些八旗子弟已經連馬都上不去了。
如今的失敗是我大清自找的,大清必須從這一次的失敗中吸取教訓,讓八旗重新振作起來,恢復我大清八旗當年的雄風。”
“皇上聖明,奴才不及皇上之萬一也!”
有了康熙的背書,最後兩條本來是最難達成協議的條款也順利的達成協議,首先在滿清水師中必須聘任華夏顧問, 監督水師的用途,這是明顯給自己找一個太上皇的事,滿清上下怎麽可能答應。
不過在康熙看來,經過這一戰之後,大清的沿海哪裡還有什麽地盤,連地盤都沒有,還有建設水師的必要嗎?
若是有一天大清將沿海的土地全部收回,這狗屁的條約就是一張廢紙,誰還會在意。
因此允不允許對於大清來說沒有什麽意義,無非就是把本來就沒有的面子再扒下一層而已。
至於最後一條,康熙已經決定親自去天津參加這個簽訂儀式,更是沒有了任何的障礙。《華清京畿條約》的達成,所有的障礙已經全部掃除,只剩下最後的一個簽字儀式。
康熙同意到天津出席簽約儀式的消息傳到天津,讓鄭經頗感意外,這讓鄭經對這個比自己小十幾歲的年輕皇帝有了幾分敬意。
比起他的那些不肖子孫來說,康熙的勇氣和氣度值得人敬佩,盡管是站在了敵對的立場上,鄭經還是對林陛稱讚道:“這個滿人的皇帝是個真英雄,就衝他敢犧牲自己的聲譽,換取滿清的政體保存,這個人就值得我們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