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
夫妻二人給母親請安之後,便一起出門直奔萬年縣而去,萬年與天興二縣都屬於是附郭之縣,距離安平王城只有幾裡路遠。
原本臣屬們建議修建一座大城,被鄭經否決了,在鄭經看來,隨著火器越來越普及發展,城牆已經承擔不起防禦的任務,西式的軍事堡壘才是未來的主流。
不能總想著讓敵人打到自己的跟前,而是要有禦敵於國門之外的思維。
華夏百姓幾千年來都已經習慣了城牆的保護,沒有城牆的保護總覺得安全上有些不踏實,尤其是經歷了幾十年亂世的百姓更是如此。
鄭經不修城牆的決定還是引起了不小爭議,不過鄭經還是力排眾議,有投入修建城牆的精力,不如用來興修水利。
只要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提高。社會財富增加,再配合健康的稅收制度,鄭氏就能有穩定的財稅來源,有了穩定的財稅來源,就能訓練精兵,保護百姓不受外敵侵擾。
整個華夏古代,稅收制度做的最好的應該就是兩宋,偏偏兩宋的賦稅都用來養活了臃腫的官僚體系,卻沒有把寶貴的賦稅用到合理的地方。
來到唐府,提前得到消息的唐家人,大開中門,全家上下男女老少全部出動迎接延平王與王妃回娘家省親。
唐顯悅帶著兒子孫子,一家子的男丁率先給延平王行禮:“臣!諫議大夫唐顯悅拜見王上!”
“臣!萬年知縣唐興文拜見王上!”
鄭經趕緊上前將唐家這兩個最尊貴的人扶起來說道:“祖父、嶽父,都是自家人不必虛禮!大家都起來吧,弄得這麽興師動眾,以後寡人與王妃都不好意思回來省親了。”
“王上!禮不可廢,君臣之道,尊卑有別,這一條規矩不能沒了。”唐顯悅嘴上說著勸諫的話,臉上卻笑開了花。
自從鄭經繼位之後,鄭氏眼瞅著就在蒸蒸日上地發展,其實力已經大大的超過了老藩主掌權的時候。
延平王也在一次次的正確施政下,在鄭氏上下獲得絕對的威望,尤其是拿下了瓊州府,算得上是一次大的開疆拓土。
將唐婉兒從馬車上攙扶下來,送到唐氏女眷的手裡,鄭經在唐氏父子的陪同下,進了唐氏的書房。
鄭經被唐家父子請到了主位上落座,鄭經知道他不坐主位就沒人敢坐,他現在的身份已經不同,是鄭氏之主,在私是嶽家,在公卻是君臣,這就是儒家的禮儀。
鄭經在主位上就坐,唐顯悅與唐興文在客位上相陪,唐府的丫鬟送上茶水之後,唐顯悅便吩咐小廝將書房門關閉,在門外守著任何人不得靠近。
唐顯悅人老成精,知道鄭經每日政務繁忙,不可能無事陪著唐婉兒回娘家省親,肯定有事要與他們父子相商。
“王上!明年我鄭氏可有什麽打算?”待到書房內就剩下三人之後,唐顯悅問道。
唐顯悅現在掛著一個諫議大夫的職位,相當於大明時代的都察院職位,屬於鄭氏的核心官員,有權過問鄭氏接下來的行止。
鄭經沉吟了一下,說道:“明年我們的兩個方向,一個方向主攻,一個方向主守。對南洋方向的紅毛夷,我們要積極備戰,爭取在年內徹底解決這股頑敵。
對於大陸上的滿清,我們采取守勢,盡量不到沿岸刺激滿清,讓滿清沒有對外的壓力,好好的經營內部。
我們自己剛剛拿下瓊州府,也需要好好的經營,與滿清地大物博不同,
我們人少地貧,需要更加精細化的經營。” 唐顯悅點點頭,如今的鄭氏高層內部已經形成了共識,那就是在滿清沒有出現變故之前,不要刺激滿清,自己悶頭髮展等待天時。
“王上說的是,滿清這邊我們只要削弱了滿清的水師實力,滿清兩三年之內都不會對我們產生本質的威脅。
不過紅毛夷這邊還是要小心對付,畢竟在爪哇的紅毛夷只是他們的一小部分,萬一他們傾舉國之力前來與我鄭氏為敵,我們是否能夠擋得住紅毛夷的致命一擊。”
“祖父說的是,紅毛夷是西夷強國,在西夷本土有著強大的實力,若是傾舉國之力來攻,我們肯定不是對手,甚至會被覆滅也不是沒有可能。
但是紅毛夷在西夷本土也有敵人,若是他敢從本土調動太多的軍隊,與紅毛夷敵對的國家馬上就會對紅毛夷展開攻擊, 我們有沒有被滅國不知道,紅毛夷肯定會被滅國。”
唐顯悅是標準的士大夫,對於華夏文明之外的事物並不了解,甚至對於紅毛夷來自哪裡都不甚清楚,自然是不知道歐洲國家錯綜複雜的關系。
聽到鄭經說紅毛夷並不敢將主要力量用於對鄭氏作戰,也就放下心來。轉而問道:“王上打下爪哇怎麽處置?”
“暫時是想著交給馬打藍國,畢竟這本來就是馬打藍的國土,我們若是強行佔據,肯定會與馬打藍國結仇。
我鄭氏短期之內無暇應對這些土人,給他們一些好處讓他們感念我鄭氏的恩德,至於最後如何現在也說不好。
這次對戰滿清與紅毛夷聯軍,抓住了一個南洋漢人,這個人的家族在爪哇有些影響,寡人打算將其降服,讓他回到爪哇與馬打藍國溝通。
只要馬打藍國願意向我鄭氏(這個時候就要用上大明的大旗)稱臣,我鄭氏就幫助他們奪下巴達維亞,將紅毛夷趕走。”
“那個人可靠嗎?別到時候一放回去,就又投到了紅毛夷那裡。”
“現在還不敢說,先觀察一段時間再說,現在最難的是安排一個我們的自己人代表寡人去與馬打藍國談判。
馬打藍國對紅毛夷恨之入骨,只要溝通順暢與馬打藍國達成一致的可能性非常之大。”
唐顯悅聽明白了,這壞小子是想讓他去做這個使者與馬打藍進行談判。他是延平王王妃的祖父,是妥妥的外戚,分量足夠。若是安排唐顯悅去談判,必然會是事半功倍。